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8/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 网络上引起如海骂潮

-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 帮助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宇通公司回应马其顿校车捐赠:捐赠是政府行为
-外交部再度解释: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体现中国国际责任
-教育部曾表示全国配校车需4500亿太贵 否决人大代表提案
-美国校车调查:比普通车辆安全八倍
-浙江德清2000万购79辆校车背后
-心寒了!宁赠远邦不予家奴么?看中国捐助马其顿校车有感
-自家悲剧未了,中国外交部捐国外豪华校车 遭痛骂援交部
-大陆网民忒有才 把中共外交部变成“援交部”!
-苹果日报 :中共建政61年 “愚蠢外援”高达2500亿


中国向马其顿援助校车 帮助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崔大使与阿里菲副总理交换捐赠校车文书


崔大使参观校车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阿里菲副总理对中方无偿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援马校车制造商中国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

宇通公司回应马其顿校车捐赠:捐赠是政府行为

第一财经日报马纪朝/一则发生在马其顿的新闻,让远在中国河南的郑州宇通客车(22.18,-0.52,-2.29%)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通公司”)陷入漩涡之中。

这则来自外交部网站的消息称,11月25日,在马其顿总理府举行的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上,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作为此次援马校车的制造商,宇通公司的代表出席了当天的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

令外交部与宇通公司始料不及的是,这则不足千字的新闻,却迅速引起争议。作为此次援助事件的校车制造商,宇通公司同样受到公众质疑。

“为什么国内这么多学校也没见宇通公司援助,却千里迢迢跑去援助别人?”来自北京的赵先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着自己的疑惑。

针对上述质疑,宇通公司品牌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校车应该不是我们捐赠的,具体的事项归我们公司企管处负责。”但目前宇通公司高层并无针对此事的官方解释。

来自宇通公司客服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解释称,此次用于援助的校车,并非宇通公司的公开援助,也与此前宇通公司与马其顿签署的202辆公交车合约并不关联,“校车援助是政府行为,宇通公司只是校车生产商。”该工作人员说。

据媒体公开报道,此前的2010年4月,宇通公司曾与马其顿签署一项涉及202辆双层公交车的采购协议,合同金额为3550万欧元。首批68辆公交车于2011年8月底交付马其顿使用,当天的交付仪式上,多位马其顿政府高官还与当地群众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巡游活动,并最终使宇通客车在马其顿掀起热潮。

外交部再度解释:向马其顿捐赠校车体现中国国际责任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据报道,中国近日向马其顿捐赠校车。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经向有关部门了解,根据2011年初达成的援助协议,中方应马其顿政府要求提供23辆校车。11月25日,马其顿政府与中国驻马其顿使馆举行了交接仪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接受过大量的国际援助,包括在扶贫、环境、医疗和技术等各个领域。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我们也向外提供援助,虽然数额有限,这是中国国际责任的体现。

……

教育部曾表示全国配校车需4500亿太贵 否决人大代表提案

中国经济周刊/核心提示: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提交一份《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教育部表示若在全国范围内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一年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结论认为4500亿的政府买单费用太大。2010年中国教育支出为12550亿元。

“刚把孩子送上车还不到5分钟就出事儿了。”面对镜头,甘肃校车事故中承受着丧子之痛的中年男子魏红(音)泣不成声。

近年来,“校车”不断地进入公众视野,但却总是与事故相关。据本刊不完全统计,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一年内全国各地共发生校车事故22起,死亡人数达到47人,平均每月有4名儿童惨死在上下学的路上。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甘肃校车事故中的遇难人数已达21人,那些还未经世事的孩子们再一次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无法闭上眼睛,一闭眼就是那一柏油马路的孩子。”第一时间参与救助的当地村民王冉黯然神伤。

让每个孩子都平安、开心地上下学,何时不再是奢望?中国是否拥有开设校车的基础条件?发展校车要克服哪些困难?

校车要做“特权车”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提交了一份《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

在议案里,他提出“校车行驶过程中享有某些特权,比如只要校车停靠在路边上下乘客,它旁边的车辆都要停驶且保持车距”等建议。“议案内容公开后,不知道有多少网友骂我,说搞什么特权!但是儿童是弱势群体,儿童的生命安全必须要放在首位。”周洪宇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校车享有特权?很长时间内,这似乎是痴人说梦。

除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外,“校车”二字鲜见于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下称“标准”)。而且,《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主要侧重于校车技术层面的安全。

周洪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促使他提交相关议案的原因,是200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时候,他住所的正对面就是一个美国的校车站,每天都看到孩子们乘着“大黄蜂”上下学,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向最讨厌特权的美国人,心甘情愿地承认并遵守着校车的特权。美国法律规定,在公路上随意超越校车是违法的,如果校车要停车上下学生,双向车道的所有车辆都必须停下,即使是警车和总统的车辆也不例外。

