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农场访谈系列】蜂蜜哥王道:我在加拿大养蜜蜂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道)“以父子两代人几十年的经验,在加拿大养蜂根本就不是什么事。”自信满满的王道在遭遇连番挫折后才意识到,中西方除显著的文化差异之外,经营理念也需要在借鉴之中完成转换。

即使在加中农业促进会(CCADC)的成员中,知道王道是他真名实姓的也不多,反倒是他自封的“加拿大蜂蜜哥”名声响亮,朋友们更习惯亲昵地简称“蜂蜜哥”。

来自中国湖北的王道,自父辈算起,从事养蜂业已经近50年历史,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很早便熟悉养蜂行业中实际操作的所有环节与相关流程,是名副其实的“蜂二代”。

移民加拿大后,经过几年的思索,蜂蜜哥决定还是从事自己熟悉的蜜蜂养殖。2006年那年,蜂蜜哥从德国裔养蜂人那里购买了一百多箱蜜蜂,开始了自己在加拿大养蜂的创业历程。

2015年,他在多伦多东部的卡灵顿(Clarington)购置了50英亩属于自己的农场,并将其命名为加拿大皇家蜂蜜庄园(Royal Bee Farm)。此时距他最初的租地养蜂已经有十年光景。

谈起他在加拿大的创业经历,成长之中的反反复复,蜂蜜哥的故事如同一本忆苦思甜的血泪史。

养蜂的第一年就出现问题,最初的100多箱到后来只剩下不到20箱。其主要原因是蜜蜂的精养与散养,父子俩在经营理念和技术层面上冲突与摩擦不断,如何权衡经验、设备、效率这些关键点,两代养蜂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相比而言,国内的养蜂是属于精养,一个人管理七八十箱,每天一个蜂皮一个蜂皮去查看,但加拿大属于粗放式的散养,因为人工贵,国内那套经验在这里就行不通。” 他说,如果完全按照本地养蜂人的做法,一个人可管理500箱。

因为气候不同,管理的时机不同,经验丰富父亲坚持原有的方法,因为在中国,养蜂非常严谨,每天该做什么就必须完成,如果错过就会有损失。蜂蜜哥则决定在加拿大要从头摸索。

好在有蜂王在就会有后代,在妥协中,父子两人结合两国的有效养蜂方法,蜂群终于缓慢繁殖,逐渐恢复元气。

不过,正当蜂蜜哥的养蜂业进入高峰期,2009年出现在北美的蜂群崩溃综合征(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却又一次将他打入谷底。

所谓蜂群崩溃综合征就是健康的蜜蜂无缘故突然消失,蜂巢空空如也。造成奇怪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假设,包括手机信号,转基因作物,风力发电机等,甚至还有外星人的阴谋论出笼,行业内专家一直在不断研究,但迄今也没有定论。

蜂群崩溃之后,养蜂场又需要慢慢积累去培养壮大蜂群的规模,间或偶尔也会花钱去购买外来的蜂王。

蜂蜜哥介绍说,他所饲养的蜂种是意大利蜂,简称意蜂,这种蜂经过驯化,产量最高,易于管理。相对而言,中国本土的中华蜂产量低,耐寒和生存能力强。他说,中国商业化的养蜂也主要是用意蜂,此外,业界还有俄罗斯蜂种也不错。

养蜂场经营期间,还遇到高度传染的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有几年还十分严重。最开始真是舍不得烧,因为每个蜂箱连带设备大约近400元,都是聚宝盆,明火烧蜂箱对养蜂人来说就是烧钱。

他只想清理干净,然后放在远处隔离,不过随后发现还是不断蔓延且越来越严重,最后只好痛下决心从源头控制,发现一箱烧一箱。一个原因是这种传染病主要针对蜜蜂幼虫,即使烧毁,成熟的工蜂也可以留下来。最近三年,这种幼虫腐臭病再也没有出现。

除了崩溃综合征,烈性传染病之外,蜂蜜哥还有两次遇到农药新烟碱(NeoNico)的威胁,损兵折将不少。

这个农药主要用于包裹玉米、黄豆种子外面以保护种子免受害虫侵害,但药性非常厉害,机器播种时如果设备简陋,播种机扬起的尘土会随风飘落到正在盛开的花朵上,前去采蜜的蜜蜂会纷纷中毒。

“那次是在皮克林(Pickering),农田附近放了30箱蜜蜂,几乎全部阵亡,损失惨重。”报告政府相关,有检察员到现场查看,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农场主他们也要生活。自己只好灰溜溜撤离。而同期,“另一家农场使用比较先进的设备,蜜蜂就没有出现状况。”

他了解到,后来养蜂协会还发起集体诉讼,起诉生产新烟碱的公司,目前暂无结果。

作为大多伦多地区华人第一个从事蜜蜂养殖行业的来说,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没有任何同胞可以讨教。好的是,蜂蜜哥在2008年便找到了组织,本地养蜂人的行业协会,他每年至少参加两次会议。

“在协会中收获很大,可以掌握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动态,还有新科技的应用等,”他说,大家都是养蜂人,彼此还可以交流经验。与此同时,他也积极总结蜜蜂养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加拿大冬季寒冷,这对于蜜蜂的越冬是一个重大考验。本地大规模的养蜂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会将最后一季的蜂蜜取出,而对蜜蜂采取喂白糖水或玉米糖浆的方式帮助它们越冬。自己有一年曾想照葫芦画瓢,但发现开一箱死一箱,损失惨重。

