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4/三毛,红尘中的一粒土(组图)

-三毛逝世20周年祭:读她,像走遍千山万水
-三毛年谱
-大姐陈田心:她在自己世界中不出来
-三毛生前挚友透露其人生最后一封信的内容
-家人披露三毛自杀真实原因:对死亡有种好奇心
-三毛,红尘中的一粒土
-三毛最后一封信写给他 落款为“爱人”
-三毛往事
-回顾三毛一生:三个为什么 三大悬案


sanmao.jpg
(三毛昔日倩影)

sanmao001.jpg
(三毛与荷西在家中。三毛与荷西两人感情很好,但没有正式订婚,这成为她一生中永远的遗憾。)

sanmao002.jpg
(三毛与父母在一起)

sanmao003.jpg
(三毛与王洛宾)

sanmao004.jpg
(鲜明的个性成就了三毛,也伤害了她自己)

sanmao1.jpg

sanmao2.jpg

sanmao005.jpg
(少年时期叛逆的三毛)

sanmao006.jpg
(青春时期美丽的三毛)

sanmao007.jpg
(三毛在成都老茶馆)

sanmao008.jpg
(陈家首度出书披露三毛诸多故事)

三毛逝世20周年祭:读她,像走遍千山万水

华商网-华商报/三毛逝去已20年。红尘滚滚,真如一梦。

八零后、九零后的朋友们,或许对她不甚了解,但这位似乎永远穿着牛仔裤、永远在路上的女作家,曾以其文字,点缀过六零、七零后等无数人的青春。那些文字,与爱有关,与壮游天下有关,有智慧、有性情。读她,念她,永无止息。

读她,就万水千山走遍。

犹记当年一本 《闹学记》在班中悄然传阅,课间,大家都说起了书中那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天一过冬来到,收拾书包好过年”。少年心情,原来出奇一致。

她的特立独行,曾久久鼓荡着读者的心,无数人因欣羡而追随,很多人,从此天涯孤旅。她浪迹撒哈拉,在其笔下,荒漠是何等浪漫,虽非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但同样壮丽,壮丽的是人心,她笔下,人心就是整个宇宙。而其宇宙,谁人能测?比如,她曾千里奔赴西北,与一位老人相伴许久,流言蜚语,在所不计。比如,她弃世前曾写信给贾平凹,尽抒向往,笔下,文字与心灵共孤独,也有惺惺相惜意。滚滚红尘中,无数庸人“凡客”,能做到者,又有几人?

曾几何时,一曲“梦中的橄榄树”广为传唱,旋律中,有她在。她编剧的《滚滚红尘》上映后,她的一缕芳魂,也永远蒸腾于滚滚红尘,丝袜绕颈,窒息身亡。

面影犹在,文字长存。毋庸讳言,她并不漂亮,而平凡躯壳内,是那样一颗丰盛、饱满的心,时隔20年,仍鲜活跃动于读者眼前。

民间计年,20年是个特殊数字,常见有“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之类,以20年来形容时日之悠远,与等待之极限,有沧海桑田的意味。而匆匆,三毛故去已然20年了,对三毛的阅读,仍绵绵不绝,其作品,经住了时光淘汰,在大卖,在长销。江山代有才人出,也代有丽人出,无数所谓美女作家相继出没,而三毛,依旧独一无二。那些朝升暮坠的“偶像”们,逊色何似!

她喜爱漫画人物三毛,但也曾戏言笔名的另一含义,即她的作品很一般,“只值三毛钱”。幸好,时光如水逝去,她的作品,并非她自己所估量的那么廉价。

数年前一个秋天,记者曾去台湾采访,在暮色中看着阳明山、淡水河,想着,这就是三毛笔下一些故事发生之地,忽然很感慨,那样一个其实很孤独的女子,写尽了这繁华人间,然后,兀自凋零。

幸好,有文字与故事,世间流传。

其实,我们何尝又真正了解她呢?即便是她的离去,是因病厌世?为情所困?为盛名所累?更何况,其经历、其文字,万般皆是谜。留些谜团也好,莫猜莫论,逝者安息。

20年了,今天,可以找时间,翻一翻她的书,回味一下,那些故人故事。本报记者 王锋

三毛年谱

1943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因为觉得 “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随父母迁台,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

1955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一度复学,后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过,获救

1962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7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10月6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5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9月30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5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11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10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赴美度假治病

1985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10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6月12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4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 《滚滚红尘》

1990《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1月2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1月3日,进行手术。1月4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48岁。

大姐陈田心:她在自己世界中不出来

独家约稿/在台湾,三毛的姊弟、晚辈为数众多,感情深厚,但在三毛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唯独三毛的大姊陈田心,曾与三毛一同度过幼时在大陆的童年生涯,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甚至最后走上自杀的路。这位三毛眼中的大姐,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

她很纤细,想法却澎湃

问:三毛的闹学与自闭其实大家都了解,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田心:三毛后来读书的经过很多人知道,她虽然比较纤细一点,但面对一些事的时候,想法却更澎湃一点。

她在小学时候还好,但当时体罚被人当做习以为常,罚站、拿椅子都很常见,像我一样的学生也不敢反抗,当时多半就接受了。但陈平就是不接受,她心中有不平、受屈辱的感觉,甚至会进一步想,我既然没做错,为什么要被处罚?

