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3/加国慈善机构CEO近20万年薪合理吗?

—— 就社区机构CEO高薪一事专访颐康中心主席Helen Hayward

加国无忧特稿 作者:吴楚河/前天,几乎所有的本地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2007年安省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的总体工资水平增加了24%,而跨进年薪10万元以上行列的人数比2006年大幅跳升26%。联想到几乎各级政府都在“哭穷”,而需要从老百姓这里增加各种税收,如多伦多的地税去年增加了3.7%,今年又加3.75%,人们就对公务员收入的大幅增加,多少有些难以理解了。

如果说,像警察和消防员的收入高,毕竟这活危险,还可以理解的话;如果说,像陈国治这样的厅级干部毕竟工作压力大、辛苦,也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些很大程度上靠公众捐款来维系的慈善机构的行政总监,也拿着如此高的年薪,就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了。如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的年薪为19.4万元,比陈国治的14.2 万元高出了5万多元,其他的行政总监也多在年薪10万以上,如耆晖会总干事梁乐欣﹙14.2万元﹚,以及孟尝会行政总监张建祥﹙12.6万元﹚等。

这些机构每年都在呼吁大家捐钱,如颐康中心每年举办一次龙宴就获得100万捐款,说是为老人谋福利,但到头来,老人家入住颐康中心的养老院,还要自己掏2000多块一个月,这些钱可不能算少。难道说,人们的捐款是在为了这些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拿高薪?是在为了给每月能掏得起2000元养老的富裕老人家作贡献?

由此,这样的问题就自然要提出来:这些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应不应该拿这么高的薪酬?

为此,本网记者特地联系了颐康中心,提出了采访该机构负责人黄陈曼丽或王裕佳的请求。但颐康中心媒体负责人Hilda表示,行政总监也是雇员,不方便接受采访,最好是采访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

今天早上10点钟,颐康中心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如约打来电话,很有耐心地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电话采访。以下文字就是我们询问的问题,以及Helen Hayward主席的回答(以下“记”代表本网记者;“HH” 代表颐康中心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

记:根据《明报》报道,安省公务员和公共事业职员年薪10万元以上人数共有42,527,华人社区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也榜上有名,如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黄陈曼丽(Florence Wong)19.4万元,有许多读者提出疑问,非牟利机构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维持运营,请问颐康中心首席行政总监的工资是如何制定的?

HH:颐康中心董事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委员会(Human Committee)来负责拟定CEO的年薪,这个薪资水平是根据行业内规模(size)相近、工作职责(responsibilities)基本相同机构CEO的年薪,同时考虑任职者的期望以及表现提出来的,然后通过董事会批准确定。其年薪一年定一次,每年都是不同的。

记:您刚才正好提到同行业机构,那么与它们相比,黄陈曼丽的年薪在哪一个层次?是属于较高还是较低,或者在中间?

HH:据我所知,是属于较低水平。

记:那您能否举个例子,在安省或多伦多,哪个同类机构CEO的年薪特别高?

HH:这个可能董事会的人力资源委员会知道,他们要搜索大量信息进行比较。

记:我们知道颐康中心是一个很有名的社区机构,请问颐康中心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比如说,每年政府拨款多少?收到捐款多少?

HH:我手头没有资料,因此具体数字不好乱说。大致一年5000万(50 million)左右,约75%来自政府,25%是募捐筹款及其它。

记:颐康中心共有多少雇员,雇员薪金情况如何?

HH:这个也要问专门的部门,没有资料不好说。至于雇员薪金则更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雇员,包括医生、注册护士、一般护理人员、厨房员工及清洁工等等。

记:颐康中心为多少人提供服务?

