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农场访谈系列】华裔农场主于琳:土地带来身心的安宁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道)对于琳的访谈出乎意料的顺利,只需几个简单的引导性提问,便可以倾听她一路狂泻般道的宣泄,直接道出她的个人经历和经营农场的点点滴滴。在这个以外来游客和当地西人消费者为主的农场中,遇到一位华人同胞真是十分难得,看得出她的中文憋坏了……

**不断寻求挑战并勇于征服

于琳与丈夫共同经营有逾百年历史的奥卡拉(Ocala)的农场位于安省杜兰区,这座农场兼备果园和葡萄园生产,它是杜兰区唯一的葡萄种植农场和当地最古老的酒庄。

或许是山城人的特质,来自重庆的于琳骨子里似乎有一直不安于现状,不断寻求挑战并勇于征服的个性。“挑战”和“辛苦”是访谈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她说,“人生就是不断挑战,我的经历十分丰富,而且不断转行转型。”

原本从事水电工程的于琳,放弃国内安逸的日子,199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希望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移民之初,于琳从底层起步,先后在制衣厂、餐馆以及工厂等处工作。2002年,于琳成为房屋能源评估师。2006年,她又成为认证的专业工程师,在一间工程公司从事公路桥梁质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测试,维修预算等与原专业相近的工作。

突然间,于琳又跨界进入农业。“2017那年灵光一闪,要是能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该多好,于是脑袋一拍决定拿下,但对果园与酒庄的经营几乎一无所知,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具体事项。”

不是农业科班出身,而且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她说,不知道销售酒的大致收入,自己要投入多少时间,有多少责任在其中。而涉及到公共服务的如品酒,还有农场使用农药化肥也需要各种资质,零售还要熟悉收银系统,处理政府的一系列报表,各种事务上的事情很多很多……

**农场这么大,哭都没人听见

问及购买农场的原始驱动力,于琳回应说,喜欢果园是儿时的梦想之一,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最主要的是土地带来身心的安宁与归属感。土地是万物之源,生命从土地开始,最终也要回归土地。作为一个外来者始终感觉没有根基,是四处漂泊的浮萍,现在内心则非常踏实坚强。她笑着说,当然,农场工作很累也是一个原因。

作为农场主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背后或许有许多刻骨铭心的的辛酸。积极乐观的于琳也出现过情绪崩溃的情形。她自问道,都已年过半百,怎么还会做如此辛苦的工作。

“农场面积这么大,哭都没人听得见。”于琳说,内心有过挣扎但并不后悔,也绝不甘心放弃。如果酒庄在自己的手上关闭,多年光顾于此的顾客一定会很失望。

丰收在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伴随着身体极度的疲惫。她说,“时夜半三更累了就倒在沙发上,感觉人脱了一层壳。”

今年是于琳经营农场的第三年,第一年经营亏损不少,去年由于开放了果园自行采摘(Pick-your-own)只亏了少许,今年预期能够持平或小有盈余。她乐观地说,“因为你不懂,所以要付学费。经营农场和酒庄虽然十分辛苦,但生意已经一年比一年好。”

果园特别是酒庄兑现成本的周期较长,从生产到销售,从定制酒瓶,包装,商标等步骤不少,果园也存在结构调整更新老化树种的问题,需要不断引进种植新的品种,但往往几年后才能结果。农场需要资金投入的各项事务不少,年久失修的谷仓屋顶也需要修缮。

于琳说,她和那间工程公司还有合同及业务往来,偶尔还会继续从事项目工程。在工程上的盈余,她又转身补贴投入到农场之中。

**多样化经营 吸引更多顾客

奥卡拉酒庄在杜兰区别具一格,因为产品独特,安省酒管局LCBO店铺中无迹可寻,是猫途网TripAdvisor推荐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酒庄以精酿的各种果酒见长,除多个品种的红白葡萄酒和的苹果酒之外,香梨酒,蓝莓酒,红莓酒,樱桃酒,西梅酒等特色酒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一些产品甚至供不应求。

酒庄的客人中有七八成是来自外地的游客,其余才是本地的消费者,客人们对这里以质朴乡村风格呈现却充满浓郁家庭气息的温馨氛围极为称赞。

有顾客留言说,在葡萄园工作需要很多勇气,整年工作似乎是在与葡萄不断对话。品酒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与每个年龄层的人交谈,这是一种激情。也有顾客说,享受如同时光停滞一般的乐趣,在此只是品尝一杯美酒的简单行为便可实现,何乐而不为?

