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6/多伦多再当楼市火车头 平房溢价42万成交

-多市平房 溢价42万成交
-华生价高五成 抢购百万平房
-业者:房源紧缺才是关键
-2月天气暖 房市跟着热
-华生逾百万元多市置业 列推高房价例证
-已实施15年 卑诗度假胜地半价售屋 抑制房地产炒卖


多市平房 溢价42万成交

世界日报/有观察家认为,在海外投资者抢购的带动下,本国房价飞涨,将本地普通消费者挤出房屋市场。最近位于多伦多北部的一座平房,竟以超出叫价42万元的价格售出,为以上的说法提供了最新佐证。也但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房屋价格飞涨不应怪罪在海外投资者身上,房源紧缺是关键因素。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导说,本月位于北约克的一栋建于1960年代的平房,叫价75万9000元。这个三睡房的平房吸引了众多买家竞标,其中有四位买主出价超过100万,最终的中标者出价是118万800元,高出叫价42万1800元。买家为一名大学生,其父母住在中国,同时经营在旧金山的生意。

卖方经纪Re/Max地产公司的阿德森(Michael Adelson)表示,该屋挂牌后响应者众多,售出后仍接到多宗谘询电话。不少在本地挣钱的加拿大人,对被抬高的房价挤出市场感到愤怒,并对这种极度的价格竞争产生某种程度的担忧。

CBC的经济评论员Michael Hlinka表示,上述售房案例是异乎寻常、不能容忍的交易;在温哥华和卡加利等大城市,物业市场也遭受类似的价格冲击,对价格的强烈反应,很可能源于其改变本国寻常百姓对可负担价格的定义。1950年代至70年代,加拿大人的梦想之一是拥有自己小家庭的住房,但新的现实是这个期望值可能难以达到了。

多伦多地产界的权威人士兰博(Brad Lamb)表示,加拿大人购房的期望值必须改变,但不应由海外的投资者应当承担责任。在上述案例中,他认为独立屋的房源不足是关键因素。随着多伦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兴建新屋可使用的土地日益稀少,对这类住房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身为共管公寓开发商的兰博表示,像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一样,共管公寓已经成为希望住在市中心的家庭的居住模式。寻常百姓不可能居住在伦敦、巴黎或者纽约的市中心,对于那些希望居住在多市中心但并非富裕的人,住在市中心的独立屋是个幻想。这些人必须做好住公寓的准备,否则当个百万富翁,这是城市发展的方式。

地产经纪Steve Matthews表示,类似上述交易溢价达到夸张的程度,是市场的扭曲,对任何想入市的寻常百姓来说都十分困难,与谁是买家无关。现在,居住在附近的房主该想着自己的房屋也应售出那样的价钱。如此一来产生了连锁反应,买家、经纪和银行都会觉得棘手,生出怨气。

Re/Max Hallmark Realty公司的客户代表Janet Sinclair表示,人们愿意将钱投入加拿大房地产,是因为他们认为这里安全。每当市中心有新公寓推出,都会吸引大量来自香港、英国等欧洲的投资者。她最近接待的一位瑞士客人,砸下125万买了一套顶楼公寓,眼都不眨,客人认为多伦多的房价与瑞士相比不值一提。

华生价高五成 抢购百万平房

明报/加拿大地产商会公布最新数字,加国2月楼价按年升2%,而多伦多更取代温哥华成为楼市的火车头,而地段广阔的旧式多伦多平房(Bungalow)更成为抢购战中的热门货,最近北约克央街夹芬治路一带一间不太起眼的平房,开价76万,抢至118万成交,而夺宝的买家是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父母都在国内。

多市房市一路火红,有华人地产经纪便指出,房价增值的速度甚至还快过“苹果”公司的股票。

上述的抢房例子屋盘在上述交界附近惠柳第社区(Willowdale Community)内的Dudley 300号。据卖家的经纪安迪生(Michael Anderson)指出,共收到4张出价过百万的“柯化”,争夺过程是吵吵嚷嚷的。