“中国人对‘特权’的字眼很敏感。”周洪宇显得有些委屈。

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11月22日对媒体公开发言时,则用了“优先权”这个不那么刺耳的名词。续梅表示,教育部主张校车在路上享有优先权。

根本不是钱的事儿

周洪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校车议案提交后,他收到了教育部一份4000多字的回复,内容包括教育部近年来对校车工作的调研和摸底。

据周洪宇介绍,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财政投入不足是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最后的结论认为,4500亿的政府买单费用太大。

2010年我国教育支出为12550亿元,4500亿为全年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周洪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到底需要多少钱来买校车,也有机构给出600亿、800亿的说法,但这恐怕都是初步匡算,准确与否自己持保留态度。

但周洪宇表示,经费不足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因为除了经济发达的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之外,经济并不太发达的古巴、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校车管理体系.就连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朝鲜,在两江省也早已开通了“教育专列”,30年如一日地接送义务阶段学生上下学。如果国家真的要加大对校车的投入,那么对校车的预算就应该在今年底写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这样明年才有可能真正地推行,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似乎还“没有动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车系统建设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袁桂林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政府买单”的思路,其实是一种落后模式下的表现,学校完全可以通过车体增值的方式自行解决校车的运营成本,要尽量少花钱办好事儿。比如可以发展清洁能源的校车,既环保又可以得到新能源的补贴,降低运营成本;再如,可以通过上车刷卡等方式及时追踪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然后向需要该数据的第三方出售等,最终达到校车全部免费的目标。

“你怎么会想到校车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缺乏校车制度,没有规定也没有立法,中国的校车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原来农村上小学和幼儿园是就近入学,不需要校车,这些年由于实行撤点并校和集中举办乡镇幼儿园使得上学远了,开始需要校车。城市间校车需求主要是由于择校造成的居住地点和学校间的距离增大。

今年5月份,北京市朝阳区启动试点校车。主要内容是:由政府组织招标产生承运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相应地减少学生所支付的车费。第一批共有9个学校参与试点,计划试点的时间截止到今年年底。

还不到半年,这项试点计划已“悄然终止”。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如何破解校车安全问题”研讨会上,曾参与朝阳区探讨校车运营方式的动力新跃北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伏生表示,校车开通后,在运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和设想的不一样。

刘伏生表示,最早朝阳区教委的想法是车买了后,真正运营起来可能不赚钱,但是不能赔钱,所以定了每位学生每月300元~500元,根据学生距学校远近收费的标准。但是在运营当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包括:学生要集中接送,但家长提出来:能不能提高收费,到家门口来接?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每个孩子都到家去接的话,司机可能夜里3点就要上班了。但集中接送,家长又有异议:我花了这么多钱,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11月22日,续梅公开表示,我国将来肯定是要建立校车制度的。“现在这个工作正在做,但这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有10多个部门在参与。”续梅说,校车制度建成后,将形成国家标准,然后由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执行。

周洪宇也指出,解决校车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由国家安监总局、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发改委等都聚在一起,从顶层设计上解决问题。“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职责,各级职责不分明,究竟谁该负主导责任不明确,老师怪学校,学校怪教育部门,出了事故立即停校车,让家长们走几个小时送孩子上学等,都是因噎废食的表现。只有明确了职责,才会全盘考虑制定方案,希望能尽快形成由安全局牵头组成的专班,统筹规划校车问题。”

“关键是政府做不做和想不想做的问题。”袁桂林教授告诉记者,好多年前,在教育部领导调研的时候,他就提出过校车问题,“当时人家还诧异:你怎么会想到校车的问题?如果思想重视了,一个月、几个月就做出来了;如果不想做,多少年,一辈子都做不出!”

看看美国校车

经过了一个暑期的培训,五年级生阿曼达终于当上了校车护车员,她的职责是协助司机维持车上秩序,每站负责照看学生上下车和过马路。阿曼达对此乐此不疲,而且不再赖床。每天,她都佩戴着学校发的护车员专属帆布发光皮带,像模像样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据美国校车委员会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城市和乡村,每天有大约48万辆校车,运送2600万学生往返学校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一年运送学生100亿人次。在美国每天坐校车去学校的学生占所有中小学生总数的54%,其余的则主要是家长自己接送。

一向最讨厌特权的美国人,几十年来心甘情愿地承认并遵守着校车的特权。美国法律规定,在公路上随意超越校车是违法的,如果校车要停车上下学生,双向车道的所有车辆都必须停下,即使是警车和总统的车辆也不例外。

美国交通运输委员会统计显示,平均每年只有5名学生在校车事故中死亡,而且事故都与重大灾害有关。美国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统计中,非校车的事故发生率为0.96%,而校车仅为0.01%。

