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0/不遵从父母设计人生道路80后青年开创新事业

星岛日报记者孙铭雪/受访者提供80后是新生代,很多华裔认为温哥华难找工,前途渺茫。一些有志青年坚持理念,不想只遵从父母设计的人生道路,而转行从事餐饮业;有人专注热爱的语言教学,开办英语学校;更有人跨省找到另类工作经历,觅得精采新事业。

现年27岁的马峥嵘是标准80后,是Y世代(Generation Y),喜欢在Facebook上写文章,以及用手机随时拍下有意思的照片上载。但与很多对未来感困惑的同龄人不同,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且明确表示:“我已找到人生奋斗目标,希望能开设一家餐厅,成为美食评论家。”

马峥嵘透露,这样的想法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花了3年多的时间寻找。2005年他高中毕业后,跟随父母从中国广东移民加拿大。父母当初对他的最低要求,就是要取得大学文凭。马峥嵘花3年时间修够学分,成功入读西门菲沙大学(SFU)商科专业。父母开心,朋友羡慕,但马峥嵘却迷惘,他说:“每天听那些会计课,我都头晕,上课没有兴趣,但又不能不读书,当时对未来一点信心都没有。”

退学做寿司学徒

这样过了一年后,他觉得自己无法继续下去就决定退学。家人一致反对,认为没有文凭就找不到好工作,但马峥嵘却坚持认为,因为喜欢美食,马峥嵘在教会的一个朋友问他,是否愿意到自己的寿司店做帮手;他觉得:“既然自己对美食充满兴趣,为何不直接做这行呢?”

从零开始,马学习关于寿司的一切。经过一年的餐厅训练,他现在已可独立做出多种不同的寿司了。马峥嵘说:“初出社会时,也感到前路茫茫,尤其身在异国他乡,生活更不容易。我觉得人生道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有不停寻找,并敢于迈出第一步,总有机会验证一己选择是否正确。”他的下一站,正朝向自行创业的餐厅出发。

为积累经验 不惜跨省工作

星岛日报/针对温哥华工作机会少、生活水平高,有80后的华裔选择跨省工作,积累不同经验,并期待未来回到温哥华就业,创出新天地。28岁、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的汪洋,14岁随父母移民加国。他说,多年的移民生活,让他对本地生活现状有更深感触:“温哥华无疑环境优美,文化多元,但毕竟不是工业型城市,工作机会相对较少,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移民身上,很多本地西人也在苦苦寻觅良机。”

希望重返卑诗省

汪洋2009年从SFU地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研科(Telus)担任电话客户服务员。为了职业发展,他于2011年决定到卑诗理工学院(BCIT)进修地理信息专业证书课程,并通过实习公司,得到房地产公司一份全职工作,但是工作地点却在亚省卡加利市。

汪洋承认亲友都在温哥华,卡加利是个陌生城市,但考虑到未来发展,也接受这个工作机会。他去年7月迁往卡加利,并在这家当地最大房地产公司担任地理分析师。他说,虽然这不是他最理想的工作,但有助他了解该行业的营运。他还透露,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像他这样,积累经历后再图返卑诗省找心仪工作。

寻找工作最困扰 影响自我形象

星岛日报/记者通过社交媒体向15名年龄在25至30岁间的Y世代华人青年作网上调查,询问他们目前在温哥华面临的生活困扰及未来5年计划。受访者大多表示,面临的烦恼集中在工作方面(见附表)。专家建议,职业成就感对这类华裔青年尤其重要。

接受查询的15位青年,三分二认为温哥华生活水平高,找工作困难,找对象不易。还有三分一表示,对温哥缺乏归属感,难融入本地文化,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其中一位刚毕业的Patrick说:“刚毕业,工作不好找,纵使找到了,薪水也跟不上生活费。” Yue Chu也表示:“无法施展个人抱负。”

对于日后生活目标,几乎大多数都希望5年后,能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很少人明确表示如何可达到这样目标。

SFU辅导组副主任霍维茨(Erika Horwitz)指出,她与华裔学生交流来看,了解成就感对青年来说非常重要,很多人感到无法实现理想和抱负,也是源于工作上不顺心,好像是找不到工作、大材小用等,甚至影响了自我形象。

她说:“要解决困扰,方法是积极参与社区工作或义工活动,从中扩展人脉和寻找职业的方向。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也不用灰心,要想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