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0/杨德钢博士谈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上的失误

2005-07-12

中华网/杨德钢博士在纪念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谈六个问题

问题一,被占领土的历史渊源与现状如何?

世界上除了阿拉伯人有一块被犹太人占领的“被占领土”有些名气外,人们不知道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还有一块中国的“被占领土”,这就是被印度占领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近9万平方公里土地。

早在公元7世纪,门隅即属我国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图。13世纪,元朝统治了这个地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统一西藏,对门隅地区实行各种形式的有效管辖。19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特别授予错那宗和达旺寺以管理门隅地区的实权,负责制定法律、制度和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权为了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名为“达旺细哲”的全区性行政委员会(由达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聂仓”两人和“札仓”的代表组成)和“达旺住哲”的高一级非常设行政会议(由“达旺细哲”的组成人员加上错那宗两个宗本组成),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管该区盐米等经贸活动。

进入上世纪中叶以后,印度人非法入侵了这里,并于1954年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分设11个行政区。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

阿鲁纳恰尔邦,首府伊塔娜噶,2001人口统计90余万人。用亚洲开发银行人士的话来说,这里乃是亚洲唯一待开发的处女地。用西方旅游界人士的话,这里是另一个类似亚马逊河上游那样的动植物天堂。中国农业部门通过比对卫星照片,现这里是中国版图上森林蓄积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印度政府已经规划在雅鲁藏布江和苏班西里河上建设装机2000千瓦以上的巨型水利枢纽。

军事防务方面,负责此地防务的印度东部军区,辖5个军,240-300架战斗飞机,仅在阿鲁纳恰尔邦就部署了两个军五个山地步兵师,一个机械化师,作战实力远超边界对面的中国成都军区。

令人遗憾的是,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视为国际边界线了,中国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夺回此地的可能。现在中国外交部人员一旦被人问起被占领土的问题,惟恐避之不及。

5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要思考,我们是失去这块被占领土?这既非是大清国的错,也不是国民政府的误,完全是毛时代昏庸的外交政策造成的。现代中国人正在吞下苦果。

问题二,1962年战争中,解放军是因为后勤原因才撤出西藏固有的领土吗?

不是因为后勤原因!!!按周恩来的解释,中国人是要显示正义。

解放军的后勤并无问题,起码不比当时的印军更困难,当时做好了作战三个月以上的准备,而实际上只打了一星期。

另外,从道理上说,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会因为后勤问题,就放弃国土,如果害怕困难中国人甚至就不该在西藏驻军。

不克服困难就能赢得战争,天下没有那样便宜的事。

谁还有其它什么问题,下面可以继续发问,但是关于因为后勤问题就要放弃国土的弱智问题,请大家就不要再提了。

网上还流传一个问题:解放军和印度作战时,后勤物资要靠人背马驮吗?我明白告诉大家,这也是误解,是典型的胡说八道。

1962年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只是在第一阶段作战时,由于东线公路未修通,在克节朗河部分作战地域需要动员当地人搬运物资,以及在第二阶段瓦弄战区部分地段需要人工搬运外。在战争的主要阶段,主要方向上,解放军均修通了公路,实现了机械化运输。甚至把重炮运到了达旺。

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人说什么“解放差点打到新德里”,我在这里顺便也解释一下:西线解放军部队追歼印军前出到喀喇昆仑山口,兵临印军战略枢纽楚舒勒,这是解放军在西线前进最远的地方。与印度首都新德里直线距离350公里。

问题三:1962年战争带来了中印边界的和平了吗?

