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0/新疆系列(3):移民是否冲击新疆经济?

新疆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增长本身就是就业压力加剧的潜在原因,经济结构转型往往也会造成大量失业人口。

汉人移民是否对新疆维族经济造成了冲击,刺激了民族矛盾?这是讨论新疆汉族与维族之间民间关系的演变时绕不开的敏感核心问题。

新疆系列(3):移民是否冲击新疆经济?

联合早报韩咏红 (2009-07-30)

经常往来北京与新疆乌鲁木齐的汉族转业公务员陈浩(化名)很生气。他在“七·五”事件后再次到乌鲁木齐,回京后愤愤不平地向朋友转述他听到的消息。

据说南疆维族老百姓问清真寺里的阿訇:“我们怎么样才能富裕一点,不这么穷困?”阿訇回答:“你们过的日子不好,因为汉人不好,把他们赶走了,你们的日子就好了。”

陈浩与新疆官员、商界都有广泛接触,上述故事本身与“七·五”并没有直接关联,它是一两年前南疆一起暴力事件的肇事者被捕后招供的内容。尽管不能确定有关现象的普遍性,但它带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有宗教人员被利用来制造汉维对立;二、维族面对的贫困问题是如何演化成族群矛盾,或者说,汉人影响了维族的生计,是挑起维族不满的最常用话语。

这也是讨论新疆汉族与维族之间民间关系的演变时绕不开的敏感核心问题,即汉人移民是否对新疆维族经济造成了冲击,刺激了民族矛盾。

必须指出的是,过去20年里,新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并没有剧烈改变。1990年新疆汉族人口比例37.6%,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人口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这个比例略提高到39.74%。

然而,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保持大致相当的比例,又反映出汉人移民大增的事实。按照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夫妇能生三个孩子,反之新疆汉族多集中在城镇,只能生一个孩子。南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素来就很高(如喀什、和田地区在1990年后的15年里,人口分别增加了28%与34%),汉人移民能平衡少数民族人口,人数应该是相当显著。

新疆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增长本身就是就业压力加剧的潜在原因,经济结构转型往往也会造成大量失业人口。南疆人多地少矛盾尖锐,这些年已有不少农村维族被迫到城市里打工,当他们需要面对外来的汉族农民工时,鉴于维族农民在语言、文化上的劣势,公平竞争无从谈起。

汉族人小林生长于北疆,少年时返回内地,现在仍有家人在乌鲁木齐,并不时到访当地,他告诉本报,所有维族人的传统小生意从卖服装、酸奶到杏干,汉人都在做。另一种情况是,维族人在路边修皮鞋,汉人是开连锁店,收费略高却依然能吸引路边维族鞋匠的部分顾客。

中国政府是否有移民政策,有目的性地往新疆转移汉人,则是一个争议不清的问题。政府明确否认有移民政策,但也有不少维族对此质疑,他们认为政府应该改变移民的做法,或者至少要采取措施减少汉人移居新疆。

对于后一个要求,大陆汉人恐怕会勃然大怒提出:新疆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人都可以去。这正好表明,资源紧缺或者利益分配引发不公感时,资源归属权的问题就会被抛出。在新疆这样的地区里,经济利益之争会牵扯出民族问题与分离意识,可见,利益冲突尖锐化的背后,还是所有权归属的争议。

一些学者:应淡化民族界定

在“七·五”事件发生后,一些体制内学者认为,应该调整沿袭自前苏联的民族政策,淡化民族身份界定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色彩,缩小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优惠。

新疆社科院中亚所所长潘志平在乌鲁木齐受访时说:“至少不用每次填表格,都要填民族,不断地重复灌输民族意识。维族与民族意识原来没有那么强,都是我们自己给灌出来的。”潘志平也认为,民族自治的最终导向,就是民族独立。

事实上,即使西方的学者也承认,整个新疆作为维吾尔人专属居住地、治理地的概念,是1955年自治区成立以后才得到了强化。此前,维族人的认同感主要系于各个部落与绿洲,这是新疆地区的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特征所造成的。

只不过,民族意识的抬头,不纯粹是中共民族政策的产物,也是中国加速现代以及国际政治结构变化的结果。前苏联解体后,中亚民族国家纷纷成立对新疆维族有一定感召力。再者,互联网的发展也前所未有地强化了维族族群内部的自我认同感,以及与他族的认别感。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上绿洲间维族人信息阻隔的状态,为民族集体认同创造了条件。据了解,中国全国现有300多个维族互联网,有影响力的约100多个。整体而言,如同任何其他族群,维族群体里民族意识最强烈的,是对现实感到绝望的底层穷人,以及掌握最多知识与资源的精英。

在这个时候,试图淡化民族意识与民族自治区的色彩,是否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还是会激起维族人反弹,其实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操作上也颇有难度。

尽管官方公开坚持不会改变民族政策,但一些学者相信,今后一段时间里有关民族政策调整的讨论将“大会小会开不完”。

调整民族政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北京与新疆政府眼下能做的,是安抚。安抚汉人,也要安抚维族;调整利益分配,倾听底层穷人的声音。长远而言,维族自治意识会随着维族精英人数扩大而提升,那是北京必须面对的挑战。(三之三)

联合早报新疆系列报导

20090730/新疆系列(3):移民是否冲击新疆经济?

20090730/新疆系列(3):移民是否冲击新疆经济?

20090727/新疆系列(2):新疆维族暴乱背后的经济原因

20090727/新疆系列(2):新疆维族暴乱背后的经济原因

20090726/新疆系列(1):新疆暴乱在市民心中划出裂痕

20090726/新疆系列(1):新疆暴乱在市民心中划出裂痕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从没听说过“移民政策”

2009年07月17日 0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7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近日在北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就乌鲁木齐“7·5”事件和新疆发展问题等接受部分国外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移民政策’。”他斩钉截铁地说。

据新华网报道,来自摩洛哥通讯社、半岛电视台、马来西亚通讯社和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等国外媒体的记者,对于新疆的民族问题以及怎样看待国外反应等问题十分关心。对此,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一一予以回应。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说,新疆原来有13个民族,而现在常住的民族有47个。“正是因为新疆有发展潜力,所以各民族人民都有到那里发展的,而且新疆也与各民族有合作的关系,国外大企业、大集团也到新疆投资办企业,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周边国家也都到新疆发展经济。”

他认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放6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进一步解释说,在中国,相对于汉族来说,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相对宽松的。“有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根本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说,现在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倾斜是一贯的,不仅体现在西部大开发中,还体现在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文化遗产等方面,依法享有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尤其是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倾斜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他强调,有些国家确实对中国政府的民族宗教情况不甚了解,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误解。我们的态度就是,向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介绍我们国内的民族宗教政策,介绍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方面的发展,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工作。

在回答土耳其(阿那多罗)通讯社、摩洛哥通讯社、半岛电视台、马来西亚通讯社等国外媒体记者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等问题时,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十分肯定地回答——事实证明,乌鲁木齐“7·5”事件是由“三股势力”在境外煽动境内实施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起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破坏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

“绝大多数新疆人民都是非常善良的,坚决拥护国家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团结,只有极少数像热比娅这样的分裂分子,她影响不了广大新疆维族群众。”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说。

采访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还用三组详实的数字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些关于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

谈到新疆的巨大变化时,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有着切身体会地对记者说,1962年,他到乌鲁木齐新疆大学上学时,从老家喀什坐卡车,用了9天才到达。而现在,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他强调,“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下,我对新疆的发展充满信心,新疆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将更加和谐,新疆的经济文化将更加繁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