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0/万圣节简史(附:万圣节“丧尸”受宠)

万圣节简史——从一个节日的演变历史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作者:克里斯·麦高恩(Chris McGowan)

编译:zen禅

夜幕降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家里的沉静。门外面回荡着顽皮的笑声。你打开房门,看到门前站着本拉登,Lady Gaga,奥巴马,还有一位绿女巫。他们手拿袋子,大声喊道:不给糖就捣蛋。你乖乖把糖果奉上,送他们离开。孩子们继续走向那些装饰着蛛网,墓碑和南瓜灯笼的房子,去征伐你的邻居。到了早上,有的人家(一般是有孩子的住家),会发现房子已经被剃须膏和生鸡蛋装饰一番,树上也张灯结彩的挂满了厕纸。而在镇上的派对上,大人们打扮成吸血鬼或者女仆,酩酊畅饮到凌晨。那么,万圣节,这个属于全体美国人的古怪节日,到底起源何处呢?

万圣节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属阴节(Samhain),生活在英伦列岛的赛尔特人把11月1日左近的一个月圆日定为节日。属阴节是凯尔特人最重要的篝火节日,因为这一天被视作新年的开始。收获已经完成,最后一茬庄稼已经收割好,空气中满是喜悦的气息。昏暗的冬日就要开始了。赛尔特人认为,在属阴节的晚上,未曾安息的逝者鬼灵会重返人间。

在基恩·马卡尔(Jean Makale)的《异教神秘万圣节》(The Pagan Mysteries of Halloween)一书中提到:属阴节(发音“sow-en”)是促使部落团结的重要节日。为了纪念新年,在属阴节的晚上,凯尔特人会把火全都熄灭,然后,由德鲁伊特(Druids,古代凯尔特人的祭祀)点燃仪式之火,并以其为火种重新点燃各个部落的篝火。在这一天,凯尔特人还会宰杀牲畜,祭祀神灵。

“属阴节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有很强烈的黑暗和超自然意味。”约克大学历史教授尼古拉斯·罗杰斯(Nicholas Rogers)在《万圣节:从异教节日到派对之夜》(Halloween: From Pagan Ritual to Party Night)一书中补充道。“属阴节与占卜和传说故事联系紧密,”是超脱时间的时间,“充满了古怪的超自然的力量。”

这一节日传统在大约两千年前开始受到外来影响。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入侵英格兰,他们的波莫娜节(Pomona,波莫娜是果树女神)传统也成为属阴节的一部分,有趣的咬苹果游戏可能正是起源于此。之后,在公元四世纪的英格兰和公元五世纪的爱尔兰(圣帕特里克到来传教),赛尔特人转信天主教。教堂并不能完全禁止属阴节的节日庆祝活动,但最终,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为之,他们通过对历法的两处修改,把属阴节同化了。

第一处修改,教皇格里高利四世(公元827-844)把11月1日定为万圣日。这一节日后来在英格兰被称作万圣弥撒(Hallow Mass)。10月31日晚上就成了万圣节前夜。

第二处修改,公元998年,法国克吕尼修道院开始通过弥撒活动来纪念已故基督徒的灵魂,而后,这一弥撒活动被定在万圣日之后进行,称作万灵节。这一祭奠所有魂灵的万灵节,与赛尔特人的属阴节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与逝者亡灵有关。到了十二世纪末期,万圣节与万灵节都已成为基督教的代表节日。而在这两个节日之前的万圣节前夜,则取代了属阴节。但是属阴节那种神秘气氛却保留了下来,如同赛尔特人的篝火仪式和神秘占卜,人们仍然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重返人间四处游荡。

教堂弥撒能够使人远离鬼魂侵扰。夜晚降临,万灵节到来,“铃声为受难的灵魂敲响”,罗杰斯写到。在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地区,“人们把食物摆放在外面,这些食物是为那些在万灵节重回故地的鬼魂准备的。”这跟现在的墨西哥鬼节十分相似。

在英格兰和其他一些地区,有一项“索灵”(souling)的传统,富人要向祷告者分发食物。在万灵节这天,富人要烤制“灵魂之饼”(Soul cakes),分给亲戚,邻居和乞丐。作为回报,接受食物的人要为赠饼者死去的亲属祷告。一般情况下,“索灵人”(souler)会走家串户接受馈赠,但也有少数捐赠者会在街上摆设筵席。

乔装打扮的人们在“没人管的万圣季”唱歌,跳舞,喝酒,骑竹马,穿着异性服装,假扮公职人员,挑战既定秩序。万圣季的气氛有一点像嘉年华或忏悔星期二的狂欢节。参加庆典的人向他们的邻居索要食物,麦芽啤酒和钱,并对那些小气的人大加揶揄。在万圣节前夜头戴面具的习俗可能就起源于这些恶作剧的人们,而“不给钱就捣蛋”(trick or treat)的说法,可能正是起源于索灵者向人讨要馈赠的行为。

