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普通话令南方人汗颜 凭相声走红中国
明报记者曾茜/“中国女婿”大山最喜欢中国媒体对他的一句评价:“大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一位华人女子和一位西人男子正手拉手地在多伦多街头散步,有一老先生上前问那貌似从中国来的女子:“去士嘉堡中心的85路车怎么搭呀?”一连问了两遍,那女子摇摇头茫然说,“我听不懂(广东话)。”这时,旁边的“洋人”突然开口了,说得居然是地道的北京话:“您到对面马路搭85号车,终点站就是士嘉堡中心。”老先生吓得连声说:“多谢!多谢!”
坐在多伦多市中心希尔顿酒店的32楼,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山”(Mark Rowswell)张口就给记者说了上段“单口相声”,而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山和他的北京妻子身上,大山至今说来仍颇为得意。
在中国拥有亿万观众群的大山,在自己的家乡加拿大颇为低调,他和家人拥有更多私隐空间,不过这种局面将慢慢改观:加拿大福特公司昨日宣布,委任大山担任加拿大华裔社区的福特文化大使,以拉近与华裔驾驶者的距离,一时间多伦多的华文报章、电视、电台上都可见到大山的招牌笑容,和他令人惊羡的流利普通话和广东话声音。
1988年的中央电视台元旦文艺晚会上,北京大学的加拿大留学生Mark Rowswell参加小品《夜归》的演出,他一句:“开门啊,秀兰,我是大山,”令亿万坐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老百姓笑声不绝,这个当时中国话说得还有些稚拙的“大山”,后来拜在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门下,师徒二人合说“名师出高徒”;面对大山如今已炉火纯青的北京话,地道的方言、俚语脱口而出,令来自中国南方的记者采访时不由得暗自汗颜。
大山在中国最初以相声走红,但他并不把自己归入喜剧“笑星”类,而是发挥自己特长,定位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除活跃在中国的演艺舞台,参演了不少电视剧、话剧,特约电视主持等演出外,他注册的大山有限公司还从事教育、文化、商务等工作,并担任有关防癌、环保方面的公益广告代言人等。
当本报记者赞大山在中国的19年,成功融入了中国主流社会,向他请教加拿大华人如何融入主流社会时,大山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给了记者一个中国式的回答:“ 1988年我刚去北大读书时,交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朋友,有欧洲、非洲、南美、北韩等地来的留学生,但几个月后我开始想:‘我没有交到几个本地朋友呀’,既然来到中国,就不能老呆在这个小圈子,因为外国留学生有专门的食堂、小卖部,上课亦不和当地学生在一起;而当时的中国人很难走进涉外圈子,我必须自己主动迈出这一步。”
吁移民主动地走进主流
大山说,他后来在中国的成功,与他迈出“这一步”很有关,“(加拿大)主流社会往往觉得中国人‘闭塞’,反过来中国移民亦觉得主流社会不欢迎他们,我个人觉得中国移民在加拿大还要更主动地走进主流,当然主流社会亦需要做更多工作走进华人圈子。”担任此次福特公司华人社区文化大使的大山更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像福特公司此次专门针对华裔市场而专门拍摄的一系列中文广告,开辟华语网址等,就是主流公司主动接触华人社区的措施。”
继白求恩后第二人获华人广泛认同
大山是继白求恩之后,第二个被中国人所广泛认同的加拿大友人,他亦因此被加拿大奥委会委任为2008年奥运加拿大国家队的特使,“中国通”大山称:“我对国家队的体育成绩没有什么帮助,我的工作是让加拿大国家队成员了解中国北京的文化习俗,换句话讲,帮助他们扫除一切有可能影响体育比赛的文化障碍因素,举个例子,我教他们学识十句中文,让他们在北京自己叫出租车就能告诉司机想去的地方,去餐馆会点正宗中国菜……”
大山家在多伦多,作为太空人的大山每年回来八九趟,陪伴一双儿女和妻子,“我几乎一半时间在加拿大;我也希望将来有机会能为多伦多的华人社区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