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际物流与运输协会院士、研究员王德荣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他见证了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
问:中国高速公路目前有多少公里?
王德荣:从1988年中国开通第一条高速公路,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公路行业可以自信地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近15年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直接改变了中国国内的交通状况,迅速形成了国家优质资产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问:请您回顾一下高速公路艰难的起步。
王德荣:上世纪80年代末,大多数交通干线和城市出入口交通严重堵塞。但短短十几年时间,“后来居上”的中国高速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0年世界第19位,1994年第8位,1996年第7位,1998年第6位,1999年第3位,2001年第2位。中国经历的公路发展历程,花费时间不到外国的一半。
1984年,全长375公里的沈(阳)—大(连)“汽车专用公路”,后被正名的“高速公路”,艰难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紧接着,沪嘉、西临、广佛等高等级公路也相继开通,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逐步显现。
作为一种集约型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新型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全立交、全封闭、双向隔离行驶的高速公路,每车道的通过能力比普通公路提高约5倍,运输能力可提高两倍左右,也是我国运营里程和运输量增长最快的交通设施之一。
国道主干线规划奠定基础
问:路网规划是科学发展的蓝图,中国高速公路是如何进行科学规划的?
王德荣: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公路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实际,经过5年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一部沟通全国经济血脉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终于浮出水面。这12条高等级公路编织的路网,为持续30年的3.5万公里路网建设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1993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济南会议),解决了“全国高速公路怎样建”的问题,并确定了集中力量重点完成国道主干线“两纵两横和三个重要路段”的一期建设目标。
同时,世界银行贷款为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供了条件,三(原)—铜(川)、北(京)—天(津)—塘(沽)公路等项目打开了探索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之门,其后投入建设的济(南)—青(岛)、成(都)—渝(重庆)、沪(上海)—宁(南京)等高速公路,不断创造着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管理新经验。
在技术环节方面,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围绕着“高等级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展开。产学研三结合的国家级科研团队刻苦攻关,取得了“计算机辅助路桥设计”、“强基薄面筑路技术”、“大跨径桥梁建设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支撑起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快速发展的5个关键因素
问: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
王德荣:2007年2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的高速公路:连接公众与市场,实现公平发展》。报告回顾了过去15年间中国在高速公路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比较了与其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对中国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以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公平发展的策略予以肯定,并详细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网快速发展的5个关键因素:以五年计划为基础的清晰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央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中国31个省(区、市)共同的努力;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内外的贷款,集中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资源;大部分高速公路建设都属新建工程,实施时对现有路网的影响不大;大量来自原大型国企的有资质的建设公司和设计工程师,满足了空前的建设需求。
明确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目标
问: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如何布局的?
王德荣:总规模3.5万公里,拥有76%的高速公路占有率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在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开始难以满足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了。交通部于2001年启动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在200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为我国未来高速公路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规划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可以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
7条首都放射线是: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南北纵线包括沈阳—海口、长春—深圳、重庆—昆明等。东西横线包括青岛—银川、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广州—昆明等。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这个网络能够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记者 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