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1/坚持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中华导报》董事长赖灿成先生访谈

2005年3月17日 | 分类: 博采 (全局),

旺旺:能不能请您跟我们谈谈做报纸的一些感受?
赖灿成:在北美创办报纸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办好一份报纸很难。这些报纸都是免费的,所以要生存就要靠广告。如何为广告客户创造最大的商业效果,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办报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把广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话,报纸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广告客户到报纸上登广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为他们的生意带来好处。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自己也到处登广告。广告登出来了,我就希望有人给我打电话。反馈越多,我就越觉得这个报纸有效果;如果没有反馈,就会认为这个报纸没效果。但,单纯这么评价有时不一定很客观。广告效果不好,有可能是自己广告没有策划好。如果广告内容没设计好的话,在哪里打都不会有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广告词策划得好,卖的东西又好,登在哪里都会有效果的。当然,报纸之间因为发行量、报纸受欢迎的程度不同、发行地点和发行时间是否合适也会有些差别。但是,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广告客户的话,我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自己的广告策划,这一点很重要。从报社生存的角度说,我能感受到很多客户真诚的支持。有很多客户相当好,他们也慢慢成熟了。现在有些广告客户还不成熟,他们以为广告一打,生意马上就哗哗地来了,付出的广告费就值了。有时候广告是不是有效果,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对于形象广告,就不会马上带来效果。作为媒体来说,要做到让成熟的广告客户和还不成熟的客户都满意,这确实不容易。

旺旺:您说要把广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广告客户的利益跟报社的利益会不会有不一致呢?
赖灿成:我觉得不会,因为把广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了,才能给报社带来经济效益。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虚,但确是很实在的事情。把广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不是说客户来登广告,可以不付钱,该收多少钱还是要收多少钱,但是,我们会为广告客户着想,希望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广告。有人说报纸可读性强,读者就喜欢,广告效果就会好,我觉得这不全面。就拿发行来说吧,我们《中华导报》现在的发行量是每周12,500份,如果我们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地点发行,有可能每周、每个月,甚至每年里,都是只有同样的12,500个读者在读这份报纸。也就是说,广告也就这1万多人看。其中有些人已经是你的客户了,还有些人对你的生意可能不感兴趣,那么,这样情况下的广告效果就肯定不会好。从为客户角度着想,我们报社的措施是经常变换发行时间和发行地点。比如某个点,这一次是周五上午发,下次就变成下午发,这样就会换一批读者,还有可能改成周六发,这样一个月四次循环的话,我们每次的读者群都不同,12,500份的报纸就可能在一个月内有5万个读者来读。(旺旺:但是,有些读者一直想在某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去取报纸,如果取不到,他们会不会抱怨?)抱怨是免不了的,我们确实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因为我们首先要为广告客户考虑,如果你在我这里登广告,我们可以把报纸送到你家或者你的店里。多伦多有50万华人,我们每月50,000份报纸怎么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呢?(旺旺: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您心中,客户比读者重要?)倒不是说客户比读者重要。客户的利益我们应该照顾,因为客户是报社生存的根本。我们还是很重视读者的,毕竟报纸印出来还是希望得到读者的喜爱了。我们只不过是轮换了一批读者群而已,即由原来的A读者群换成了B读者群,或者换成了C读者群,无论A读者群、B读者群,还是C读者群,都是我们的读者,而且,广告客户本身也是读者,都是在加拿大的华人同胞。(旺旺:有时我们做报纸的希望培养一批忠实的读者,您不需要忠实的读者吗?)我希望有忠实的读者,但是我没法照顾到期期都是同一批读者去读,我希望我的报纸有很多人去看。几年之后,我希望多伦多50万华人都能看到我的报纸。如果一直是那么1万多个读者看的话,报纸的意义不大。我们变换发行时间和发行地点后,确实有些人抱怨。我也很抱歉,但是,报社还是留了一些报纸供拿不到报纸的人在方便的时候来报社取。

旺旺:为了照顾到有些拿不到报纸的读者,现在有几家中文周报在尝试收费,您怎么看?您的报纸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变为收费的报纸吗?
赖灿成:我们不打算采取这个做法。(旺旺:您是觉得我们这些中文“小报”本身就不值钱,还是长期形成的人的观念决定了收费很难?)我觉得可能还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消费习惯吧。一方面读者印象中这些报纸就应该是免费的,另一方面,要让人花钱买也不一定很合适。我不赞成做收费报纸,我觉得报纸一部分收费,一部分免费的话,反而会损害一些广告客户的利益。作为广告客户总是希望刊登自己广告的报纸都能如数被人看到,如果你要拿一部分去卖的话,那么等到下次发新报纸的时候,可能还有大量的报纸没有卖出去,这时这些剩下来的过期的报纸就是废纸了,那么,广告的效果也打了折扣。所以,报纸收费这个事情,作为报社的经营策略,当然可以尝试,但是对于广告客户,确实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我觉得做这样尝试的时候需要很慎重,一定要慎重。

