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9/中国移民和加拿大二战老兵的奇缘

380_01_w.jpg
(2009年1月9日出版的《星星生活》报第380期封面故事)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导)从事园艺工作的中国移民梁荣纳没有想到,她会奇遇一位在二战中缅印战区征战的加拿大老兵比尔。比尔当年执行飞行任务曾降落在中国的云南驿军用机场,巧合的是,梁荣纳的父亲在战争中修建的第一个机场就是这个位于云南省祥云县的机场。

img_9992_w.jpg
(梁荣纳(中)和比尔夫妇合影。摄影:捷克佳)

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加拿大老兵名字叫比尔-坎贝尔(William (Bill) R. Campbell),他与太太洛伊丝(Lois)如今住在多伦多东部韦比(Whitby)市一个安静的社区里。而在上世纪40年代,比尔却远离家乡,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

移民自中国昆明的梁荣纳,目前经营自己的园艺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她不怕挑剔,非常乐意做老人的花园,其中一个原因是她喜欢老年人的阅历和从容。“因为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书,就看你能不能打开,会不会阅读。”

一个花园需要护理的求助电话使梁荣纳与比尔一家建立了联系。她回忆道,登门造访时才发现,男主人是一位在二战中受伤的老兵,而且是在亚洲战场抗日的英国皇家空军成员。“你是我们的英雄呀!”梁荣纳顿时激动地冲上前去拥抱比尔。

中国人对于二战中缅印战区的了解多是美国志愿者团体(AVG)组织的飞虎队、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等,梁荣纳却从这位二战老兵的经历中读出了一段几近尘封的历史。几家媒体同仁对比尔的采访便是在她的热心安排下进行的。

img_9991_w.jpg
(比尔家的纪念镜框。摄影:捷克佳)

这是一个简朴温馨的普通家庭,暖色的灯光下,比尔端坐在沙发中,带着四轮的移动式拐杖就在旁边。一个相框中,除战争中的军功章和纪念章外,还有两张不同年代对比强烈的照片,一张是比尔年青从戎的英俊照,一张是他年老时的近照,不由得令人感概时光的流逝。一个相册中有家人精心收集的历史照片和新闻剪报,客厅内还有晚辈们制作的“比尔事迹”展板。

翻阅比尔家保留的早期媒体报道剪报,可以了解到他年青时的个人经历。1940年7月,年青的比尔受训于加拿大皇家空军(RCAF)。1941年1月,他以飞机枪炮手的身份毕业于安省一间军事学校(Jarvis Bombing and Gunnery School),随后又成为飞机的观测员和导航员。

现如今,不少军事学校早已不见踪影。但在战争年代,许多默默无闻的小镇都开设学校,培养和训练各类军事学员。

1941年4月,比尔远离加拿大本土,作为英联邦加拿大皇家空军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员,奔赴欧洲前线参战。创始于1918年4月1日的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国军事史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战场的瞬息万变中,比尔随战友们不断迁徙,埃及、马耳他、地中海、非洲沙漠的上空均留有他矫健的身姿。后来,比尔又转战亚洲战场。

“我们的机场就在缅甸边界的这个地方,”他指着图中的一个地点说。一本精装的世界地图集厚重地摊放在比尔的双膝上,压得年事已高的老人家有些喘不过气来。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以8万精锐之师大举进攻缅甸,盟军节节败退。日军的战略企图是,拿下缅甸既可以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并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且可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回顾历史,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联合发表了对法西斯作战的《华盛顿宣言》。1月3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缅甸、泰国辟出来并入中国战区,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美国史迪威将军任战参谋长、中缅战区美军最高司令长官,同时也拉开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序幕。

也是在1942年初,比尔所在的英国皇家空军第113中队受命前往中缅印战区,主要任务是轰炸日军目标,兼运送弹药和其他物资,并保护当地的英国守军,阻止日军进入印度。一个飞行中队有15架飞机,比尔的战友中有六人来自是加拿大。

img_9972_w.jpg
(比尔手持当年作战时的Blenheim MK IV双引擎轰炸机模型。摄影:捷克佳)

“这是Blenheim MK IV双引擎轰炸机,我就坐在前排领航。”比尔手持一架有RAF标志的轰炸机模型,指着前面的小窗口说。比尔的轰炸机组共有三位成员,飞行驾驶员和他坐在前舱,比尔是领航员同时还兼任炸弹投掷手,独立的后舱则是飞机的枪炮手。