他又说,对于部分在本国赚取生活的加人来说,他们是激动的,因为他们被摒出市场外,亦有部分感到忧虑,感叹如何能够敌得过这样的出价。

安迪生并未有透露买家的具体状况,只表示留学生父母都在中国经商,另外在美国三藩市有生意。

另一位经纪Brad Lamb并不认为楼市火红要怪责外资,抢平房的炽热状况归咎于“物以罕为贵”的道理,独立屋供应量不多,多市可以建独立屋的地皮愈来愈稀少,不少买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共管柏文单位。

另一间两年升值近90万

地产经纪谭树国前几日刚刚帮助一位卖家谈成一笔生意,将位于湾景路夹芬治路地区Forest Grove Drive的一座平房成功卖出,售价为253万元。而这座房子在两年前购入时,买入价仅为165万元,两年时间升值近90万元。

“屋主买屋后住了两年,只是维修过房顶和车库门,其他一点都没动,两年后就升了近90万元,你说是不是比买“苹果”公司的股票还赚得快?”谭树国谈起这笔成功的生意,欣喜之意溢于言表。

另外,另一间地产公司负责人马保现便指出,去年该公司经手的过百万元房屋买卖有263宗,其中有4成是现金交易,“柯化”不带任何条款限制。

马保现来自中国郑州,原本是一名精神外科医生,他创办的公司有65%经纪都来自中国,而他们的客人绝大部分都是移民本国的华裔新移民。

谭树国认为,这些富豪买家前来加拿大是想寻找一个安稳的投资居住场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但政局不是十分明朗,有钱人外流已经不是新闻;中东地区又是茉莉花革命,又是伊朗核危机,有办法的纷纷出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那些人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加拿大经济平稳吸引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很成功,经济又一直保持平稳,自然灾害也少,既没有地震,很少有龙卷风,日子很安稳,所以很多人过来。”

除了外来买家数量激增,本地买家的需求也很强劲。“那批婴儿潮出生的一代开始步入老年,很多人想买平房,这样就不用上下楼。而条件优越,数量较多的平房,都比较集中在惠柳第社区一带,内外都抢,房价自然上涨。”

谭树国称,而多市传统的富豪聚居区如罗斯戴尔(Rosedale)社区,并不受中国大陆买家的欢迎。

“这些买家是有钱,拿千多万加元买豪宅不成问题,但如果因为英语不好,和周围邻居都没有交往,打四圈麻将都凑不够人,岂不是很无瘾?而且这些买家都喜欢新房子,上千万元买下一座有80年历史的房子,他们绝对不干,反而觉得你这个地产经纪是在骗他。”

资深经纪:调整至多减一成

从业近30年的谭树国,以前所经历过的类似的房市暴涨是在1988年至1989年间。“当时大批香港移民担心97回归跑来加拿大,推高了房市。但那时银行利率高达百分之十三、四,跟现在只有两个百分点完全没法比。后来在1990至1996年,房市就一路跌,跌去三成。现在我估计,就算有调整,顶多也是减少一成。”

业者:房源紧缺才是关键

世界日报/华人房地产业界人士认为,本月一间房屋以高出叫价42万多元售出,并非因为中国或海外投资者哄抬房价,想将本地购房者挤出市场,而是该类房源紧缺,供不应求所致。

该栋房屋位于芬治大道(Finch Ave.)夹央街(Yong St.)附近的Dudley Ave. 300号,是一栋约建于1960年代的单层独立屋,三个睡房,面积大约2000平方尺,单车库,近期也没有重新翻修。该房以75万9000元挂牌,以118万800元售出,高出叫价42万1800元。

