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4/叶枫:周建霞访谈–你看那天边的云霞

多伦多在线记者叶枫特稿/临近母亲节,我采访著名歌唱家周建霞老师真的事出有因。在今年大年三十晚,加拿大湖南同乡会于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乡聚、乡音、乡情”新春文艺晚会;最后压轴戏落在周建霞老师身上。她演唱了《乡音乡情》和《白发亲娘》两首歌,声情并茂的演唱中间,周老师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她想起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也想起了与母亲有关的往事;我相信当时有很多现场的观众流了泪。

据周建霞讲,这两首歌唱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和自己本人。在多伦多的文艺舞台上,周老师可谓“大忙人”,我经常在各种演出场合见到她、听到她悦耳的歌声;只是极少看到她当众说话,尤其象那天晚上的话的确罕见,我以为,周建霞老师是性情中的“性情中人”。艺术,说白了就是情感,艺术家就是情感的代言人和表达者;周建霞当然概莫能外。

当我打电话约见周老师的时候,她极力回忆是否认识我或见过我;我心想,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我除了同她合过一次影之外从没跟她说过话,在我看来,她是一个众星捧月式的人物,走到哪儿,都有人围上来;而我,不愿意锦上添花,更喜欢雪中送碳。很崇拜她,但觉得关于如此大牌的艺术家,一定有很多的报道;我就不凑热闹了,我喜欢她的歌,就是对她最好的报道。

记得我第一次在多伦多的舞台上亮相的时候就听到一位女歌唱家的歌;那是2006年2月18日,在“希尔顿”酒店举行的“首界北美华人财富高峰论坛”上,我作为会议的主持人之一,为了活跃气氛增添感染力,我们邀请了两位歌唱演员为与会者演唱歌曲以助兴。女歌手演唱的是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虽然这首歌和当时的金融专业会议不是太匹配,但她的歌声却深入人心;因为到场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基本都是看着《英雄儿女》这部电影长大的,对这支雄浑激荡的主题歌更是耳熟能详。能在遥远的加拿大听到这首动人的老歌让人感受一新;那一次,我便记住了这位歌唱家。

见到周老师时,我才得到印证:那是她妹妹周建芬。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周建霞老师,没想到她还有一个同她一样搞歌唱艺术的妹妹;真是巧合。周建芬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是长春市的优秀音乐教师,所教的学生很多都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后在北京北普沱影视研修学院当副教授,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移居加拿大后仍从事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教学工作,潜心教学的周建芬,既是位老师,也是位演员。

周老师说,没有妹妹,她也可能根本就不会在加拿大呆下去;妹妹比她先来几年,把一切都打理好了,等她来的时候已没有什么陌生感和落差感。什么都帮她料理好了,在进入加拿大社会的过程中,什么都带着她,包括去教会;直到现在家里有什么事她都去问她妹夫如何如何办。如果没有妹妹他们的帮助和带领,她早就走了;本来刚来时就不准备长呆,加之这里也没有自己驰骋的舞台;可以说,妹妹两口子把姐姐的心安在了加拿大,给她在多伦多找了一个温馨的家,令其心有所属。所以她很庆幸自己有个好妹妹;姐妹情深,溢于言表。我有意把话题拉到那天晚上“乡聚、乡音、乡情”晚会她讲的那几句动情的话上。我还是不想离开“母亲节”这个由头,因为,周老师既爱恋母亲,自己也是一位好母亲。

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的周老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时常教导她:“要善于发现人家的优点。”女儿17岁了,在“麦当劳高中”读11年级;周老师也是为了这个宝贝女儿才来到加拿大,象大多数到这里的人们一样不得不忍痛割爱。自己的事业已经很成功了,也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发展和前途,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周建霞还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她是个极具爱心的人,她对我讲:“我从不看别人的缺点。”在她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要善于发掘别人的这些好东西,向人学习才能进步;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女儿的教育中。在国外,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不少华人的家庭悲剧都始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困难上;周建霞奉承“爱的教化”原则,用爱心来感化疏导孩子,以培养她独立良好的人格和习性。

4月15日,她将与多伦多众多华人艺术家联袂举办一场名为“爱的奉献2007春之声文艺晚会”,这是一次由“周建霞音乐工作室”主办的、多伦多东区华人浸信会协办的慈善活动,也是一台高档次的综合歌舞晚会,参加演出的许多是在大多伦多地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演出阵容极具分量,包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周建霞;著名钢琴家,多次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王犁、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春杰、流行歌手姜晓,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张凯、郑月秋、王琳、高锡铭、王东、丁鑫、王舒薇、以及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华夏合唱团、新百合花艺术团、孙玲舞蹈学校等。

此次演出得到多伦多华人社区许多团体鼎力支持,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全部为义务奉献,演出所得的全部款项将捐给教会,用于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华人同胞。

来加拿大5年的周建霞,一直很低调,不事张扬,只做实事;刚来时在家休养了2年,一方面看看多伦多的文化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搞些教学调查,摸摸情况好为自己找一条专业性的出路,至少要将自己的长处和多年的艺术积累发挥出来吧。随后,她成立了“周建霞音乐工作室”,开始教学生;另外,还把一部分时间用在教会的工作上,在那里她既教授大家唱歌,也领诗。在加拿大,她的心要安静许多,宗教情怀经常浮现,令她感到平安和喜乐。

周建霞在叙述自我的时候十分平静坦然,好象一切皆会发生,一切都将到来;认真努力地做就是了。从中国社会基层一步步奋斗拼搏上来的她,对什么都看得很开,因为她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果关联的世界包裹着众生。那么一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当然也不是偶然的,在因果关系里也能找到答案。我试图探询周建霞老师的过去,没料到,她坦率地惊人,向我娓娓道来。