三毛的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不是说一说就算,她真的不去,而且越来越严重。当然我父母也试着要带三毛上学,只是最后还是没办法。三毛对一切循规律的事都觉得很累。整天坐着又觉得很无聊,自己在家反而看书看得更多,所以自己决定不去读。

她在外活泼,在家却不太讲话

问:能谈一下三毛的感情世界与男性朋友吗?

陈田心:其实她的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像王恒,我妹妹从小认识他,三毛每段感情他都在旁边支持她,到现在还是我们家很好的朋友。荷西走了后,因为三毛很伤心,王恒几乎天天来安慰三毛,和一个开画廊的朋友,天天在聊天、安慰她,还弄了些碟仙的事情。

三毛很得异性欣赏,所以很多人都蛮欣赏她。三毛主要的感情对象应该是一个德国人,非常爱他,年纪比较大。后来因为心脏病去世,三毛很难过,所以才再出国。

问:能谈谈你们家人对荷西这件事的感觉?

陈田心:我父母从没有出去过,就是那一年,突然说要去欧洲,第一站就到三毛那里。结果荷西就走了。因为父母在,所以三毛没有跟着走(自杀),如果不是神把我父母放在那个时间、那个位置上,让她一个人在那边,她一定也跟着走了。

其实三毛第一次遇到荷西的时候,没想到共度一生。但再去的时候,她已经历尽沧桑,或许觉得单纯也是一种美丽,因此决定结婚。讲起来,三毛其实很像现在时下的青年我的婚礼,自己决定就行。

其实也奇怪,荷西这么会潜水的人,在浅海也会出事?三毛还亲自用手去挖他的坟墓。我们都知道,她这些年的心其实已经走了一半,人活着,心未必在这,影响所及,她后期作品就没有这么阳光。

问:后来三毛回台湾定居,难道没有办法改变?

陈田心:三毛不是很喜欢人嘈杂,她在外面很活泼,到了家里却不太讲话。她的内心一直想缩起来,但又要和其他人相处,所以得打起十分精神。四处交际对她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三毛吃东西很不讲究,几乎每天只吃一顿,尤其写作的时候,几乎废寝忘食,让我妈相当心疼,可每次劝她吃饭,她总说,“你不要进来,不要打断我。”

像她在拍《滚滚红尘》的时候,常和导演、林青霞在房子里排戏、讨论剧本,都不准我们去,也不开门,便当放在门口也不拿,闭关了非常久,我们真的怕她饿病了,可她就是不理。

她对名淡漠,“三毛”都不想做

问:你怎么看这个名作家妹妹?

陈田心:她的一生很辛苦。三毛曾说,姐姐,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我从小叫她妹妹,但她常说我不够勇敢,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她说,我不是,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问:有想过她会自杀吗?

陈田心:我们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不是那个时候。她还曾和我说,下个月要到香港颁奖,也叫了洗衣机下礼拜要送来,一切日常生活都在进行。可能因为太敏锐了,她也许担心得了癌症,以为自己生病了,可是检查结果什么事都没有。

三毛初中时有类似的事,可是没这么严重。其实她是个相当注重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看她穿睡衣的时间都不多,怎会穿睡衣离世?

三毛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出来,她的内心已经够辛苦,自己对自己都已经精疲力竭。她对名看得很淡了,她常说,连三毛都不想做了,很怕见记者,没有体力。三毛又容易紧张,如果第二天有访问,前一天晚上就睡不着觉。我曾问她,你不是很会演讲吗?但她说,我很容易紧张。她是一个很需要安静的人,变成公众人物,增加了很沉重的负担。(本专访由《三毛:1943—1991》作者师永刚独家提供,本报有删节)

三毛生前挚友透露其人生最后一封信的内容

橙网-重庆时报记者 薛姣)/2011年1月4日,是女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祭,这位似乎永远穿着牛仔裤、永远在路上的女作家,曾以文字点缀过无数人的青春。那些文字,与爱有关,与壮游天下有关,有智慧、有性情。读她,念她,永无止息。

昨天,三毛生前的挚友眭澔平在自己新书发布会上,披露20年前三毛死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个电话。而最近,一本由三毛家人授权出版的三毛撰记《三毛:1943~1991》也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留给眭澔平的那封信写了什么? 流露去意已决,信中共12个密码

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三毛偷偷地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夹在她的最后一本新书《滚滚红尘》中,送给了来医院看望她的眭澔平。

直到三毛离开人世,眭澔平才在西伯利亚飞驰的火车上意外发现了三毛偷偷藏匿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而该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夹在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一场戏中……

眭澔平说,信中三毛写“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等话语,直接流露出去意已决的决心,信中共含有12个密码,包括:“小熊”、“敦煌飞天”、“自制心太强”、“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一百把交给谁”、“白色的那只小熊”、“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亲得有点灰扑扑的”、“火车、汽车”、“夜雨敲窗”、“松了衣袖”、“我要走了”、“爱人……同志”。