16世纪新教改革期间,英格兰取消了万圣弥撒和万灵节。然而,充满超自然色彩的万圣节前夜的传统仍然保留下来,到了18世纪又重新兴起,演变成我们现在熟知的万圣节。在爱尔兰和苏格兰,“万圣节没怎么受到新教改革的影响。”罗杰斯提到。“在苏格兰高地,到了万圣节,人们在石堆旁,山顶上,到处燃起篝火。有些地方的人还在田间组织火把游行,确保粮食丰收,赶跑恶灵女巫……”这些传统仪式,跟古代凯尔特人的属阴节传统仪式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万圣节头戴面具索要馈赠的传统也延续了下来。在苏格兰村镇里,“青年人头戴面具,身穿白色长袍,或是稻草做的奇怪衣服,打着鬼魂的旗号索要供品。”马卡尔在《异教神秘万圣节》中写道。另外,他还提到,有些人提着镂空的芜菁,里面放着一根蜡烛,代表着游荡的灵魂。这种灯笼被叫做杰克灯,杰克是一个爱尔兰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他死后既上不得天堂,又下不了地狱,只能在人间游荡。

(译者注:杰克灯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在爱尔兰有一个被称为“吝啬鬼杰克(Stingy Jack)”的人,有一天,他请撒旦与他一起喝酒,吝啬鬼杰克当然不愿意付钱,于是他说服撒旦变成钱币以付他们的酒钱。当撒旦变成钱币的时候,杰克就把它放在了衣袋里,而在他衣袋边上有一个银十字架,这使撒旦无法变回原样。撒旦只好和杰克约法三章,答应杰克一年内都不会再找他麻烦,而且当杰克死后也不会带走他的灵魂,这样才得已被释放。第二年,杰克又如法戏弄了撒旦一次,这一次他把撒旦骗上了一棵果树去摘果子,当撒旦上树后,杰克偷偷地在树上刻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于是撒旦只好又答应以后的十年都不会再找杰克的麻烦。不久,杰克死了,根据惯例,上帝是不会允许像杰克这样又坏又吝啬的人上天堂的,而撒旦又答应过不带走他的灵魂,因此也不会让他下地狱。撒旦只好把他送进无穷的黑暗中,只给他一块燃烧的煤碳以照明,杰克把这块煤碳放进镂空的芜菁(又叫盘菜)中,从此游荡在人间。后来,人们把提着灯笼的杰克称作“秉灯杰克(Jack of the Lantern)”,最后简称为“杰克灯(Jack-O-Lantern)”,而人们在雕刻杰克灯的时候,因为南瓜比芜菁更常见,所以原来的芜菁也慢慢被镂空的南瓜所替代,这就是杰克灯的由来。)

说起万圣节,总脱不开占卜仪式,那些婚丧嫁娶或者梦的预兆。小孩子和年轻女子在客厅津津有味的玩着算命游戏。精力旺盛的男孩子们此刻正在黑夜中到处惹是生非,他们的很多恶作剧都有些过分了。“钉死你的门,砸烂你窗户,拽下你的铰链,拔起你的篱笆。”马克·艾里斯·杜兰特在《穿好衣服去冒险》(Dressed for Thrills)中这么写道。这些恶作剧者知道,在万圣节,“这个晚上没有规矩”。
万圣节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北美。因为土豆饥荒,大量来自爱尔兰农村的移民涌入美国和加拿大,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万圣节传统。还有相当数量的苏格兰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凯尔特人习俗。“恶作剧之夜”的不安能量在新环境下有了新的表达方式,闹哄哄的男孩子推倒围栏,弄翻小屋,到处惹是生非。小孩子们也有了新玩意,他们用南瓜来做杰克灯,很容易就能刻出一张龇牙咧嘴的大鬼脸。

到了19世纪末期,在北美地区,万圣节已经变成一个家庭节日。充满了派对,时令食物和奇装异服的元素。人们在这一天讲鬼故事,举办比赛,做游戏。万圣节面具在19世纪后期开始作为商品出售。零售商也开始给万圣节糖果做广告。黑猫和蝙蝠成为万圣节的代表性图案,这显然受到了爱伦坡(Edgar Allen Poe)等哥特风作家的影响。

万圣节失去了它的宗教意味,成为一个世俗的,社会性的节日。它不再被视作是一个爱尔兰人的或者是苏格兰人的节日,而是成为了一个全北美的节日。这种接受并没有改变万圣节的恶作剧传统,男孩子仍然把万圣节看做狂野一把的最好机会。到20世纪20年代,公众注意到这些恶作剧行为太过出格,变成了对他人财产的故意破坏。城镇和俱乐部开始举办“安全”万圣节活动——嘉年华会,舞蹈,还有街头游乐园——让年轻人的精力有处发泄。

