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4/开放与改革,请别放在一起说

秦河博客/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各种纪念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塞栋,总体上说,赞美多于指责,因为无论谁,都无法否认中国这三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对此,我并无异议。

但我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再把改革与开放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是绝对不合适的。开放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褒义词,而改革,却越来越让我感到困惑,越来越像一个贬义词了。

回顾这三十年,中国之所以有这样举世瞩目的变化,对外开放功不可没。想当初,中国是一个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封闭,保守,愚昧的国度。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大大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模式,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许多益处,现在的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有了中国元素,也变得多元,生动,正是由于对外开放的种种好处,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使得中国的进步和崛起是不可逆转和无可置疑的。当然,现在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民众一层的对世界的了解,由于经济的原因才刚刚起步。相信再过一二十年,中国会从中得到更大的,更深层次的益处。

但是,对于改革,事情就不是如此简单了。

在七十年代末,中国是单一公有制经济模式,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全民贫穷,再加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使得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农村“包产到户”,建立经济特区,丰富经济模式,建立市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这些改革措施,使社会生产力被极大地解放出来,人们的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社会问题逐渐涌现出来,少数人确实富裕起来了,社会的资源也逐步地被新型的权贵阶层,资本家阶层和社会精英阶层所掌控。改革的措施也越来越向这些利益集团和个人倾斜,广大的农民,工人曾经用中国人一贯的忍耐精神承受了改革的阵痛,许多农民失掉土地,进城当了民工,许多工人临近退休,却要下岗自谋职业,“从头再来”,但大家都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觉得明天会更好。但结果是什么呢?满街的高楼大厦,很难有属于他们的一间房屋,明明是纳税人,还要几乎100%地承受医疗,教育的压力。随着改革措施的一项项出台,他们的利益也一次次地被逐渐剥夺,从而沦落到所谓弱势群体的地步。

除此之外,改革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上世纪末,朱镕基的减员增效,三年时间使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改革,其结果是在付出了大量工人下岗和国家巨额资金的输血的沉重代价之后,国有企业仍然走向衰败,去看看股市那些惨不忍睹的企业业绩就可得知。中国的股市是另一个改革失败例子,现在的股市实际就是一个大赌场,它只符合“赌”的规律,并不具有任何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还有中国的教育体制,体育体制,包括大家都不愿再提的中国足球体制。改革后的结果还不如改革以前,甚至导致更加腐败,更加不可救药。最后变成人见人怕的烂摊子。

改革必须付出代价,也一定是要冒风险,甚至有可能失败,这谁都明白。但关键是,像现在的这种改革模式,无论从它的目的还是手段上,决定了它最终一定会产生无法预料甚至是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当我们忍受了改革的阵痛之后,却是种之桃李,收之桑榆,甚至是南辕北辙。

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改革的目的,是没有经过广泛深入的民意讨论,而改革的手段,却又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系统的设计。

有人说,如果经过全民讨论,协商,那么触动人们利益的时候,谁会愿意呢?不然,人的利益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像减税,可以让人们得到眼前利益,但从长远说,由于税收的减少,国家就没有钱投入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人们的利益还是会受到影响,如果进行深入讨论,就可以让人们权衡利弊,从而使改革更加平衡,既有利于富人,也无害于穷人。

最近就出台了一项农村土地私有化政策,如果你问我,是好是坏?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清楚论证的过程,这样大的一个涉及国家命脉的决策,竟然就突然性地出台了,而且就要立即实施了。如果你一定要问我的态度,我觉得最终农民还可能是被剥夺者和受害者,因为最终的资源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当农民变得真正一无所有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可怕局面呢?

改革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论证的科学过程,我们真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元救市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生动的活教材,最后,无论怎样,每一个人都会在激烈的争论中权衡利弊,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至少有个心理准备吧。

而且现在的改革,无论大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像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或单打一地改变某一方面,都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最后顺便说一句,“中国特色”这个词,也是有缺陷的,希望不要变成某些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有力借口,在有些事情上,科学就是科学,没有什么“中国特色”的科学,除非想往里掺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