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女护 钟陈可慰骨灰葬多市墓园
-加美军方墓前致最高敬意
-二战华裔军人夫妇 完成合葬
-“飞虎队”(Flying Tigers)简介
战地女护 钟陈可慰骨灰葬多市墓园
明报/曾在70年前被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招募为随军护士的香港移民钟陈可慰,以及与她携手相伴整整64年、曾效力于香港义勇军的夫婿钟华亮,已于昨天上午按照美国军方仪式在多伦多的Mount Pleasant墓园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骨灰落葬仪式。
在士嘉堡生活了35年的钟陈可慰于去年12月7日安然离世,享年91岁。作为一名曾为美军效力的战地护士和二战老兵,美国陆军部在今年1月17日正式向钟陈可慰颁发了荣誉退伍证。然而,已经魂归天国的钟陈可慰再也无法亲自领取这张迟到了将近70年的荣誉退伍证,令人深感遗憾。
有鉴于此,钟陈可慰夫妇俩的骨灰落葬仪式在昨天上午按照美国军方仪式举行,英联邦和美国军方的仪仗队均整装出席向钟陈可慰夫妇俩致敬,整个仪式包括步操和音乐,仪仗队还将美国国旗、美国空军旗、皇家香港军团军盾,以及英女王军队退役军人徽章致送给钟陈可慰夫妇俩的家人。
钟陈可慰于1941年在香港获取了护士执业资格,她在1942年被美籍志愿大队(飞虎队)招募,在中国昆明的美军医院任护士。在飞虎队解散之后,钟陈可慰续为美国陆军第14队航空队效力。她在1943年7月加入以印度为基地的中国航空公司,担任航空服务员,飞越当时最险峻的“驼峰航线”。在最初6个月,她每周跟随航机飞越驼峰两次。
钟陈可慰的丈夫钟华亮曾于二战期间为香港义勇军效力,他在1941年12月参与鲤鱼门炮台的香港保卫战,奋勇对抗日军侵袭。钟华亮在该场惨烈的战役中英勇受伤,他在伤愈后留下了面瘫的后遗症。
钟陈可慰夫妇于1945年7月7日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喜结良缘,两人相互扶持携手共度了整整64年的美满婚姻生活。他俩在1974年从香港移居多伦多,与大女儿钟敏玲一起在士嘉堡定居。钟华亮在2009年6月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钟陈可慰离世前的数日,由她本人口述、小女儿钟端玲整理的中文版自传《飞虎战,驼峰险,乱世情:钟陈可慰从战争到和平的天路历程》一书刚刚面世。该书由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将军的遗孀陈香梅作序。
曾参与二战及香港保卫战华裔夫妇 加美军方墓前致最高敬意
星岛日报/皇家香港军团、美国空军、英国皇家军团、加拿大皇家军团、安省香港义勇军退休军人等代表,昨天在多市一个墓园以军方葬礼仪式,向曾参与二战及香港保卫战的一对移民加国华裔夫妇钟华亮及钟陈可慰送上崇高致意。钟氏长女钟敏玲表示,她们将会秉承父母遗愿及基督精神,贡献国家社会,并为先母英文版自传《飞虎战,驼峰险,乱世情》推出面世。
昨天早上,多市万柏墓园(Mount Pleasant Cemtery)响起军号及苏格兰风笛声,由英联邦及美国军方代表组成仗仪队,踏着整齐步操及高举加美英国旗帜,在曾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华裔退役军人钟华亮及其妻子钟陈可慰的墓前致敬,仪式由林树生牧师主持。
台湾驻美国的国府军事代表团团长黎贤圣将军表示,钟氏夫妇在二战的亚洲战役中,钟华亮为保卫香港,效力香港皇家军团(义勇军),在1941年12月日本攻打香港时,在鲤鱼门炮台作战身负重伤。
钟夫人父亲曾随国父起义
钟夫人钟陈可慰不惧战火连天,于1942年至1948年,在中国以护士身份报效飞虎队(中华民国空军志愿大队)及美国陆军。在大战时,曾随飞虎队飞越驼峰跨越喜马拉雅山之险峻飞行航道,从香港、广州至重庆的二千里路,与国军及飞虎队为抗日并肩作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发抗战胜利奖及奖状给予钟陈可慰,钟夫人的父亲陈步贤亦是革命先烈,随国父孙中山先生起义。
钟氏夫妇长女钟敏玲感谢军部代表出席父母的军式葬礼。
她在葬礼仪式中表示,正式推出母亲的自传,这本由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遗孀陈梅香作序的英文版《飞虎战,驼峰险,乱世情》一书,是父母从战争到和平的心路历程。书中尽道在大战中如何忘我精神报效中国和香港,及她们在战乱中的恋爱史,与和平后的生活点滴。
在香港护士界服务廿五年