特权车

任何车辆在路上必须对校车进行避让;在校车停车并亮起“Stop”标时,所有车辆必须停在其身后,绝对不允许超车,否则将是严重违章行为。“9·11”后,美国政府立法规定,任何对校车的攻击都将定为联邦罪行,要判20年至终身监禁。

“坦克车”

超过500部校车法规被美国各州记录在册,这几乎使得校车的每一个零件在生产时,都具有远高于普通车辆的安全性能。没有花哨的装饰,黄底黑字令校车在早晨和夜晚也极为明显,前后的防撞梁使得一切“追尾”事件都以“自残”告终。抬高的底盘和油箱两侧将近4厘米的钢板避免了撞车后发生漏油爆炸的状况。“9·11”后校车上还配备了防暴破的系统,以武装到牙齿的态度保护着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

豪华车

美国一辆校车价格在十万美金到几十万美金不等。在美国如丰田凯美瑞等中档轿车的售价只要2.2万美元,而一辆雷克萨斯Lexus豪华的SUV也只要5万美元。

公务车

美国各州政府每月都要对全部校车进行检查。而对于司机的挑选,其严格程度堪比军队政审。应聘司机必须驾驶记录清白,必须通过联邦交通部的体质和就业前的药物测试,并且没有个人犯罪记录。获聘后的校车司机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培训细化到,如果有学生站着不坐下该怎么处理。待遇方面,校车的司机是公务员,工作稳定。这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在美国,服务二十年以上的校车司机比比皆是。

国内各地校车运营试点

【浙江德清】优先通行

今年9月,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校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的权利。

【辽宁桓仁】轮流休息

由于校车运力不足,18所寄宿制学校分别被安排在周一至周日的不同时间休息,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作息时间受到一定影响。

【山东无棣】刷卡乘车

为每名乘车学生发放乘车卡,乘车刷卡后系统免费自动给家长手机发送提示信息。

【山东威海】给校车减负

校车免缴客运管理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缓缴车船使用税、营运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西安阎良】严格审核司机

所有应聘校车司机的驾驶员必须持派出所、交警队、医院体检等证明,经教育、公安审核并进行面试、技能考试、政治审查合格后,方可录用。

【黑龙江鸡西】都坐公交车上学

调整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和班次,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坐公交车上下学。

美国校车调查:比普通车辆安全八倍

中新社记者 孙宇挺/《阿甘正传》中那个弱弱的少年阿甘第一次登上校车的场面至今令许多人记忆犹新,事实上在今天的美国,除了正常孩子外,还有很多像阿甘这样先天有缺陷的学生也是仰仗校车从自己家门抵达校门的。

从马拉车到年载百亿人次

美国最早的校车要追溯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还是用马来拉车。现在美国校车大约每年载送学生100亿人次,每天有48万辆校车穿梭在全美的城市乡镇,运载2600万学龄儿童上下学,这些学生超过美国学龄儿童中的半数。

一般而言,这些校车由本地学区购买或租用,不过也有一些专门的公司提供类似的服务。例如纽约市就是将这些校车业务承包给一些公司,因为合同的缘故,前段时间纽约市校车司机工会甚至要闹罢工。这类公司提供的校车服务大概占总数的四成。

美国校车都为单层设计,因载人数量的不同而被分作A、B、C、D四个型号,目前都由专门的汽车公司设计生产。最小的A型荷载16-36人,最多的D型荷载54-90人,但美国最常见的还是荷载36-78人的C型校车,就是一般形容的“长鼻子校车”。

这些校车全身涂成黄色,外加黑色条纹,美国校车在1939年开始采用这种“校车黄”作为校车的专用色,以保证在清晨和黄昏醒目可见。

美国校车的“大陆会议”

在1939年的四月,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弗兰克•榭尔在纽约召集了一次有关制定全美校车标准的会议,这次会议堪称美国校车史上的“大陆会议”。

大会一共开了7天,除了定下铬黄涂色为“校车黄”外,代表们一共制订出45项有关校车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规章,包括车身长度、车顶高度、走廊宽度等。由于有了这些标准和规则,美国的校车才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安全化的道路,并且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也正是由于榭尔教授的这些贡献,他后来被尊称为美国的“校车之父”。

公路上的“特权车”

在纽约驾照考试中,有一道题是:“在纽约如有一辆校车停在路边上下学童,车的红色停车牌闪烁发亮,这是表示什么?”答案是“你不能从任何方向超车”。

以纽约州为例,虽然在行车过程中,校车优先级别并未高于急救等特勤车辆,但校车在美国道路上的地位可谓“特权”,所有过往车辆在校车上下学童的时候必须停车并保持距离。从1940年开始,美国很多州都在立法中规定了校车在公路上的这一“特权”地位。到1970年,全美所有州立法都如此规定。

