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3/华社演艺 名份之冠惹风波

加中时报王迅雷/本报265期A5版刊登了署名红蚂蚁的读者投书「多伦多,名士多乎?」,引发了社区的不少反响,表面现象的探讨,却揭示出更深层的问题,华人社区演艺活动迅速繁荣,已成为众所追逐的一大市场,如何形成演艺规范及合理环境,发展本地的文化艺术,将是演艺圈应当思考的问题。

任何市场的自我炒作、自封名份,越是浮燥、火热,越是意味着这一市场充满着商机,这种现象在华人社区屡见不鲜,从早期移民服务、餐饮市场,到最近几年的房产经纪、理财、办学、传媒等等,自我宣传各出奇招,「金牌」、「冠军」、「导演」、「大师」加上各类「名家」等等的封名满天飞,实际上都是显示这些市场非常活跃,竞争激烈,竞争者都希望在自我宣传上达到唯我独尊的地位,否则可能就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诚如有新入行的房地产经纪所言,在新手中只有一成成功机会的竞争环境下,如果只会实打实的宣传,那生存的机率更低,市场逼着自己去打诸如「金牌」等招牌,这也是别无选择的办法。

如今这股风确实也在华人演艺圈中吹起,可以说去年「同一首歌」在多伦多举行,真正展示出多伦多演艺观众人口的潜在市场,在大量演艺人才移民过来后,这个市场逐步走向兴旺,一年中不断的演出活动举行,加之国内演出团到访、流行歌手的演唱会,这种百花齐放的景象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也自然引发出市场更大的竞争性,自我炒作也随之多见。

一位多年活跃在多伦多舞台上的节目主持人表示非常赞同作者的意见,他亲历过演艺圈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当在台上介绍演员时,他常会介绍这位演员是什么家,那位著名什么的,介绍词有时是人家主办单位写好的,也有时是主持人即兴发挥加上去的。演员并不清楚,也未必听后谁都喜欢。记得有一位好友京剧演员,就曾下台后找过他说,「哥呀,咱可不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呀,您可别再那么报成吗?」这事令他一直记得,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位主持人续称,相反有时在演出前也会接到一两个条子,上边写好了著名的艺术家,著名演员介绍,让主持人照着念。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回在演出前,有位演员在后台拿着写好的自我介绍的报幕词,找到主持人,先预练一番,连让主持人上台的语气都教了。还有一回,主持人上台没念全条子上写的介绍,等他下了台,人家还会找上门来埋怨两句,「你太不够意思了」。

虽然很多人了解这种情况,也不喜欢自吹自擂的作风,但现在往往都能以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就如这位主持人所言,「从开始好奇,反感,到现在有时我还挺爱干这事的,并且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过去在国内都是职业演员,或者从事过这个行当,甭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来到海外差不多都改行了。社区的演出,多是义务性的,大家上台表演也只是找找感觉,过过戏瘾,听听掌声罢了。每当一想到这些,瞧瞧大家,再瞧瞧自己,我真想把世上最美好的话语,所有的荣耀戴在演员的头上。跑调算什么,高音上不去又怎么了,导不好瞎导,这就是我们多伦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舞台。」

经年举办音乐会的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的李燕表示,现在社区演出多了很多,确实质素良莠不齐,但只要是以往从事过艺术专业工作,即使水准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大家为了生计,称个「家」什么的,完全无可非议,比如Pianist可以称「钢琴家」,反而有时称「钢琴演奏者」不太顺。自然艺术是骗不了人的,最终观众能分辨高下。现在专业演出未必火过非专业演出,专业演员不会去推销票子,反而许多非专业的演出,会吸引更多亲戚朋友买票捧场,演员也会努力去推销票,场面看起来更火。

安省中国民族乐团的周重波也认为不必太在意个人炒作的问题,他称,他与周围的朋友原来都是国内的专业演员,有专业证书,大家志趣相投就合在一起举办一些演出,如果是非专业演员自我吹嘘,那最终观众或是学生都会知道的,艺术不可能靠自我吹出来的。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胡晓平近年奔波中加两地,目前正在投入宁波大学胡晓平艺术中心的工作,她就两地演艺圈的情况表示,这种个人炒作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有,现在中国风气一样很严重,唱一、两首歌就被捧为音乐家的也有。现在时代与以往不同了,演艺圈更注重的是自我包装,不懂得自我推销的艺术家生存空间就会缩小,所以对这种情况也不必太过看重,观众最终还是会知道艺术实力,不懂艺术的人也不可能靠骗人生存下去。

自我炒作在现今社会无法约束,但行业行规是可以规范化的,本地演艺术圈只是在成长期中,只有同业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观众真正去欣赏最高的艺术水准,封号只是暂时的,艺术才是常青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