坊间流传说毛泽东在1962年中印交战前曾经讲过“这一仗不打则已,打就要保证和平10年(也有说和平30年的)”。我不相信毛泽东会说这样的话,……

事实如下,1962年战争中,印军遭到重创,但是当中国军队撤军后印军既开始在东段继续向麦克马洪线挺进,到1963年开春后中印两军重新在麦线附近形成对峙。

印度占领麦线以南的争议领土,又完全不理睬中国提出的谈判要求,印军又重新开始了对中国的蚕食行动。据中国总参谋部统计,仅在1963年上半年,沿边境对峙的中印两军就互相提出抗议照会总数达到60余次。可见,战后的边境地区根本未实现和平,印军也未曾老实过。

印军的这种蚕食行为愈演愈烈,1965年当印巴发生战争时,毛泽东亲自决策要和印度打一仗,既策应同盟的巴基斯坦,又反击印度的蚕食。中国外交部向印度大使馆代办提出了正式的最后通牒,两国战争一触即发。可是,由于苏联介入印巴冲突,印巴两国在苏联的调停下,很快在塔什干实现停火,印军在中国和锡金边境上撤除部分工事,中印战争并未爆发,最后通牒几成一纸空文。

如果毛泽东认定中国打不过印度,他就不敢发什么最后通牒,这是明摆的事,傻子也能看明白。

1967年中印两军在中锡边境发生两场冲突,双方互有伤亡。按第三者的评价来说,这两仗中印两军打成了平手。这是由于印军在1962年战后已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中国此时正陷入一踏糊涂的文革内乱之中,解放军的状况已大不如前。

由此可见,1962年战后中印边界地区的形势仍然是紧张的,印度并未改变其蚕食中国领土的政策,也未停止对西段中国新疆的阿克塞钦提出领土要求,印度继续在全线对中国保持高压。

经此一战,中国既丢了领土,丢了人命,也未得到和平,所以如果是毛泽东再说什么争取“10年和平”和“30年和平”的话,就几乎形同**啦。

1985年在中印边界东段桑多洛河谷,由于解放军建设直升飞机的起降场,引起两军严重对峙。这次印军反应迅速,立刻出动部队和中方形成面对面,胸对胸的对抗。这次中国妥协了,起降场工程被迫停止。1987年由于印军在全线开展的“铜钉”大规模演习,中国军队被迫向西藏和新疆大举增兵,造成边界局势剧烈动荡,两军几乎开战。

综上所述,印度在1962年战后,继续占有双方争议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并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对于中国而言,1962年一战就如同中法陆战是一场胜而无利的战争。相比之下,印度却从战败中吸取教训,整军备武,终于在今日在中印边界全线形成压倒优势。

印度既不肯和中国谈判,中国有失去了归复领土的良机,该怎么办?不战不和,眼看国土沦丧又全无办法。只有期盼明天。而明天究竟会怎样?只有天知道。

问题四,1962年战争中中国军队之所以放弃国土不守是因为毛泽东害怕美国,苏联联合支援印度吗?

这个问题实在可笑,提问题的人也太小瞧毛泽东的胆儿了。

当时美国的战略对手是苏联(美苏两强正在古巴导弹危机的严重对峙中,双方查点爆发核大战),在亚洲美国的战略重点在越南,绝不至于为一个印度搭上老本。

毛泽东在打内战时就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原则,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就明确跟美国叫号“你们要打多久,我们奉陪”,此时此刻轮到毛泽东来守卫自己的国土了,而且是如此巨大而富裕的国土,毛泽东倒开始怕这怕那了,就要脚底抹油撒腿就跑了。这怎么会符合毛泽东的性格?

中印战争是毛泽东一手指挥的,撤军的命令也是毛泽东下达的,虽然部队觉得意外,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执行了毛泽东这一命令。说毛泽东怕美苏支持印度,不仅找不到任何证据,你们也的确小瞧了毛泽东。

倒是善解人意的周恩来对毛泽东撤军的决策作出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公开解释。他的解释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关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十个问题》一文。想探讨问题者可以去瞧瞧这本书,总比你们在此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要强的多。

但是有些事情也怪不得你们,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从毛时代开始就是桌子底下进行的,好像是多么了不起的机密,公众不了解情况。还真以为打了一仗后中印边界就太平了,真以为中国占了大便宜了。当今中国人再抱此心态,恐怕要成国际笑饼了!!!

