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英国北美殖民地政治斗争中,自由党开始萌芽。最初,自由党一词是指欧洲一些反对专制王权的反对派,英属殖民地政府反对派(改革派)也就顺便拿过来用了。
19世纪40年代,民主政府在这块殖民地大陆最终胜出,改革派(自由党)大力推行机会平等,反对特权阶层享有特权。在下加拿大(魁北克旧名)地区,这一主张使其与天主教教会引起分歧,天主教教会极力反对自由选举。这一分歧也促成19世纪60年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达成共识,自由党与其对手之间的实际分歧变得相对较小,但魁北克除外。
政治往往就是一场角逐,要么胜出,要么出局,每个党派都在寻找将自己与其他政党区分开来的独特之处。
自由党与保守党组建联盟后,19世纪70年代,自由党在政府中享有一席之位,但好景不长。保守党领袖约翰・麦克唐纳(John A. Macdonald)经常远远胜出自由党领袖。好在不久时来运转,1887年,自由党终于选出了一位杰出领袖——魁北克政治家威尔瑞德・劳里埃(Wilfrid Laurier),劳里埃充满人格魅力,口才极好。当时英裔加拿大人占多数,多少都有点担心和不信任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法裔加拿大人以及他们的天主教信仰,因此,这一选择在当时是够大胆。
自由党在劳里埃领导下,轻松赢得1896年大选,执掌大权一直到1911年。执政后,他采取保守党的大多数金融政策,并加以发展。同时由于当时经济状况良好,还大力投入铁路建设,扩大移民吸收。南非战争(1899年至1902年)期间,尽管劳里埃本人不愿搅到国际事务中去,但因为英国的关系,也不得不向海外派兵增援英国,因此也成了加拿大历史上首位向海外派兵的总理。
在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眼中,劳里埃不太亲近英国,但有意思的是,在许多法裔加拿大人眼中,他又和英国走得太近,为此,最终在1911年大选中惨败,在英裔选民中惨败,而在魁北克法裔选民更是败得一塌糊涂,而魁北克向来是劳里埃本人和自由党的坚定支持后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劳里埃本人支持加拿大参战,但却不支持政府军队征兵政策,最终迫使1917年选举,自由党由此分裂,在英裔选区中损失惨重,但在魁北克省大获全胜,保守党与法裔民族主义者旗鼓相当。
1919年劳里埃去世,自由党选了他的前任部长威廉・莱昂・麦肯齐・金(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继任,金在1917年一直对劳里埃保持忠诚。
事实也证明金是加拿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从1921年至1948年的22年期间,一直稳坐总理宝座,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期间也未受影响,在此期间,七次大选就赢得六次大选。
金眼光非凡,指定的部长都非常能干、强有力,也为其继任路易圣洛朗(Louis St. Laurent)打下非常好的底子。路易・圣洛朗本人政治才能算不上精干,但也像金一样,由于政府力量强大,经济繁荣,也是稳坐泰山。后来虽然失去1957年大选,但由于保守党无法维持政府的稳定,最后还是在1963年大选中使自由党东山再起,自由党在莱斯特・皮尔逊(Lester B. Pearson)领导下重新执政。
皮尔逊领导下的自由党执政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得以保持繁荣。与此同时,也一直苦于应付加拿大与魁北克分裂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危机,好在皮尔逊指定的部长都非常铁腕,尤其是蒙特利尔的知识分子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Pierre Elliott Trudeau)非常强有力,能够与魁北克分裂主义者进行一定抗争。
特鲁多在1968年自由党大会上微弱胜出,出任自由党领袖。尽管政治经验不是很足,但他还是展示了充分的领袖魅力,连续赢得1968年大选、1972年大选、1974年大选和1980年大选,只输掉了1979年大选。
1976年,魁北克成立分裂政府,特鲁多领导联邦政府反击,在1980年省公投中击败分裂主义者。他还修改了宪法,也是首次制定了加拿大宪法修订方法,在各省反抗声中,强迫通过《权利与自由宪章》。但特鲁多的能源政策让他在西部不讨好,再加上他一贯的迎风而上的对抗风格,树敌太多,最终自由党在他的继任约翰・特纳(John Turner)的领导下,在1984年大选中惨败。
1988年大选中,自由党反对与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但1993年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领导自由党重掌大权后,却又接受了这一政策。克雷蒂安政府财政政策比较保守,在对外政策方面也不够冒险。虽然同意派军阿富汗,但却抵制各方压力拒不参加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克雷蒂安卸任时,自由党竞争激烈分为两派,其继任保罗・马丁(Paul Martin)失去2006年大选,其后,自由党先后经过两任领袖,但却再也找不到重掌大权的制胜法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