在东南亚执行空中作战任务期间,特别是是日军占领滇西地区的日子里,比尔和战友们曾多次飞越中缅边界轰炸日军目标,并数次降落在中国境内的机场,待补充给养后返回基地。当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阶段,云南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和滇缅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尔降落的那个机场是抗战期间著名的云南驿军用机场。巧合的是,梁荣纳的父亲在抗战中修建的第一个机场就是这个位于云南省祥云县的机场。对亚洲二战历史有浓厚兴趣,多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史料的梁荣纳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她能在加拿大的小镇巧遇老兵比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年的云南驿机场是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老百姓用巨大的石滚碾出的简易机场,但却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尔至今仍对中国人的壮举称赞不及,“中国人,了不起!”有时,他们也在暂短在中国过夜。他至今仍清晰记得,一次飞行降落后,日军飞机尾随攻击,大家都跑去隐蔽,但机场上站岗的一个士兵却持枪纹丝不动。

比尔的身体状态不好,接受采访期间说话时断时续并不时伴有咳喘。这是他当年在缅甸飞机坠毁时受伤落下的病根。不过,他们的飞机不是被日军打下来,而是由于事故。因为燃油中掺有水,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失控,一头栽向地面。“坠毁时,飞机的速度包括我自己,仍然是每小时95迈的速度向下冲,我的前额和膝盖受仪表板冲击受伤,牙齿全部松动,身体内出血。”

img_9988_w.jpg
(飞机坠毁后的现场。翻拍自比尔家庭影集。摄影:捷克佳)

飞机坠毁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比尔说,可能是自己人的错误,也可能是外人有意为之。“因为飞机坠毁后燃烧,我除了衣服之外,什么都没能留下,只留下记忆。”他的导航图和笔记本等在事故中被烈火吞噬。同机组的飞行员和机枪手成为他的救命恩人,两人合力将比尔拖出飞机。

亚洲战场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比尔回忆说,有情报说,日军的一个将军在某地,他们派两架飞机去轰炸日军,其中一架却再也没有音讯,或者被日军击落,或者在热带丛林中失踪,他们则平安返回。当时他们的飞行中队名义上有15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两架可以执行任务,美国支援的14架解放者(Liberators)轰炸机由于前面没有枪,先后被日军打下13架,最后只剩下一架。

比尔说出几个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名字,言语有些哽咽。由于盟军在远东投入的兵力、飞机和坦克较少,“这里的战争几乎被媒体遗忘。”

img_9985_w.jpg
(1944年11月,比尔从中缅印战场回到他当时的家乡安省南部的小镇巴黎,当地媒体的报道剪报。翻拍自比尔家庭影集。摄影:捷克佳)

虽然曾经身为军人,但比尔却一点也不喜欢战争。对于惨烈血腥的战争细节,比尔不愿过多的回忆,交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总是希望讲述一些快乐的片段。

他的太太洛伊丝也是这样认为,“很多事情我也不知道,他总是给我讲战争中的一些趣闻,讲他的朋友,但战争本身则很少。”他们是在战后的1950年相识,并于次年结婚,两人相濡以沫直至今天。

比尔一直想在中国多停留几次,但未能如愿,因为当时的中国战火连天。但有一次,他却和两个战友“偷渡”去了趟中国。他兴奋地回忆说,一次下午休息,他们几人开吉普车前往中缅边界,两国间有一条界河,于是他们决定游泳过去,是身上什么也没有穿的裸游,登岸后立即将几个中国姑娘吓得弓惊四散。

在战争年代,比尔就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1944年,比尔从中缅印战场回到他当时的家乡,安省南部的小镇巴黎(近Brantford)时,当地报纸在采访比尔时顺带询问中国时,比尔回答说:“中国已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但她一定会站立起来并成为优秀的民族。因为中国人有着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

由于这段非凡的历史,从第一次接触的那天起,梁荣纳与比尔夫妇成为往年之交,她一直料理他们的花园。梁荣纳说,“比尔在过去的岁月沉积了太多的黑暗和苦难,愿我们的花儿给您的晚年多增添些明艳的色彩吧。”

img_0077_w.jpg
(“英雄之路”401高速公路沿途的高架桥上,市民手持国旗和横幅等待为遇难的加拿大军人迎灵。摄影:捷克佳)

对比尔的采访是在2008年12月30日进行的。当日下午正是捐躯阿富汗战场的三名加拿大军人灵柩从安省川顿(Trenton)空军基地运抵多伦多的日子。12月是加军阿富汗行动最为惨痛的一个月,不但总计伤亡人数超过百人这个标志性数字,而且当月损失九名军人。

驱车回程途中,这段被冠以“英雄之路”的401高速公路沿途,每座高架桥上都有自发的市民手持国旗和横幅迎灵,足见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敬。当晚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受访者对电视镜头说,他在这条英雄路上已经为军人送灵10次。

这里用比尔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战争真是肮脏!我不清楚为何人类会有战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各个种族的人都一样,只想和平地生活,那些觊觎权力的人真是疯子。”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