有人指望靠谈判能把丢失的领土谈回来,这可能吗?不客气地说只有弱智才会相信这一点。

在毛泽东对敌斗争的哲学中,有一条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打谈结合”,放弃军事斗争,迷信谈判,不是所谓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意。在毛泽东的对敌斗争哲学中还有这么一条,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在乎打碎坛坛罐罐,大踏步的进退,施行游击战法。

但是请各位注意,在喜马拉雅山上进行的是中印两个民族的领土争夺战,不是游而不击的土八路游击战。由于外交法律和国际规则限制,不允许你再大踏步的进退。你今天让出的土地,还想拿回来吗?收回去的拳头想再打出去,可能吗?

问题五,所谓麦克马洪线究竟是怎么回事?

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了不承认麦线的态度。

由此可见,麦克马洪线从来未经过双方实地勘测,也没有经过中国历届政府承认,是一条屁价值也没有的“屁线”,完全无法律意义和任何价值。

1949年后,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新中国政府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

当时中共的政策是:内部打招呼不承认麦线,但这个态度不公开,尤其不对印度公开,也不向印度提出这一问题。

新成立的印度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比中国人表现的成熟和狡猾,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对自己的依重,完成了当年英国人也未能实现的领土扩张。

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1950年初,印度军队则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对于印度人所干的这一切,中国政府按照既定方针始终保持沉默。印度虽然感到心虚,但是他也不挑明这一问题,在50年代初两国政府进行的历次交涉磋商中,印度也不提出这一巨大的领土问题,双方似乎有默契,好像麦克马洪线并不存在。甚至在1954年两国签署关于西藏问题的政府协议时也未谈及此问题。中国总理两次访印,印度总理一次访华,除了周恩来含含糊糊地提过一次两国的国界尚未划定以外,中国方面没有任何人对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过异议,抗议和交涉。这也构成国际交往史上一大奇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次对外界表明自己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是在周恩来1956年访问缅甸时与缅总理吴巴瑞的会谈中。由于中缅之间也有部分边界线与麦线相关,周恩来因此系统地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一、要对中国人民解释清楚;二、要说服西藏达赖喇嘛等人接受“麦克马洪线”;三、国民党会骂我们卖国。周恩来说,你们需要时间,我们做这些工作也需要时间。我们为了求得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边界问题,委曲求全地提出了目前的方案,我们要尽力克服困难实现这一方案。至于解决整个问题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等待。

印度和缅甸有很好的关系,因此尼赫鲁肯定会从缅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对麦线的态度。再加上中国在与印度的交往中从来没有提出过对印军占领麦线的异议,因此尼赫鲁感觉到抓住了中国的把柄,在后来中国提出谈判东段麦线以南的领土问题时,他坚决地给予拒绝。他说(大意)“当你有机会提出异议和要求而未提出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要求”。周恩来对此辩解说(大意)“我们虽然没有提出口头和书面的异议,但是我们出版的地图始终把这一地区画在中国一侧”。

比较而言,尼赫鲁的说法更为符合外交惯例。一个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声明,抗议,外交照会,会谈等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地图只能是补充和非正式的方式,其作用和效力非常有限。当印军占领门隅-洛隅-下察隅近10年后,中国政府才正式提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这使中国在领土交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可以说中国是实实在在地吃了一个哑巴亏。

占了便宜的印度,野心得到鼓励,越发轻视中国,印度政府又继续对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甚至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城里的毛泽东感到被欺负的太狠,终于忍无可忍,打了一仗。在大军获胜的有利形势下,毛自我感觉已经充分教训了印度,因此又单方面把军队撤到麦线北面去了。这一撤意味着中国人将永远失去达旺,失去洛隅和下察隅的大片土地,意味着麦线从此将要发挥效力啦。

由此可见,50年代政治外交上的失策,60年代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印度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占领在某种程度得到强化。中国在两次重要关口出现错误,可以说已经没有机会再夺回失地,甚至再进行交涉的理由都不再充足啦。

