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在线记者叶枫/我是在风雪之日采访金莉莉的,恰好,她也出生在这样的日子;与雪有缘的金莉莉,最终选择了一个多雪的国度定居、生活,看来是天注定的。
采访结束时走出来,冬天的夜晚,华灯初上,漫天大雪,夹着凛冽的寒风,把多伦多裹得严严实实;道别后,望着年过半百的金莉莉远去背影,我肃然起敬。她在雪地里顶风冒雪地走着,脚步是那样的坚实,仿佛自己的安祥压根儿就来自这样的气候和天时。好象只有在这种时候她才感觉生命是沉甸甸的,有内容、有分量、有风光、有奔头。
我们对金莉莉的熟识,除了在华人超市看到和买到的她的“金口味”食品,还有她赞助的各种社区活动;场面上的金莉莉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那样谦卑、温婉、随和。然而,公众看到的只是她个性中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只有结合她的身世和历程才能看得剔透。她的传奇般经历并不总显示在她的“金口味”食品里。金莉莉在讲故事的时候,既是讲自己,又象是在讲别人。
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江南水乡的金莉莉,自她在一个下雪天降临人世间以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虽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却被亲生父母抛弃,她的生活乐章一开始就没起好头。
家庭虽然在当时很有势,但自己却无缘享受;金莉莉的生父是“沙家浜”里的忠义救国军的一个仓库主任,母亲则是忠义救国军司令的干女儿。他们家本来也属一般家境,因为沾了忠义救国军的光而变得很光鲜、也很富有;生父以前还读过几年书,有点文化。这样的家庭应该在那时是相当不错的,生在此也真是幸运。
然而,由于苏南农村重男轻女,加之他们家的家族属于爱新觉罗的后裔,因而,封建思想浓厚;生母生了5、6个女孩,在金莉莉之前已送掉几个了。终于,在她前面生下一个男孩,隧大办酒席以示庆贺;谁知接下来又生了她一个女孩。顿觉不爽,于是就把她扔在了后院的竹林里;那一天是下雪天,金莉莉记得是1947年,但几月几日记不清了。
尽管不知那天过生日,多伦多的朋友在2006年12月为她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
好在上帝很眷顾她,被包起来的金莉莉在竹林中,由于竹叶的遮挡,雪落在叶子上形成一个保护层,加上江南的雪并不大,第二天这个小生命竟没有被冻死,依然活着、还有哭声。
有人建议干脆把她丢到前面的护城河里算了,据说是她的爷爷当时起了关键的作用,看到这个在哭的小生命,动了恻隐之心。认为既然她没被冻死,说明她命大,上天不让她死,好歹也是一条生命啊;就这样她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家里还是不接受她,就将她放在一位没有孩子的亲戚的家门口,也就是她的养母的家门口;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抱养她。
养母家里也是皇族血统,原来是开中药铺的,她们家没孩子,养母亲认识生母;养母的先生因为抽鸦片被人不留神开枪打死。养母守寡,想要个孩子来抚养,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把孩子仍给别人是要保密的,不能让街坊邻居知道,更不能让孩子本人知道他的身世,怕他将来出走。
养母的母亲也就是养姥姥,第二天早上醒来一出门即看见金莉莉这个小孩放在她家门前,便抱回家里;她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要个女孩儿,因为,男孩在她们家都活不长。自己的丈夫和女婿都是29岁死的,在她们那里,29岁被视为一道坎儿;尤其是男人。
养姥姥刚把她抱进家门,结果第二天又一个小孩丢到她家门口,是个男孩儿;养姥姥知道自己的女儿想要个男孩,但她本人并不想要,再者,女儿并不管孩子,还是由她来带。于是她就把这个男孩放到邻居家门口了,而留下了金莉莉。
尽管养母不喜欢女孩,但养姥姥劝她要女孩,说女孩如何如何好、贴心等等之类的好话;并亲自抚养金莉莉。从解放前一直到50年,都是由养姥姥带她长大的,她的养母后来去了苏州一个丝厂做工,离开了无锡;这样,金莉莉就跟着姥姥在无锡成长;她姥姥是远近闻名的“三好婆”,既开明又聪明。
当时在乡下谁家的红白喜事她都出面帮助张罗,她的亲和、能干,加上出色的组织能力,使其赢得了远近乡亲的信赖和垂青。跟着姥姥,她从小就不知道害怕,性格很象姥姥;整天跟着姥姥走东家串西家,见的世面不算少,姥姥讲的话她都能倒背如流。她当时很调皮,象个男孩性格,把调羹仍到阴沟里搞恶作剧,梳个头得追她半条街;4岁时就被送到学校去读书。
当时没有幼儿园,学校看她那么小,不收她;姥姥便说情求人家收下她。由于姥姥在周围的知名度很高,人家还是买她的帐,收下了金莉莉上学。