是意外事故还是计划已久的自杀?挚友说她因忧郁症自杀

这个问题,是最能引起争议的,也是没办法求证的。眭澔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三毛的过世是我们现在,过了20年之后才了解的,是忧郁症。三毛初中辍学,是因为她自尊心很强,被数学老师屈辱之后就没再上学。她说她没想过要做一个名作家,她只是想嫁给一个自己爱的人,为她生一窝孩子,平凡地过一辈子。”

眭澔平的意思是,三毛得了忧郁症选择自杀。

三毛姐姐陈田心则说:“关于她的自杀,我们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不是那个时候。她其实是个相当注重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看她穿睡衣的时间都不多,怎么会穿着睡衣离世?”所以,很长时间家人不相信三毛是自己要走的。陈田心认为,三毛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她以前还想过死的时候要怎么摆花。“真要走,不该先打扮、化妆完成几个心愿吗?她都没有。”陈田心说,“现在想想,可能三毛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三毛与荷西的感情到底是怎样? 曾因为担心荷西的安危,打过他

三毛的书里,荷西是个比她小3岁,几近十全十美的男人。而事实上,西班牙人荷西比三毛年轻6岁,性格唯唯诺诺;婚后三毛对他动辄打骂;后来两人分居,荷西意外身亡。荷西死后,三毛甚至没有带荷西回台湾。这让很多人疑问,这两人的感情到底有没有童话般那么美好。

眭澔平说在他周围人的眼里,三毛和荷西的感情是非常好的。“我一次碰到一个外交官,他说一次聚会上,三毛和荷西挤在一个位子上,他们的手一直紧紧握着,没有刻意展现他们的关系有多好,也不虚假和造作。三毛是一个很真的人,她和我说过:荷西这辈子我打过他几次,他不和我讲就去潜水了,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他不时冒出头来,他一上来我就打了他,担心死了。”

三毛姐姐陈田心说,只有父母见过荷西。三毛遇到荷西后全心投入,因此荷西走后,她就无法承受。“记得三毛是亲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坟墓,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着荷西走了。后面这些年,全是为了父母活着,毕竟还有高堂在世等顾虑,但最后她还是走了。我们都知道,荷西走后她的心其实已经走了一半,人虽然活着但心未必在这里。”

出生在重庆 逃难经历成为烙印

三毛生于重庆,她的父亲与伯父在重庆做律师,所以抗战后回到南京,便开起了一家事务所。陈田心回忆:“在南京,我们家住在鼓楼头条巷附近,那时候,我读小学,三毛在读幼儿园。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日本人丢炸弹,当时妈妈抱着三毛、拉着我往防空洞里挤,里面都是人,有的人就因为没躲进去就被炸死了。三毛跟我一样,对小时候逃难的事记得特别清楚。”

家人披露三毛自杀真实原因:对死亡有种好奇心

中新网/2011年1月4日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辞世20周年的纪念日。近日,两岸作家——瑞典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妻子、台北前印刻杂志副主编陈文芬女士与内地著名传记作家师永刚联手撰著的、由三毛家人授权出版的传记《三毛:1943~1991》,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书中独家披露了三毛自杀的真实原因、三毛在荷西去世后曾有的短暂情史、与王洛宾恋情事件真相等。谈到三毛的自杀,三毛大姐陈田心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小时候——很叛逆画画天分高

在台湾,三毛的姐弟、晚辈为数众多,感情深厚。但在三毛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唯独三毛的大姐陈田心,曾与三毛一同在大陆度过童年的生活,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甚至最后走上自杀的路子。这位三毛眼中的大姐,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

陈田心告诉记者,她比三毛大3岁,出生于上海,三毛则是生于重庆,只有小弟陈杰是到台湾后出生的。

1948年,三毛全家从南京搬到了台湾。在大姐陈田心的记忆中,三毛上小学时就叛逆,一般的学生受体罚都不敢反抗,唯独她就是不接受,“她的思想就比我们复杂,家里只有三毛一个人敢打破传统。她的自尊心也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真的不去。”而且,三毛对一切循规守律的事都觉得很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了很多的书,父母拿她没办法,最后只好妥协。

三毛不上学后,先和邵幼轩学画,她学画的天分非常高,随手画花、兔子都很生动。和顾福生学画后,她的人生就改变了。陈田心感叹说,“如果三毛一直坚持从事学画事业,应该是不错的画家。”陈田心印象中,妹妹以前没想过要当作家,写文章纯属无意之举。“当然,她从小作文就很好,文字堆砌的能力极强,更重要的是有思想,她的感情流露在笔尖,从文章到家信,都相当自然不造作。”

很遗憾——两男友离她而去

由于个性独特,三毛很得异性欣赏。陈田心说,三毛在大学时谈过一个男朋友,家里也都认识,不过没有论及婚嫁,后来三毛出国,这段感情也就淡了。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那人年纪比较大,稳重、博学,很有西洋学者的气质,后来因为心脏病去世,三毛很难过,一度想要自杀。直到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再一次坠入爱河。“其实三毛第一次刚遇到荷西的时候,没想太多,也没想到共度一生;但再去的时候,她已经历尽沧桑,或许觉得单纯也是一种美丽,因此决定结婚了才告诉家人。所以,荷西走了后,她就无法承受了。不是我父母在,她一定走了,她性格太强烈,绝不按世俗走她的人生。”