除了关于校车的法律规定在不断升级之外,对于校车本身的硬件规定也在推进。1977年,美国联邦政府一系列对于校车生产规范标准正式生效,规定校车的座位调得更高、校车前后钢板加厚等,总而言之,让校车整体在防撞性能上更胜一筹。如今的美国校车甚至装上了摄像头和GPS。

比普通车安全八倍

2002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向国会递交的一份有关校车安全的报告,按照美国交管局的研究,美国学生坐校车要比坐普通车安全8倍。报告指出,校车行车一亿英里的平均死亡率为0.2人,普通车辆则为1.5人。

11月16日,中国甘肃正宁一辆幼儿园校车超载逆行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了20幼童失去生命。看到这样的消息,除了痛心疾首之外就是期待中国可以迅速建立起更加健全的校车体制,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中国虽然不能奢望在1939年就像美国那样初步建立校车制度,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美国的校车制度或对今天的中国有借鉴意义。

一天以前,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中国的安全校车工程终于起步。

浙江德清2000万购79辆校车背后

南方周末/这是6个校车试点县市中的故事。2011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进行了这次试点,但并没有任何中央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基本就是鼓励地方智慧。此时,中国不仅已有国家级的“校车标准”,也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专用校车制造能力。但硬件制造力并不稀缺之后,如何让校车制度落地生根?


停在浙江德清一所民工学校门口的“长鼻子”校车。 (CFP/图)

编者按:请给孩子们“橘黄色特权”

橘黄色校车正从历史中缓缓驶入中国。

一个浙江县城为何罕见地拥有79辆校车,甚至有被网民们誉为“最牛校车”的美式“长鼻子”?

财政并不富裕的山东无棣县,如何掏出2000万买校车?

这是6个校车试点县市中的故事。2011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进行了这次试点,但并没有任何中央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基本就是鼓励地方智慧。

此时,中国不仅已有国家级的“校车标准”,也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专用校车制造能力。但硬件制造力并不稀缺之后,如何让校车制度落地生根?

在美国,这一制度的确立距校车出现,已有上百年。当时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校车交通事故,经由乡村教育家希尔博士等的推动,严密的校车制度出现,并在此后反复修改。

醒目而特殊的专用橘黄色由此确立,并成为许多国家的校车色系。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橘黄色特权”除了硬件更安全,还包括更高优先级的路权。

而这一点在中国被广泛忽略,相关法律几乎为零。即使作为校车改革先锋的德清专门颁布了地方规定,却难以真正实行——在满载孩子的“长鼻子”校车上,南方周末 记者看到,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没有丝毫减速,而限速行驶的校车后面的车辆则满是不耐烦。

如何在中国真正建立“橘黄色特权”?每一个国人都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平安地上学、回家。

时任县长的一次美国考察,改变了六千名学生危险的上学之路

江南小县城浙江德清,突然涌来了许多记者。甘肃正宁县发生幼儿园校车惨剧后,德清的14辆美式校车成了英雄。

12岁的沈烨芳有些不解:记者们称道的黄色校车除了长着“长鼻子”,“坐凳比较软”之外,好像没有特别稀奇的地方。对她来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六年级开学,她多了个头衔——车长。

沈烨芳是德清县新市镇士林中心小学的学生。今年开学,每天早上来村里接他们上学的公交车换成了遍体刷满醒目黄漆的“长鼻子”校车。新塘村委会前有一片空地,没有车来车往,被当成校车站点。早上七点,沈烨芳抱着厚厚一摞乘车学生名单,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来一个同学,就打个勾儿。

沈烨芳们不知道,就是这些“并不稀奇”的校车,让他们成为中国最让人羡慕的学童——这样的待遇在国内非常罕见,即便出生在比德清更富庶的地方,他们的同龄人仍然要忍受超载、混载。城乡一体化拆了村校,农村孩子进城念书,却无人拆除他们上下学途中的危险。

“长鼻子”带我去上学

所有校车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行车线路、驾驶时速在永安公司和教育局安全科的电脑系统里都能跟踪到。一旦超速,监控系统就会报警。

11月18日,大雾天。

早上7点15分,新塘村校车站点,二十多个小黄帽穿着校服,排成纵队。往常这个时候,“长鼻子”应该到了。

此时,37岁的谢林虎正驾驶着“长鼻子”在省道上以40公里的时速缓慢前行。弥漫的大雾,二十多米外的车就已看不太清。这天一早还没出发,谢林虎就收到教育局发来要求控制车速的短信。

