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9/海外华媒从业者的“百态人生”之生活篇:我的青葱岁月

中新社 作者 王海波

编者按:海外华文媒体为侨胞们提供着祖国和居住国的各种信息,更凭借其独特性服务于海外华侨华人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运营中的海外华文媒体数量在300家以上,分布在全球近50个国家。这些华文媒体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这个群体每天关注着当地华人社会点滴的同时,自身也经历着精彩的故事。

中国侨网、中新网华人频道日前推出主题策划《海外华媒从业者的“百态人生”》,集结多国华文媒体记者编辑在海外的经历和感触,以生活篇、工作篇、情感篇等陆续呈现给广大网民读者。通过这个群体的故事来讲述不同职业华人的百味人生,印证海外华人社会的变迁。

布达佩斯,热恋进行时

讲述人:匈牙利《新导报》编辑 王梓

我喜欢布达佩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她的喜欢进入了热恋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景,还有这里带给我的别样的生活。

“我不是个很勤快的人,但我喜欢闲下来就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到处逛逛。”这句话是还在念书时一个同学对我说的,很真诚也很真实。来到这个东欧不算大的国家也有一段时间了,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的转去欧洲别的国家念书,或者选择回家步入社会。我选择了留在布达佩斯这个被誉为“多瑙河上的几颗明珠之一”的城市。不仅因为她的美丽,也有我自身的原因。

布达佩斯真的很美。到处能感觉到安静和祥和。建筑景观到处可以体现出她的美丽。那种美是经过时间洗礼沉淀下来的美;是那种日落黄昏时多瑙河宁静安详的美;是那种布达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掩着雄伟皇宫的美;是那种国会大厦和英雄广场庄严肃穆的美。

人文景观也同样美不胜收。我喜欢那古老深色的楼阳台偶尔开出娇艳的红花;喜欢小广场清新的空气和悠闲散步的老人;喜欢街头随意弹唱的一人;喜欢阿猫阿狗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喜欢三五成群的鸽子就在人脚下争抢一小块面包,这样的美景是在举不胜举……

我喜欢布达佩斯的美景,这是让我留下来的原因之一。为了这样的生活,我也要努力。曾经迷茫很久,要给自己横祸一个怎样的定位呢?那段时间我一直在问自己,也问双亲。但是与双亲恳谈时不经意间看见了他们双鬓间的白发,终于意识到是时候要成熟起来,步入社会了。我已经为这一天做了太多的准备。所以,最后还是做出了让他们不解的决定:放弃学业步入社会。

“学习是个很长的过程,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生活中。加油吧!”我默默地在心底里对自己说。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从《新导报》开始的。这里虽说是报社,也是凤凰卫视驻布达佩斯记者站,还有着一家较有规模的钻石传媒公司。记得我来第一天,老板真诚的直视着我的眼睛,对我说:这里没有给人固定的职位,用你自己的特长去找你的定位。要勤奋好学,不会多问。

经过一段不算很长的时间,我已经能比较熟练的运用Photoshop,并对CoreIDRAW、AI等设计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平面设计业不再似以前那样一点概念都没有。有时候看见自己设计的广告刊登在报纸上,或者与远远地望着自己做的广告牌立在那里,就会由衷地为自己感到高兴,那些都是我学习过的证明,真实的存在。

我是一个以学生身份踏入社会时间不长的人。《新导报》就是我迈开第一步的一个平台。在这里,每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依旧抱着学习一切的心态来面对每天遇见的人和事,从他们(它们)身上学着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里有严格却善解人意的二位老板,来自中国和匈牙利的同事,还有每天许多来登广告的客户,发来邮件的记者……无论是谁,以何种方式,都教会我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或是应对不同事情的方法,还有在社会上自己为人应有的原则……使我看见了很多条路,也更坚定了自己要选择走哪条路,做什么样的人。