想自杀——所以没人能救她

说到三毛的自杀,陈田心说家人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不知道是何时。“她其实是个相当注重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看她穿睡衣的时间都不多,怎么会穿着睡衣离世?”陈田心认为,三毛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她以前还想过死的时候要怎么摆花。“真要走,不该先打扮、化妆完成几个心愿吗?她都没有。”所以,很长时间家人不相信三毛是自己要走的。陈田心说,“现在想想,可能三毛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王洛宾——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

一直以来,有关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恋是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曾经还有人搬出书信证实三毛曾经追求过王洛宾。陈田心说,“三毛很单纯,她心中有话就会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认识了这个人;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做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伴侣。三毛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作家三毛:

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1991年1月4日在台北自杀,年仅48岁。她生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作品有《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蔡震)

来源:福州晚报

三毛,红尘中的一粒土

北京晨报记者周怀宗/2011年1月4日是三毛辞世20周年。就在1991年1月4日,年仅48岁的她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就在不久之前,一部真实描写三毛生平的书——《三毛1943-1991》出现在读者眼前。本报通过《三毛1943-1991》的编者采访到了三毛的大姐陈田心,她向我们讲述了三毛的成长历程,同时为广大读者揭开了三毛身后诸多置疑以及悬而未决的疑问。

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幼时随父母从重庆辗转南京最后到台北定居,自此陈家就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岛屿上落地生根。在台湾,三毛姐妹兄弟、晚辈为数众多,但唯独大姐陈田心同三毛一起度过了她们在大陆的童年时光。也正是这个姐姐,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三毛相知相惜,并成为了最能理解三毛特质与人格的人。

●三毛童年:逃难经历,成为烙印

晨报:三毛生于乱世,幼年又几经流离,您与她共同度过了你们的童年时代,那时的三毛是什么样的?您对童年时代的印象是什么?而给您和三毛留下最深印记的又是什么呢?

陈田心:我比三毛大3岁。我在上海出生,三毛在重庆出生,父亲与伯父在重庆时都做律师,所以抗战后回到南京就开律师事务所。那时南京的夏天非常热,我和三毛都会躲到教会受洗池边,一起吃马头牌的棒冰。冬天下雪的时候,我和三毛以为雪可以存到夏天,便把雪放进铁罐子埋在山洞里,但到了夏天挖出来才发现,雪已化成了水,铁罐子也生锈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日本人丢炸弹,当时妈妈抱着三毛、拉着我往防空洞里挤,里面都是人,有的人就因为没躲进去就被炸死了。三毛跟我一样,对小时候逃难的事记得特别清楚。

晨报:童年的三毛就开始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了吗?

陈田心:因为战乱,我爸爸二十几岁就和我伯父带着祖母及一家老小,到处搬来搬去。1948年我们家和伯父家搬到了台湾,刚开始住在建国北路与松江路附近。三毛曾在她的作品中提到那时的建国北路有一家书店,是她寄托精神的地方。我们长大后,我爸买了合江街、中兴法商学院旁的房子。我还记得当时巷口有个杂货店,后来三毛成名了,那个杂货店老板的孩子还来与我们相认。我记得,三毛上小学时只上半天课,中午便会给我送饭,那时的她就不肯循规蹈矩,她曾表示不愿意再去上学。其实在更小的时候,她已经比别的孩子思考的更多了。

三毛从小就拒绝一切循规蹈矩的事情,一个学期天天上课,对她来说太累、太无聊了,于是她决定从此不再去上学。

●三毛少年:反抗体罚,拒绝上学

晨报:三毛在少年时期曾经自闭和不肯上学,具体的情况您还能记得吗?

陈田心:当时在小学,罚站等体罚被当作习以为常的事情,一般像我这样的学生都不敢反抗,但三毛想的总比我们要多,她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为什么要被处罚呢?于是她便不接受这种体罚,并感到身心受到了屈辱,那时她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不平。三毛的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去了,不是随便说一说就算了,她是真的不去学校,而且越来越严重。三毛对一切循规蹈矩的事都觉得很累,一个学期天天上课对于她来说太累、太可怕了,她认为整天坐在课堂里很无聊,还不如自己在家看看书,所以就自己决定不去学校上课了。那时她休学在家,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家人从没有对她大声训斥过,父母也没有说过什么,以至于我是后来才知道她不肯上学的事情。她当时休学在家,每天还穿得很漂亮,坐着三轮车去学画画,好像小公主一样。