7点19分,“长鼻子”抵达王公郎站。站点设在村口的小卖部,一旁竖着“校车站点”黄色标志牌,乡村小道上已加装两条减速带。

7点22分,沈烨芳终于等来了“长鼻子”,小黄帽们上车在每个人固定的座位坐下,座椅套着绿底的小熊维尼印花布套。按名单,平时这辆54座的大巴车在这条线路应该载上37名学生。

“有一个同学没到。”沈烨芳把名单交给校长孔鑫火。这天,孔鑫火是这趟线路的看护老师。他照着名单上的联系方式,给没来的小朋友家里打了个电话,确认孩子妈妈会送他上学,不用再等。

其实,士林小学距离这条线路最远的站点新塘村只有十分钟车程。但是学校挨着省道,大货车经常呼啸而过。

士林小学总共有467名小学生。学校原则上规定,不满12周岁且家离学校超过1.5公里的学生可以申请乘坐校车。“实际上,如果家长有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孔鑫火说。

最后,168名学生申请坐校车。县里负责校车运营的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分给士林小学两辆“长鼻子”,各跑一条线路,早晚各来回接送两趟。沈烨芳们为校车付出的费用是2元每天。

7点28分,“长鼻子”经过水北大桥。一辆蓝色大卡车迎面驶过,没有减速。司机谢林虎一个猛刹,车上的南方周末记者在副驾驶座上打了个踉跄。幸好座位上的孩子们绑着安全带,没受什么影响。

所有校车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此时,谢林虎的行车线路、驾驶时速在永安公司和教育局安全科的办公室电脑系统里都能跟踪到。永安公司规定的时速上限是,国道省道60公里、乡村道路40公里、进入校门15公里。一旦超速,公司的监控系统就会报警。

7点半,“长鼻子”停靠在士林小学前,小黄帽们鱼贯而下。

孔鑫火发现车子台阶上铺着几块抹布。“今天地上湿,防滑。”谢林虎说,“这比红地毯管用。”

这个时候,三年级的石鑫玉也已抵达了德清育才民工子弟学校。

石鑫玉的爸爸在德清当司机,妈妈在厂里做工。爸爸妈妈一个月加起来收入3000多块钱,石鑫玉每学期交给学校1800块钱,包含学费、乘车和吃饭的所有费用。

没有德清户口,本地学校不收,德清共有两所民工子弟学校——育才和育秀。育才学校总共有1600名外来务工子女,大约有570人享受校车带来的福利。

育才学校分到三辆校车,两辆“长鼻子”和一辆51座平头黄色大巴。在此之前,育才学校自己买了三辆接送学生的小中巴。车子小,学生又多,过道上常常挤满人。

“校车跑一趟相当于我们自己的小车跑三趟,”26岁的育才学校校长臧华娣说。“要是能再多两辆就好了,现在还有一些学生想坐校车坐不上,我们自己的小车也还在跑。”

“我们真买对了”

三年内地方财政出资2000万购买了79辆黄色安全校车,覆盖全县近一半乡镇小学。“可惜因为没有法律保护,停车告示牌挡杆没法采用。”

在德清,校车出现既自然,也偶然。

2000年前后,德清启动城乡一体化改造。沈烨芳所在的士林镇原下辖8个村、1个居委会,2004年后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撤并入相邻的新市镇。士林的八所村校也陆续撤并,新塘村完全小学于2006年并入士林中心小学。

校舍条件变好了,老师也不用一人同时教多个年级,但小学生怎么上下学却成了难题。

最初有些闲散的私人承包接送,或是村里几个孩子一起搭车上学。2006年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完成,“公交校车”开始出现。

由政府持股的湖州长运德清分公司成立控股子公司德清环通,承担一部分接送学生的任务。但属下大多数公交车其实由私人承包,定期上缴管理费,类似于出租车的运营模式。

可是,如果专门接送学生上下学,几乎赚不到钱。于是,一辆车上尽可能多塞些人、学生坐不满的时候也顺路带过路客的情形时常出现。为了保证白天载客的生意,甚至有的公交校车早上五点多就去村子里接学生。

“德清当时碰到的问题在全国很普遍,甚至现在很多地方还存在。”永安公司总经理丁勇告诉记者。

然而,新任县长的一场美国考察改变了孩子们的上学之路。

2009年2月底,上任不到半年的德清县县长胡国荣到教育局调研。教育局局长任桂荣回忆,当时县长“对教育局工作汇报不满意”。半个月后,教育局拿出一套计划,打造“九大工程”,其中就包括校车专车专营,才让县长满意。

胡国荣记得,几年前去美国考察时,深受校车制度震撼。他亲眼目睹学生从美式“长鼻子”上下车,校车伸出两条带“STOP”标志的挡杆时,所有车辆停下避让,“特权甚至高过消防车和总统车”。