代表客户参与该房竞价的大鹏地产公司销售代表姜孟介绍,该地区房屋以往的成交纪录大多为100万元左右,而该栋房屋以不足76万元的低价推出,应该是卖方吸引买家的行销策略。成功吸引了12人下单,当中有不少华人,竞价过程中发现有几个买家志在必得,其中本地人抢得更积极,两轮竞价下来就已将价格推高了20万。姜孟的客人来自中国,对该房的心理价位为92至93万元,见竞争激烈就及早退出了。另有一栋位于BayviewAve.夹York Mills Rd.一间叫价120万元的房屋,以180多万元卖出,购房者为白人,并非华人。

对于该屋最后以溢价42万元售出,姜孟认为不能说原因在中国投资者,而是需求不平衡所造成。他说首先那个地区靠近芬治大道和央街,却座落于内街,交通便利的同时又不嘈杂。第二,位于好学区,附近高中都是名校。第三,适合翻建,买得起这个价位房屋的人也有翻建的能力,像这样具有很高升值潜力的房源供不应求。姜孟表示,该区在2003至2006年期间,房价仅40几万,现在为90至100万,涨幅超过2倍;预计该套房屋一年后仍有上升10万元的空间。

在大鹏地产(HomeLife Landmark Realty)万锦公司,65%的经纪为华人,华人客户带来的生意额也占大多数,这些客户中,约20%是海外投资者,包括为在本地读书的子女购房的海外父母。公司总裁马保现(Tony Ma)表示,大多数客户与加拿大有联系,而与加拿大没有任何联系、纯粹投资的购房者不足5%。他还称,如今的新移民与20年前不同,他们登陆时都很有钱。凭藉中国的人脉,该公司去年售出263套百万以上的住宅,其中40%以现金付款,并且不附加任何条件。

马保现认为,加拿大稳健的政府和金融体系,相对低廉的房屋价格,吸引了投资者。例如,多伦多市中心的公寓,每平方尺售价800元,而北京的房价为每平方尺2000元,香港则翻倍。此外,加拿大的房屋内部完好,买了即可入住,不像中国买的是毛坯房,须先装修才可入住,相比之下加拿大的房屋价值更高。

2月天气暖 房市跟着热

加通社多伦多15日电/比预期早到的春天气候,促使国内房屋市场在连续两个月萎缩后,从2月份即开始热络,让很多市场专家原先指称房市将趋向冷却的预测落空。

满地可银行经济专家波特表示,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的暖和气候,方便购屋者四处选购,令国内房市持续热络;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15日指出,2月份房市交易量比前一个月增加1.4%,将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减少的交易量弥补回三分之一。如和去年同期比较,根据CREA房屋求售网(MLS)的统计数据,今年2月份售出的房屋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6%,从3万4021套住宅单位增至3万6937套。

房地产协会指出,房市供需持续平衡,包括成屋和新屋出售量增加达1.9%,是从2010年5月份迄今的最高水准。由于多伦多和满地可两地交易量明显反弹,填补了温哥华地区呈现的下滑。

房地产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有60%在2月份维持供需平衡,但有些地区出现长期未见的求过于供现象。至于在房价方面,全国2月份平均房屋售价为37万2763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在交易量方面,2012年1月份共有6万1772套房屋易手,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7%。

华生逾百万元多市置业 列推高房价例证

星岛日报记者 李群/位于安省多伦多北部一间3睡房平房(bungalow),本月以逾118万元,超过挂牌价42.18万而成交。因该平房买家是一个父母在中国居住的华裔大学生,该宗交易被指为海外投资者推高加国房价又一例证。

有大温地产经纪认为,来自中国等地的海外投资者,确是推高温哥华等大城市房价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加拿大楼房价格仍相对便宜,个别物业更因稀缺而变得抢手,以及卖家刻意开出低价以吸引买家争抢,这些销售策略也是导致一些房屋受到争抢原因。对此现象不满的加国本地居民,只能接受现状。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该引起多方关注的多市北部平房,位于惠柳第区(Willowdale)达德利街(Dudley Ave.)300号。房屋建于1960年代,此后未有大规模翻新。该地区类似独立屋,平均成交价格接近90万,而该屋以75.9万元挂牌叫卖,成交价却为1,180,800万元,较挂牌价高出了42.18万。

