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通社渥太华19日电/尽管新移民受过良好教育,但仍难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失业率远高过非移民,引发反对党的批评。
加拿大都市联盟,主要利用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研究了加拿大最大24个城市的来加5年以下新移民的就业情况。
研究显示,拥有大学证书的新移民的失业率为12.1%,是拥有大学证书的非移民3%失业率的四倍多。由于全部新移民的失业率为12.8%,说明新移民的大学证书发挥的作用不大,而全部非移民的失业率只有5.6%,不仅证明非移民的失业率比新移民低得多,也说明大学证书在非移民中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研究还指出,43%的新移民的家庭收入低于统计局的低收入线,新移民在服务业就业的比重非常高,而在管理岗位的比重非常低,几乎一半的新移民将30%的收入花在住房上。报告强调三级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安居服务和更好的协调,联邦政府需要向市政府提供更多资金。
自由党移民事务发言人贝维利克表示,该报告说明保守党政府没有解决外国证书认证问题,也没有有效帮助新移民就业的措施∶“拥有大学证书对新移民就业没有多少帮助是个严重问题,保守党政府忽略了新移民面临的这个独特挑战。”
贝维利克不说,许多市政府,包括多伦多、约克郡、滑铁卢、伦敦和尼加拉,不得不承担国外证书认证工作,因为联邦政府认证工作并没有有效开展,但由市政府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新民主党国会议员邹至蕙认为市政府已经被移民政策和安居服务榨干了,市政府的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无法通过地税再支持新移民,她呼吁联邦和省政府向市政府提供更多的帮助。
失业率拉近收入差距反增 新移民比土生加人收入少半
明报/“加拿大市府联盟”昨天发表的《加国移民生活质素报告》显示,于2001至2006年间,无论在失业率、平均收入、低收入家庭比率、做业主比率、居住负担能力方面,加国移民都远远落后于土生加人。
该报告撰写人福莫维(Michel Frojmovic)向本报称,若以5年间的改善情况作出比较,抵达较久的“旧”移民的生活改善速度,较新移民更差。上述5项研究项目中,新移民于5年间在其中4项的改善速度较旧移民为快。
“加拿大市府联盟”主席巴鲁特(Jean Perrault)说,该报告显示,新移民在本国继续面对高失业率及低收入等问题,但联邦政府现时只顾加快审批移民申请来纾缓积压个案,同时打算于未来5年内共拨款6800万元,为移民设外国资历认可服务,但未见拨款援助各大城市的市政府帮助移民落地生根。
他续称,该市府联盟希望日后联邦或省政府决定移民政策时,最好同时谘询市府意见。
联邦国会议员邹至蕙昨亦和议,她指各市府于多年来一直要求参与联邦及省府的移民政策决定,但都无结果。她认为各市府财政紧绌,包括总达1000亿元的基建财政赤字,市府不能继续从增收物业税来为新移民提供较佳服务。
该项《加国移民生活质素报告》显示,若在失业率方面作出比较,在2001至2006年间,来加5年以下新移民的失业率跌幅,远较抵达较久的移民或土生加人的为大,显示期间新移民与旧移民的失业率逐渐拉近;旧移民及土生加人的失业率则只是略降。
新移民于2001年的失业率,是土生加人的2.4倍,跌至2006年的2.3倍。
在成为业主的比率方面,2001至2006年间,新、旧移民及土生加人成为业主的比率都见增长,新移民及土生加人成为业主比率的增长率,又较旧移民高。
于2001年,新移民业主是土生加人业主的47.5%,但至2006年则升至达51%,显示新移民成为业主的5年增长率最高。
然而,旧移民仍较多是业主,于2006年达70%,仍较土生加人的63%属业主为多。
