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2/温市警员假扮记者诱捕,学者传媒抨手法过界

警扮记者诱捕记协反弹

世界日报综合报导/温市警方假扮记者,诱捕反贫组织(APC)代表康宁汉(David Cunningham)的风暴似有扩大趋势,除了遭冒认的媒体提出强烈抗议,传播学者认为不妥,记者协会亦提出抨击,认为警方全未考虑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康宁汉应在上周三的示威活动中,对温哥华冬奥委员作出威胁性言论,因而遭到警方拘捕。然而警方采用的拘捕手法为假扮本地免费报记者,将康宁汉诱出后予以逮捕,此事遭温警证实后,掀起轩然大波。

遭假冒的媒体“24小时”免费报对警方表达强烈不满,认为已伤害公司信誉,不排除向卑诗警察投诉专员进行申诉动作。而加国记者协会(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Journalists)亦强烈抨击警方做法不妥。

协会主席施奈德瑞特(Paul Schneidereit)表示,此事将对记者工作产生严重冲击,例如部分资料来源因质疑记者身分真伪,拒绝继续提供消息,对大众知情权造成莫大伤害。由于怀疑记者为警员假扮,部分受访者可能采取危险行为,亦令记者人身安全面临风险。

施奈德瑞特要求温市警方就风波进行道歉,并宣示未来将不再犯下同样错误。

除媒体业进行抨击,亦有退休警官对事件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扮演其他职业诱捕犯人为警方使用手法之一,但扮演记者则大多仅针对严重案件。

市警发言人范宁表示,基于康宁汉过去纪录,因此警方选择对公众安全威胁性低的方式,执行拘捕行动。他表示,温市警方过去未采取类似行动,未来也可能不再使用相同手法。

学者传媒抨手法过界

明报温哥华专讯/温市警员日前假扮记者诱捕反贫穷委员会(APC)成员坎宁安(David Cunningham),引起学者、传媒组织等广泛批评,警方发言人昨日声称此举是考虑到被捕者和公众的安全,避免发生任何冲突。但加拿大记者协会强烈指摘警方的做法破坏传媒公信力,严重影响传媒与公众互信关系,西门菲沙大学一名教授认为警方难以自圆其说。

温市警方发言人范宁(Tim Fanning)昨被传媒质询有警员假扮免费英文报章《24 Hours》记者,诱捕涉嫌出言恐吓2010冬奥筹委会成员的反贫穷委员坎宁安,这手法十分不妥,他回应时指出,警方以往在拘捕该名反贫穷委员会成员时,曾发生肢体冲突。

范宁称,警员期望避免发生暴力冲突情况下,能够成功及顺利拘捕任何疑犯。警方这次利用警员假扮记者,目的为了被捕人士和公众安全而作出考虑。警方以往曾经以假扮薄饼外卖员或讹称疑犯中奖等手法拘捕疑犯,但未受到相关投诉。

加拿大记者协会总裁施奈德里特(Paul Schneiderit)指出,警方此举可能触犯法例,并强烈指摘警方此举将破坏传媒公信力,以及影响记者获取消息的权利。

他说,若果一间公司或组织负责人,打算将一些公众需要的消息公开,但担心记者会是一名警员所假扮,于是不会将消息公开。警方此举亦将记者自身安全推向危险境地,因为受访问者以为记者是为警方蒐集资料,可能因此袭击记者。

免费报章《24 Hours》对警方的手法不满,已考虑向卑诗警察投诉专员提出投诉。总编辑布劳顿(Dean Broughton)指摘警方的做法影响了报章的公信力,有关警员“过了界”,警方不应利用传媒作为手段,因为这样可能置记者于危险中,损害传媒的可信性。

一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专家拉形容,警方这次的做法损害新闻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是报道真相,倘若他们失去大众的信任,他们的工作白白浪费。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警方派出卧底,或以其他假扮的身分去进行调查并非不平常,不过这种手法通常用于谋杀案的调查或贩毒案件,以便搜集证据。

西门菲沙大学的犯罪学教授博伊德(Neil Boyd)称,在坎宁安被捕的事件上,实在难以去说明警方所采用的手法为合理。他表示,此案不是谋杀案,也非构成即时危险。此外,加拿大新闻工作者协会指,警方做法应被斥责,并指警员假扮记者对新闻工作者带来破坏。该协会称,温哥华警方应为这做法作出道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