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事直升机机组成员不为人知的故事
失事机组成员5人: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
5月12日以来,机长邱光华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5位机组人员一起,连续执行复杂地理、气象环境条件地区抢运受伤群众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共飞行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运送救灾人员87名,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
他们的故事
1、邱光华,1957年4月出生,四川茂县人,羌族,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直升机机长,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特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51岁的邱光华有着580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仅仅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就飞行63架次,和机组人员一起先后向汶川、茂县、理县、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共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5.12地震发生后, 即将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找到团领导要求到救灾一线去。5天之后,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从大地震发生当天起,邱光华6次飞赴茂县执行任务,每次都从家乡上空飞过。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2、李月,1980年出生,是陆航团年轻飞行员中的佼佼者。李月是家中的独子,今年初,刚领了结婚证。小两口有一个心愿:就是等部队任务不紧张时,出去搞一个有意义的旅游结婚。可是部队从年初执行抗击冰雪救灾任务再到这次抗震救灾,他都主动请缨参加,一直忙碌不停,让婚礼只好一次又一次推迟。李月爱好摄影,他的电脑里存满了自己拍摄的花草、动物的照片。他想用镜头,在名山大川的背景里留下最美的蜜月记忆。
3、王怀远,1961年出生,有3010小时的飞行经历,是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一次身体小恙导致停飞。但他从未放弃,最终以一名优秀的空勤机械师的身份重返蓝天。这次救灾中,王怀远每次从灾区返回,都要带回一大把灾区群众用烟盒、纸壳写的电话号码,一下飞机就不停拨打电话,帮灾区群众给亲人报平安,而自己10多天来却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还有几年就能退休的王怀远,早已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了安排–回四川泸县的老家,种橘子。他弟弟患有腿疾,行动不便。他给弟弟承诺,在执行完这次救灾任务后,就带弟弟到大医院做假肢。
4、陈林,1980年出生,28岁,是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陈林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每一次飞行结束,他都要爬进密不通风的尾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他所在的中队,机务维护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从地震开始,团里为了让飞行人员安心飞行,专门搭建了家属来队避灾帐篷。但为了不给团里添麻烦,陈林坚决不让妻子来队。5月31日中午11时许,陈林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过来看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面的父亲,没想到这竟成了夫妻、父女最后的一次见面。
5、张鹏,1984年出生,典型的”80后”士兵,二级士官。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主动请缨,帮各机组装卸物资,每天在机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参与装卸救灾物资170架次,合计60余吨。21日那天,陆航团举行了一个向灾区交特殊党费的仪式,长长的队伍里都是党员,唯一一个普通士兵,就是张鹏。上半年,连队刚把张鹏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灾情发生后,张鹏已经捐了100元钱,这一次特殊党费活动,他非要参加。因出发急,他没有带多少钱,他把兜里仅有的80元钱以一个非党员的身份作为特殊党费交了出来。陆航团管理股管理员高跃说,参加抗震救灾以来,张鹏的话突然多了起来。睡在车里、走在路上,时不时跟战友们说说在灾区看到的人和事。”我想收养一个孤儿。”一个晚上,张鹏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高跃笑了:”你自己还没长大呢!””长没长大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懂得了责任,是否勇于去担当责任。”张鹏说。
他们的队伍
5名机组人员来自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该团是成都军区的一支空中劲旅,常年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复杂天候和地形条件下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高原飞行经验丰富,应急出动能力强。”5.12″汶川大地震以来,陆航团承担了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抢运伤员、输送物资、投送兵力等任务。创造了抗震救灾中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到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
这次地震灾害震级高、受灾面积广,对飞行安全极其不利,受灾地域均处于山区,山谷中飞行空间小,气流大。陆航团官兵不畏艰险,勇闯禁区,在山体滑坡严重,部分导航标识丢失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和过硬的飞行技术,圆满完成了空运救灾物资、抢运伤员的任务。截至5月31日,陆航团累计灾区飞行1658架次,成功抢运伤员1111人,转移受困群众1657人,投送各类救灾人员2119人,运送物资544.9吨。 (新华网 朱映涛)
失事直升机是撞在映秀镇大红崖山上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于10日晨6时40分在汶川映秀镇3511高地被找到。据中国军网最新消息,四川省军区决定增派黑水和达州民兵前往失事地点增援。