老板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家迟早有一天会各奔东西。希望我们能从这里载着满满的本领,以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传告更多的价值。学生时代的我曾经迷茫过,可是现在,至少短期内,我清楚的知道自己选择的生活,并且坚定不移的走着这条边生活边学习的路。而且,为了这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也会一直坚定努力地走下去。“这一天我25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就像题目说的一样,布达佩斯,热恋进行时。生活,热恋进行时。这个说法也许比较新潮,那么王小波的这段话则就是我内心最直白最通俗的想法:“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从此,我们见到的不再是同一片天空

讲述人:《日本新华侨报》记者 邢熠

2006年春天,我离开家来到日本大阪。上飞机前,我曾经很郑重地问过身旁的空姐一个问题,哪边是南?空姐满脸疑惑地指给我看,并好心地问我有什么事情。我摇了摇头,只是告诉她,我一个好朋友在那个方向,他今天不能来。从此,我们见到的不再是同一片天空。

3年后,这位朋友也在国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从跟他做朋友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他肯定要走出去,只是没想到比我晚这么久。不过没关系,他终归还是走出去了。

记得我在日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的老师对我说:“我见过的中国留学生,所有人都是满怀希望与期待地来到这,但是毕业时大都带着疲惫与厌恶的神情离开,我希望你不要这样。”这几年,我一直想着这句话,也曾把这句话送给他,虽然我感觉自己,正渐渐远离这句话。

从到日本的那天起,我就为了生计四处打工,但从未觉得辛苦。对我而言,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值得兴奋,而伴随生活而来的每次离别,却是那么悲伤。

2008年初,又有一个一起打工的朋友要回国了,当初的五个人现在只剩下了两个,一个要回去工作,一个要回去结婚,一个正在为移民澳洲而努力,剩下的一个也打算耗尽十几年的功夫变成日本人。这些事情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会笑,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很执著的人,都在近乎固执地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为了一个目标倾尽全力是很幸福的事情,决定离开很难,决定留下,更不容易。我很尊敬,也很羡慕他们。

后来,五个人里年纪最小的我也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一年后,是走,还是留。虽然我一直在犹豫,但有一天,当我失手打碎一个女人的梦想时,我意识到,我不想走。

一直以来,我都像一只身负重物的蹩脚猴子,想要跳起来抓到树上的香蕉,矮的抓光了就想要更高的,于是就扔下身上的一些重量,就这样一直抓,一直仍。但是有一样东西,我背了四年一直不肯丢,曾经甚至想一辈子背着它,但也就因为这样,我一直无法抓住最高处的那只香蕉。此时,我终于决定扔下它,倾尽全力再跳一次。

这一跳,又是4年。期间,我遇到了也许是一生都无法找到合适言语形容的女人。我们是恋人、似亲人、又像是历经风雨的战友。她懂我甚至比我自己更深。谈到将来时,每次她话未出口,总是化作一声叹息,直达我心里。我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嘴上又想问什么。可我硬起心肠,从不答她。

今年春天,在我来到日本整整6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将传媒这扇大门打开一条缝隙,获得了向里面窥视的机会。绕了一个大圈子,今后要做的仍是我自己曾经的选择。没人能逼我改变,也没人能帮我实现。我一直生活在大阪,这次却只身来到东京。我讨厌离别,却一路选择自己看天空,直至今日。

如果有来世,我宁愿做一只贝壳。我宁愿沉在水底不看尘世间的纷扰。我宁愿水流推我到哪里就去哪里,不再反抗。我宁愿历尽别离,却毫不悲伤。可是,今生我不是贝壳,我无法想象贝壳是否也有烦恼。尽管如此,如果有来世,我宁愿做一只贝壳,再不看天空。

罗马尼亚《旅罗华人报》郑旭旦

我在罗马尼亚的“青葱岁月”

讲述人:罗马尼亚《旅罗华人报》记者 郑旭旦

来到罗马尼亚,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而在罗马尼亚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一员,更是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与我来罗马尼亚的初衷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从刚开始到罗马尼亚经营服装贸易,直至加入华文媒体工作,以及后来师从罗马尼亚歌剧院声乐教授学习意大利轻歌剧、美声唱法等等经历,在罗马尼亚的“青葱岁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我生命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