晨报:她这样的特立独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田心:三毛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头发就白了,所以包括父母在内的家里人,必须以不一样的方式对待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儿。刚好我父母都是很宽容、很有耐心和爱心的人,这实在很难得。其实从三毛的例子可以看到,上学不是一切,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家如能博学多览,也一样能成就快乐、成功的人生。所以,人生的关键是不能沉溺于玩、不学无术。从今天看,当时三毛选择不去学校而自己在家学习,这一决定在其后来的生命中已转换为一种力量。长大后她跟顾福生学画,即所谓叛逆期的结束,随之她的整个人生也丰富起来。

三毛活着的时候常说,“我连三毛都不想做了,很怕见记者,没有体力。”她是一个需要在一旁安静的人,变成公众人物,她很不喜欢。

●三毛感情:历经沧桑,美梦难圆

晨报:真实的三毛对于感情直率而强烈,这使得她绝不肯按世俗选择自己的感情之路。不管是生前身后,三毛的感情纠葛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那么,您所知道和了解的三毛的爱情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陈田心:其实她的男性朋友很多,但未必都是男朋友,像王恒,我妹妹从小就认识他,三毛的每段感情都有他在旁边支持,到现在王恒还是我们家很好的朋友。另外陈宪仁对三毛也很够朋友、够义气,三毛走后,他还尽心尽力地整理三毛留下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还有王洛宾,三毛曾经写信跟我们讲,她从小唱王洛宾的歌,后来居然能认识这个人,感觉很不可思议。王洛宾年纪很大,所以三毛把他当作长辈,没提过成为终身伴侣的事情,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其实三毛就是觉得,看到一个自己从小就唱着他的歌长大的艺术家,如今却生活得很苦,便想要尽可能地帮助他,帮他做一些事。三毛主要的感情对象应该还是那个德国人,他非常爱三毛,后来他因为心脏病突然离世,三毛很难过,所以才再次出国。他们俩人的感情很好,可是没有正式订婚。实际上,三毛不可能会配合订婚这样的仪式,如果这样做,她一定会说“我可不想被你们搞得像小丑一样”。三毛把感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当时她一度想要自杀,因为她一生中总有一些她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一直存有遗憾,所以荷西死后三毛人生的意义就变成了一个句点。

晨报: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荷西的呢?

陈田心:家人除了我爸妈,都没见过荷西。三毛的人生很率直,很像艺术家,遇到荷西后,三毛全心投入,因此荷西走后,她就无法承受。其实,三毛第一次遇到荷西并没想太多,但两人再次相见时,她已经历尽沧桑,或许觉得单纯也是一种美丽,所以便决定结婚了才和家人提。说也奇怪,我父母从未出过国,但就在那一年,父母突然说要去欧洲,第一站便是到三毛那里,结果荷西却走了。记得三毛是亲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坟墓,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着荷西走了。她性格太强烈,绝不会按世俗走自己的人生。后面这些年,全是为了父母活着,毕竟还有高堂在世等顾虑,但最后她还是走了。我们都知道,荷西走后她的心其实已经走了一半,人虽然活着但心未必在这里。

●三毛人生:不惧死亡,自杀解脱

晨报:三毛的一生很辛苦,她曾说“姐姐,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您曾想到三毛会自杀吗?

陈田心:三毛初中时曾有过类似的事情,可是没有这么严重。她是个相当注重仪表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里见到她穿睡衣的次数都不会很多,所以她怎么会选择穿着睡衣离世呢?虽然我们都知道她终究会有这么一天,但不是那个时候。她曾经和我说,下个月要到香港颁奖,还订了台洗衣机让下个礼拜送来,一切日常生活都在进行中,可能因为太敏感了,她以为自己生病了,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可是检查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刚好当时家里没人在她身旁,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能她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或是她认为在天上很好,让她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其实,一切想法和决定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晨报:世人对于三毛的评价有损有誉,您怎么看?

陈田心:我想三毛自己是不会在意的,大家对她的批评一直都有,但她不是太放在心上。三毛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知道她,她何必去追求这些自己都觉得虚幻的名利呢?我觉得,她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会走出来,她的内心已经够辛苦了,自己对自己已经精疲力竭,也顾不得外面了。她对名利看得很低,如果好好经营她可以把自己推到更高的位置,但她常说“连三毛都不想做了,很怕见记者,没有体力”。她是一个很需要在一边安静呆着的人,变成公众人物使她增加了很沉重的负担,她不喜欢这样。

三毛最后一封信写给他 落款为“爱人”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杰/20年前,三毛最后一封信写给他20年后,他出书“回信”给三毛

“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我要走了……爱人三毛。”

昨日是三毛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不少读者纷纷以不同方式怀念这位文坛奇女子。三毛临死前一年结识的至交好友、台湾地区旅行家眭澔平,也推出《三毛的最后一封信》纪念三毛。2008年,眭澔平曾在《康熙来了》节目首度向公众展示三毛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的一封信。昨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眭澔平首度澄清自己无意称“最后一封信”为“遗书”。

落款为何为“爱人”?“超越男女,我们是灵魂伙伴”

在这封昵称眭澔平为“小熊”的信中,能看出三毛“去意已决”,她写道:“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据眭澔平透露,这封信夹在三毛送给他的一本书里,直到三毛过世几天后,他才意外读到。至于为什么选择尘封十几年再来曝光,眭澔平解释:“当时关于三毛自杀的负面议论很多,以免再惹来一些八卦猜想,就没有对外透露。”