四川省军区雅安军分区政委李卫星称,失事直升机是撞在映秀镇大红崖山上。该山高3103米,飞机是撞在70度的坡上,失事区域宽50米左右,上下120米左右。失事地点发现飞机残骸,上面有八一标识,轮胎上有编号。目前,搜救人员还在搜寻其他遇难者。
李卫星说,四川省军区在映秀镇召开了协调会,决定增派黑水民兵和达州民兵前往失事区域增援,总兵力达到500人,继续搜寻其他人员下落,并把遗体和飞机残骸搬运下山。
另据新华社快讯消息,一支由民兵、法医 、防疫人员组成的130人的队伍已从阿坝抗震救灾指挥部出发,赶往映秀山区直升飞机失事地点执行任务。(中新网)
失事直升机首批残骸运回映秀镇
中国央视6月11日最新消息,失事直升机的部分残骸已经运抵位于映秀镇的四川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截至目前抵达直升机失事地点运送遇难者遗体的官兵已达100余人,运送行动将在三个营地接力展开。运至映秀镇还需20余小时。
中新社报导,记者在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介绍,从失事现场返回的四川雅安民兵预备役部队士兵带回了部分遇难者遗物和直升机残骸。民兵描述,当地地形非常危险,山上全是大雾,“镜头是拍不到的”。第一批运回到映秀镇的失事直升机部分遗物和残骸刚刚由军方验证完毕,它们确是遇难者遗物和失事直升机部分残骸。更详细的验证分析正在紧急进行。
报导说,截至目前抵达直升机失事地点运送遇难者遗体的官兵已达100余人,运送行动将在三个营地接力展开。运至映秀镇还需20余小时。运回首批失事直升机部分遗物和残骸的刘奎和穆进博来自四川省军区。他们11日6时30分从三号营地接到遗物和残骸后在雨中奔跑4个半小时抵达映秀镇。
据介绍,6月8日,在完成虹口乡、无音寺、火烧杠等区域的搜救后,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带领由150名预备役官兵组成的小分队,挺进了大红崖。从大红崖到映秀镇,直线距离不足8公里,山高坡陡根本没有路,一趟下来,要步行10个小时。
6月10日14时,阿坝军分区进两百名官兵,组成搜救队从映秀镇出发,前往直升机出事地点,将已找到的十三具遗体抬下山,再用殡仪车将遗体从映秀镇运往成都。
为提高搜救效率,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3处高地上设立营地,每个营地安排固定数量的搜救人员,并由成都警备区和阿坝、德阳等军分区的民兵组成保障队,不间断地送物资到各营地。记者通过卫星电话连线随行的参谋安然,了解到他们每天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风餐露宿,饿了就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抿一小口矿泉水润润唇。
10日早天刚蒙蒙亮,夏国富就带领搜救分队从设在2832高地的3号营地出发,向先前确定的疑似点——大红崖西南的灌木林赶去。9日傍晚,到达3号营地以后,夏国富用高倍望远镜勘察地形时发现了这个点。直线距离虽然不足2公里,但中间横亘着一道大峡谷。顺着攀岩绳,搜救分队队员们逐个下山,每个人的手背都划出了道道血痕,衣服也被划破,来不及休整,就向灌木林奔去。
终于,大家发现了失事直升机残骸,找到了包括5名机组人员在内的17具遗体,还有1具遗体下落不明。失事直升机残骸被发现后,成都军区领导在映秀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下一步工作,安排遗体转运,要求做好消毒防疫和司法鉴定工作。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立即指示四川省军区紧急组织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直升机失事地点,转运失事人员遗体、搜寻飞机残骸。
10日下午,省军区紧急部署,由阿坝军分区司令员夏春喜带领黑水县160名民兵进山运送遇难者遗体,随行的还有阿坝州派出的4名法医和10余人的防疫队。他们的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拍照、对遇难者遗体进行消毒,待法医鉴定完毕后,再由民兵接力运下山来。临行前,夏春喜说,我们一定会把遇难者的遗体安全运下山来,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啊!
2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为何失事11天后才被找到?因为装备不够先进吗?
中新网/5月31日成都军区失事的米-171直升机失事11天才找到,一些国外媒体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军队装备不够先进。就此,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战勤保障局局长马改河大校今天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之所以搜救失事直升机的时间这么长,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马改河介绍,这次失事米-171直升机是1993年从俄罗斯引进,具备了自主导航能力,也具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的能力。直升机失事主要是在瞬间遭遇突然气流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恶劣造成的。失事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我们分别采取了空中与地面结合、一般技术与高技术结合、军队和地方结合的搜救方法。在技术方面,这次使用红外遥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定位等先进技术进行搜救。
马改河介绍,之所以搜救时间这么长,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汶川地区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山高林密,崇山峻岭,交通非常困难,很多地方人迹罕至,人员徒步难以到达,直升机更难以搜索到位。第二、汶川地震以后大量建筑物倒塌,特别是一些金属建筑物,比如高压线铁塔倒塌以后目标特征和直升机失事目标极为相似,在使用技术手段发现目标特征以后,分析、判断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发现目标后,派人到实地判断,每个目标都要使用2-3天才能到达。
最新消息:失事直升机最后一遇难者遗体找到
据中央电视台最新消息,5月31日成都军区失事的米-171直升机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已被找到。
记者介绍,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已被找到,但是直升机黑匣子仍未找到,正在搜寻过程中。在失事现场,100多人已经达到,正在进行现场清理工作和司法鉴定工作。
遇难者遗体运抵映秀后,可能有两套方案转运至成都:从陆路运输或从空中运输。目前映秀镇的停机坪上已经两架直升机在等待,到底选择哪套方案还未确定。
失事直升机现场下雪 加重善后工作难度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直升机失事现场下雪,虽然是夏天的雪,不会太大,但是会给官兵的行进带来很大的困难。
据介绍,原定三天时间完成整个失事直升机的善后工作,但是目前困难相当大。目前仍在尽全力按计划进行,今天中午派出一个60人的工兵连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