HH:我们服务的人群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长期住在我们4个分中心接受护理的老人,士嘉堡有2个,密市和万锦各有1个,总共800多个床位;另一类是住在家里,到我们中心接受治疗、护理乃至获得医疗信息和相关服务的人,这部分人的数量更大。

记:接您电话之前看了一下颐康中心的网页,上面提到有两个董事会,一个是您为主席的颐康中心董事会(Yee Hong Centre for Geriatric Care),另一个是王裕佳医生任主席的颐康基金会董事会(Yee Hong Community Wellness Foundation)。二者的作用是怎样的,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HH:两个董事会既有各自的职能,又相互密切合作。颐康中心董事会的下面就是CEO,负责整个中心的管理、运作及各种日常事务;而颐康基金会的主要功能则是募捐筹款,其所获得的款项则用来支持中心的运作。募捐筹款这一块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有些扩展延伸的服务政府的拨款并不覆盖,比如义工统筹经费、社区康乐、教育、社交、给老人提供的免费交通接送、就诊乃至购物等等。特别是社区活动和老人们的社会活动这一块,非常需要募捐筹款的支持。

记:我们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颐康中心董事会成员是否拿薪水?如果有的话,有几人拿,一年拿多少?

HH:(笑)我们都是义工!我们有16个人,全部是义工。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开会都安排在晚上。

记:董事会成员如何组成的,都是退休人士?

HH:我们16个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做银行的、做教育的等等,几乎目前都在工作。(另:根据2006年年报,颐康基金会则有10名成员)。

记:王裕佳医生在华人社区享有很高声誉,每次捐款他都起到很大的号召作用。也有人反映,王医生在基金会是拿钱的,甚至有人说他在基金会也是年薪20万左右,这个是否属实?

HH:这个问题要问王医生本人。

记:颐康中心每年以什么方式向公众披露财务及经营状况?

HH:主要是公布在我们的网页上,比如一年一度的年报(Annual report),基本都有财务及经营状况的信息,你不妨上去看看。

记:您刚才提到义工,那么颐康中心有多少义工?有关他们的信息是公开的吗?

HH:我们确实有一个很庞大的义工队伍,具体数字年报上应该有,这会儿我一下说不上来。颐康中心义工的来源很广,除了正式登记的参加者外,当地居民、病患者家属,其实也做不少义工的工作。

记: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颐康中心的招聘,尤其像总监这样的职位,是对外对全社会招聘呢,还是仅限于颐康内部,只是在组织内部提拔?

HH:这个问题很好。就黄陈曼丽的个案而言,她在担任颐康中心CEO之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之久。但颐康中心的所有招聘都是很加拿大式的,所有职位都是打出广告向全社会求贤;我们要做到尽可能公开(as open as possible),以便能够找到最佳人选(to get the best)。

记: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听说老人们如果在颐康住院,每月要交2000元;如果这样,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穷困老人,他们是否可以得到颐康的服务和帮助呢?

HH:具体怎么收费也要询问当事部门。不过,据我所知,颐康的财政支持主要来自政府,有些收费标准是政府设定的。

采访完毕之后,记者又重新回到颐康中心的网页,找到受访者刚才提到的(Annual report),目前在网上有4个年度的年报,从最近2个即2006-07、2005-06年度的资料来看,有以下2点值得补充:

一是颐康中心的收支情况及比例:2006年,颐康中心的总收入为53,952,000,其中政府拨款及基金占64%、住院费用24%、社区中心服务收费2%、募捐及筹款8%(412万)、利息及其它收入2%。支出合计为54,705,000。详情见:

http://admin.yeehong.com/periodical/yhar07_final.pdf

二是义工的情况:2005年共有1184名义工提供支援,贡献90,965个小时,相当于近47个全职职工的工作量;义工统筹经费139,400元,全部由颐康中心负担。详情见:

http://admin.yeehong.com/periodical/yhar06inside(2).pdf


就 CEO 20万年薪问题 各方反应不一

加国无忧特稿 作者:谈海/本网《加国慈善机构CEO近20万年薪合理吗?》一文发表后,引起网友热议。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合理,阳光下的合法收入有什么不合理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非牟利机构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维持运营,高管拿这么高的收入合法但不合理。