刚刚调任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的罗永昌,主抓校车安全。大半年的本土调研后,2009年年底,德清环通成立全资子公司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校车的运营维护。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出身、时任环通副总经理的丁勇出任永安公司总经理。

罗永昌牵头做了一个方案——三年内地方财政出资2000万购买校车,之后委托永安公司管理运营。

事实上,最早购入黄色校车的并非德清,而是辽宁宽甸县,购入12辆校车,只能负担2个乡镇的接送。“他们想出‘错时上学’的办法,”丁勇说,“德清出名是因为手笔比较大。”

县里陆续成立多部门合作的校车采购小组和路线勘定小组,初步考察后,圈定宇通、黄海和金旅三家客车公司。与三家公司的竞争性谈判持续了整整一天,最后郑州宇通中标。

2010年元旦,第一批9辆30座“下灰上黄”宇通校车奔跑在两个试点镇的乡村小路上。据丁勇回忆,“混载、超载情况完全解决了”。

有趣的是,因为县长对美国的“长鼻子”校车印象极深,教育局带着美国校车的资料找到了宇通客车公司,要求他们研发美式“长鼻子”校车。2010年,宇通公司研发成功。胡国荣拿着模型,“这个跟我在美国看到的一样了”。

此后,由于新的道路改造完成,以前没法通校车的学校也产生需求,实际采购的校车比原计划增加了,最后一共买了79辆。

这些校车包括30座、40座、51座和54座四种车型,覆盖全县近一半乡镇小学。而幼儿园没有进行城乡一体化改建,仍然散布在各个村子里,孩子就近入学,一般没有上下学的困扰。

德清县地形多变,东部水乡,中部平原,西部山区。“水乡地形就得考虑桥梁允许多大的校车通过。”德清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说,“山区路窄,转弯多,不好开,就不适合长鼻子,只能允许小型校车通过。”第一批到货的9辆体量较小的校车就仍然为德清西边山区的小学待命。

“其实是不是开‘长鼻子’校车是由道路条件决定的。”教育局安全科副科长潘建荣说,“现在媒体一窝蜂在报道‘长鼻子’,其实是不是‘长鼻子’不是重点。”

“长鼻子”除卡车头冲撞时能起到缓冲作用,其他指标与平头大巴几乎相同。比如,车身必须由铁皮钢板锻造,框架结构要焊在一起。上车的第一级台阶特别低,因为要符合8至12岁小学生的生理结构。比如,为了防止孩子跌出窗外,统一采用上推拉、下固定的窗户。所有座椅软化,扶手没有锐角,每个座位都配备安全带。

“我们参照美国蓝鸟公司产品,采用加固的保险杠。只是可惜因为没有法律保护,所以停车告示牌挡杆没法采用。”丁勇说,“当时没有先例,我们就自己摸索。”

再后来,国家制定校车标准时,一部分“德清标准”便成了国家标准。

2011年年初,一辆山区小学校车在转弯处避让迎面驶来的车,但刚修完的柏油路路基很软,一下子塌陷,校车倾斜45度倒下了。据丁勇回忆,车上的孩子无人受伤,校车吊起来后钢板“一点也没有变形,就是油漆擦掉一点”。

“如果是一般的公交车,玻璃早碎了,钢板也要变形。”丁勇说,“我后来跟领导说,我们车真买对了。”

地方财政补贴的校车公司

“这并不是钱的问题。”罗永昌说,“40万一辆长鼻子校车,就相当于一辆奥迪A6吧。2000万购车款也不是一次性付清,分摊到三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2010年上半年,36岁的谢林虎辞掉在外面跑长途的活儿,回县里当了一名校车司机。原来每月收入大概3600块,现在扣掉养老保险后从永安公司拿到手的大约是1800块钱,“在外面跑了这么多年,想回家来歇歇,陪陪家里人”。

早上送完学生,永安公司允许校车司机干一些“不走远”的私活儿。谢林虎就给附近人家修修水电赚些零散钱。有时候,镇上学校会向永安公司申请租用校车载学生去郊游或者去实践基地,跑一趟可以赚30块钱。

谢林虎的档案就躺在永安公司办公室的柜子里,以每个司机命名的文件夹里存着当时驾驶员的申请表、身体健康证明、答题卷等等一大摞文件。

驾驶员笔试,谢林虎得了90分。笔试合格后,永安公司的其他条件是:持有驾驶员客车牌照三年以上,无酒驾记录,无精神病史。一些原来给环通公司开“公交校车”的驾驶员就转成永安公司的专职校车司机。

工资不高,驾驶员容易流失,丁勇总结出一套招人经验:找30至55岁的驾驶员,本地或者本乡人,要有家、有孩子、有房子、有经验。他的逻辑是,这样的驾驶员有爱心、有责任。“外地驾驶员过年要提前回家,或者出了什么事情容易逃掉。”

