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5/凤凰女记者:北京机场的哥的一句话把我们噎住了

/**我那篇“中国观察:北京,想说爱你不容易”谈到北京出租车司机宰客,这里又看到凤凰女记者也抱怨北京的哥,形象的改变并不是设一个时间大限便能改正的。–Jack **/

凤凰女记者:北京机场的哥的一句话把我们噎住了

闾丘露薇

几天前和几个同事在北京转机,因为已经是半夜,于是需要在北京停留一晚。站在机场候机楼外等出租车,眼前的大屏幕播放的是奥运公益广告,还有电影广告片断,都很有水准,相当养眼,等车变成了一种享受。

等出租车的地方很有秩序,两个穿者制服的工作人员在维持出租车的秩序,登记出租车的牌号,以及乘客要去的地方。过去一年一直在北京常驻的香港同行告诉我,机场采取了新的措施,如果是接载路途比较近的乘客,司机回到机场可以不需要重新排队,对于司机来说,比较公平和合理。

上了车,要求司机开空调,刚刚从凉爽的中亚回来,北京的夜晚还是让人觉得有点点闷热,看司机不理我,于是又要求了一次,结果他很生硬的回了一句,坐在后排的我实在是听不清,问坐在前排的同事,他直摇头,表示听不懂。于是把要求再提一次,他还是抛了一句话给我,这下子我听明白了,他说,车开了,自然会凉爽了。

这句话把我们四个人都给噎住了,忽然觉得,如果再要求一次,好像就是我们太不讲道理了,于是,决定放弃。仗着对方听不懂广东话,询问对北京相对比较了解的同行,她说,看来是嫌弃我们去的地方太近了,因为很可能,这个司机排了很长的队,很可能我们是他今天的第一单,也可能是最后一单生意。

揾食艰难,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司机的处境,只是因为自己的处境,而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实在是让我们很难接受。坐在出租车里面,我们聊起了马上要举行的奥运,对于来北京的游客们来说,机场的出租车司机往往是他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要求司机们个个能说英语,或者笑容满面,实在是有点点要求过高,但是做好本分,不欺客,不要因为赚的钱少就把不满发泄在乘客的身上,却是最起码的职业要求。

不过出租车真的很难管理,态度不好,业务不佳的出租车司机到处都有。印象当中,只有在日本,没有遭遇过不愉快的出租车经历。虽然日本的出租车司机英文都不太好,但是他们很有礼貌,整洁,专业,这些让他们的语言缺陷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北京要办一个文明的奥运,要求出租车司机学英文,学礼貌待客,在我看来,学英文的难度比要求司机真正的礼貌待客要低一些,因为语言的水平可以制定标准,透过考核来保证,但是礼貌两个字,遇到的人和场景每个人都不一样,是否表现友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法用标准答案来教会的。

下了飞机,在禁区里面就可以看到贴出的通告,做一个文明的旅客,想来就是中国旅游局针对中国游客在海外不太文明的举止。不知道这样的通告有多大的作用。不过我倒是觉得,一个社会里面的公众举止的文明程度,有的时候确实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有点点关系。就好像坐飞机,八十年代,香港的旅行团曾经是最不受欢迎的,因为过于喧哗,这和当时香港的经济起飞,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关系,所谓财大气粗。不过很快有人来接力了,那就是台湾乘客,飞机上很快喧哗声被台语所代替,因为很快,台湾成为四小龙了,当然,现在又有了大陆的旅行团来垫这个不太光彩的底,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有能力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看了内地很多批评中国旅客的言论,其实我倒是觉得,情况在慢慢的改善,需要时间,同样是坐飞机,一降落就马上起身拿行李,将电话的人还是有,但是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多,相反,如果到哈萨克斯坦,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旅行,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人个个都这样,真不明白他们这麽着急到底为了什麽。

不过除了经济因素,是否和民族的文化也有关系?就好像除了两岸三地的喧哗传统,今年在纽约,发现又多了一批有这样的习惯的旅客,那就是韩国人,在纽约的市中心,从旅游大巴上下来,在公共场合声音相当宏亮,而这样的情况,在去国外旅行的日本游客身上却很少见。。

一直在向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不应该是谦谦有礼的吗?怎麽会变成这样不拘小节呢?不过还真地想不明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