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5/纪念胡耀邦 胡温开始着手为解禁赵紫阳做准备

明报/昨日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1周年,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缅怀他在胡耀邦领导下的一个工作片断,写得情文并茂,胡耀邦淳朴、勤政、亲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篇文章,使人联想到温家宝也曾经在赵紫阳直接领导下工作,以温家宝现在的显赫地位,设若有朝一日,他能够如缅怀胡耀邦一样,撰文公开与赵紫阳共事的一些片片断断,与全国人民分享;果能如此,显示中国政治走出了予人窒息的暗角,大家都身心舒畅。这样的政治氛围,是国人所乐见的。

温家宝这篇文章,题为《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全文刊A32),文中他称胡耀邦为“耀邦同志”,忆述当年他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时,跟随胡考察西南贫困地区的情,描述年过七旬的胡耀邦如何风尘仆仆,在病中仍然坚持下乡联系群众。文章只谈1986年初春节前后半个月,在贵州、云南、广西一些贫困地区调研的片段,不涉其他。

今年西南大旱,温家宝前往视察灾情,途经当年他跟随胡耀邦调研的贵州省兴义市,看到当年只有一条大路的兴义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睹物思人,抚今追昔,温家宝撰文纾怀,动机或许就是那么简单。不过,以温家宝的身分,对外行谊举措不由他说了算,他要发表文章,还须得到中共组织上的同意,而以内地政治的一些潜规则和潜台词,对于领导人的说话,都会被解读为个中透露一些什么信息。

胡耀邦死后的民悼念活动,虽然其后演变成为六四事件,但是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高度评价胡耀邦,所以在中共和中国,胡耀邦是一位正面人物,随时日推移,他的个人和为官特质,例如清廉勤政亲民,比照当今中国官场之种种陋弊,胡耀邦的形象愈益突出。

表面上,温家宝这篇文章无政治意涵,不过,文中讲述温家宝“亲身感受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当年他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风格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年来,温家宝在中华大地仆仆风尘,下乡调研,与农民闲话家常,哪里有灾害事故,哪里就有温家宝的身影,当撰写这篇社评时,温家宝又奔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场,指挥救灾去了。温家宝确实是身体力行,实现胡耀邦的言传身教。

对故人的忆述,温家宝除了自惕自励以外,按中国官场的潜台词,他是否藉此提示官员学习胡耀邦,以端正内地官场的一些不正之风?我们认为,即使主观上温家宝并无这个打算,相信内地不少民和官员,都会从这个角度解读这篇文章。

至于在本港,不少市民也注意这篇文章,温家宝写得好是原因之一,对于不少市民而言,文章的吸引力,“胡耀邦”三个字是关键词。不少香港市民的六四情结,在惨剧发生21年之后,仍然极其浓烈,而胡耀邦之死,触发和演变至百万学生和民在天安门的争取民主运动,现在当权的总理温家宝怎样写胡耀邦,肯定备受关注。另外,在本港,不少人提到胡耀邦,都联想到反官倒、反贪污腐败,胡耀邦为官清廉,这是他死后正直形象屹立不衰的原因。中国官场的贪污腐败现状,与胡耀邦的淳朴清廉对照,胡耀邦自是更令人怀念了。

赵紫阳在中共总书记任内,因为六四事件下台,当时温家宝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赵紫阳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即到天安门广场探望学生的一幕,温家宝陪同,赵紫阳拿扩音器对学生讲话的经典图片,温家宝就站在赵紫阳背后。当时,赵紫阳和温家宝的职位,两人的直属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约两年,工作应该甚为紧密,撇开六四事件,赵紫阳的处事行谊作风,温家宝理应知之甚详。设若有朝一日,温家宝忆述与赵紫阳共事某一特定事态,反映其人其事,这篇文章肯定可读性甚高。当然,设若温家宝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六四事件中的赵紫阳”,就更轰动了。

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同情学生,反对武力镇压,被中共指为“分裂党”,赵紫阳当日夜里探望学生后,即从民的目光消失,过了16年被幽禁的生活,2005年病逝。六四事件后,赵紫阳的一切,在中国大陆成为忌讳,民无从得知他的情,若做一些与赵紫阳有关的事,也可能受到官府“关顾”。赵紫阳能够曾经官至总理、总书记,领导国家,他的能力、政绩肯定有过人之处,但是中国官场像他这样的人,被打入另册,活像从未存在过一样,连一些照片也被抹掉。这是中国政治让人从心底里打冷颤之处。

期望温家宝撰写文章缅怀赵紫阳,只是我们的浮想连篇,以中国的政治现实,不但温总任内无可能,相信未来10年都不可能发生。不过,如果温家宝缅怀赵紫阳的文章,“竟然”可以公开发表,则显示中国已经走上政治现代化的道路。这样的中国,是我们所企盼的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