旺旺:我留意到其他少数族裔,比如越南、韩国、伊朗、印度、菲律宾等,他们报纸的家数远比我们少,但是报纸的厚度远比我们厚。您认为中文报纸有可能出现超过100个版面的吗?
赖灿成: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等你做到100个版面的时候,对报社来说,看起来做得比较大,很辉煌;关键是广告客户是不是就买帐呢?你想想,如果一个小广告放在100版的报纸里,会有人看到吗?(旺旺:广告有时也是一种信息,是不是?如果您是一份很厚的报纸,在读者和在商家的心目中的分量会不同,您说呢?)报纸做得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报社的规模,对市场人员去拉广告会有些好处。一方面会给人的形象好些,另一方面也许报纸做厚了,成本会降下来一些,可以把广告价格做下来一些。但是,对单个的广告客户而言,未必是报纸越厚效果越好。(旺旺:您觉得从市场的角度可以支撑100个版面的报纸吗?)100个版面不是很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旺旺:在我办报的经历中,有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我探讨办一份大陆人的中文日报的可行性。就此,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赖灿成: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那要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多大。如果只想在三大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面跟着,那就没什么意思。要做就要有自己的特色,起码能够跟三大报平起平坐,而且要敢于超过他们。(旺旺:从市场角度看,您认为有再诞生一份中文日报的空间吗?)我觉得市场空间应该还是有的,在多伦多的华人华侨也越来越多,各自对三大报的看法也有很多分歧。《星岛日报》和《明报》主要针对香港移民,《世界日报》主要针对台湾移民,这样把自己的读者群限定在一个特定的人群里,每一份的读者量都不很大。现在,如果能出来一份针对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和大陆的读者的报纸的话,那么应该会有自己生存和立足的空间的。(旺旺:有没有可能办报人试图照顾到中、港、台、澳,结果哪一个区域的读者都不讨好?)实际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读者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买报的习惯;而大陆来的移民还没有这个习惯。另外,如果你要去买报的话,你都会趁喝早茶的机会去买,越早越好,可以读到新闻嘛。但是,大陆来的移民早上就要去上班了,不会想到去买报纸。如果要办一份日报的话,首先要培养一批读者,转变大家的观念,这需要一段时间。当然,如果有经济实力做一份免费日报的话,也许能够超过现在的三大报。

旺旺:您怎么给《中华导报》的读者定位?您认为来自中、港、台的所有移民都可以阅读《中华导报》吗?
赖灿成:我觉得《中华导报》没有地域的局限。比如有些人提倡做简体中文的报纸,那样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读者读起来就比较费劲;反过来,做成繁体的,大陆人读起来也都没问题。所以,我不会改成简体出版。(旺旺:简、繁体只是一种形式,那么您报纸的内容能照顾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读者吗?)从内容来说,我们登载的消息既不偏向香港、台湾,也不偏向大陆,我们刊登的都是华人普遍关心的,而不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人才关心的内容。

旺旺:三国里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您觉得中文周报之间会出现整合吗?
赖灿成: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可能,而且也没有多大意义。(旺旺:因为中国人之间不团结吗?)如果一个财团把这些周报都收购、整合了,但是后来又冒出一些新的报纸,那你还要不要继续收购呢?在这里,要做一份报纸并不难,政府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关键是经营比较难。有些没有做过的人,就想试一试(出来办一份报纸)。即使你把所有的报纸都整合了,未必能够把市场也整合了。不会因为你是报业集团,别人就一定到你这里登广告,因为有些新报纸出来,为了吸引广告客户,价格通常会比较便宜。新报纸总是会分流客户的,而且新报纸也在发展,做好了也可能超过老的报纸。(旺旺: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的整合,您觉得会有吗?)这有可能,比如两家报社合在一起做,这样的话,通常看重的是人才,而不是报纸本身的价值。很多人认为如果花大价钱去买一个报纸的话,倒不如自己从头去做。我跟他们想法不同,我就是花钱买的,我觉得《中华导报》的历史、品牌不错,我就买下来了。

