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陈凯歌《搜索》批判网络暴力

-陈凯歌《搜索》批判网络暴力
-《搜索》反映中国现况 陈凯歌让观众思考
-陈凯歌:中国电影应贴近当代中国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张元狠批文革余毒
-年轻人北漂现况 《有种》全球首映


陈凯歌《搜索》批判网络暴力

明报/陈凯歌携新作《搜索》(Caought In The Web)参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特别展映单元,这部电影将于9月12日下午6时在Elgin Theatre举行北美首映。陈凯歌在9月11日出席了电影新闻发布会。

《搜索》由陈凯歌执导,陈红出任监制,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以现今网络现象为题材,通过一段引起公愤的公车让座视频,进而引出人肉搜索、网络人身攻击、热线爆料等新形态的社会现象。不但讨论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定位,也讨论了家庭婚姻关系的盲点,影片有深度也有噱头。

陈凯歌一身牛仔裤休闲服现身发布会,并全程以流利英文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他表示:“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通过这部电影我希望展现经济起飞后人们的生活变化。我希望这部片子能带给观众一个发展后的中国的新形象。能拍这部讲述爱和背叛、网络暴力等题材的电影是我的荣幸。”

对于《搜索》想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给观众。陈凯歌表示:“我觉得互联网影响并改变了这个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正面价值是它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谨慎,互联网也可能造成对其他人的伤害。所以,我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该如何划界限。

他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中国独有的问题,它是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非常高兴,能够在一部中文电影中,提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如何去尊重别人的隐私,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保护。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技术,也不是关于机器;而是关于人的生活,关于人性。”

《搜索》虽然已在中国大陆上映,而且票房也突破1.6亿人民币的好成绩。但这次参加TIFF,排队看戏的华裔观众仍然不少,不少观众是冲网络暴力这个新题材而来。陈凯歌表示:“很高兴多伦多的观众喜欢这部电影,上一次来多伦多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搜索》在中国上映后,我收到几十万个观众意见回馈,有人说这是写他的电影,因为他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选角方面,本片演员阵容除了有大陆当红花旦高圆圆、大嘴美女姚晨以及邻家女孩王珞丹演出外,还加入新晋金马影帝赵又廷。而老戏骨王学圻则在电影中扮演成功商人,陈红饰演其富太。

陈凯歌笑说:“陈红最初看到剧本,发现要饰演一个富太太,她觉得很有挑战性怕演不好,因为我们夫妻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为了演好、演的像那么回事,陈红为此向身边其他人(真正的有钱人)取经,最后才塑造出那个全身名牌、出手大方的董事长太太。”

至于姚晨扮演的女记者,陈凯歌表示:“生活中的姚晨有‘微博女王’的称号。她的微博粉丝高达2,600万,网络号召力惊人。而且姚晨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新生代演员,也有记者的正义感,所写微博的转发率很高。我对她说,虽然你是演员,但却更像是一个记者。让她来饰演电影中那个正义凛然的女记者再适合不过。”

加籍的台湾偶像艺人赵又廷,在影片中饰演一个为人老实正直的大男孩。陈凯歌表示:“我第一次和赵又廷见面,就被他清澈的眼神吸引,或许是他生长在加拿大的缘故,他看上去很真诚。我当时就觉得他很适合剧中的角色。开拍前他怕演不好,问我说要如何来演,我说,如果看过电影《狂牛》(Raging Bull),你就像年轻版的罗拔狄尼路。”

这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版本,结局虽然是悲剧,但却和原着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陈凯歌回答《明报》记者的提问表示:“小说在最后不但受大家网络言语攻击的叶兰秋自杀身亡,报道这件新闻的女记者也在大家的叫骂声中自杀。我认为剧中的两大女主角都死了,太过悲惨,对于女性的性格表现也太负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有盼望的结局:虽然女记者丢了工作,但是她仍打起精神勇敢面对明天。”

《搜索》反映中国现况 陈凯歌让观众思考

星岛日报/最早在国际影坛上获得肯定的中国大陆导演陈凯歌,拍摄了一部紧扣时下中国社会现实题材的电影《搜索》(Caught in the Web) ,他昨天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与观众见面。陈凯歌说,中国的电影爱讲“过去”和“历史”,这并不十分正常,所以他要拍一部反映当下中国的作品,让人们了解一个“活”的中国。