在平均收入方面,新、旧移民及土生加人于2001至2006年都见增长,但新、旧移民则愈见落后于土生加人。
其中新移民于2001年的平均收入是土生加人的60%,但到2006年则跌至只达51%;旧移民于2001年的平均收入是土生加人的90%,但到2006年则跌至只达82%。
期间,在2006年,有43%新移民属低收入家庭,是土生加人3倍,也较旧移民的19%为高。
于2001至2006年期间,新、旧移民与土生加人的低收入家庭比率相差更大,本国24个最大城市之中,有14个城市出现该情况。
于大多伦多地区,由于无论是新、旧移民或土生加人,该5年内都出现更多低收入家庭,故移民与土生加人低收入家庭比率相差较小。
在居住费负担能力方面,移民又远远落后于土生加人,其中有50%新移民于2006年耗用逾30%收入来支付住宿费,其中于多伦多、温哥华、约克区及皮尔区等,更有60%新移民花逾30%收入来支付住费,而土生加人则只有16%出现该问题。
2001至2006年期间的变化,所有人都面对更重的居住负担,但新、旧移民则受更大影响。
该报告又指移民达大专学历程度的比率,高出土生加人1倍,但25至54岁有大专学历移民的失业率达12.1%,只较整体移民的12.8%失业率稍低。然而,有大专学历的土生加人的失业率只有3%,整体土生加人的失业率则是5.6%。
多伦多市吸纳新移民缩减29%
移民扎根市郊 大小城市皆输
星报专讯/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从就业、收入和自置物业而言,在市郊社区扎根的新移民,较选择在城市定居者为优。
加拿大市政联盟(Federation of Canadian Municipalities)周四发表的报告显示,当所有类别移民仍然以定居大城市占多的同时,选择到人口较少社区生活,属于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士的经济类别移民人数有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以家庭团聚为由又或难民身份移民加国者,多数聚居大城市。
举例来说,在皮尔区定居的新移民人数,由2002年的16,000人增至 2006年的26,265人,增幅是76.1%;约克区上升83.1%;荷顿区增加68%,至于杜咸区则上升63%。反之,多伦多市同期吸纳的新移民数目却缩减29%,其他传统吸纳新移民的城市如温哥华、满地可和渥太华的情况亦雷同。
渥京推行平均分布全国政策
新移民选择到市郊居住俨然成了趋势,部份原因是渥京采取移民平均分布全国的政策,然而,对于不论是人口多寡的社区来说,却形成双输局面:大城市较难找到所需人才填补职位空缺,而教育程度高和高技术移民纷纷进驻市郊,以致人口较少的社区无法全数吸纳他们。
市政联盟主席魁省舍布鲁克(Sherbrooke)市长柏鲁提(Jean Perrault)指出,报告反映,移民政策要采取全新的协作模式。市政府是移民求助的首选,可是渥京有关当局从未就移民政策或计划谘询市政府意见,市政府缺乏资源为移民提供所须服务。如今是时候去改变。
代表占总人口90%共1,775个社区的市政联盟表示,市府须要联邦政府拨款,才能提供配合文化需要的各项服务,包括翻译垃圾收集时间表,兴建更多廉租房屋,提供更多休憩计划,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为新移民提供服务的多种新方法。
移民对大城市来说至为重要。由于移民人数不够,多伦多市由2001年到2006年之间,少了10%人口,是加国24个大城市中移民人口减得最多者。
4年前由皮尔区公益金成立的组织,皮尔区新来者策略组(Peel Newcomer Strategy Group)的主席曼莉(Evelyn Myrie)指出,人口较少社区的新移民,生活可能较在大城市的新移民为佳,但他们仍然有各种安居的需要,例如提升语言水平以及就业辅导。至于贫穷和露宿街头的情况亦已逐渐在近郊社区浮现。以卡列顿(Caledon)为例,区内为移民提供的资源明显不足。
