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6/“中国制造”面临全球围剿

质量缺监管 廉价遭淘汰

星岛日报中国组/从宠物饲料、儿童玩具,到咳药水、牙膏,中国产品接二连三因质量及安全问题遭欧美禁制。随着中国出口飙升,中国产品的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甚至掀起国际政治角力。学者认为,此次“中国制造”遭遇的尴尬,正好暴露出监管的严重缺失,亦显示出长期行之有效的中国廉价货策略,已经到了十字路口,中央应该建立食品及产品安全问责制。

中国劣质产品问题在内地见惯不怪,但今年引起全球关注。首先是巴拿马有药厂将中国入口的工业用二甘醇,当作药用甘油混入咳药水,导致百多人死亡。不久,美国发现中国进口的宠物饲料内含有害物质三聚氰胺。上月,美国又发出警告,指中国三款牙膏含超标二甘醇。其后,欧盟、日本及香港等地都宣布停售这三款牙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更发表报告称,中国是违反美国食品安全标准最严重的国家。美国犹他州一家健康食品公司甚至宣布,全部产品将贴上“无中国产原料”的标签。

美指违反食安最严重

今年五月底,中国副总理吴仪率团赴华盛顿出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劳工部长赵小兰以及国会议员都先后就中国食品质量问题,向中方表达关注。中国外交部不得不作出回应,重申中国食品“是安全的和物美价廉的”,外界“应避免将相关问题复杂化、政治化”。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以廉价取胜,占领全球市场。中国现有百多种产品的销量全球第一,横跨食品、药物、家电、纺织等十多种行业,其中农产品占全球的百分之十二。中国亦是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不过中国目前采用的生产标准和国际标准脱节,有关部门在监管及执法上亦存漏洞。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接受内地《财经》杂志访问时坦承,中国出口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看似偶然,也有其必然”。目前重要的是面向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开展说服工作,最重要的则是亡羊补牢,在国内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亡羊补牢 加大科技含量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对本报说,中国必须摆脱以往“低成本、高破坏”的经济发展和出口模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他反驳一些人指中国产品提高成本后,出口必然下降的说法,并且举例指出,中国出口日本的蔬菜要通过二百多项检测,但价格依然是日本蔬菜的十分一,具备竞争力。

“只要中国出产的商品在国际上得到信誉,中国出口额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他说。

学者:斥炒作只为推卸责任

对于有人指此次禁制风波是西方炒作“中国食品威胁论”,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接受本报访问认为,确实有外国政客、工会组织等,为了本地就业、选举等原因而妖魔化中国,但他认为欧美媒体这次有关中国食品的报道都是根据事实的,“我们住在北京的人都很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人家炒作,这只是一些中国官员推卸责任的借口。”

国际关注 不得不重视

他认为,中国产品遭西方禁制事件,表面上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损害,但“这是件好事”,“以前只有国内民众不停地向中央反映,但始终不能促进制度的改善,这次引起国际关注,希望有关部门、企业和农民都有所改变。”

他坦言,食品安全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老百姓几乎吃不到任何安全的食品”。以蔬菜为例,内地县级城市根本没有监测机制,农民向城市供应的蔬菜,几乎都过量使用有害农药。

他认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及问责机制。内地很多质检部门都没有履行责任,偶尔有媒体揭发,但相关官员却没被追究。“目前中国只是对一些特大的事件进行问责,但对官员各种不作为没有监管。

胡星斗认为,食品产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应该被视为中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不是提倡以人为本吗?这正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央应该认真处理,而不是像现在找个宣传部门的发言人说中国食品的安全非常高,比美国还高就了事,这是‘虚假宣传’。”

官方态度先硬后软

面对由美国掀起的“中国制造”信心危机,中国政府也进行反击,大规模通报美国输华食品不合格。不过,面对国际舆论大肆抨击,中国政府的态度不得不由硬转软,承认部分产品之问题。

以毒牙膏为例,自五月巴拿马爆出中国牙膏含毒性化学物二甘醇后,中国官方一直坚持国内标准,强调牙膏中含有少量二甘醇不会造成危害的说法。美国六月一日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牙膏后。次日国家质检总局随即强硬反驳,指美方允许有关牙膏在美注册出售却又进行回收,做法“不负责任、自相矛盾”,要求美方尽快澄清事实。

以牙还牙 回收美货

其后一个月内,国家质检总局史无前例大规模通报美国输华“黑食品”,指从美国入口的橙肉、杏脯及四种胶含菌量超标,不符中国衞生标准。七月初,官方又宣布由七家美国公司进口肉制食品含沙门氏菌、饲料添加剂和禁用兽药等,禁止在华发售。

不过国际舆论压力下,官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应对食品安全的策略。国家质检总局上周三态度软化,发表公告禁止含二甘醇成分的牙膏产品出口和进口,要求牙膏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二甘醇作为原料。

为改善国际形象,中国政府五月力邀三百多名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的相关人员在北京召开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传递中国政府负责任及关注消费者安全的讯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