后来,王道决定采取自己创新的方法,把最后一次蜂蜜留在蜂箱里作为蜜蜂的冬粮,因为蜜蜂吃不完也无所谓,对自己并无大的损失。只是这样的蜂蜜不适合人食用,但可留给第二年秋天,替换新采的蜂蜜,实现循环使用,自己只是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这对农场而言,没有一点难度。

采访之时,正是养蜂场出现分蜂现象的高峰期,他需要经常外出去管理。所谓分蜂是指经过冬天,蜜蜂进入非常快速的发展时期,新出生的蜜蜂远远超出死亡的数量,短时间内种群数量急剧膨胀超出负担,就需要分家另立门户,而如果成为野蜂对养蜂人来说就是损失。应对措施是一部分人工主动分离(一分二),另一部分直接消除蜂王台。

在分蜂的管理上,也体现出中西方在实践中的差异。为保持蜂群的稳定,必须除掉培育的新蜂王。在这一点上,父子俩的管理方法还是各有坚持。

“国内是每个蜂脾拿出来检查,有时一箱中有20-30个新王台,一个个清理,那一天也干不了20箱子。而且,500个蜂箱全部都在这个时期出状况,按这个速度显然无法完成。”王道采用的则是多增添空间的方法,舒缓分蜂情绪,之后再把蜂群分掉,然后对外出售,一举两得。

此外,在采蜜时间上两国也有巨大不同,处于对劳动力成本的考量,加拿大通常都是在8、9月间,待蜂蜜充分成熟,一次性集中处理,当然春天偶尔也会出现蜂蜜太多必须提前摇出的状况。而在中国,许多水蜜当天就要摇出,水蜜(Honeydew)是一种还没有充分酿造好的的蜂蜜。

访谈蜂蜜哥王道比较有趣,穿插在那些精彩的创业故事之中是对蜜蜂知识的普及,意大利蜂与中华蜂的对比,蜂王的形成,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使命、寿命与成长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还有水蜜、熟蜜,摇蜜、王台、分蜂、跑蜂等专业术语不时冒出,俨然一节专业课堂。

在蜂蜜哥的庄园里,有不少蜂箱分别放置住宅附近的不同地点。他说,这只是所拥有的500箱的一部分,一个蜂箱再最高峰时可容纳3万只蜜蜂。500个箱蜂在行业内算是中等规模,大一点的是1000多箱,个别养蜂场还有更大的数量。

“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因为资源有限,不能将全部蜂箱放在一起,商业化养殖要与其他农场的合作,眼前看的的蜂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到70箱。”住宅附近基本是他父亲的阵地,除培育蜂王之外,老人家还在坚持传统的蜜蜂精养。

他说,加拿大养蜂不用追逐花期,养蜂场基本上是定点不动,或分散在在附近。“如果动,将是去外地为苹果、蓝莓、蔓越莓等提供授粉服务,这也是养蜂的一项收入。”

蜂蜜哥介绍说,在全加各地,以安省的养蜂人最多,约1万多人,但产量却是最少的,因为很多人将养蜂当成爱好,像养宠物一样,从事商业经营的不是太多。

现在养蜂场的主要收入时自己的蜂蜜产品,蜜蜂授粉,还有出售蜜蜂和蜂王。据他了解,安省每年会从反季节的国家进口为数众多的蜂王。

“我们这个时候也需要蜂王,自己培育可以避免因水土不服带来的蜂王质量不佳的状况。”培育蜂王需要相关的技术,他计划今后将此作为养蜂场进一步发展的提振点。

目前在蜂蜜哥的皇家蜂蜜庄园,传统的蜂蜜产品占70%,授粉25%,出售蜜蜂与蜂王约5%。他对蜂王培育的目标定为争取达到20%,授粉扩大到40-50%,蜂蜜的份额则会相对下降。

参观蜂蜜哥的生产车间,切盖机,离心机,沉淀器,装瓶机等专业设备还不少,但生产蜂蜜的生产线设备每年实际上只用10来天,平时闲置。

他透露说,今后养蜂场将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已有相关投资人正在洽谈合作事宜,希望一起将这个市场做大。他解释说,每个蜂箱的成本加上运作,基本上是500元,这样按200箱计算,启动资金投入只需要10万元,而且还可以共享设备的使用。

蜂蜜哥王道说,从事蜜蜂养殖业对很多人来说资金并没有太大难度,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决心。

【很多人都有田园梦,一部分人勇敢地在实现这个梦想。加中农业促进会CCADC为已经和准备购买农场、从事农业和食品等周边产业的华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继2015年成立以来,加中农业促进会已经吸引了130多位会员,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华人农场主组织。促进会组织农业实务学习、农场税务讲座、会员互访、国会拜访等丰富活动;并通过建立有机合作社、优品市集推广会员农产品。促进会还在萨省、BC省、北京、上海设立分会与办事处。促进会的农场主会员,通过分享在加拿从事农业的经验,互相学习,抱团取暖,不断进步。加中农业促进会欢迎您的加入。】

【农场访谈系列】

【农场访谈系列】蜂蜜哥王道:我在加拿大养蜜蜂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697

【农场访谈系列】翠亨村牡丹园:让国色天香在加拿大扎根繁育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568

【农场访谈系列】徐文长:不断寻求挑战开拓农业新领域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684

【农场访谈系列】清源咨询:力助农场主及企业健康发展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648

【农场访谈系列】张峰菁:在蘑菇种植中开创新天地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453

【农场访谈系列】陈海容:在家庭农场中寻找故乡的味道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483

【农场访谈系列】Alvento酒庄,东西南北尽“在风中”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038

【农场访谈系列】果园经营中的酸甜苦辣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