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7/裁员压力对中国人影响更大

多维社记者柯宇倩报导/牛年才刚开始美国劳工市场便感受到阵阵寒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企业与经济学院决策科学教授休尔(Barry Shore)11月27日对多维社指出,后缩编压力症候群(Post Downsizing Stress Syndrome)已找上处在裁员压力中的员工,面对这项心理问题,公司与员工本身都应正视并找出对策,大家一起度过经济危机。

裁员风暴在1月26日再度狂扫美国劳工市场。包括全球最大的营建机械制造商加特皮拉、全球最大家用品零售商家得宝、瑞辉药厂、德州仪器、通讯商Sprint等公司均宣布大举裁员,一日之内计划裁掉的人数就超过71400人。

新罕布什尔大学企业与经济学院决策科学教授休尔指出,至今为止仍保有饭碗的員工,可能是后缩编压力症候群的一员。“许多员工可能发现,他们得适应新的组织文化与管理风格,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指挥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模式。”

休尔解释,这是一种从原本着重干劲与团队、转变为着重委任与服从的文化,虽然留下来的人会因为没被裁撤而感到欣慰,但许多人也会有受威胁、被遗弃、背负更多工作的感觉,进而形成更大的工作压力。

“这种压力与传统的工作压力不同,它通常是恶化的情况造成缩编,比起正常情况下的裁员,前者的裁员幅度更广、也可能更久,员工被裁员的压力困扰,裁员也成为聊天时的主要话题,进而让员工的焦点从工作表现上转为对工作安危的担忧。”休尔说。

休尔对多维社分析,此症候群的症状包括缺席率增高、干劲减低、与同事起冲突的次数增多、无法专心工作、工作时带有负面情绪、对公司与管理阶层抱怨增多、药物滥用、产生家庭问题、有不信任感、对事物不感兴趣、出现健康问题,例如血压增高等。

这样的个人情绪将可能感染到所有工作环境中的人,造成每个人工作时都不认真,对公司的影响也跟着扩大。

若发现朋友或自己陷入后缩编压力症候群,休尔认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正视问题。“解决任何一个心理问题的第一步均是承认自己有问题,如此将有更好的机会去解决,或是不让它主宰自己的生活。”

美国成千上万人在1月26日失去工作。辉瑞制药在收购惠氏后将裁减8千人、美国第三大电讯公司Sprint将裁员8千、美国最大家居建材零售商Home Depot宣布裁员7千、GM汽车将裁员2千、世界最大工程机械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生产商Caterpillar宣布新一轮的裁员人数为5千人。(路透社)

接着便是重拾能带来愉悦的活动。“患上后缩编压力症候群的人,首先会放弃那些带来愉悦的活动,例如家庭活动、电影、阅读,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担忧。”

休尔表示,另外一个方式是寻求心理谘询的帮助,或加入互助团队。

才刚从上海回美国的休尔认为,后缩编压力症候群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大。“中国人工作起来非常认真,工作占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我有个在电话公司工作的中国朋友,在当地时间凌晨2点打给她,她还在工作。韩国人也是如此,比起美国人,工作对亚洲人的影响更大,因为美国人会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以外的活动上,因此,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后缩编压力症候群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要更大。”

至于公司的管理阶层也有许多方式来协助后缩编压力症候群的员工。

休尔指出,公司避免盲目跟随“指挥与控制”准则,此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下来会扼杀个人的进取心、责任心与贡献感,公司应该以人性与专业的方式来领导员工。

公司也需正视内部的不安,与员工谈论现况、理解他们的担忧、询问员工的想法、与员工谈及公司问题,而不是让员工独自猜测,这将让公司拥有关切员工的形象。

其次,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管理决定,让他们知道公司在存活与裁员之间的选择,询问他们比较希望削减工时还是裁员,让员工提出有帮助的意见。

管理阶层也应了解员工目前对公司、管理与工作的态度,以问卷方式让员工作答,收集有用的资讯。

公司也要鼓励团队合作。休尔认为,如今团队合作比过去几年要重要,成立团队研讨会、让团队计划自己的工作策略、预算与时间表。

另外,建立信任感也非常重要。“想破坏信任,没有比裁员或使用‘指挥与控制’准则更快的。信任始于诚实,即使是警告员工坏消息将至,也是诚实的表现,信任也需公正,即在解释前必须先点出员工的批评,信任也源自信守承诺,即使承诺很难实现。”

公司还应找出贡献者、奖励完成者,并开始新的计划。休尔认为新计划可从竞争市场的研究着手,例如研究消费者心理的改变以及市场机会,如此将可带来新产品与服务的研发,而人们在新构想与新开始下将有干劲。

最后,公司应开发新策略来改进旧产品与生产步骤,让员工更有效率。

“在衰退中的生存策略不应只是裁减开支与裁员,同样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休尔说。

休尔也为新罕布什尔大学企业行政研究计划学术总监、研究领域为国际管理、全球资讯系统,有多篇论文刊登于报章期刊。

1 Comment

  1. jackjia (Post author)

    辉瑞制药大裁员冲击华人

    多维社记者吕贤修报导/“华人在制药产业,一般从事科研较多。如果在重叠的部门,包含生化及统计,一定会受到影响。但相较于金融、制造业,美国医药业的工作机会仍然较多。”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会长夏明德博士对多维表示。