本网记者在采访颐康中心董事会主席Helen Hayward时,Helen Hayward给了解释。颐康中心董事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委员会来负责拟定CEO的年薪,这个薪资水平是根据行业内规模相近、工作职责基本相同机构CEO的年薪,同时考虑任职者的期望以及表现提出来的,然后通过董事会批准确定。其年薪一年定一次,每年都是不同的。据其介绍,颐康中心CEO黄陈曼丽的年薪在业内属于较低水平。

网友“大湖之滨”有非牟利机构工作经历,他认为行政总监也好,其它雇员也好,不同的职位与资历有不同的薪酬标准。这是有行业标准及依据的。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人也是在打一份工,职业分工不同而已。难道他们就不应当挣出足够养家糊口的工资吗?同时他认为,慈善捐赠与行政总监的收入根本上就是两回事,没必要将二者联系起来。网友“大湖之滨”的观点有许多支持者,网友“火花演艺”认为:CEO肩负一个5千万的企业的运作,这是巨大的责任和工作。自然是要有相应的收入的。换个角度,如果负责的CEO是义工,随时可以走的,仔细想想,5千万企业的负责人处于这样的状态你会不会害怕?因为义工并不需要对整个公司运行负责的。所以,虽然董事会都是义工,因为董事都是兼职,并不是每日做事情的人,他们只是决定企业的性质和大方向,大人事变动。而具体做事情的人,包括CEO,部门经理,各功能部门,专业人士,都必须是付薪而且是要负责任的。这样慈善企业才能越做越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网友“了然”认为,慈善机构并不是铁桶一块,尽管有严密的监管措施,仍难保不出问题。所以他认为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是很有必要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透明度,纳税人或捐助者有知情权,他举例说,纳税人其实就是公营机构的股东们,或者叫老板。 哪有老板想多了解一下情况经理人不积极配合的?他引用不久前Toronto Star 把许多“慈善”机构揭露得体无完肤的报道,认为很多这种机构是在利用慈善名义大捞个人好处。 最近揭露的是反醉酒驾车母亲组织,连其创办人都骂现任高管胡来,太让人失望了。支持网友“了然”观点的也不少,也有网友表示,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维持运营的机构高管拿这么高的收入可能合法但不合理。

就非牟利机构靠高管收入问题本网记者与多华会行政总监叶志华先生进行了沟通。叶志华说,据他了解,颐康中心行政总监近20万的年收入确实不算高的。一般说来,行政总监的收入与企业运行的资本是成正比的。颐康中心每年的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和其他收入加起来有5000多万,行政总监的担子确实不轻。他打比方说,如果按业内通行标准,他作为多华会行政总监,而多华会每年的政府拨款等收入只有300万,二者相差十几倍,这样算下来,颐康中心行政总监收入20万,他的年收入也就该一万多。实际上他的收入介于5-7万,反过来算,颐康中心行政总监的收入就该达到80-110万才是。叶志华说,虽然这么计算是个玩笑,不可一概而论,但它反应的就是目前业内的通用标准。

叶志华说,实际上目前华人社区的非牟利机构行政总监收入普遍低于西人相同机构,这与华人社区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他举例说,就以办LINC班为例,多华会每个学生向政府申请经费1700-1800元,而同样的LINC班,西人机构就会申请每个学生3000元的经费。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西人机构的办公、教学环境都会比我们好一些,人员待遇也要比我们高一些,他们的行政支出相应也就比我们要高。叶志华坦言在向政府申请经费时有些保守,以华人的习惯,差不多就行了。

虽然没有透露自己的工资情况,但叶志华说,多华会与华咨处等机构,行政总监的年收入介于5-7万,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他自己认为这样的收入是适当的。

据网友“大湖之滨”介绍,非营利组织的拨款,明确规定了应当用于雇员薪酬的数目;机构的所有雇员的工资用不着动用捐款。同理,用于雇员付工资的拨款也不允许用于其它用途。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