旺旺:能谈谈当初您买下多伦多《中华导报》的情况吗?
赖灿成:我当时在很多报纸都打广告,一打就是半版或者整版。有时感觉在别人那里打广告不是很方便。我平时很忙,等到周四截稿的时候想改点广告内容的话,经常要看他们脸色,感觉很难受。(旺旺:您是广告客户,是“上帝”,怎么会看报社的脸色呢?)每个报纸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同,有些设计人员会很不耐烦,他们也不是老板,能不能对客人好,留住客人,他们不一定关心。甚至有时你不请他们吃饭、喝茶,就会给你脸色看。比如,有时候我要登一则免费社团消息,如果在登广告的话,还好说,一旦没有登广告,他们就不会让你登这些社团消息。这些都让我很气不过,这是我买《中华导报》的动因之一。另外,我本身也在原来的《中华导报》上登过广告,虽然那时《中华导报》办得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报社的负责人给我的感觉很好。他们做事情很实在,如果说是多少发行量,绝不会少一份。这样慢慢跟他们相处多了,也了解了办报纸的成本和做报纸的整个程序,恰好他们也感觉很累,他们说“办报纸就向车子上了高速公路一样,不能停下来。”就这样,我把《中华导报》买下来自己做了。

旺旺:您的报纸的长期发展规划是什么,比如想过被收购吗,或者考虑过收购别人吗?
赖灿成:目前没有想过收购别人或者被别人收购,我只是想把它越办越好。当然,如果有人对《中华导报》的经营很感兴趣,而且,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办得比现在更好,我们也会考虑出让股权的。

旺旺:《中华导报》是多伦多中文周报中活得相对较好的,您自己也这么认为吗?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你们活得较好,最大的成功取决于您“充分的放权”。您是真的放心交给手下人去做吗?
赖灿成:这是外面的评价,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所谓“活得好”也许是说我在报社的管理方面放权比较充分,给广告销售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做起来会比较开心一些;另外,在报酬方面,我本人不从报社拿一分钱。一旦有利润,我就考虑降低广告价格,其他赢利部分就分给各个工作人员;再就是我们报纸历史比较长,也有些知名度,他们在我这里工作感觉会好一些。

旺旺:作为老板,您并不亲自经营和管理报社,但是您不担心您手下的人“翅膀硬了”后“单飞”?
赖灿成:我觉得这一点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可能的。我前面也提到,办报容易,要发展和巩固会很难。如果我手下有人确实找到了开办中文报纸独到的方法,要去开办自己的事业的话,我也只好祝福他。这个事情挡是挡不住的。(旺旺:真到那时候的话,您手下一个非常得力、能干的人走了,会不会影响到您报社的运营?)对于报社来说,这当然算是一个损失了。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人往高处走嘛。最好平时就注意培养一些新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因为某个人走了,报社就办不下去。至于说我亲自管理和没有亲自参与管理,我觉得区别不大。如果我亲自管理,有时管多了,人家反而要走了;反过来,我放权了,做事的人觉得自己就是报社的主人,他们更愿意长期留在报社工作,因为他自己去办报的话,也许还没有在我这里帮我做事更舒服。对于报社的成本以及利益,他们具体做的人应该比较清楚,我估计也有人掂量过如果他自己出去创办一份报纸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对这些我都能想得开。不亲自管,也不等于说我不管,我主要抓一些大的事情,每周四出报纸的时候,我都会在报社盯着,其他时间就电话遥控。当然,真正要留住人才,作为老板应该在平时多关心员工的情况,与他们交朋友,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因为人都是讲义气和重感情的。

旺旺:以前我采访孙晓明的时候,她提到在中文周报做事“待遇低得出乎她的想象”,因此后来她转行做Mortgage。您认为中文周报报社工作人员的低待遇现状是暂时的,还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无法改变?
赖灿成:所谓待遇的高低,要看参照什么了。如果跟打labor工比,在报社当然更舒服一些。比如工作条件、环境都会好些,另外收入也高一些。但如果去跟一些高薪的行业相比,就没法比了。要说拿做Mortgage、做保险、做地产的比,也不一定差,因为在这些行业里,有很多人是“吃不饱”的。所以说,这不是行业的问题,而要因人而异。有些人从报社出来,会有更大的发展;而有些人从报社出来去做别的会更难。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旺旺:您在报纸和理财两个领域都做得很成功,您觉得这两者之间会互相促进吗?
赖灿成:客观上,报纸和理财会应该有互相促进。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并不会刻意宣扬自己是《中华导报》的董事长;而且有时我还要有意回避这样做,因为我不想把这个当做自己的事业,毕竟这个事业不大。(旺旺:我想知道您平时做事很低调吗?)我确实较低调,性格也较内向。我比较喜欢实实在在地做事,不喜欢张扬。

