发电邮短讯 反称要“确认事主是否骗子”
明报/本报昨日披露温市一名华裔大学毕业生险些成为网上招聘骗局受害人的案件,骗徒竟持续联系事主,更反称要“确认事主是否为骗子”。卑诗商誉局(BBB)则认为这是骗徒不希望“煮熟的鸭子飞走”,希望与目标继续保持联系的策略,寻求下次再骗的机会,呼吁市民遇此情况最好就是不要理会。
险些堕入“卧底顾客”招聘骗局的叶小姐昨日主动致电《明报》,称事件经过传媒披露后,骗徒仍然继续以电子邮件加手机短讯,催促她赶快汇款。她原本抱持“置之不理”的态度,但昨日一名署名Raybuckman的男子寄来电子邮件,反过来说要认清叶小姐是否骗子,称要“确认她的网上履历是否为诈骗”,因此她担心对方会在网上“搞花”她的履历及声誉,所以才向本报求助。
事主忧“搞花”履历及声誉
这封电子邮件中的内容称互联网上有太多诈骗,因此希望确认叶小姐透过二手网站Craiglist提供的履历是否合法。
对方称会以手机短讯或语音电话的方式联络叶小姐,给她一个密码,然后要求叶小姐回报短讯或电话中的密码。
卑诗商誉局发言人费南德斯(Mark Fernandes)在回应本报查询时指出,从骗徒的角度来看,叶小姐算是“已经上”,但并不知道叶小姐在最后关头识破骗局并透过传媒公布过程。
商誉局:应“置之不理”
由于叶小姐突然失去联系,骗徒不希望“煮熟的鸭子飞走”,因此采用这种策略,希望与叶小姐继续保持联系,之后再用别的藉口让叶小姐汇款,同时也可展现自己并非诈骗集团。
费南德斯透露,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法便是“置之不理”。
至于叶小姐担心对方会“搞花”她的履历及声誉,他则称没有听过这类情况发生。
他指如果真出现这种结果,警方必定会立案调查,卑诗隐私委员会(BC Privacy Commission)甚至也有可能介入,他认为骗徒不至于会“玩这么大”。
叶小姐随后也指出,自己已经告知对方,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也早向传媒及警方举报。截至截稿时间为止,对方再没有与叶小姐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