这封信于2008年在《康熙来了》首度曝光,也引发读者不少争议。眭澔平昨日也解释,“我从来没有说这封信是‘遗书’,这里面也没有交待她为什么自杀。”

信中落款为“爱人三毛”,在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中,眭澔平也自曝为三毛“爱而不能嫁”的人。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眭澔平解释:“我跟三毛的感情不能用世俗的男女情爱,而是超越性别、年龄的文人之爱。她是我的灵魂伙伴。”

眭澔平透露,受三毛的影响,1991年,他辞去如日中天的电视台主播之职,去海外留学。“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从西班牙迦纳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笔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眭澔平用20年时间行走过180多个国家,写下大量的旅行日志和怀念三毛的歌曲。”

三毛为何自杀?“我个人认为是忧郁症”

三毛自杀原因一直是个谜。三毛大姐陈田心称是受荷西去世打击,并且对死亡有好奇心。眭澔平认为:“荷西去世以后,三毛非常思念他,却不至于去自杀。还有认为是因为她没有得到金马奖(电影《滚滚红尘》剧本),颁奖当晚她确

实打电话给我,说她很难过,但她并不是因为没有得金马奖。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忧郁症。大家知道她从小就自闭,而且三毛去世前刚做过手术,而且她又吃了安眠药,让她整个人的状态非常不稳定。”

眭澔平还透露,“三毛去世前几十分钟还打电话到我家,当时我不在家。她留言说:‘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从她说话的口气来判断,三毛当时的状态非常虚弱。”

眭澔平最后强调,“其实三毛自杀的真正原因,我认为,除了她自己,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三毛妈妈陈缪进兰女士曾亲口对我说过,三毛小时候玩‘躲猫猫’,别的小朋友总是找不到她。凡是只要三毛想要‘藏’的东西,没有人能找得到,除非她自己最后说出来。”

与荷西的爱情“纯属虚构”?“这种说法令人愤怒”

三毛与荷西的深厚感情,感动无数华人读者。但却不断有人质疑这段感情“纯属虚构”。甚至有网友提出:荷西到底真实存在的吗?对此,眭澔平表示:“虽然我没有见过荷西,但是我从自己接触的事实,可以保证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是真的。我多次去他们生活过的西班牙迦纳利,并且与三毛当时的朋友成为好朋友,还去拜访他们当年的邻居。有人告诉我亲眼看到三毛和荷西两人在教堂里挤一张椅子,十指紧扣,非常亲密。我把这些菏西是虚构的猜忌转告他们,他们都很愤怒。”眭澔平还透露,三毛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多次讲到荷西,比如对他潜水有多担心。

三毛往事

华西都市报/昨天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辞世20周年的纪念日。北京和台北都举行了纪念活动。谈到三毛的自杀,三毛大姐陈田心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小时候住在鼓楼头条巷

在台湾,三毛的姐弟、晚辈为数众多,感情深厚。但在三毛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唯独三毛的大姐陈田心,曾与三毛一同度过幼时在大陆的童年生涯,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甚至最后走上自杀的路子。这位三毛眼中的大姐,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

“在南京,我们家住在鼓楼头条巷附近,那时候,我读小学,三毛在读幼儿园。南京的夏天非常热,我和三毛常会躲到教会的受洗池边,一起吃马头牌的棒冰。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俩曾把雪放进铁罐子埋在山洞里,想到了夏天可以拿出来吃,但夏天一看,雪都化成水了,铁罐子也锈了。”

兔子画得很生动

1948年,三毛全家从南京搬到了台湾。在大姐陈田心的记忆中,三毛上小学时就叛逆,一般的学生受体罚都不敢反抗,惟独她就是不接受,“她的思想就比我们复杂,家里只有三毛一个人敢打破传统。她的自尊心也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真的不去。”而且,三毛对一切循规守律的事都觉得很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了很多的书,父母拿她没办法,最后只好妥协。

三毛不上学后,先和邵幼轩学画,她学画的天分非常高,随手画花、兔子都很生动。和顾福生学画后,她的人生就改变了。陈田心感叹说,“如果三毛一直坚持从事学画事业,应该是不错的画家。”她透露,皇冠出版社将在台北展出三毛的绘画作品。

三毛穿着一直很简便,牛仔衣、牛仔裤、白衬衫,她总能把蓝白两个颜色穿得很美丽。三毛的眼力非常独特,总能搭配出自己的风格。“刚刚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她一身长袍配上叮叮当当的饰品,看起来好美丽。”

两男友离她而去

由于个性独特,三毛很得异性欣赏。陈田心说,三毛在大学时谈过一个男朋友,家里也都认识,不过没有论及婚嫁。但三毛主要的感情对象应该是那个德国人,很有西洋学者的气质,后来因为心脏病去世,三毛很难过,一度想要自杀。“她性格太强烈,绝不按世俗走她的人生。”

回顾三毛一生:三个为什么 三大悬案

华商网-华商报/昨日,三毛离开尘世整20周年。我们推出了《滚滚红尘,三毛逝世20周年祭》专题。

今天,面对网络如潮的追思与怀念,还有对于三毛“故事”的种种议论,我们为您梳理三毛人生的轨迹、情感的丰富与内心的孤独。我们无意八卦,也无意“以正视听”,我们只是提供一个视角,并唤醒你内心对与三毛有关记忆的重新缅怀。

毫无疑问,在阅读三毛的岁月里,氤氲着我们自己的青春!