旺旺:您觉得《中华导报》带给您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每次自己可以登整版的广告,有一些收益,还是自己拥有一个媒体的平台?
赖灿成:都不是。从利益上来说,中文报纸的利益不会很大,所以我也没看重过;就登广告来说,我在自己的报纸上登和在别的报纸登都一样,羊毛出在羊身上嘛,我自己的广告也要计算成本的。我这个人做广告都会做得比较大,让我的客户对我有信心。我感觉报纸带给我的好处,一是交了一些朋友,做媒体的接触面要广得多;再就是报纸是个新的领域,自己以前从来没有touch过,做起来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旺旺:您在做报纸的同时,还在做理财,请问您做理财的同行会不会在选择您的报纸刊登广告的时候而有所顾忌呢?
赖灿成:这是完全可能的。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心理上有些障碍,你不要管这个报纸是谁的,只要你的广告有效果,为什么不登(广告)?你只是在做生意,没有必要把生意之外的因素掺杂进去——除非你和这个报纸的老板个人之间有恩怨。单纯从business的角度看,不要管谁是老板,而要看报纸办得好不好,广告有没有效果。有些人认为我的广告大,他的广告小了就没什么效果,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同行在《中华导报》上刊登的广告版面比我的小得多,但有时效果却比我的好,因为有些同行的广告设计比我的好很多。别的报纸也有整版广告的,他不还一样要跟整版的广告登在一起?我的广告主要是形象广告。

旺旺:有人说“要让一个人破产,就让他/她办报去吧”,对于这句流传海外中文报纸行业内很长时间的“传言”,您如何看?
赖灿成:做报纸确实是很辛苦的事情。以前海外中国人少,所以办报纸尤其显得艰难。这些年中国人来多了,情况好了些。但是现在报纸也很多了,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如果想靠办报纸发财是不现实的。可以想象,办报纸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怎么能够坚持下去?

旺旺:您认为媒体有自己的立场吗?我在做报纸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很多次读者跟我反应报社的立场要公正,您觉得一个报纸应如何做到立场的公正呢?
赖灿成:媒体本身当然有自己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办报人自己的思想。不过,我们对于政治、宗教这些敏感的话题会尽量回避。

旺旺:您认为多伦多华文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是否得益于来自大陆的新移民越来越多?受新移民法的影响,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不会象前几年那么多了。您想过10年、20年以后,第二代移民主导的华人社区是不是还对中文媒体有这么强大的需求呢?
赖灿成:大陆移民是我们报纸的一个主要读者群,当然人数越多,报纸的生存基础越好了。我并不担心第二代移民的问题,毕竟现在大多伦多地区有50万的华人了,中华文化在加拿大会更加发扬光大,中文的氛围会更强烈,而且现在中文学校也很多了。

旺旺:您如何定位自己呢,一个报人,还是一个商人?
赖灿成:我好象既不象一个报人,也不象一个商人。(旺旺:您说自己不象一个报人是因为您自己并不亲自经营报纸?)是啊。(旺旺:那么,您为什么又不象一个商人呢?)因为我做投资理财是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挣饭吃的工具。所以,我做起来也比较潇洒。我并不象很多人做得那么艰苦,我做得比较悠闲。我的新客户大部分都是以前的老客户和朋友推荐的。做好投资理财这一行,除了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外,更主要的是做人要诚信。我一直认为,投资理财这一行是靠信誉维持的。我在广告词里曾经提倡一个口号,即:先做人,再做经纪人!这既是我招聘新人的首要条件,也是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我在为客户做投资理财的同时可以交到一大群朋友,所以平时应酬也不少,当然应酬也能带来一些生意,我觉得挺开心的。

旺旺:您对加拿大的生活满意吗?
赖灿成:我觉得加拿大挺好。自然环境那是不用说的了,我特别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在中国的时候,做事情就是“做”人际关系,哪怕再有钱、再成功,都会感觉活得很累。这里一切都很简单,人跟人之间很简单,如果你开一个business,你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很简单,一切都正规办事,自己只要专心为客户服务就行了,不受其他外围环境的干扰。人活着,心态特别重要。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个平常心,凡事都想得开,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过好每一天。我想这辈子就不会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