陈凯歌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超强“文人”气质的电影导演,有人称他是电影人中的“思想者 ”。他以往的数部作品都充满文艺气质,也被有些影评人讥讽为“不接地气”。但他新片《搜索》却紧扣当下中国社会现实。

影片讲述一个有关公车上让座的小事件偶然被拍成视频,引发网友对事件主人公的“人肉搜索”,从而改变了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影片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当今的社会状况,包括媒体炒作、婚外情、房奴、小三等各种时下流行的话题,可以说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状况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反映。

谈到电影《搜索》,陈凯歌指就像美国电影爱讲未来,中国的电影永远在讲历史和过去,没有人关注当下今天的中国社会,这种情况并不正常。作为导演他也是这个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对这个社会中每天发生的事情感同身受,所以他愿意拍一部电影,让人们看到变化中的中国,活的中国。 他指电影在中国放映之后,收到成千上万观众的反应,观众指电影中反映的是他们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故事”。

题材涉网络搜寻

《搜索》是一部中文电影,讲述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陈凯歌指某些普通人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成为网络焦点、被人肉攻击的事件在中国并非不寻常,比如新近发生的延安巴士车祸现场“微笑局长”,以及男青年在公车上不让座遭人掌掴,视频被摆上网之后引发众人关注等事件。陈凯歌说这些事虽然发生在中国,也是一个网络时代全球性的问题,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了时代,有其正面价值,但它也模糊了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对个体造成伤害。

陈凯歌指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媒体形态的剧烈改变。像电影女主角之一的大陆女星姚晨,其微博的关注人数有二千六百万人,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大众媒体。但这部电影焦点不是讲媒体的社会责任,他希望人们思考的是,在一个变革的社会里,每一个个体的人对社会的单独的责任。

拍戏不为满足国际市场

陈凯歌在记者会上不断被问及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的问题,他表示虽然参加过全球各大影展甚至受邀担任评委,但仍不知如何回答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国际。他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观众市场,有10,000多块屏幕放映商业电影,某些荷李活3D大片七成五的票房来自中国。所以中国导演拍摄的电影,首先应该满足中国电影观众的需要;他自己从不会为迎合国际观众的喜好,而在自己自电影中特别入加什么东西。

陈凯歌:中国电影应贴近当代中国

世界日报记者邱冠铭多伦多报导/携带最新作品“搜索”(Caught in the Web)前来多伦多电影节(TIFF)举行北美地区首映的导演陈凯歌表示,中国电影应该更贴近当代的中国,而国际影展的获奖也不是对中国电影唯一的评价标准。

陈凯歌说,好莱坞片拍的多是科幻式的未来,但以往的中国片演的却大多是古装戏;然而不论是单一的谈过去或话未来,都不是健康的发展。电影应该更多在探讨当代的社会现象及市井生活,能透过镜头来反映真实人生、打动人心,便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TIFF为“搜索”所举行的北美地区首映记者会,于11日中午在位于市中心的TIFF大楼举行。除陈凯歌穿着黑夹克及牛仔裤轻装出席外,其余演员并未参加,而陈凯歌则在全程大部分时间以流利的英语和主持人及与会者交流。

陈凯歌说,铁达尼号3D版(TITANIC 3D)的电影收益有75%来自于中国,可见中国在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行销及消费境已经日趋成熟。跨入国际是好事一桩,但中国电影应该先满足中国影迷的需求。他进一步说到,“搜索”谈的不是机器、不是摄影镜头,而是探讨在公众知的权力及个人隐私的界线愈来愈模糊的现代,人人如何自处。

“搜索”是继2010年的“赵氏孤儿”后,由陈凯歌所导演的现代社会写实片,所探讨的是网路时代下光怪陆离的中国。故事描述主人翁叶蓝秋一如往常的搭乘公车,一天因拒绝让位给老人坐,而过程也恰巧被同样在公车上的电视台实习生拍下,之后该实习生更将所拍摄的经过制作成电视节目放映,整起事件因此广范被讨论且引起轩然大波,使她原本平凡的生活从此大乱,而她的男友、老板及周遭的一干亲友同事,最后更全部被牵扯在内。

