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s of Major Cites from Cuba
1962年8月美国通过空中侦察发现,苏联在偷偷地把核导弹运进古巴,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如此一来,美国全境都将在苏联核武器的打击之下,美国人立马不干了。10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要求苏联马上把导弹撤回去,否则美帝就要派人进入古巴进行强拆。接下来的13天是历史上最有可能爆发核大战的13天,这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值此危急时刻,美国急需加拿大步调一致。要说美国人的要求也并不过分,这导弹都摆在咱家门口了,咱两家还不得一致对外?再者说咱这个联合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是干啥的?不就是应对这种情况的吗?但是这个时候迪芬贝克却耍起了小脾气,他问为啥肯尼迪政府在决策之前,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只是在发表电视讲话前两个小时,才派人到渥太华把情况通报给他?另外美国发表一个声明,说获得了加拿大的全力支持,这又让迪芬贝克恼火,咋我被代表了?一恼之下迪芬贝克在议会里,说建议请联合国派人去古巴,对情况进行“公正的调查”。把美国人的鼻子差点儿没有气歪:你当我是啥了?我把侦察到的情况原原本本都告诉你了,你还调查什么?不相信我?
22日美国发出警报,宣布部队进入三级警戒状态。依照加美之间的协议,加拿大也应该立即发出警报,让部队进入同样级别的戒备状态。但迪芬贝克既没有马上下令发出警报,也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把核导弹弹头安装到截击机和波马克导弹上。23日上午加拿大内阁开会,国防部长道格拉斯•哈克尼斯(Douglas Harkness)强烈要求,加拿大应该立即跟随美国的步调,让部队进入戒备状态,迪芬贝克则坚决不肯,说再等等看看。后来迫于形势变化和国内外的压力,迪芬贝克不得不于24日下午正式命令部队进入警戒状态。
到了25日迪芬贝克才明确表示,说加拿大政府“准备支持美国”,但同时要“尽可能地寻求运用非战争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出现挑衅行为”,“加拿大的目的是尽量缓解紧张局势”。这好歹算是表了态了,但加拿大是美国主要盟国中最后一个表态支持的,这种表现招致了国内外的尖锐批评。美国人自不必说,同盟国之中也是一片指责之声,就连迪芬贝克自己的内阁成员都认为,他的优柔寡断损害了加拿大的形象。
JOHN F KENNEDY JOHN DIEFENBAKER
那您问迪芬贝克这是图啥呢?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个人恩怨。上文《阿弗洛之箭》里面咱们谈到过,迪芬贝克指责自由党出卖加拿大给美国,多少有些靠打民族主义这张牌上台的意味,这一点让美国人对他心存疑虑。艾森豪威尔当总统的时候还好,迪芬贝克喜欢战时领导人,俩人又都从西部农村出来,都爱钓鱼,还有些共同语言。肯尼迪就不一样了,迪芬贝克不喜欢肯尼迪,据说是嫉妒他长得太帅年轻又有活力。迪芬贝克是从基层经过一步一步选举,屡败屡战上来的,而肯尼迪参议员差不多是坐着火箭当上总统的,显然不能让迪芬贝克喜欢,俩人关系从一开始就很糟糕,这是个人原因。从公共政策方面看,迪芬贝克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一则担心会刺激苏联让局势更加紧张,再一方面,这样做是不是多少可以表现出加拿大的独立性?俺们可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小帮凶,俺们在国际事务上有着自己的声音。只是这种表现有些不合时宜,让加拿大人都觉得他有点儿轻重不分。
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第二年1963年1月3日,北约最高领导劳里斯•诺斯塔德(Lauris Norstad)卸任前来访加拿大。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迪芬贝克“无核化”的观点诺斯塔德批评说,你们加拿大要是不接受核武器,可就没法充分履行对北约的义务了。这下子整个加拿大的媒体都开始批迪芬贝克,皮尔逊也跳出来说政府应该履行承诺,全然不管他们自由党,原来的调门儿是反核的。自然,这让妇女之声对皮尔逊很失望,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先把迪芬贝克搞下台再说。
这一系列事情搞得迪芬贝克的内阁也产生了严重分裂,半数内阁成员要求他辞职,迪芬贝克就是不退。国防部长哈克尼斯说你不下我下,在随后的选举中,保守党败给了自由党,迪芬贝克作为总理的日子结束了,尽管他作为反对党领袖在政治舞台上依然活跃了一段时间,一直到1967年。
“每个人都反对我除了人民。”下台后的迪芬贝克还肉烂嘴不烂。
前面谈了这么多迪芬贝克的这个不妥那个失当,有同学说了,对主席还要三七开呢,下面咱们说说迪芬贝克执政的亮点。
迪芬贝克是德国移民后裔,这个出身对他影响很大。大家知道加拿大有两个主体民族英裔和法裔,他既不是英裔也不是法裔,他就要扩大人权,把加拿大变成一个更加包容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迪芬贝克也许显得有点儿笨拙无能,但是在社会进步层面上他的理念是正确的,体现之一就是在他任上1960年颁布的《加拿大人权法案》(Canadian Bill of Rights)。
《人权法案》宣布各种族、各宗教和信仰之间平等是加拿大法律框架的基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法案本身没有可操作性。他既没有把它放在宪法里,也没有指定任何省级的法庭来执行它。就像一个律师说的那样,迪芬贝克的权利法案保护了“那些没有生活在省里的加拿大人”。这项法案混淆了个人权利问题,把联邦和省级司法体系搞乱了。
贬斥者说,这是典型的迪芬贝克“成就”,没有可操作性。然而万事开头难,进步是一点一点完成的,这项法案最终发展成《加拿大自由和权利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在他去世之后生效。
同样的理念让迪芬贝克任上还取得了其它几项重要成就,1958年他任命了第一位土著参议院詹姆斯•格拉德斯通(James Gladstone)(土著名字Akay-na-muka);1960年迪芬贝克给予土著加拿大人以选举权,1957年他任命汉密尔顿的埃伦•费尔克拉夫(Ellen Fairclough)为国务秘书(Secretary of States),这是加拿大第一位女性内阁成员;1962年他废止了麦肯齐•金歧视性的移民配额政策。他通过支持英联邦的第一个非洲成员加纳加入英联邦,结束了英联邦是一个“白人国家俱乐部”的历史。他还帮助把南非驱逐出英联邦,因为它的种族隔离制度。他还建立了广播理事会(Broadcast Board),批准了加拿大第一家私人电视网CTV。迪芬贝克还帮助繁荣了加拿大西部的农业,把小麦卖给了共产党中国。
迪芬贝克这个包容平等的理念,给他带来了荣耀,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迪芬贝克的理念推广开去就是“一个加拿大”,所有加拿大人一律平等,也甭搞什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一个加拿大,大伙儿都一样。对英裔来说这没什么,挺好的啊!对法裔加拿大人来说就不是了,俺们要的是魁北克的独特语言文化、独特的地位,这让迪芬贝克在魁北克多少失去了一些人望。
好了,迪芬贝克时代结束了,下面看诺贝尔奖获得者皮尔逊作为总理,给加拿大带来了什么呢?下一篇咱们先把这个话题放一放,说一说发生在魁北克的事情,《魁北克的寂静革命》。
作者:永远的草根
yongyuandeca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