金莉莉形容自己读书,并不认真但非常聪明,有悟性;过目成诵。她背书时眼前仿佛每个字都历历在目,人们惊叹她的超群的记忆力,她其实并不用功,相反还很顽皮,捣得一塌糊涂;登梯爬高、胡跑乱跳的她从小就是校体操队队长。
由于读书好,她常跳级,也总是参加竞赛拿奖,学习对她而言是件轻松的事;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这个没有父母亲的孩子,一切都得靠自己的金莉莉,从小就养成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作风。学习成绩也令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初中是被保送的。
其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在她7岁的时候,姥姥得病去世,对她打击很大;7岁以前跟着姥姥长大的她一直都很幸福。从小姥姥就给她讲故事,教她学做人,待人要以诚心换诚心;换得来就换,换不来也不要去伤害别人;这对她影响深远,伴随她的一生。
她也总是劝导一些现在想不开的人,不要老去抱怨所付出的与回报不成比例,要善待他人,宽厚仁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她说自己从小就有西方人的观念,只求帮人,不求回报,很穷、很苦、但很开心;她也始终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要学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面对生活要积极努力。他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对你们的付出是我愿意,但你们不能觉得是我应该;我的心意并不代表我欠你们的。
7岁时的金莉莉,养母改嫁,姥姥也离开了人间;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一个人面对那么大的空房子,心也如同房子那般空虚;养母改嫁时带走了大量家什,她并不懂事,还帮助养母搬家;乡公所实在看不下去,觉得寡妇改嫁,亲生女儿都不带走,太不尽人情了,就出来干涉。
乡公所并不知晓金莉莉的身世,更不知道她们不是亲生母女关系,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于是养母给金莉莉留下了一些东西,没有做绝,那时金莉莉已经3年级了。
姥姥一去世她的生活没有了着落,姥姥生前靠纺纱和给人家当“喜娘娘”(当地农村里帮人家张罗红白喜事,从而获得一些酬劳的老年妇女)过活;吃饭是没问题;而且老人象一把大伞一样总呵护着她。姥姥一走剩下她孤身一人面对生活,其境况的确很凄凉。她好象人生汪洋中的一条小船,在生活的波涛里飘摇,不知命运会将她带到何方?
也亏得金莉莉长在红旗下,新中国政府出面帮助解决问题,每月给她一定的生活费,从7岁开始她就从街道领取每月8块钱的生活费。学校免掉了她的学费,吃饭在食堂,衣服放在那里很久了也不会洗,一个人独自生活需要的条件对她而言尚不具备。冬天袜子都露出脚指头了,冻得在教室里跺脚,旁边同学也跟着跺,老师便来干预,并批评同学;同学不服,说金莉莉跺脚你为何不说,老师说,因为她成绩好,且没有父母。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金莉莉竟也活了过来。
那个时代,没有多少精神文化生活,她就读书,什么书都看,以至于把眼睛搞坏掉了;12、3岁的小姑娘已经近视700多度。所幸的是老师很照顾她,三年自然灾害时她享受政府规定有32斤粮食每月;学校扣掉9斤,说是支援亚非拉。
尽管吃不饱,但对于同班同学,她不失为一个大财主;每个月有3块钱零花钱。同学只有9斤的粮食。她时常把自己的饭票给同学用,同学们在家跟父母闹别扭或是不开心,就跑到她这里来,同吃同睡与她,关系非常亲密。
由于老帮助别的同学,把粮票给别人,自己每月的最后三天只好舀冷水喝,躺在床上;由于没父母,也借不到钱。有一次,饿得爬不起来,好在因为没父母老师同学经常关心她,他们敲门时终于发现她已经饿得不象人样子;就给她拿些面粉搅成糊糊给她吃。从小喝惯冰水的金莉莉,到了加拿大以后吃不惯西餐,但冰水却喝得惯,与小时候常喝冰水来充饥不无关联。
独当一面的金莉莉,阴错阳差地在12、3岁时陪着一个亲戚的妻子和孩子还到了遥远的珍宝岛生活了8个月;从无锡到珍宝岛的路途可想而知。
一个少女不知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做到这一切,在珍宝岛,她开心极了;他在一个老农户家里住,老夫妇知道她从小没父母,很是可怜,便对她很照顾。冬天带着她上山打猎,挖人参,一次,挖到一个胡萝卜般大罕见的千年人参;老夫妇俩便逼着她吃。早晚各吃一次,吃了一周左右,从此,奠定了她的身体素质;此后,金莉莉认为不管在何时何地她都有很强的身体素质和人生本钱,与这棵人参的滋补不无关系。