那时候流行的万圣节装饰和现在相差无几:“黑猫,蝙蝠,杰克灯,鬼怪,女巫是出现最多的万圣节形象。秋叶,玉米杆,水果和蔬菜寓意着丰收的欢庆。橘色和黑色的绉纸是不可或缺的装饰。”这是我从波士顿的一本教学小册子上看来的。万圣节服装一般是自家缝制的,原材料常常是麻袋,旧衣服,烟煤灰和鞋油。商业制衣公司也开始出售万圣节主题的成衣,形象包括卓别林( Charlie Chaplin),梅·韦斯特(Mae West),米老鼠(Mickey Mouse),还有迪克·特雷西(Dick Tracy)。

尽管在万圣节前夜乞求,或是索要食物的习俗已经有几百年,但“不给糖就捣蛋”的说辞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的。作家大卫·斯卡尔 (David Skal,著有《死后才放假》(Death Makes a Holiday)等)告诉我们,“不给糖就捣蛋”这一说法,有记载的最早记录见于多丽丝·哈德逊·莫斯(Doris Hudson Moss)1939年发表在《美国大家庭》中的一篇文章。“不给糖就捣蛋,彻底改变了万圣节恶作剧恣意妄为的情况,却丝毫无损节日假面掩饰,戏谑玩闹的特征。”不仅如此,食物制造商和零售商也因此能在万圣节大赚一笔。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万圣节变成一个彻底世俗的,面向消费者的节庆活动。得益于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仿真面具,假鼻,獠牙还有其他道具都以很便宜的价格贩售。中产家庭的父母会在大众商店为全家购买万圣节套装。对于孩子们,万圣节最重要的就是打扮起来,并搜集尽可能多的美味糖果。即便有人没能拿出足够多的美味食物,也不必担心孩子们真的会给你“捣蛋”。但是许多男孩子会捉弄他的朋友,邻居还有无辜的路人甲,他们所用的武器是鸡蛋,厕纸还有剃须膏。

现如今,万圣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在美国,郊区住家每年都会在装饰草坪上大费苦心。办公隔间在节日期间会被橘色和黑色的绉纸装饰起来,还会摆上大碗的糖果。很多上班族身着万圣节装扮出现在工作场所。面向成人的化妆派对非常常见。鬼屋探险也是很受欢迎的万圣节保留节目。万圣节能够带来巨大的商机,影响力仅次于圣诞节。万圣节可是项大买卖,每年的销售收入都有数十亿美元;万圣节前夜也成为好莱坞和沃尔玛的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万圣节,差不多已经失去了过去的种种神秘色彩(对于鬼神的敬畏之情,再难见到)。除非你是一个四岁的小娃娃,才会被打扮成德库拉伯爵( Count Dracula,吸血鬼)的大叔给吓到。没有几个美国人还会相信,10月31日晚上会有幽灵出没。尽管死亡是万圣节的中心主题,但参加欢庆的人们都抱着一种戏谑的态度来面对死神。也许正因为如此,孩子们,还有我们,才能如此轻松的面对生命中最可怕的事实——死亡。

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万圣节可能越来越像一场假面舞会,如同新奥尔良的狂欢节,或是其他国家的嘉年华会。万圣节的存在就是“反演仪式”(inversion rituals),在这几天里面,我们可以打破规矩限定,藐视传统藩篱,嘲弄当局蠢行,直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回归,一切照旧。万圣节已经变了,过去曾存在于万圣前夜和属阴节的那种敬畏之情,现今已不复存在。然而有一点和过去一样,万圣节始终是一个有趣迷人的节日,它一直在演变,不断吸收融合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万圣节“丧尸”受宠

星报/根据美国的全国零售商联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一份报告,超过260万名美国人打算在今年的万圣节装扮成丧尸。

这个联会指出,在成人的扮相排名榜中,丧尸由第7位跳升至第4位。

如果多伦多近期的丧尸巡行可以作为迹象的话,这风气已经越过边境到达了加拿大。

在一个星期之前,多伦多举行了第九届丧尸行(Zombie Walk),参加人数超过5,000人。

服装店Fee Fi Fo Fun东主彭德兰(Alison Pentland)表示,丧尸装束受欢迎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塑造性。

她说,任何行业、性别、族裔都可以有丧尸的模样。

事实上,这次的丧尸游行中既有护士丧尸,也有商人丧尸及农民丧尸等的人物。

不过,丧尸打扮在成人中还未及吸血僵尸及海盗般受欢迎。

位于央街(Yonge St.)的Theatrics Plus店主军杜(Sanjoy Kundu)表示,丧尸今年流行,但逊于吸血僵尸。

一些文化题材带动了丧尸受欢迎。

儿童也变得更为喜欢丧尸打扮,因为在排行榜上已由去年的第22位上升至第9位。

彭德兰表示,丧尸装扮配件在万圣节前市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