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在各色华人圆梦故事中,总免不了谈及一个、其实也根本避不开的话题:回中国发展或者到中国发展。三十年间所取得的骄人成就,令中国成为另外一个逐梦之地。而此时,在美已实现美国梦或正在为之而奋斗甚至困扰的华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声音传出的地方,那里用中文书写、呼喊出“我有一个梦想”——中国梦。
华人心中有两种梦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会用特定的、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梦想。
美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它的国民来自几乎世界各个角落,在北美这块土地上“实现上帝的宏旨”。有的人甚至认为,美国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所有人类的事业,美国实验事实上是人类的实验,美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试验场。而基本涵义为“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美国梦就是这一切的强大动力。
置身于美国的环境,华人们却常常想起中国,而且这种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近些年的逐渐强大而愈加强烈。中国人有自己的中国梦。不少人都急切地想回国去,想服务于自己的同胞。
对于中国梦,人们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有几点确实比较明确的。一是中国梦所追求的和谐性,有着几千年追求和谐人生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这种“梦”,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国家与文明体之间的平等意识和相互理解。另外一点则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中国人的梦和一个美国人的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都向往更为美好的生活。
当然,在中国甚至是海外华人群体中,对于中国梦,既有着浸透强烈民族感情的认识和期盼,也有着冷静批判性的认识。有人说,中国梦只是一个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此赚钱的“淘金梦” ,无论再有才华和贡献,外国人才也只是不能扎根入籍的“外人”。
两梦相遇 华人徘徊
之前曾经报道,多少华人曾经为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而苦苦等待许多年,但如今一些已经圆了“美国公民梦”的华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要放弃美国公民身份。这一纸国籍已经成了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里的人想出来。
有些华人好不容易宣誓入籍圆了自己的美国梦,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曾有位刘先生以美国公民身份申请中国签证时,被告知由于他并不是中国人事部认可的那些高层次人才,所以不能申请长期的工作签证,只能给他短期签证,90天离境后需要再次签证。
税务问题也是个麻烦。美国是唯一一个要求在海外生活的公民为海外收入交纳联邦税赋的发达国家。对于长期旅居国外的人来说,双重课税尤其让人恼火,他们必须年复一年地向美国纳税,但却享受不到什么好处。但想退出却没那么容易。
有些人为了回中国发展或者定居,想干脆放弃美国国籍,没想移民律师说,这也绝非易事。据移民律师许俊良介绍,放弃国籍程序繁琐。真是进来难出去亦难。
白岩松耶鲁演讲阐述中国梦
在所有对中国梦的阐述中,中国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今年3月31日在耶鲁大学的一场演讲较具代表性,以下为演讲内容节选: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
四十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校迎宪:梦未圆 心有一丝不安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的校迎宪,满怀理想和抱负来到美国,一心要在生物研究领域干一番大事业。21年过去了,校迎宪说:“我觉得现在自己干的事情有意义,也有成果。但成就距离当年的梦想差距很大。好在梦还在,心没死,仍然在努力。”
当过知青,下乡八年,校迎宪说,他们这一代人求知欲望特别迫切,有使命感。所以当时有机会赴美国留学,他首先想到的是把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赶快把博士学位拿到手,做一番大事业。其次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存一些美元,经济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美国寒窗苦读五年,校迎宪获得了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当时摆在他眼前的现实是,如果立刻回国,由于还没干出大成果,只能回原来的研究所,去和老师和同事们抢有限的科研经费。因此他决定留下来做博士后研究,等做出大成果,再回国发展。不料虽然“中小”成果络绎不绝,但是梦中的“大”成果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1982年校迎宪考取中科院研究生院时,同级200多位新科研究生,大家意气风发,信心满满。
回首风华正茂,校迎宪感叹:“如果说想在科研上做出杰出成就算一个美国梦的话,那么现实离梦想仍有距离。”
他说,随着年龄的增大,想起来心里会有一丝不安,害怕这一辈子的梦只是一个梦,但追求的目标一直若即若离,有时甚至觉得也就是一步之遥。因此始终没有死心,还在不断努力,希望能有所突破。
校迎宪说,这么多年下来,第一没有做海归,彻底回中国发展。第二留在美国也没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想起来有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不过这一批人心里始终想着回报中国,校迎宪参加了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并曾担任一任会长。他说,CBA的宗旨之一就是促进中美生物医药科技交流,十几年下来,从最初的回国做报告办讲座,到现在的帮助海归回国创业,CBA做了不少事情。
校迎宪说:“不管这算不算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梦想,做成了这些事情,心里就高兴。有朋友嘲笑说我们是‘曲线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