她不是个迷信的人,但她相信人心向善,因果报应;对这对老夫妇她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她回来之后没多久,那位老先生便去世了,金莉莉黯然神伤。她想报答都无从下手。
在艰难中生存的金莉莉,命大造化大,大学也是保送,1965年她上了兵器工业部的一所大学;66、67年时便跟着搞大串联,饱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两年的时间,除了西藏没去,该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结果两年回来大病一场,得了很重的伤寒症。那时正值文革时期,好医生都关在牛棚里,好在死马当活马医,所幸,请来了好一点的医生救治才活下来;在医院里整整躺了一个月。
当时她并不怕死,红宝书里的8块钱,她吩咐人家说5块钱做火化用,剩下3块钱买个骨灰盒。护士们都哭了,她还不哭,因为一直在读“老三篇”,人固有一死,我都畅游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别无所憾了;她倒显得很大气磅礴似的。
金莉莉在讲述自己的过去时是很专注和忘情的,因为她有情、有义。尽管过去并不美好,但她还是愿意把美好的回忆留给过去,在她眼里,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有上不完的必修课。
虽然在国内正规大学读过书,她学的是机电系的真空专业,但她还是相信社会才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在这所独特的大学里才能够检验人的真功夫,而且适者生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圆满毕业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超人的代价。
从来就没向命运低头和屈服的金莉莉,生来就有一颗跳动不安的心和向上的意志,不甘寂寞与墨守成规的她,1983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下海经商;创办工厂,搞得很有生气。泼辣能干的金莉莉是个解决问题的好手,什么样的困难都不在话下;那时,国内一家媒体的记者还采访了她,写了一篇名为“一个骑三轮车的女厂长》的人物通讯,来宣传这一改革浪潮下的先进人物。
金莉莉没有洋洋自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是块经商的料,有天分和敏锐的直觉判断力;于是,找到了另一个新的价值点。1986年她移居香港,在成为香港居民后,1993年又移民加拿大,在这个遥远的国度里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在北美这个规范的市场里,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在她看来,移民加拿大是人生大的转机,是一种人生投资;自己有做了十年厂长的经验,又有魄力和决心,一路吃苦过来的金莉莉觉得加拿大对她而言简直如鱼得水。她有一句名言:“‘不喜欢’这三个字用在任何地方就是最大的失败。”不安于现状的她终于在加拿大开始创业打拼,在竞争激烈的食品业立起了“金口味”的招牌。
刚到多伦多来的时候,为了考察市场行情,她带着手下人一家一家华人餐馆和饮食店地吃,吃了两个多月小笼包、小笼饺,其他人都吃腻了;见了食品都恶心,就这样,他们摸清了大众的口味和市场潜力及空间。
金莉莉瞅准方向便开始大干,她舍得辛苦,不惧困难,喜欢挑战自我;年轻时由于酷爱看书,把眼睛搞坏了,来这里后她眼睛开了刀,安了人工晶体,从而视力有所好转;但晚上遇到不好天气,还是不敢开车。
英语不好的她,还爱往洋人堆里钻,慢慢的,口语竟有了长进。金莉莉属于那种遇事不怕,而且迎着事情进而解决事情的人;她觉得自己想的通,也做得通,一贯奉行“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她,有精明的头脑和计划思维能力,懂得利用时间,拿她的员工的话来说“我们老板坐飞机象坐巴士”,一上飞机,倒头便睡,这样的时间安排和经营在她是家常便饭。
在个人素质上,金莉莉很是自信,她说:“你要做什么象什么就会无坚不摧。”她从不想自己的年龄,干事情极其投入,而且主意特别多,总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她认为新移民来到加拿大最要紧的并不是语言,而是心态,尤其是自信品格的培养。自信往往能够弥补文化语言以及才能方面的不足,使人变得无所畏惧。
打工还是创业,是摆在每一个新移民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和选择,要创业就要有第一桶金,这尤其重要。在加拿大是没有“空手套白狼”的美事的,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有章可寻,必须按部就班。金莉莉这样认为。
