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6/计算的进化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顾根娣)记得在1979年,我被请为单位的年轻人补习数学课。那时四人帮倒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也胜利闭幕了,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式转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在中科院作的题为‘科学的春天’的报告,在年轻人中间引起非凡的反响。他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大家都想把失去的十年找回来。因应这种形势单位开始组织各种学习班。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还算是可以之列,讲讲中学数学课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太难的工作。一天我给大家讲初中代数最基本的两个数的平方和立方公式时,我还解释了一下数的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算就是根据这两个公式来的。接着我还在黑板上演算了几个例子。我还说掌握了这些运算方法,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需要,而身边又没有带数学用表,就可以自己把它算出来。

那些年轻同事对我的课还是比较感兴趣,中午吃饭时还有同事在计算,遇到困难他们又来问我,我也耐心再向他们讲解。“余工,你讲的方法好是好,只是太复杂了,尤其是开立方更难。你看我阿姨从香港给我带来的计算机(其实应是计算器,那时大家都这么叫)。那方便多了。”

我抬头看到予结算员小苏,手里拿着一个黑色计算器。我接过他递过来的计算器,一看,在它上面果然有很多种运算符号。不久前我看到过有人从香港带回来的婆婆机,可以加减乘除,也挺实用的。象这样复杂的函数机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而且它个头也不大,差不多是一般课本的一半。我拿着按了几下,运算又快又方便。

我想起读大学时,学校化了好几堂课的时间来教我们拉计算尺,老师还醇醇告诫我们说:“你们是工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好用好计算尺,这是你们工作的工具。”那时要有这么一部函数机,那该多好啊。我们也不必化那么多时间去学习拉计算尺。不久前我还去文化书店买了一把新机算尺,看来很快要被淘汰了。

“余工,你在想什么呢?”小苏的问话把我从10年前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赶紧说:“这部机确实很好用,是我落后了。”后来我托人从香港带了一部这样的计算器。谁知没有几年,带函数的计算器已在中国普及开来,文化书店也有得买。单位给我们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也配了一部函数计算器。至此我的计算尺完成了它的使命,它该进入计算的历史博物馆了。

大概在1985年,我们单位请了广州市的科委主任来给我们作报告。我记得他讲了最多的名词就是“科技含量”,他说产品科技含量高,就占有市场。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广东顺德市有一个电饭锅厂,因为产品市场萎缩,频临倒闭。后来一位顺德藉的爱国华侨,从国外买了一部电饭锅送给了那间工厂。那间工厂把那电饭锅解剖后,设计出一个新产品。也就是在原来的电饭锅上加了一个微电脑,可以有定时、计数等各种实用的控制功能。这个新产品一下子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这点小科技救了一家工厂。通过这次报告我知道了一个微电脑原来有这么大的威力。那正规的电脑用处更大了,我们何时能用上这样的电脑呢?

又过了二、三年,我的先生在一家文化商店看到一部声宝的小型电脑。还配有打印机,一心想买回来试试。因此他去说动了他的领导,批了2000元的费用,那天一大早就兴冲冲的把他心仪已久的小电脑捧了回来。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部电脑,那部机大概比计算器稍微大一点,格式也和计算器相似。是长条型的,在他正面的上部是显示屏,下面就是几排按键。

捧回来的那天,先生如获至宝,还舍不得马上交回单位。那几天他是天天琢磨他的小宝贝。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这里按一下、那里敲一下。很快他弄清楚了那台小电脑的使用方法。他还模拟着单位的工资单,用basic语言编了一个小程序。那小电脑居然服从那小程序给出的命令,把工资单打出来了,打在那只有5cm宽的纸带上。

那一刻先生象小孩子那样叫了起来:“它听懂我的话了!”他的兴奋也感染了我,我也和他一起研究那小电脑还有那些功能。一星期后,先生才依依不舍的把它交回单位,他编的程序还为他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