联邦移民部长康尼的发言人维殊指出,部门将会仔细研究该份报告,亦认同须要适当协助新移民。渥京在5年内已5度增加移民安居服务拨款至14亿元,在2006年跟安省达成的移民协议,让联邦政府跟省府成为伙伴,同时就移民政策及计划征询市府意见。
多伦多市议员戴维丝表示,多市仍然是吸纳新移民的首位城市,移民是令多市继续发展和增长的资产和经济所须。为了多市的未来,必须继续吸纳一定数目的新移民,同时要了解各项趋势,制定计划和政策,确保新移民取得成功。
移民选择居停经验
舒克娜(Jyoti Shukla)跟律师丈夫卡文(Kamen)和12岁女儿维丝华(Vishwa),2004年由印度移民加国,由于生活开支相对较低,选择定居密西沙加市,如今成了一家3口梦想居停。
42岁的舒克娜拥有市场学硕士学位和18年营商经验,现时从事就业顾问工作,丈夫为理财顾问,她表示,新移民在近郊地区找工作绝非难事,因为工作机会多得很。城市的就业市场已经饱和,而且竞争激烈。密市距离城市不远,但又属于近郊地区,治安很好,生活安稳。
新旧移民和土生加人情况比较
加拿大市政联盟最新的研究将新移民和土生加人以及已在加国生活5年或以上移民作多方面的比较,包括就业、平均收入、自置房屋、贫穷程度以及入住廉租房屋情况等,结果发现:
*在大城市居住依赖社会福利维生的新移民所占比例是加国其他地区的两倍多。
*大城市失业的新移民比率较非移民为高的同时,近郊的差距却明显较窄。
*拥有大学学位的新移民人数是土生加人的两倍,但前者失业率却是后者的4倍。
*2001年里,新移民的收入只有土生加人的60%,2006年时更进一步下降至51%,差距最
大者往往是在较大的城市里。
*43%新移民家庭生活低于加拿大统计局所定的贫穷线,是加国所有家庭比例的3倍。
*在人口较少社区的新移民较在城市定居的,更多人能够自置房屋。
*2006年,大城市的多元化程度是加国其他地区的5倍。举出其中一个计算方法:美国人,英国人和西欧及北欧人在较小社区的所有新移民中大约占20%。
若需较多支援 不宜定居小镇
星岛日报/对于新移民在小镇是否容易适应环境,有华人服务移民机构认为,要视乎其需要及移民的目的,他们准备舍弃以往的生活方式,以便更快融入主流社区;但小镇提供的就业机会、教育以及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服务支援,未必配合新移民的要求,而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强资源。
多华会项目总监郑永生表示,大部分移民加国的华裔人士,一般都希望在新环境能够发展所长,以及为小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前途作好准备。所以他们选择在大都会安顿下来,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薪水福利较为理想,子女选择入读的学校也较多;加上在大城市生活多姿多采,容易找到同文化背景的朋友或乡里,建立人际网络和群体,在适应新生活较为优胜。如果新移民是计划在加拿大退休,在小镇生活固然理想,由于社区人口少,融入社区更为容易。但移民本身的适应能力强,愿意舍弃以往的生活方式,配合当地的生活模式,否则未来的日子会度日如年。不过,有移民以小镇为踏脚石,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再转到其他大城市发展。
耆晖会行政总监梅伟思称,新移民面对安顿和融入社会两大问题,他们能否在小镇安顿,要视乎个别情况而定。如果这个移民家庭需要较多的同语言文化的服务支援,育有子女及照顾长者等因素,小镇未必能够配合他们的需要。假如移民本身语言能力好,没有小孩或长者的顾虑,加上小镇竞争小,接触居民的机会多,其实是容易融入主流社区。而大城市提供较多的同语言文化的服务支援,就业机会与教育更为理想;但要真正融入社区,过程可能会较为困难或漫长。他认为,新移民不一定集中在大城市居住,由于科技发达,新移民可以透过互联网与服务机构接触,获得所需的支援或解答查询。最重要是政府能够加强这些资源,改善小镇的资讯、支援网络及增加就业机会等,相信有新移民选择在小镇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