每个校车司机还需要交给永安公司一万元做保证金,如果出了事故或者有任何违章,罚金就从保证金里扣除。

而永安公司运营开支的大头靠地方财政补贴。据丁勇估算,包括人工工资、维修费用在内的总开支每年为600万-660万元。学生乘车费为每天2元,全县近6000名学生搭乘校车,“一年收入顶多200万”,剩下400万缺口只能依靠地方财政补贴。

德清县在2011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第83名,2010年德清县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教育经费支出近3.8亿元。

身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德清经济实力其实并不算突出。“这并不是钱的问题。”罗永昌说,“40万一辆长鼻子校车,就相当于一辆奥迪A6吧。2000万购车款也不是一次性付清,分摊到三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空白的校车路权

对于校车安全来说,比硬件更重要的,是校车的路权。

经营校车的公司正在希望政府通过减免税收来进行支持。

永安公司今年购入“长鼻子”美式校车,每辆车仍需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国税)近4万元。“城乡公交一体化,国家会给油价补贴,地方会给购车补贴,农村和城市公交可以补到一半。”丁勇说,“校车也应该有这些政策优惠。”

比钱更重要的,则是校车的路权。要知道,美国有五百多项有关校车的法律法规,而中国几乎为零。

在美国,校车拥有优先级最高的路权。司机座位旁有个“停”的指示牌,每当指示牌亮出,后面所有的车都必须停下来,因为孩子们可能会下车走到道路上。通常时候,它的特权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

2011年9月德清县出台试图稳固校车“黄色特权”、优先校车出行的地方性文件,内容包括“其他车辆在校车转弯、掉头时应主动避让;在狭窄路段、桥梁行驶时,应让校车优先通行;学生上下车时,其他车辆要缓慢通行,必要时停车等待”。

但事实上,这类地方性文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也难以实行。

“永安公司对校车车速有限制,比普通车开得都要慢,后面跟着的司机会不耐烦。”丁勇说。2011年11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与孩子们一起乘坐校车,发现情况的确如此,而且跟随的校车经过桥梁时,并未看到迎面驶来的货车有任何减速避让的迹象。

心寒了!宁赠远邦不予家奴么?看中国捐助马其顿校车有感

强国论坛/看了中国向欧洲国家马其顿援助校车这一新闻,看样儿要想在中国坐上中国的校车基本不现实了,但这其中的寓意却相当深刻,其实在跟大家隐约的透露着一些信息,只有在国外才有可能坐上中国送的校车,悄悄的暗示大家快走吧。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呀。

当我看了这个新闻,我竟然很麻木,我觉得其实这笔钱只不过变成了一批客车送了出去,即使不是送客车的话这些钱也不知道会落入谁的口袋或者变成什么东西一样送出去,只不过这次就跟康菲石油一样:“我就是送了,你们能怎么滴吧”,既然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用这么明显的东西还好一顿片龙,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根本不在乎P民的看法。

我们真的寒心了

本月11月16日上午,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黄色校车在附近村庄一一接到小孩后,飞驰返回榆林子镇的幼儿园。9时15分,这辆核载9人、实载64人的金杯面包车与一辆大翻斗货车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正面高速相撞,面包车被撞毁,共死亡的20人中,18名是幼儿园孩子。

2009年9月8日,河南邓州幼儿园校车坠河,5人死亡、3人重伤;

2010年12月28日,湖南衡南县松江镇校车坠河,14人死亡、6人受伤;

2011年9月26日,山西灵石一校车与货车相撞,7人死亡、5人受伤……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可谓触目惊心,校车的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屡屡发生的校车事故,我们政府的解决办法就是,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校车,一律停运。至于孩子们如何上学,政府就无声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流沙镇18日校车停运后,下午放学,孩子门只能步行回家。如果路上不能碰上同村人的“顺风车”,他们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中国还有那么多学生上学要走悬坡、滑铁索。没有牢固的校舍,御寒的衣物,营养的午餐。

政府这些都看不到,政府看到的是富裕的欧洲地区的马其顿的孩子们,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甘肃校车事故刚刚发生的十天后,在中国孩子的上下学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政府又迫不及待的向马其顿无偿援助校车。

作为中国人,我真的寒心了。

试问:难道我们的外交政策真的是延续慈禧太后的宁赠远邦不予家奴么。

自家悲剧未了,中国外交部捐国外豪华校车 遭痛骂援交部

苹果日报/甘肃校巴特大事故、 62名幼童死伤悲剧未了,中国竟高调向欧洲国家马其顿(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捐助 23辆新簇簇的国产豪华校巴,以改善该国学生的学习环境,事件引起全国舆论哗然。有网民怒轰外交部宁赠外邦不予家奴,哀叹“别国孩子在笑,中国孩子在哭”,吁外交部改名“援交部”!