我见到的第一部正规电脑那是在1990年,我们的上级单位分给了我们单位一部电脑。大概是奔腾286,当时已算是先进的,价格不菲。我们的头头把它当宝贝一样,用绒布把它包了起来,锁进了一个柜子,这样的结果只两年时间就使这台电脑完全不值钱了。当然现在可以把这件事当笑话讲,其实在当时,我们头头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中国发展会是这么迅速,几千年中国土财主的心态,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就拿我来说,也没有跟上时代的脉搏。记得当时儿子要考大学了,他的兴趣就是要报考计算机专业(就是电脑专业,当时国内大学还是称作计算机)。我们则不太同意,还是主张他报个传统专业,比如电气、建筑、机械等等。我们的理由是计算机虽好,但现在计算机这么贵,什么时候在中国普遍使用?光是单位有一两部电脑,要那么多的电脑工程师吗?我们担心儿子以后的工作。

儿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现在在欧美,电脑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我说:“那是欧美,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儿子认为我们保守。他说:“10年前,你们会想到我们家现在能拥有彩色电视机吗?”我和先生对望了一下,笑了起来,儿子的话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我们家是在1980年买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4寸的,还借了钱。而当时14寸的彩电是1300元人民币,那时我和先生的工资加起来才120元,我们家十年不吃不喝也买不到一台14寸彩电。我当时想等孩子都工作了,我们再买一台彩电。

而后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收入每年都在提高,而彩电的相对价格一直在下降,从80年到90年代初,也就10年多的时间,我家已换了两次彩电,我们还想换更大点的。电脑的发展是否也会和彩电一样呢?我没有把握。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确实是个守旧派,儿子对中国的发展判断比我们正确。

儿子上了大学后,希望我们给他买一部电脑。这也是我家买的第一部电脑。为了选购这部电脑,我们咨询了不少朋友,后来就去了广州天河科技一条街,那里一间间的临时建筑,全是卖电脑的。来那里买电脑的人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原来电脑热已经开始了。我们真是不出门,不知世界殊。那时最先进的电脑是奔腾386,我们买了一部奔腾386,化了一万多人民币。

那部电脑,除了儿子学习用,一时还找不到更大的用处。因为是用DOS操作系统,操作上不是很方便。感觉上大电脑还不如以前那部小电脑,至少那小电脑还可以做点计算。

直到有一天儿子在用电脑,我在旁边看着。一个象是地球仪的图象转呀转的,怪有趣的。我问儿子那代表什么,儿子说他在上网,这个图象表示电脑正在搜索信息。“它在什么范围搜索?”“全世界范围。”“真的!”这一下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要儿子教我上网。这时电脑的操作系统已从DOS变成了WINDOWS,操作起来方便多了。

有了兴趣,我们就关心起电脑的很多方面。那时天河科技一条街已拆除了,代之而起的是气派的天河电脑城。那里的电脑是日新月异,就象电脑的名字一样奔腾。从386奔到486,大概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从486奔到586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我家那几年也跟着换电脑,好在技术是先进了,价格却是越来越便宜。也就是在90年代中期,单位也给我配了电脑,就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你看从那台小电脑起算,还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我当年的梦想。只是我基本上是个电脑盲,以前给别人扫文化盲,这下轮到给自己扫盲了。

天河电脑城里有关电脑学习书籍和软件光碟种类烦多,我选购了几张深入浅出的光碟,学了才知道原来电脑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也只能活学活用了。学一些常用的技能。比如学word可以打字写信,写文章;学excel可以列表计算函数值,学习上网查找各种信息,发图像等等。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电脑已经像电视机一样在中国大地普及开来,几乎城市里每家都有一台以上的电脑。电脑的普及改变了各行各业,你走进购书中心,一进门就看到在买电子书籍,电脑改变了传统上“书”的概念。我和大多数朋友通信也不再通过邮局,用电子邮件了。

那时为各行各业使用电脑的软件象雨后春笋。比如财务人员必须学习电算法。我们工程画图、工程计算也有相应的软件。我以前画图用的画板、丁字尺又成了淘汰物。就连单位的打字机也被电脑取代了,这个世界变化的真快。这几年国内的电脑发展得更快了,我每次回国,都有新变化让我瞠目结舌。

现在中国已拥有了数亿的网民,电脑不单是充当计算工具,它也在改变中国的政治,连胡主席、温总理都在网上了解民意。今年胡主席还与部分网民交谈。这一切变化只是30年的时间,那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我想起1969年,中科院还发表了一篇文章,是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说它是唯心主义的,批判的武器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试想如果中国人的思想方法还停留在那种偏狭的境界里,中国人怎么能享受今天计算机带给我们的好处呢?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