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2/维基百科:法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epublique francaise),简称法国(法语:La France),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亦是《申根公约》的成员国。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政治
3 行政区划
3.1 本土行政区划
3.2 海外区份及殖民地
4 地理
5 经济
5.1 货币
5.2 通讯
5.3 交通运输
5.3.1 铁路
5.3.2 公路
6 人口
7 语言
8 宗教
9 文化
9.1 文化史
9.2 文学
9.2.1 文学家
9.3 戏剧
9.3.1 戏剧家
9.4 体育
9.4.1 体育家
9.5 哲学思想
9.5.1 思想家
9.6 音乐
9.6.1 主要的音乐家与乐队
9.7 饮食
9.8 节假日
10 教育
11 外交
12 军事
12.1 海军
12.2 陆军
12.3 空军
13 参见
14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主条目:法国历史、法兰西历史、法兰克和法兰西殖民地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和军队攻陷巴士底监狱,使这天成为法国国庆日。法国最早的根源大约在10世纪,查理曼帝国分裂;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东部的部分形成现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经历过与英国交战足足113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纪末,法国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直到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法语: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来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直到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或称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

其后,法国于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并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担任总统,直至1852年的帝制恢复。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度(创立第三共和),并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间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后法国民众在普鲁士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第三共和。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第三共和终于到1940年被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所灭。在二战中,戴高乐将军在英国建立流亡政府,称为“自由法国”,与“纳粹德国”的附庸“维希政权”抗衡;抗战其间,再改名为“战斗法国”。

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由戴高乐将军开始。虽然法兰西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是法兰西在这两次战争中的财富、人力等等均损失惨重。第四共和一直维持到1958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戴高乐将军宣布结束旧宪法,推行新宪法,并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共和建立时,汲取了前几次议会民主制度失败的教训,因此开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而最近几年法国和德国的密切合作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例如在1999年欧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国站在欧洲国家寻求在更多领域进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端。

请参见:法国战争史、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一战时的法国和二战时的法国

[编辑] 政治
主条目:法国政治、法国党派、法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内阁

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众全体公民投票通过。1958年10月4日制订的宪法决定了第五共和国的国家政体运作方式。此后宪法经历多次修订。它大大增强了行政机关与议会的关系。

共和国总统:国家元首由普选、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决之后确立总统任期5年制);并由法国总统任命总理,和根据法国宪法第8条,总理的提名来任命政府其他成员。总统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总统亦是三军统帅。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总统拥有采取非常措施的权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全国动员令等等。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总理的领导下,政府决定并主管国家的政策;领导政府的运作,保证法律的实施;政府向议会负责。

雅克·希拉克是现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的第五位总统,他于1995年5月7日当选,并成功于2002年5月5日连任;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则于2005年5月31日被希拉克任命为现任的政府总理。

国民议会(法语:Assemblee nationale)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总共有577名议员,每名议员代表单一的选区。议会成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参议院(法语:Senat)总共有321名参议员,参议员由一个选举机构选举产生,任期9年;而且每3年更换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在2004年9月以后,参议员的任期缩短为6年;并且在2010年增加席次至346席。参议院的立法职能受到限制;当两个议会意见不同时,国家议会拥有最后裁决权。政府对议会的议事日程有很大的影响力。

请参见:法国宪法和法国法律

[编辑] 行政区划
主条目:法国行政区划和法国城市

[编辑] 本土行政区划

法国城市。法国有26个大区(行政区的一种)(法语:Regions administratives),这些行政区再进一步分割成100个省(法语:Departements;中文翻译:区份、省、县)。这些区份都主要被按字母顺序编号,这些号码被用于邮递区号或车辆牌照。省由专区(法语:arrondissement)组成,每个专区被分为几个乡(法语:canton),每个乡包括几个市镇(法语:commune);而市镇是法国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

[编辑] 海外区份及殖民地
主条目:法国海外区份和法兰西殖民地

在海外的区份是法国的前殖民地,这些地区在法国享受着与欧洲国家相似的待遇。他们可以被认为是法国的一部分,或欧盟的一部分;而且它们也使用相同的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三个海外领地(法语:territoires d’outre-mer;简称:TOM)∶ 法属玻利尼西亚(987)、沃里斯伏塔那群岛(986)以及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还有三个分开的海外地区(法语:collectivites d’outre-mer;简称:DOM):新喀里多尼亚--曾经是一个海外领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975)和马约特(976)。最后,法国拥有一些太平洋和印度洋小岛的控制权。

请参见:海外领地和海外地区

[编辑] 地理
主条目:法国地理

法国地势复杂,西部和北部地区为滨海平原,法国在此濒临英吉利海峡、北海和大西洋。南部地区有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地,中南部还有中央高原。主要的河流有卢瓦尔河、罗讷河、加龙河和塞纳河等。