中国外交部网站昨图文并茂报道有关捐赠仪式的消息,中国驻马国大使崔志伟致辞时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他又称,中方已先后向马国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助马国校巴,将进一步改善马国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中方对中马关系高度重视。

据马其顿政府网站透露,今次中方向马国捐赠校巴共 23辆,为 35座豪华配置,符合欧美安全标准,有自动车门、灭火器,每个座位都配安全带等。该车由郑州宇通汽车公司制造;该公司一名销售经理昨回应本报电话查询时称,该款巴士国内售价约 50万(人民币.下同),此次中国向马国赠校巴,总价值应超过 1,000万元。

“前段时间才看到甘肃校车事故,今天看到这样的新闻,真是无语了!”“家里吃不起饭,在外面装大款!”中国援助马其顿校巴的消息,立即引起舆论哗然,各大门户网站跟贴如潮,仅网易就多达逾 15万跟贴,网民怒斥外交部“这时候放这种消息,分明是要倒中国政府的台”。

有网民指:“看到这消息我被震惊了!”“甘肃校巴 19名儿童尸骨未寒,外交部又在国人心上插刀!”“天堂里,别国的孩子都在笑,惟有中国的孩子在哭!”外交部电话昨遭网民打爆。

有网民还引国际货币基金数据指,去年马其顿人均 GDP全球排 94位,中国排 95位,人均购买力更高出中国 1/3;“如此差距也好打肿脸充胖子去援助?”

位于欧洲东南部的马其顿于 1993年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人口 210万,曾与台湾建交, 2001年又与中国恢复外交。有学者指,中国对马捐赠实际是针对台湾,“以金援拉外交”。

内地近年校巴悲剧

2011年
11月 16日,甘肃正宁一架限载 9人的校巴严重超载 64人,与泥头车相撞, 19名幼童死亡, 43名幼童受伤。
9月 26日,山西灵石县一辆校巴与大货车相撞, 7名初中生死亡, 5人受伤。
7月 20日,大连一辆无牌校巴失事,导致 17名幼儿受伤

2010年
12月 27日,湖南衡南县一辆三轮电单车违章搭载 20名小学生失事, 14名学生死亡, 6人重伤。
10月 28日,湖北潜江市一辆七座小巴载同 23名小学生与卡车相撞, 10名学生受伤。
5月 21日,甘肃一辆小学校巴出事, 5名学生死亡, 3名学生受伤。
4月 6日,广东汕头市某技工学校校巴与水泥罐车相撞, 10名学生死亡, 28人伤。

大陆网民忒有才 把中共外交部变成“援交部”!


论坛/中共外交部向马其顿捐校车的新闻在大陆网络上已经引起如海骂潮,网友痛骂中共政府对国内孩子不管不顾,却将校车援助 发达国家。各网站微博上的此条新闻跟帖2、3小时内全部突破十万,几乎一水儿的骂贴。网友“祝和平”表示:“看到这个新闻,我只能说一个字:操!尼玛自己 的学子尸骨未寒,就赶着去添别人的屁股,这些孙子是妈生的吗?怎么尽做这禽兽不如的事儿?”更有网友替中共外交部更名为“援交部”。

中共援交部一词最早出现是2010年9月16日20时35分,网友“无事也生非”发出了如下信息:“[外交部:相信中国民众会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想法 2010年09月16日17:58 新华网 ]理性?奴性!人家就那么血性?合法?合谁的法?日本国内法?唉,外交什么部,援交部吧?”

苹果日报 :中共建政61年 “愚蠢外援”高达2500亿

今年已是中共建政后开展对外援助第 61个年头。据官方透露,截至 2009年底,中共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 2562.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无偿援助 1,062亿元,无息贷款 765.4亿元,优惠贷款 735.5亿元。

不过,中国的援外问题多多,尤其在毛泽东时代,备受诟病。当时中国为支援越南、北韩、阿尔巴尼亚等国,勒紧裤带,其中无偿援助越南达 200亿,对北韩的援助是数以百亿计,甚至还搭上几十万条志愿军生命,但这些国家最后都几乎与中国反面,被外界讥笑为“蠢援”。

改革开放前中国援建项目多是“交钥匙”,即工程完成后移交受援国,但很多受援国线因缺乏管理经验,故项目效益不佳。最经典是上世纪 70年代援建非洲大陆的坦赞铁路。铁路移交后亏损累累,几近荒废,令中方不得不于 1983年派出专家参与管理。邓小平当权后,终止了蠢援方式,但为了与台湾争夺邦交国,仍不时以“银蛋”作武器。另外,中国经济腾飞后,近年为拓展能源,借援助之名,在世界各地染指能源项目,虽不少项目功亏一篑,亦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