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4/梁启超与保皇会合照重见天日

温市曾为保皇运动中心

明报/对于孙中山来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对于比孙中山更早希望改革中国的康有为及梁启超,加拿大侨界更是保皇发源地。无论如何,百年来加国华人与中国历史发展血脉相连,而康梁的维新运动失败,庞大支持中国改革的侨界力量便倒向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在加国努力经营,间接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1898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重新掌政,光绪皇帝遭软禁。但光绪自己在被囚之前已经收到风声,慈禧会痛下杀手,将戊戌变法握杀在萌芽之中,于是借故叫变法关键领袖康有为离开北京,康有为其后逃亡日本,但在日本待了不长时间,因为清廷施加巨大压力之下,康有为再次踏上流亡之路,在1899年春天,流落到加拿大维多利亚,却出乎意料的受到本地华人的热烈欢迎。

康有为流落加拿大维多利亚

康有为声称带光绪的“衣带诏”,据闻上面写“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妥速密筹,设法栩救。”

虽然这份“诏书”的真伪存在争议,但却打动了本地不少华侨间,不惜冒得罪清廷的风险,出钱出力,支持康有为的“勤皇”事业。

为了躲避清廷密探的追捕暗杀,一名华侨冯俊卿为康有为在维多利亚附近一个小岛上购置房屋,据悉采用中国庭园式布置,并取了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名字“廖天室”。

其中一个说法是“廖天室”位于温哥华岛边的煤岛(Coal Island),靠近温岛主要渡轮码头(Swartz Bay),由于小岛与外界只能以船联系,安全度大为提升。

康有为在维多利亚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其后在10月,温哥华与新西敏也先后成立了保皇会,于是,加拿大西部成为全世界保皇运动的发源地。

其后康有为派弟子分赴世界各地,设立了11个总会、103个分会,会员人数号称百万。但加拿大仍然是保皇运动的源头,被各地视为榜样,不少分会也模仿温哥华保皇会的章程结构,自发组织起来。

而当年本地华社内几乎所有“有头有面”的领袖均加入了温哥华保皇会,当时称为“湾高花埠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包括著名商人叶生(叶春田)、法庭传译温金有等。

叶生曾经淘过金、当过小贩、并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物料公司任职,管理华工,其后开设出入口公司,是本地华人首富之一。

温哥华及维多利亚的保皇会更成立了妇女支部,“保救大清光绪皇帝女会”(The Chinese Empire Ladies Reform Association)。

1903年,戊戌变法的另外一位领军人物梁启超访问温哥华,为温哥华保皇会在上海巷的总会大楼奠基。目前在保皇女会的单张上仍然可以看见大楼内会议厅的规模与气派,不逊色于一个小型议会。

40年代上海巷大火,该建筑度过一劫,完好无缺,后来转手成为“云高华林西河总堂九牧公所”的物业与新会址。林西河堂目前正筹划复修,希望恢复过往的辉煌。

目前温哥华市档案处仍然保留一张温金有以及叶生等人的合照,尘封多年,已经发黄褪色,照片中间站立者手持文稿,似乎正在演讲,温哥华档案处根据叶氏家族提供的资料,识别出照片中5人其中3人的名字,而中间站立者的名字被标签为叶生的侄儿Yip Yin(缺乏中文名字)。不过,再考据下,可发现这位站立者的相貌、服饰、以致头发,与梁启超当年在温哥华拍摄的另一张照片十分相似,极可能是梁启超1903年访问温哥华时与保皇会的合照。

为辛亥革命成功铺平道路

温哥华及世界各地的保皇会虽然未能成功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学者相信,保皇会构成强大压力,令慈禧搁置废黜光绪、另立新君,而且也提高海外侨民革新救国的意识,为辛亥革命的成功铺平道路。

其后清朝1906年宪政改革失败,光绪也在1908年驾崩,维新运动失去原动力。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派在华侨之间的影响力开始作跨越式上升,以至孙中山1911年再度访问温哥华时,所受到的欢迎不逊于1899年抵达的康有为。


温金有(左一)、叶生(右一)等人合影。中站者发型服饰与梁启超在温哥华影楼的照片十分相近,怀疑是梁启超。(温哥华市档案处藏)


保皇会当年总部外貌。(林西河总堂藏)


当年的保皇会总部成为林西河总堂的堂所。(陈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