钟敏玲表示,父母于1945年7月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成婚。母亲1920年在广州出生。二战时加入飞虎队任职护士,及后在中国航空公司任职护士。抗日胜利后在香港护士界服务廿五年。父亲钟华亮,1917年香港出生。战时加入香港义勇军,参与抗日保卫战英勇负伤,伤愈后有持续面瘫后遗症。在他廿五年教学生涯中,曾任前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即今日的香港理工大学)商业及管理系主任,及圣马可中学之创校首任校长。1995年至1968年出任香港政府华员会主席。
钟氏夫妇1974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分别于2009年6月及2011年12月在加拿大去逝。
在昨日的军式葬礼上,仗仪队送上美国国旗,女皇军官退役军人徽章及皇家香港军团盾牌等。
二战华裔军人夫妇 完成合葬
世界日报记者邱冠铭多伦多报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华裔退役军人夫妇钟华亮与钟陈可慰的葬礼,于7日在多伦多市举行。而由钟陈可慰口述、并由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作序的自传式著作“飞虎战,驼峰险,乱世情”( Piloted to Serve)英文版,亦在同日发行。
钟华亮与钟陈可慰的大女儿钟敏玲表示,“将父亲与母亲合葬,是完成老人家在世时的遗愿。但是当加拿大、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及中华民国国防部得知消息之后,都纷纷表示愿派代表来参加葬礼,由此可见本地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对于退伍军人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十分感念。因此,即使父亲及母亲在生前都极为低调,身为家属也希望能趁此机会,唤起社会对于退伍军人的重视。”
钟华亮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加香港义勇军,钟陈可慰则是以护士身分先后效力于中华民国空军飞虎队、美国陆军航空队及中国航空公司。
昨日的葬礼,于上午10时45分在多伦多市的万柏墓园(Mount Pleasant Cemetery)举行。派员参加的团体有香港义勇军、加拿大退伍军人协会、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中华民国驻美军事代表团等数十人,另有侨界及社区人士亦前往参加,而中华民国国防部同时还致赠“抗战胜利纪念章”给家属。葬礼是以基督教方式进行,首先有香港、加拿大、美国、英国的旗帜及乐队进场,在牧师及家属分别致词之后,再由钟华亮及钟陈可慰的女儿将两人的骨灰放在一起并进行封棺。
带团由华盛顿前来参加葬礼的中华民国驻美军事代表团黎贤圣将军表示,钟陈可慰家族的历史,可说就是中华民国近代史的缩影。为缅怀前人对国家及社会的贡献,因此特别率团参加葬礼。
“飞虎队”(Flying Tigers)简介
新华网/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于1942年4月,1946年4月战争结束后解散,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1938年8月,根据宋美龄的要求,陈纳德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
1941年,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援下,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
同年7月和10月,200多名队员来华对日宣战。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
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
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飞虎队”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
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至抗日战争结束,飞虎队共击落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飞虎队多数队员得到中国政府嘉奖。有10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飞行十字勋章。
近20年,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