    1月26日,全球最大药厂辉瑞(Pfizer)宣布计画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制药(Wyeth)。同日并宣布,合并后将裁员近2万人。继金融、制造、电脑业后,制药的这波裁员浪潮,对华人影响为何?多维专访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会长夏明德博士。美中医药开发协会,93年成立,总部位于新泽西,除了纽约、康州、新泽西的三州总会,在波士顿、宾州、加州皆有分会,在上海、南京也有会员俱乐部,会员以美国华人制医药从业人员为主,目前约有4千余人。

    夏明德指出,受这波经济危机影响,目前美国医药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大型医药企业年营收超过10亿美金的“重磅炸弹”药品(blockbuster),专利纷纷到期,表示仿制药可以上市,而原本的高价药,将因此失去近8成的市场。

    “能够有如此高回报率的药非常少,因此多半肩负起维持公司运转的角色。”他表示。美国制药界,今年有销售量约73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明年更多,约194亿。然而,新药的研发成本依然高昂。近年,发明一种新药花费可至12亿美元。专利期20年,扣除研发、临床实验,一般只剩5至8年可以回收成本。

    专利到期、研发成本高,加上大型药厂间的竞争、政府批准新药的关卡提高,以及新政府上台后,将推行药价管制等不利因素。一旦高利润的新药无法适时上市,企业很可能会破产。他认为,这些都是药厂合并的原因。

    以辉瑞与惠氏的合并为例,他分析,辉瑞有意专注于制药,但其销售量最好的降胆固醇药Liptor,专利即将到期。惠氏擅长疫苗及健康日常用品,因此是有利的平衡。

    与华尔街、底特律或硅谷比较,夏明德认为制药业相对较稳定,只有小型药厂存在融资问题。短期间,其它大药厂合并的机会不高,但以大并小,或是传统制药合并生物制药的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10%的裁员率,在制药界是件大事。他指出,虽然具体裁员计画尚未公布,但两大药厂合并,首先会被裁减的,应该是重复的部门,比如市场行销、生产部门,以及重叠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专利到期的部门。至于对华人的影响,由于华人在制药产业,一般以从事科研较多。如果华人正好在重叠的研发部门,包含生化及统计人员,一定会受到影响。

    在此环境下,他相信海归趋势是必然的。美中医药开发协会长期以来,主要角色是促进中美医药产业交流、合作。包含中国医药业来美召人,美国同业至中国开发市场等,同时也为会员提供创业机会。以人才招聘活动而言,他说明,包含科研、临床、管理、市场等领域,往往都有数百人的规模,而且逐年增加。以此观察,他相信回中国的人会越来越多。

    夏明德对多维分析,会员回中国发展,多数在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山东等地。有些在跨国及民营公司担任管理工作,有些自行创业。对他们而言,与美国一成不变的工作相比,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成就感高,而且可以避开裁员的风险。

    有些药界华人,即便被裁员,仍选择留在美国。因此,08年12月,协会也特别为此举办研讨会。针对在经济危机中可能失业的会员,提供职场培训,包含工作机会、升迁技巧及生涯规划等,也分析回国工作的前景。

    相较于金融、制造业,他认为,美国医药产业的工作机会仍然较多。各大药厂都有提供失业保险,通常在几个月的期限内,失业的人都能找到新工作,真正转行的华人占极少数。目前,也没有如优先裁减持工作签证人员的传言。加上华人在此业界多属高学历人才,即便持工作签证被裁,还有学术路线可走。不似金融业裁员,产生华人失业潮。

    他观察,近期到美国求学的生化人才,虽然有人选择毕业后直接回国,但多数都清楚中国目前的需求。就算不打算长待,也会在工作中尽快吸收一项新药从研发、临床到上市的过程,以及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以便回国后立刻能与国际接轨。

    由于新药开发成本高,夏明德表示,过去中国几乎只能生产西药的仿制药,以及中药。但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驻,直接与中国同业竞争,中国制药界必须寻求与国际接轨。美国药界的现况,对求才若渴的中国是个好机会。此外,到去年年底为止,中国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总投资额,已达66亿人民币。很多海归的企业,都因此得到资金。

    至于跨国企业在中国,看中的主要是临床实验市场。中国各种疾病的人口基数大,病例也丰富。至于研发工作,在上海、长江地区,目前已有7、8家大药厂设立了研发基地。他认为,这也是全球化后,美国医药产业工作外流的现象之一。这点,奥巴马政府不可能阻拦。未来,新政府若推动药价限制,势必进一步冲击医药界。但由于可能开放干细胞研究,对此产业又是件好事。

    夏明德指出,由于竞争日烈,不似以往的分散研究,美国药厂纷纷选择聚焦特殊领域,如抗癌、心血管等。而“重磅炸药”的运作模式,也在朝“个性化”医药改变(personalize)。此外,传统制药、生化制药、学术界,三方加强合作,更将有利于创新。

    “全球化与创新,是医药产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前者,加速了外包企业的发展,目前已体现于临床实验。后者,取决于新药推陈出新的速度。掌握这两者,企业才能在未来生存。”他说。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网址:http://www.sapaweb.or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