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6/海外新华侨华人近千万 华社构成渐变带来三重影响

中新网1月14日电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近日透露,据估算,中国改革开放后从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移居国外的新华侨华人接近1000万人,其中北美与西欧是主要分布地区,约囊括新华侨华人总数的50%以上。法国《欧洲时报》13日对此刊文说,海外华侨华人的构成正在发生渐变,而这也将对此类人群的祖(籍)国、所在国以及海外华社带来深刻影响。

文章摘编如下:

早前,中国官方与学者的研究统计指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约有5000万。由此推算,新华侨华人所占比例可能达到五分之一,数量上相当可观。另一方面,根据李海峰的介绍,新华侨华人与老一代华侨华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层次,职业构成更为多元;二是与祖(籍)国的联系更为密切;三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意识更为积极。

由此不难看出,海外华侨华人的构成正在发生渐变,而这也将对此类人群的祖(籍)国、所在国以及海外华社带来深刻影响。

对祖(籍)国而言,新华侨华人的祖(籍)国多为中国,华侨华人也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力。在海外华侨华人构成渐变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新华侨华人的高智性、专业性,对中国经济转型将产生积极影响。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无论是中央层面的“千人计划”,抑或各地开展的海外引才计划,以及遍布全国的留学生创业园,乃至日益成熟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体系,或者是针对出生、成长在所在国的新华侨华人打造系列文化交流平台,都已表明,中国在珍视海外华侨华人力量的同时,正越来越注意引导和积极运用日益形成的新华侨华人群体。

对于所在国而言,海外华侨华人也是推动世界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一支力量,具有多元、鲜明特征的新华侨华人的崛起,势必对所在国原有华人政策乃至移民政策带来冲击。而这些国家能否及时调整思路,给予新华侨华人群体足够重视,不仅攸关这类人群去留选择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关联到这些国家利用海外华侨华人桥梁与崛起中国的关系处理。

这首先体现在,海外新华侨华人群体的兴起,部分改变了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助于扩大世界范围内对“真实中国”的认知与认同。

另一方面,公平与正义已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对此的诉求有时候甚至超越民族、国家范畴。老一代海外华侨华人更多关注生存、发展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所在国的不公正对待、针对性政策,多选择默默忍受。近年来,随着维权意识的高涨、新华侨华人以发展为目的诉求增多,海外华侨华人对公正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此前的法国华人游行,还是最近的意大利华人游行,海外华侨华人近年来在所在国的诉求都触及“反暴力、要安全”这样的普适价值,而他们呼吁的对象也超越本族裔,扩大至所在国的各个族群。对所在国而言,能否在制度设计上,最起码是在道义上,让外来移民与本国公民享有共同的权益,将是这些国家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问题。

对于海外华社而言,随着新华侨华人的增长,其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意识更为积极,传统的华社概念将日趋淡化。

最近就有美国华裔记者撰文指出,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返回中国“寻梦”的华人越来越多,加之华裔移民数量增多,分布在各个城市,“唐人街”的作用正在弱化。实际上,不少学者都认为,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与所在国政府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海外华社更多体现的是所在国主流社会的一种支配性态度。从历史沿革看,包括海外华社在内的很多少数族裔社区的形成,既源于这些人群的自发行为,也与当地政府为解决外来群体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而进行针对性制度关照有关。

如今看来,随着各个族裔融入意识的增强,华社形态从集聚到分散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类似唐人街这样的传统华社,其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将逐渐下降,精神象征、文化象征将逐渐凸现,而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