中国商人进入罗马尼亚经商已有20多年了,几乎所有初到罗马尼亚来的中国商人一开始都是经营贸易,而我也不例外。从2004年进入罗马尼亚后,我就跟着亲戚尝试开店做牛仔服装生意,因为那时确实不知道到罗后还能做什么?看到所有中国来的侨民都是做这行,自己也只有依样画葫芦了。虽然在国内一直在文艺团体工作的我从没接触过任何生意,但既然当初决定出国见识闯一下,那就只有入乡随俗了。用以前的积蓄以及依靠亲戚的资助,我在华人市场开了一家经营牛仔服装的店铺。

由于自己对服装的爱好以及个人品味,我的牛仔系列服装店开张后,很快就受到当时罗马尼亚客商的推崇与好评,几乎我每个集装箱的货一到市场,都是抢售一空。短短二年时间内,我便迅速积累了小小的一笔财富,更初尝发财后志得意满的年轻暴发的满足心态。我用赚到的钱在家乡跟父母一起买了房子,又在那时刚建立的红龙市场上用高价购置了一间位置很好的店面,成为那时罗马尼亚华人市场上所谓 “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华商中的一员。

但是在罗马尼亚的经商生活并不就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华人市场多年来一直受到来自罗马尼亚各种势力的烦扰与打击,特别是罗马尼亚经济、税务等部门的警察,每逢这些警察来市场查账,华商见之,纷纷躲避唯恐不及,犹如临大敌般的恐惧。

令我感受最深,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我刚到罗不久的某天,记得是在一个初夏的清晨,正是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华商店铺门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客商往来不绝,一派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市场良景,华商们都沉浸在生意忙碌所带来的充实喜悦的心情之中。突然,从市场另一端远远的有人用中文在喊:“警察来啦”,霎时间,所有的忙碌、喜悦、热闹、繁华仿佛定格了一般,人人都僵在了那里 ,只数秒钟时间,只见市场上已然“乱象丛生”,这是自我懂事以来从没见过的场景,也是我来罗马尼亚之后第一次见到的那种无法言述的“乱”:华商、客商的匆忙走避声、大人斥骂声伴着小孩哭闹声、搬运货物声、噼里啪啦铁门拉闸声等等,车声人声更有马嘶声,声声混杂乱作一团,市场上华商店铺犹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在数分钟之内,家家已成店门紧闭。

我不明就里,但是受到周围开店华商的紧张情绪的感染,让我莫名其妙的心跳加速,慌乱不知所措,只想马上离开这个好像随时就会发生“险情”的地方。只见我请来的罗籍雇员早已手脚麻利的出出进进搬运门口货物,几分钟之后雇员啪啪两下就将店门关闭并上了锁,看他的动作熟练程度与沉着冷静态度,相信定是经历过无数次如此“惊心动魄”的时刻吧。

我看了下手表,从刚传出来“警察来了”的呼喊声到市场店铺全部关闭,也就十多分钟的时间,刚刚市场上的那种热闹繁忙的景象再不复存在,让我产生不久前那种繁华盛景只不过是我置身在海市蜃楼的幻象之中罢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感受到了华商在国外创业、经商的种种艰辛困苦的处境,他们是要经历过多少次诸如此类的心惊胆颤的时刻才换来了财富,他们赚的钱才真的是血汗钱。那一段时间,我亲眼目睹华商在海外经商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一直以来困扰华商的当地人抢劫攻击的现象等等,他们的痛苦与忧愁,特别是在受到某些不良警察要挟时华商不得不掏钱求平安的那种又愤怒又无奈的表情,到现在都是历历在目。

这是我在国内时,在原来那种歌舞升平的艺术生涯中从没经历也无从感受到的一种心境,也激发了我作为中国人、作为跟华商同根同祖、来自同一方水土的炎黄子孙后代的一种感同身受、同仇敌忾的心理,我想把自己所有看到的听到的那些感想都写下来,于是便有了向当地华文媒体投稿的想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我知道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空间有限,而物质回报更是远远不如经商贸易来得丰厚,但最后我还是舍弃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想法,放弃了我的服装经营之路,而走上了为争取海外华商合法权益奔走呐喊的媒体人之路,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一辈子为之奋斗不息、也是充分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一项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