他们眼里的三毛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

■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

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汉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的以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 ——— 林青霞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慕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 贾平凹

■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屏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头衔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 梁羽生

■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 李敖

■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倪匡

为什么学绘画?

患自闭症休学,学绘画是人生拐点

12岁进入台湾省立第一女子中学的三毛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因数学老师怀疑她考试作弊,用毛笔在她眼睛四周画了两个大黑圈,三毛患了自闭症。

三毛刚休学时,被父母转进美国学校,送去学插花、钢琴、学国画。然而,没有一件事能打开三毛心中的枷锁。直到她遇到一生最重要的拐点——年轻画家顾福生的出现。顾福生是台湾“五月画会”的画家,将门之后的顾福生当年只有25岁,三毛对顾福生非常折服。她曾写道: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哗掉下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

学西画的基本功是画素描,三毛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新鲜的馒头,用馒头擦掉炭笔的笔迹。因为总是期待去上顾福生的课,三毛竟然紧张地要母亲三天前就替她买好馒头。自学画后,三毛日渐开朗。三毛后来的工作却与绘画无关。据《三毛:1943-1991》的作者之一师永刚说,三毛从文化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为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公司的文员。三毛还曾写过一句广告词,初恋好滋味,比尔可斯。

为什么流浪远方?

对于恋情,有一份纯粹的执著追随

三毛的情感世界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大家所熟知的是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故事,然而,大家也许料想不到,三毛的流浪始于初恋。

而在父亲陈嗣庆的眼中,情窦初开的三毛非常特别:在她16岁时,她的各方男朋友开始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她很大方,在家中摆架子——每一个男朋友来接她,她都要向父母介绍。不来接她就不出去。这一点,作为父亲深以为荣。

三毛真正的初恋是在文化学院(即后来的文化大学)开始的。三毛在《我的初恋》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我对这个男孩,如同耶稣的门徒跟随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他有课,我跟在教室后面旁听;他进小面馆吃面条,我也进去坐在后面”。三毛笔下的这个男孩叫舒凡,当时是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三毛发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称赞他。舒凡当时已出版了两本书,是学院的大才子。两年的初恋以分手告终。“她坚持要走,原因是那位男朋友。”父亲把三毛送到了西班牙,从此三毛开始了一生的流浪。

为什么从事创作?

受到白先勇赏识,给她启蒙与鼓励

三毛还有一位老师,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白先勇和顾福生是挚友。白先勇一生中几部重要小说的封面插画总是用顾福生的画作。顾福生很快看出来三毛的才华不在绘画上,他给了三毛一本《笔汇》合订本,几本《现代文学》杂志。这些刊物,是当时台湾最优秀的文艺青年热爱的读物。大半年后,三毛交了一篇稿件给顾福生。这篇稿件白先勇发在他主编的《现代文学》上。这是三毛的第一篇小说《惑》。这篇小说带有意识流的意味,倾吐她内心承受的无法与这世界沟通的重压。

白先勇曾自豪地说,他应该是三毛文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1961年,白先勇收到顾福生带来的三毛的文章,发现她文字也很漂亮,行文中隐约流露出非凡的文学潜质,他非常喜欢。“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年《惑》被我刊发后,她激动地怀揣《现代文学》一路狂奔回家,独自关在屋里泪流满面。”白先勇说。宗和

情感之谜

与王洛宾是友谊还是爱情?

作家司马中原:王洛宾会错了意

三毛新疆之行与王洛宾的相会,是她感情世界的一段悬案。她在新疆时,曾与家人失去联系,以致台湾《民生报》发了她与家长失去联系的消息。对于这段情感花絮,作家司马中原认为,王洛宾会错了意表错了情。三毛并未爱上王洛宾。“三毛写信常用‘亲爱的’、‘最爱的’字眼,更把‘爱死了’当成挂在嘴边的口语。王洛宾把她的博爱当成了爱情。”

“试想一个早想和荷西在另一个世界会合的人,会在死前‘求嫁’吗?”司马中原撰文分析。三毛的气愤也告诉了司马中原,“我这次去看王洛宾,他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我去他家,一屋子媒体人和当地干部,我有被耍的感觉。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单独聊聊的。”

作品真假之谜:

是小说还是散文?

