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4/万锦市长薛家平:兴建体育馆不加地税

世界日报记者葛健生多伦多报导/万锦市长薛家平、市府财政总监与市议员何胡景等人,13日于市府就体育馆兴建案资讯遭外界误解说明。薛家平强调,市议会月前仅是透过维持兴建体育馆的建议,且全数兴建费用3亿2500万元,完全不会牵涉增收市民地税。

薛家平指出,他以过去曾有3年万锦市地税零增长的纪录,市府与兴建体育馆建商订有罚则,以及市府并未支付任何财务等,说明市府对该次兴建万锦市体育馆的计划有所评估,认为几无风险。

对于有市民误以为万锦市议会已经通过体育馆兴建案,薛家平指出,1月30日凌晨3时30分投票通过,支持兴建万锦市体育馆的原议,只是要求市府继续积极研究体育馆的发展计划,但该计划当前并未落实。

根据万锦市政府提供的资料,兴建体育馆总经费3亿2500万元,建商提供1亿6250万元;场馆盈余及未来发展项目收入1亿3000万元;还有3250万元则来自改变用途附加费及改变用量附加费等特别税收,并未自地税中抽取任何经费。

资料也显示,该项3250万元的特别税收,主要是针对建商而来,举凡于万锦市中心兴建公寓的建商,每建一个单位应缴交给市府4500元,每兴建一个单位镇屋,缴交给市府6500元;至于市中心之外的地区,建商每兴建一户独立屋、半独立屋,则缴给市府5000元,每兴建一个单位镇屋,缴交给市府4000元,每兴建一个单位公寓,缴交给市府2000元。

薛家平表示,他要特别澄清外界误解,兴建经费中的特别税是征自建商,并非来自买家,而万锦市议会自2012年4月26日就体育馆兴建计划的财务安排做出批核之后,市府即已开始征收该项特别税,至今已征收950万元。

对于万锦市体育馆的未来兴建计划进度,薛家平认为,主要阻碍来自一些没有耐心人士,且由这些人士误解、误用资讯所致,因此他认为市府有责任透过新闻媒体向外界澄清事实。

万锦市议员何胡景认为,体育馆兴建案因半数资金来自同一建商,另外半数资金则分向不同建商征收特别税,因此即使兴建不成,亦不致产生风险。

何胡景指出,根据保守估计,每年在万锦市便有2万3000个房屋单位建成,建商均需缴交不同级别的经费给市府,作为未来兴建体育馆的经费之一,再根据各项前景预期,兴建万锦体育馆案,市府并未有任何先期投资,万锦市政府不致有所损失。

对此,月前曾提延缓体育馆兴建案进度动议案的郡议员李国贤则认为,市府虽向建商征收新建房屋特别费,但实难保建商不会因此将特别费转嫁到买家身上;他同时再次质疑市府参与其中的角色,以及未开放其他建商参与的过程。

澄清万锦市体育馆兴建费 重申不会转嫁市民物业税

明报/万锦市大型体育馆的财政计划已经落实,市长薛家平在昨日专门为中文媒体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整个建筑融资计划不会从物业税中抽取,除了私人企业负责一半费用以外,另外的一半将主要用未来场馆的盈利及房产开发收入来支付。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是由始至终支持体育馆财政计划的华裔市议员何胡景和市长薛家平共同主持,除了再次介绍该项目的财政计划之外,还向媒体澄清了一个被错误传达到社区中的信息──兴建体育馆费用将动用纳税人钱财及物业税。

向地产商收取附加费

根据市府提供资料,体育馆融资项费用共3.25亿,其中一半由私营企业支付,另外1.3亿将从场馆未来的盈利及发展项目中支出,剩下的3250万则是从房地产开发商收取,因改变土地用途及用量的附加费中支付。

薛家平指出,政府参与投资该项目,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市政府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包括租金、停车、票务等受益。此外,体育馆还将在2年内提供600个建筑新增职位,落成后的886个就业机会、1320万的省税收,每年6000余万的区域生产总值,以及最高5600万的无形受益,包括提高城市形象,吸引投资等。

“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体育馆将为市政带来的经济效益。”薛家平说:“我在20年前就对Markham Centre有一个展望,20年后的今天,我不希望只是看到一些高密度的柏文兴建在这个城市中,我希望把万锦市建设成一个人人都愿意来居住和投资的地方。”

昨日的会议并没有邀请反对财政计划的议员代表。由始至终反对市政府参与投资的区域议员李国贤在会后向记者表示,市长口口声声说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建体育馆,可以从建筑商那里收取的费用就是市政府的钱,市政府的钱就是市民的钱。

“你怎么保证发展商不会将这笔费用加收到买家头上,如果他不在合约里写得清清楚楚,这笔费用是由发展商承担,那么出这笔钱的还是买家。”他继续说:“我不是反对兴建体育馆,相反我很支持,但是我们市政府不是生意人,为什么要参与这盘生意呢?何不让私人企业去完全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