进入90年代后,麦线已经成为双方的实际控制线,1992年双方军队交换了实际控制地区地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双方首次对麦线的勘定和确认。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眼里,麦克马洪线早已经是一条国际边界线。

毛时代极左外交政策的失败,从麦克马洪线由“屁线”变成一条几乎无法撼动的边界线,从西藏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的沦丧中,可见一斑。

问题六阿克赛钦的约翰逊线及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的“现实主义”方案是怎么回事?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后准葛尔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时曾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

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

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因此从这条线被炮制出来那天起,它就和麦可马洪线一样,是一条一文不值的“屁线”。

和东段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自1954年被印军占领不同,印军从来没有进入过西段的阿克赛钦一步。1956年印军首次派巡逻队进入该地区,也被解放军逮捕并驱逐。中国人对阿克赛钦地区早已形成了实际控制,约翰逊线连一天也未曾派上用场。

在中印部队屡次发生冲突后,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方面提出。

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损害很大,但这并非是印度人民的错,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极其清楚的,中国虽然吃了亏,也不打算和印度人民算帐,准备去找英国人算帐。(这一观点极其荒唐和可笑!印度人民是英国侵略的直接受益者,中国不找印度算帐,倒要去找英国,这说得通吗?)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所谓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准备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实际效力(确认印度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的占领)换取印度不再对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这一巨大的让步,外交史上罕见。

但是尼赫鲁早在中印总理会见前,就从缅甸得到了消息:中国已经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缅两国的西段边界,加上中国政府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一向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所以此时尼赫鲁对中国这一“现实主义态度”并不感兴趣了。他的要价更高了。尼赫鲁明确对周恩来表示,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是印度领土,而领土问题是不容谈判的,要谈就谈中国把阿克赛钦归还印度。

这样一来,毛周真是陷入了尴尬之中。毛泽东实在不想和印度多纠缠,也不想和印度打仗,毛始终认为“反美”是中国的重点任务,是“大局”。本以为让出东段就可以息事宁人,不干扰反美大局,没承想民族主义者尼赫鲁根本不领毛的情,不仅继续对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而且咄咄逼人的边界上舞刀弄枪,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冒犯了毛。

对于中国人而言,建国以来的对印外交及所谓“现实主义”方案已经全盘失败,用一句老话来形容毛泽东当时的处境十分形象,叫做“陪了夫人又折兵”。

1962年战争以后,印度把中国视为仇敌,在边境全线增加兵力,印军的战略简单说叫作“东顶西攻”,既在东段固守麦克马洪线,在西段谋求切断新藏公路夺取阿克赛钦。

印军在阿克赛钦的对面就部署了辖有三个山地步兵师的第14军,在列城机场优先部署SU-30战斗轰炸机。从中国几万公里边防线看,由神仙湾到空喀山口这一段阿克赛钦边界实在全军最紧张的“热线”。

虽然这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新藏公路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不通车,一些前沿哨卡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界山达板海拔高度更是达到6000米以上,完全是人类的生命禁区,但是这里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解放军守土有责,任何战略家也无权放弃这里的一寸“地盘”?

有人说什么“国家利益是动态的,不要学尼赫鲁只把目光孜孜于土地之上,要学以色列在西奈撤军”,我不客气地说,这完全是**,是对喀喇昆仑山上爬冰卧血守卫国土的战士的侮辱。

喀喇昆仑山上至今能还找到国民革命军守边士兵的尸体,他们是为了戍边而死,他们当之无愧地当代守边军人的先辈,值得后人景仰。不是对土地的孜孜以求,国民党士兵怎么跑到喀喇昆仑山的冰峰雪岭上的?国民党的士兵尚能如此,我们做不到?

……

本文有删节,仅供参阅。本站对作者的某些观点及用词并不赞同

转自:微锐科技网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712/12477053.htm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