为增加农场的营运收入,奥卡拉酒庄开始举办各类活动,包括午餐会,社交聚会,小型婚礼,商务会议及正式晚宴等,场地也得到充分利用,包括酒庄陈列室上方的阁楼,入口处俯瞰果园和葡萄藤的门廊,还有户外烧烤场地等。

于琳说,自去年酒庄开始尝试引入餐饮服务后,知名度逐渐打开,一些当地居民开始光顾,享受美酒佳肴之乐趣,各类聚会今年也比去年多出几倍。她自己也开始在本地的农贸市场去展示并售卖产品。同时,她也主动出击,与一些机构团体接触,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奥卡拉农场及产品。

**增添新设备提高工效

这座占地52英亩的农场位于古冰川橡树岭冰碛区(Oak Ridges Moraine)的顶部,其中30英亩租赁出去用于种草喂牛,另外20英亩种植20余种各类果树,其中包括2000余颗果树,2000株葡萄。由于生长季节较短,冬季寒冷,以及地质等因素的影响,葡萄园中以用于酿酒且耐寒的品种占据多数。

于琳介绍说,奥卡拉酒庄每款酒的产量不是很多,但品种多,消费者的选择面广。与此同时,酒庄的工作也非常细致,目前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从采摘,榨汁,酿酒,过滤,装瓶,贴标签,打瓶塞,封瓶口,到最后的装箱,属于劳动密集型。

于琳对自家先生赞誉有加,是一位任劳任怨能吃苦的劳模。“他现在在外面做工程,回来还要在农场割草、修理、开机器等,工作到半夜是常态。只有睡觉的时间属于他自己。我们没有雇人,他不但养家,还要养农场。”

作为一个见证百年沧桑的农场,许多农机具都是古董级的,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接手后,夫妻两人都不会操作,这个重任便落在于琳先生的身上,但他很快上手,现在小毛病都能自己处理。采访当日他正在组装一台由国内刚刚运到的设备,希望酿酒过程中能实现部分工序的半自动化。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农场的关注点之一,为提高剪枝速度,他们今年冬季在国内买了电动剪刀,“这里加税要4000加币,而国内只有不到3000人民币。”一个人剪葡萄枝一个月就完成95%。但寒冷的天气之下,“三个手指冻得直到前几天还不能弯。”于琳一边伸出手指一边比划说。

**摸索总结经验教训

接手前,于琳对苹果的品种都叫不出名,而且每个品种的生长环境也不一样,还有剪枝,疏果,施肥,观察果树病虫害等,也是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如根据叶子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对各种微量元素的缺乏,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

于琳以知名的麦金塔(McIntosh)苹果举例说,这两年都发现霉斑病,苹果在长大后开裂。在相关的行业会议上咨询苹果专家,但回答比较空泛,因为每个果园的地理环境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最终只能靠自己琢磨。在今年苹果发芽阶段,她就开始留意并及时处理,基本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今年的疏果看起来也很成功。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于琳正逐渐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除随时监测病虫害之外,查看天气预报是每日例行的工作。

“有一个葡萄品种,丰收前两三周每天要去测试糖度,一般指标到22-24左右便可以采摘,不过一旦下雨糖度便会降低。结果那次晒一个星期太阳,下三天雨,葡萄后来都开裂了。一年的辛苦,打枝,除草等等,花费再多的功夫,天气一变,就前功尽弃。”

她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咬牙向前走,不能回头看,否则无法平衡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教训总结,在大雨来临之前一定要采收,希望来年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对于果酒的制作,于琳说接手后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名堂,通过学习了解到,每个水果的特性不同,酿造出的果酒风味差别会很大。

比如梨酒的制作,梨的成熟是由里及外,口味本身就很淡,所以要等梨在树上成熟变黄才能采摘,否则就会没有味道,或者非常淡。而且梨也不能像苹果一样直接压汁,梨需要搅,加上酵母,做700升的浆汁,只能出品大致200升的酒。

再如葡萄,也是一大早便去采摘,傍晚前结束,借用葡萄自身的余温,当晚用机器压榨出果汁,然后放入罐体中。还要连续三天定时搅拌,待葡萄皮等杂物上浮,然后滤皮放汁。记得有一次杂物没有浮起,直接将底部堵住,她只好用篮子一点点捞。“真是苦不堪言,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寻找解决方案。”

**感慨时代变迁与历史传承

令于琳感慨的是时代的变迁和农场的历史传承。奥卡拉农场在接手前是由史密斯家族经营,从饲养纯种荷兰牛,到转向水果生产,再到种植包括葡萄在内的其他水果品种,历经三代人。但第四代都有专业工作,不愿继续经营农场,原庄主也考虑退休,于是将农场挂牌出售。

接手后的于琳在这座独特的果园与葡萄园合一农场的传承上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喜好音乐的女儿在加拿大从小学读到大学,后来去欧洲攻读硕士,毕业后却回流到国内交响乐团发展。

“本来出国的初衷是换个环境,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人生,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中国的发展和我们当初的有巨大的变化。”

亲历亲为经营果园与酒庄三年,于琳说,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比如虽然感觉苹果酒的产销量不是很匹配,但每年的客人不同,各款酒的销量也不尽相同。“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更好地掌控每个品种的管理,时间分配也更有效。”

奥卡拉果园酒庄地址:971 High Point Rd, Port Perry, ON L9L 1B3;网站:www.ocalawin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