研究者:随心所欲的写作成为她的负担

有人怀疑三毛作品的真实性,讨论她写的东西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也有人说三毛写的不是真实的,只能算是小说。又或是荷西与三毛两个人的爱情多是她自我想象,幻觉的结果。三毛曾辩解说:“我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不真实的事情我写不来。我很羡慕一些会编故事的作家,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可以编出很感人的故事,你问他:‘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说真真假假掺在一起的。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作的方向,但我发表的东西一定是不假的”。

三毛回到台湾后成为“大家的三毛”。研究者发现,随心所欲的写作方式成为她的精神负担。她长时间地冥思苦想,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台湾也曾传言荷西未死,只是三毛与荷西感情不和离婚了。三毛去世后,父亲陈嗣庆回答《联合报》采访时说,“三毛曾经说过,如果有新闻界乱发布这种消息,她一定和对方抗争到底。三毛有荷西的死亡证明,西班牙政府也曾给她微薄的抚恤金。荷西的葬礼,我和陈妈妈亲自参加,亲眼看到他大殓、下葬。”

死因之谜

是自杀还是误亡?

父亲:她走上川端康成自绝之路

三毛生前好友、《联合报》副刊主编、诗人痃亚不相信三毛是自杀死去的。

痃亚认为,三毛的过世不是自杀,是吃安眠药太多了。那个时候三毛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医院里也不敢说三毛不是自杀的。正好医院冲凉的地方有个不锈钢杆子,她搭了个尼龙丝袜,然后就在丝袜上做文章说三毛是吊死的。

父亲的解释更加诗意。他说,三毛的作品,距离川端康成、海明威的成就还有一大段距离,但是也像他们那样走上了自绝之路。

作家琼瑶与三毛有着20多年的友谊。琼瑶常常在深夜倾听三毛诉说人生的无奈与伤痛。琼瑶的丈夫平鑫涛曾说,1979年荷西去世后,三毛一直有自杀的想法,琼瑶曾花了7个小时劝她不要自杀。琼瑶认为三毛的自杀与疾病无关,更多是内心深度的孤独与绝望。 宗和

好友出版《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三毛“最后的声音”曝光

为了纪念三毛逝世二十周年,三毛生前的忘年交台湾才子眭澔平,昨日在《三毛的最后一封信》新书发布会上,披露20年前三毛死前的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个电话。

最后一封信里有12个密码

三毛死后并未留下任何遗书,但在她离世的前几天,偷偷地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夹在她的最后一本新书《滚滚红尘》中,送给了来医院看望她的眭澔平,并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天将电话打到眭澔平家,可惜眭澔平并未在家,电话留声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三毛生前最后的声音。直到三毛离开人世,眭澔平才在西伯利亚飞驰的火车上意外发现了三毛偷偷藏匿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而该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夹在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一场戏中……

信中共含有12个密码,包括:“小熊”、“敦煌飞天”、“自制心太强”、“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一百把交给谁”、“白色的那只小熊”、“我要走了”、“爱人”、“同志”等。

眭澔平认为“小熊”是三毛对他的昵称;“敦煌飞天”则是对生死的另类而美丽的解读,因为三毛说过如果将来死了,埋在敦煌的月牙泉那里是最好的;“爱人”、“同志”是对人生伴侣的向往……

《康熙来了》现场很多人没听说过三毛

眭澔平曾是家喻户晓的台湾电视台新闻主播,后来因为受到了三毛影响,开始了他20年的环球之旅,到三毛笔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写作了20个与三毛有关的故事、20幅追溯三毛一生的图画、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他说:“和三毛有过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这本书里都有,一本书,一张碟片,附带她最后时刻留在我电话录音机里的录音,还有旅行和图片。我完成了这个约定。”

有人质疑眭澔平现在把这段录音和信出书的目的,眭澔平说:“我在三毛刚过逝的那几年,总听到一些关于她的微词,比如‘一个自杀的人有什么可纪念的’,那时我再说话,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误解,我只是默默去写,经过时光的筛洗,现在我们才能理解。在她去世前的一个星期,不停地给我介绍书、介绍诗歌,我说你不要着急,出院以后再介绍,可她非常着急,但我想她不是要自杀,而是觉得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

眭澔平曾到《康熙来了》做节目公开过三毛的信,但他说:“我很遗憾当时现场有一半人没听说过三毛,所以我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出版这本书,纪念三毛。我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来解释。”

眭澔平:三毛就像我的母亲

台湾文坛大师司马中原表示,三毛曾亲口说过,台湾有位深知她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而三毛所说之人被认为就是眭澔平。“司马中原写到了嫁与不嫁的问题,三毛保守自己的秘密,我真的是不知道的。之前我一直把她当成我的母亲一样。她对我像母亲对孩子一样的关心,这是和一般世俗的爱不一样的,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爱。”

眭澔平还提到三毛去世前的细节,他说:“她在人生的角落里活得非常辛苦。有说她没得到金马奖,有说她思念荷西。但她不是那么在意奖项的人,她那晚打电话给我时说她很难过,但不是难过自己没得奖。还有一种说法是她久病厌世。我个人的想法是忧郁症,有种解离的状态,她后来可能是安眠药量太大,又心情抑郁,所以可能是心肌梗塞。”

从1990年1月9日到1991年1月4日,虽然只认识了近一年的时间,眭澔平认为自己延续着三毛的爱一直走下去。他说:“三毛不只代表一代人,还横跨几代,有着每代人的精神和梦想。”本报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