请参见:英吉利海峡、法国国家公园、法国河流、法国山脉和法国岛屿

[编辑] 经济
主条目:法国经济、法国金融和法国企业列表

法国经济结合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政府干预。政府在各个行业的主要版块依然有重要影响;在铁路、电力、航空和电讯企业,政府还拥有主要的控制权。从1990年代初开始,法国政府就一直在逐渐放宽对这些版块的控管,并正在缓慢地释出在法国电信、法国航空以及保险、金融、国防企业的控股份额。除此之外,肥沃的田土、先进的技术以及政府的补助使法国成为西欧领先的农业生产的国家。

请参见:法国工业、法国商业、法国农业、法国农产业和法国旅游业

[编辑] 货币
主条目:法郎和欧元

1999年1月1日,法国和其他11个欧洲国家共同参与使用欧元,并在2002年初正式开始使用欧元硬币和纸币,完全取代之前的法郎。欧元与法郎之间的汇率固定为1998年12月31日的比价,即1欧元兑换6.55957法郎。

[编辑] 通讯
主条目:法国通讯

[编辑] 交通运输
主条目:法国交通

[编辑] 铁路
主条目:法国铁路系统

[编辑] 公路
主条目:法国高速公路和法国道路网络

[编辑] 人口
主条目:法国人口和法国人口普查

根据2006年1月1日法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法国约有人口6358 7700,若不包括海外领地和海外地区(简称:DOM、TOM)则为6104 4684人 。另外法国大概有60万华人,主要以温州人和印支华人为主。

[编辑] 语言
主条目:法语

法国官方语言为法语;然而,最近法国政府开始鼓励学校和政府机构使用一些地方语言,例如: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阿尔萨斯语(属德语)、弗拉芒语(属荷兰语)、科西嘉语,朗格多克语, 普罗旺斯语 等;一些学校开始教授当地方言,但是法语依然是全国官方语言。阿尔萨斯人英语正在成为法国第二语言。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农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语为口语。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当地的两种方言:一种与义大利托斯卡方言相近,另一种与撒丁岛北部方言相近。

请参见:阿尔萨斯英语和法语方言

[编辑] 宗教
主条目:法国宗教、法国国教和法国宗教历史

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基督教
天主教:有教徒4500多万。全国分17个教省,90个教区。
基督新教:比较大的派别有长老宗和信义宗。
东正教∶有教徒约53万人。其中约30万在巴黎。另外,法国有亚美尼亚正教徒约18万人。
伊斯兰教∶是法国的第二大宗教。有伊斯兰教徒约200万人,其中75万人集中在巴黎。
犹太教∶有教徒54万人,主要分布在巴黎。

[编辑] 文化
主条目:法国文化

法国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哥德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风格。现代法国文化则因为经历了许多挫折,例如英法百年战争、法国王朝中央集权制专政时代、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这一切都对法国文化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蹂躏践踏,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断涌现和产生出新的文化融合来,造就出今天的法兰西文化;然而,这自然就与古代古典的法兰克文化相对地显得曲折离奇和大相径庭了。

[编辑] 文化史
主条目:法国文化史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在远久的历史中,就一直夹杂着古罗马古典的文化气息和以前被认为“蛮族”的法兰克、哥特人和高卢人的文化特色;这一点在后来频临罗马帝国灭亡的3世纪到4世纪彰显得更为鲜明;法兰克地区的蛮族群越境进入古罗马在现今法国的疆界中进行军事政治和文化习俗等等领域上的入侵,再加上基督教得到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311年颁布罗马皇帝《米兰法令》)甚至国教地位(392年成立罗马基督天主教会,或称梵蒂冈教会);种种原因为这一文化糅合的色彩进一步推进罗马帝国法兰克地区行省而产生出崭新的“法兰西文化”提供了客观、有利和大势所趋的条件;文化糅合这一点不仅能从当时4世纪罗马帝国法兰克行省的市镇和村庄生活中看到--古罗马式的建筑与新兴蛮族风味的基督教堂兴起、蛮族生活方式进入罗马人体系中等等;甚至连罗马帝国官方的军队管理形式也受到了法兰克文化客观上的“入侵”--法兰克、斯拉夫和德意志人的大量移民改变了罗马军团在军营里面的管理和训练形式。种种客观的历史迹象综合起来,法兰克与古罗马的文化是相糅合而产生出崭新的中世纪文化,法兰西文化又在中世纪主流文化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古罗马文化与法兰西文化平等地相辅相成:法兰西受到古罗马文化渲染而演成文化同化或是进步,而古罗马又从法兰克的大量移民中领会到了蛮族训练军队和管理民众的方式甚至是他们的文化特征,从而巩固罗马帝国对人民的统治。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