父母在三藩市有生意

据了解,共有5个买家出价超过100万元,最终获胜者是个华裔大学生,父母现居住中国,但在美国三藩市拥有生意。

该平房卖方经纪奥尔德森(Michael Adelson)承认,卖出房屋后接到很多电话,其中一些是倚靠加拿大收入维生的买家,他们对海外投资者出高价,令他们无机会买到喜爱的房屋,表示愤怒及焦虑。

有本地买家难以竞购

海外买家推高大温房价现象,近年也令本地居民不满,前温哥华市长候选人利德(Peter Ladner),就曾呼吁政府立法限制海外买家。不久前,位于西温一幢4.5万平方尺的豪宅,由一年轻的中国富豪以1,280万元现金购入。地产经纪指出,该交易缔造了西温房屋成交价新纪录。

据大温地产经纪张贺凯表示,一些海外投资者确推高本地房价,令本地买家难以竞购。他透露多个本地客户打算买房,但面对海外财雄势大买家时,竞争乏力。他分析说,来自中国的买家较多关注温西、西温等地豪宅,而这些地区的豪宅较中国大城市类似房屋便宜很多,刺激他们前来投资。比如,北京、上海地点好的别墅,价格由4,000万至5,000万元人民币,折合约800万加元。而温西一幢类似豪宅的价格只是约为400万元,仅是中国上述同类豪宅价格之半。

买家争抢皆因数量稀少

另外,大温自建房不用付货劳税(GST),也刺激海外投资者买地自建房屋。张贺凯认为,只要加国房贷维持低利率,海外投资者在大温抢购物业趋势,短期不会停止。

另一经纪张伟文认为,上述多伦多物业卖家较市场同类房屋平均价格低很多挂牌,是一种吸引买家争抢的销售策略。他透露,去年年中以来,海外买家略有收手,但近两个月来又有开始抢购趋势。

据多伦多柏文开发商拉姆(Brad Lamb)表示,上述多市房屋遭争抢主因是该地区独立屋数量稀少。他也呼吁买家面对现实,要在本国大都市中心地区居住,如果不是有数百万元以上的富豪,大概只能选择购买柏文。

已实施15年 卑诗度假胜地半价售屋 抑制房地产炒卖

星岛日报/卑诗省以至北美最受欢迎旅游及度假胜地威斯勒(Whistler),正推出房屋半价优惠,冀能帮助当地的中产阶层,在这个距离温哥华约2小时车程的小型城市安居乐业。

据了解,威斯勒房屋局(Whistler Housing Authority)的这项半价屋优惠措施,总共提供接近900个单位,但只限威斯勒本地有工作的居民购买。例如,一幢市值近50万元的两睡房城市屋,只要25万元就可贡到。

最近购入一幢半价城市屋的男子霍金森(Chris Hodkinson)表示:“这个置业计划让我们可以继续在威斯勒好好生活和发展,而不是勉强生存。”

根据以上半价屋政策,为了防止房地产炒卖,有关单位每年最多可升值约2.5%,即跟消费者物价指数挂钩。

威斯勒房屋局总经理扎特(Marla Zucht)说:“我们认为有必要限制二手楼价升幅,以防止炒楼行为,因为我们并不能光靠建造更多房屋,来解决居住成本问题。”

事实上,类似的抑制楼价措施,已经在威斯勒实施15年,主要经费来自商业地产发展商。新业主霍金森又表示,对于他来说,他只付出半价就买到一幢合意的居所,但也并非没有代价,那就是他的城市屋将无法按照自由市场增值。

至于在楼价全国最贵、一般打工族收入已经无法负担买楼开支的温市,市议员及住屋专案小组成员雷健华表示,威斯勒或者全球各地的具远见房屋政策,均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