囊括两岸演员陈红、高圆圆、姚晨、赵又廷等所拍摄而成的“搜索”,今年7月已在中国放映。对于姚晨的演出,陈凯歌说,姚晨的微博有2600万名粉丝,网路已经成为姚晨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年轻台湾演员赵又廷则是因为在以往作品中有出色的表现而获得青睐。“搜索”在TIFF放映的时间,分别是12日下午6时在Elgin Theatre;13日的下午3时30分,地点在TIFF大楼;14日的晚间9时,地点同样在TIFF大楼。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张元狠批文革余毒

星岛日报/中国电影导演张元以电影作品关照和冲击现实社会,他携新片《有种》(Beijing Flicker)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进行全球首映。访问中张导演除了畅谈新片的创作,也对中国当今的电影审查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张元介绍,《有种》是他早期所拍摄的一部有关中国摇滚音乐人的影片《北京杂种》的姊妹片,也是另外一个艺术项目的衍生作品。两年前,他受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示他的摄影和视频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他聚焦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中的年轻一代。因为当二十多年前的《北京杂种》那一代已经年华老去的时候,他特别希望了解新一代年轻人是如何生活。

他指拍摄告示一出已经吸引200多人报名参与,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带来了挑战。张元认为,电影是要冲击社会现实,即使是历史题材的影片也要有对现实的关照,否则就没有意义。

《有种》女主角又演又唱

在影片中他运用了很多诗歌为背景。张元介绍,这些诗是源自他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当代诗人余心樵的作品。他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心中仍充满了诗意,这就让人觉得还有希望。片中的音乐则是由本次也来到多伦多的女主角李昕蕓亲自演唱及作词,作曲则是著名的唐朝乐队的老五。

在片中扮演乐队主唱的李昕蕓表示,她虽然是学表演专业的,但小时候学过歌剧,而且唱歌、玩音乐也是自己的乐趣。除此之外,她还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可谓是多才多艺。

在当今中国影坛上的一线明星中,有许多人的第一部影片都是与张元合作的。而在《有种》中,他全部启用年轻人的团队,包括李昕蕓、吕聿来、韩雯雯、段博文等主演,相信他们都会是未来的明星。

该片计划年底在中国上映,张元表示现在已经通过审查。谈起中国的审查制度,张元大胆抨击这一方面是文革余毒,也是延续特别愚蠢的前苏联的方法,电影不应是宣传的工具。

年轻人北漂现况 《有种》全球首映

明报/以写实著称的中国导演张元,将80后90后北漂一族的生活状态,真实呈现在电影《有种》中,并在今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在接受《明报》专访时,张元表示:“这部电影用散点式记事手法拍摄,看似分散的故事情节,有走马观花的感觉,但其实集中在一起后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北漂生活现状的故事。”

20年前张元凭藉一部《北京杂种》诉说他那一代人的北漂生活,电影记录了崔健、窦唯,记录了年轻人肆意宣泄的力量。而这部《有种》则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诉说了如今年轻人的残酷青春。

有人说《有种》是《北京杂种》的延续,张元则认为:“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其实《有种》构思的原因,就是因为《北京杂种》。在那么多年拍的那部热血题材,那么今天的年轻人是如何生活,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通过拍摄《有种》,我希望通过电影带观众一起来了解,繁华城市最底层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张元表示,在电影选角方面,他喜欢和年轻演员合作,这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有帮助。他表示,“过往合作过的演员也都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新人,我喜欢和新人合作,这样可以找到一些新鲜的感觉。而剧本写的就是年轻人的戏,所以他们(这些演员)也不可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

1993年《北京杂种》因私自参加国际影展,导演张元受到禁拍的处罚。那么这次题材犀利的《有种》是否也会遭受禁播命运?张元表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种》是通过审批才来参加影展的。”电影是否经过反覆修改,才通过审查,张元表示拍摄完成后修改了一些。这部电影题材虽然大胆,但张元表示一定会在中国放映,应该在今年底和观众见面。至于北美方面的发行,他希望有机会也希望国外的观众能看到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