生于中国吉林的周建霞,从小就时常沐浴在艺术的氛围里,外公是位民间艺人,母亲是个音乐爱好者,总是曲不离口;随时随地就能唱起来。这对周建霞影响不小,据她回忆,母亲的东北民歌如“二人传”、“拉场戏”唱得很地道;父母虽是工人,但喜欢文化艺术。父亲是文学爱好者,喜爱舞文弄墨,“文革”期间写了很多快板、相声等作品。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家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也是永恒的。这样的家庭自然把周建霞带进音乐艺术的殿堂,让她措置裕如、尽情尽兴的发挥自我的优势与爱好。

自称“文革”期间听“样板戏”长大的周建霞,从小就热爱文艺和歌唱,上学后在宣传队里当主演,是校里的文艺骨干和大队长。14岁时师范学校的艺术系来她们学校招生,她背着父母去参加考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想下乡当农民。刚上初中的她就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为自我设计和规划,果不其然,她被破格录取了;那时,她的邻居在那所师范学校工作,回来通知了她家。但通知书一直没收到,后来一打听才知是县文教局扣下来了;他们看她还小且极具潜力,怕她跑了,损失了一个文艺人才。之后几经周转,文教局的领导才同意放人。

上了两年半师范,毕业时她不想当教师,随即与一位想当教师的人换了一下工作,才在吉林省通辽县文工团当上了演员。出色的悟性和良好的条件很快令她脱颖而出,16岁已是正式国家干部,在团里既是业务骨干又兼任声乐老师,16岁的音乐老师手把手地教起了学生。

周建霞的运气始终不错,一个机会使她认识了启蒙老师鲍桂芳,当时,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社会渴望人才之际,吉林省委打算让拨乱反正后的鲍桂芳出山,培养一批艺术人才,为此,特别为她举办了二届赛歌会,以挑选人才。在一千多名选手里,周建霞浮出水面,其实她并没得奖;但在第二轮比赛中,老师还是选中了她。鲍老师说得好:“你就是这里边的虫—就是舞台上的人。”

启蒙恩师的认定,促使吉林圣文化厅准备将周建霞从通辽调到吉林省会长春深造,然而,通辽县文工团坚决不放;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骨干力量白白流失是他们不能忍受的。也是几经协调与谈判,最终的结果,吉林省文化厅长亲自去通辽做工作,一共拿出25万元给了县文工团才“买”这个演员。1978年的中国,25万人民币可不是小数目,当时“万元户”这个名词才刚开始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眼帘。这也说明,百废待兴的中国,求贤若渴。

在长春和鲍桂芳老师学习了一年,周建霞就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后来鲍老师去世,很是让她难过了一阵子。老师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为她熬鸡汤,补营养;但在艺术上却极其严厉,痛失恩师的周建霞对老师的感激与培养之情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在艺术上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开拓奋进;在“长春之夏”的音乐会上,当时的中国音协主席李凌一直在关心着周建霞的成长,在音乐会结束后,李凌找到了她,问她有何打算?周建霞告诉他自己仍想继续学习、深造提高。李主席便劝她去中国音乐学院去学习,那是中国最一流的音乐学府;于是,1981年9月,周建霞来到久负盛名的中国音乐学院。

当时的院领导之一的张权老师一看相中了她,张老师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音乐文学硕士学位的歌唱家,当时回国是周恩来总理接见过的,对她寄予了十分的厚望。跟从张权老师学了4年,打下了扎实而牢固的根基,1985年毕业时周建霞即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是中国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夫人于波女士带她去见艺术团的团长和领导的,那会儿,中央歌剧舞剧院也想要她,还有吉林省歌舞剧院也紧紧盯住她;最后周建霞还是愿意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

那时,她已结婚,先生还在东北,两地分居;为此,她回到吉林,每天都骑上自行车望省委跑,为了调动,什么招儿都使了,什么途径也都尝试过,甚至,当时的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强晓初都出面了;最后才同意放人。然而,正当周建霞为之欢呼雀跃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北京冻结了调动。这一桶冷水泼得她透心儿凉,好在最终由她的老师出面斡旋,把她演唱的录音磁带送给王震副主席听,她的歌声打动了共和国的老将军,一代名将王震也是爱才心切,亲自批示给胡启立,接着又转给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终于使她如愿以尝,在中国广播艺术团这个艺术的大家庭中做了一名独唱演员。

周建霞每每提及往事都百感交集,最令她动情的是她艺术之路上的两位老师—鲍桂芳和张权;加上自己的母亲。她常说自己有三个母亲,是她们,给了她一生生存的本领;教会了她做人和谋事。周建霞始终信奉“爱的哲学”,来到加拿大后,她一面教学,一面也时常到教会做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需要的人。她举办“爱的奉献”这台晚会的目的就是旨在传达一种爱的精神;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的确,爱能通天。

4 Comments

  1. jackjia (Post author)

    请查email

  2. 孙健

    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周老师和王春杰老师总能同台演出所以肯请你帮我联系上王春杰老师
    我叫孙健 想借贵方宝地苦寻我的授业恩师 笛子演奏家:王春杰
    他是2002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市, 现在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有挂名,可是我想尽办法找不到他的联系方式,肯请贵方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帮我联系到我多年无联系的老师王春杰,无论是他的手机号还是邮箱,QQ号都可,请回复到我的邮箱,或者将我的联系方式告之于他.在此深表感谢!!!

    我的联系方式:

    手机: 13596402362 邮箱: [email protected]

  3. jackjia (Post author)

    她就在多伦多。下次给你要一个她的email。

  4. blackwindow

    请问如何能够联系上周老师?我太喜欢她的歌声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