在加拿大这个成熟稳健的市场里,不光做事还要做人,说到经营理念,金莉莉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诚信、热情、自信和闯劲是每一位经营者必备的。在这里做生意要“文化搭舞台,商业结硕果”,要舍得推广和投资,用个人的智慧来规避风险;一切应以成本为基点,以市场为基础。
在加拿大创业,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加拿大的经济游戏规则,包括遵守这边财务、税收、用人的劳工法等等规矩,对政府要有诚信,对顾客要有保证;下一步她准备开辟西人市场,改良品种适合老外的口味,她们“金口味”食品虽没有进老外的超市,但已上了老外的餐桌;同时还想开拓亚洲市场。
金莉莉以为,钱是赚不够的,要回馈社会,用在公众身上;为此,她赞助支持了很多社会活动,尤其在华人社区,“金口味”已经成了令人开心的好口碑了。
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青年教育计划,为弱势群体服务呐喊;特别对新移民,她总是能帮则帮,告戒他们“语言不好不是问题,关键得去做”,敢冲敢闯才有戏。鼓励新移民做义工,寻找机会、积累经验。她说:“开心不开心其实都是自己想的。”要善待自己。
金莉莉时常早晨一开门时就在心里喊:“健康、快乐、平安”,为自己也为他人祈祷每一天。不求惊天动地、只求实实在在的她,希望尽力多做点事,把智慧和理念留给后代;认为这才是最宝贵的遗产。
作为多元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会长,它从2002年一直到目前都致力于文化和公益事业,她还赞助心脏病基金会,“同一首歌”乐队演出,今年2月10号的“上海之春”联欢会以及2月17日大年夜湖南同乡会举办的“乡聚、乡音、乡情”文艺晚会。她身先士卒地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新生活和新挑战,她自己则是参政而不从政,觉得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但她激励孩子们积极参政培养政治兴趣,因为政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头等大事。
生活简朴的金莉莉,有时一碗“泡饭”伴萝卜干就搞定一顿饭;不喜欢应酬,也不会抽烟、喝酒、打牌,常常迫于情面让自己的亲戚代她敬酒,让员工帮她应酬。她只一门心思地干活,目前她又在外地开了一个工厂,温哥华的工厂委托女儿来打点看护;她四处奔走,要么视察、要么考察、要么调查,总之她的生活是一道行走的风景线。
热爱音乐的金莉莉,办公桌上总放着不少CD金曲,和一些书籍;她追求单纯明朗的生活。人生充满了取舍,金莉莉喜欢选择自己智慧锁定的东西,她的算计和谋划成就了她的商业成就和天分;她乐在其中。
目前她不断在改良“金口味”的品种,适合老外的口味以开拓西人市场,现在生产的量只是市场的三分之一,她还可以开发出三分之二的产量来;要提高“金口味”的品质和牌子势必要一边做生意,一边搞社会活动,来相得益彰。她愿意把心思、精力和金钱花在这上面。
自己才来多伦多一年半,却有很多人以为她来这里至少十年,她对生活和社会涉足得很深,使得自己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当然,这个“名”一定是符合大众需要和悦纳的。
在她看来,你做了事情,人家才认识你;不是为出名而出名。金莉莉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告诉别人该怎样走好路,对她来讲,传奇而丰富的人生履历已经足够了,经历就是财富。自己没什么好保留的,一切都要取之社会,用于社会。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受人帮助,自己现在境况好了,也要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谈到金氏集团未来的发展和蓝图,金莉莉有些兴奋,她想把公司变成股份制企业,脱离家族式的窠臼,让优秀的人才来参与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但自己要控股,以便做好了将来上市。让精英来到金氏集团的团队里,与好的投资者共同联手发展,是她未来要谋划和着力进行的事;毕竟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济。
跟金莉莉谈话,你会想到一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金莉莉是一本书,一本可读、耐读的书;一本启迪人们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时代畅销书。很多朋友劝她把自己一生的传奇经历写下来留给后人,可金莉莉认为还为时过早,她来不及静下心来写作,有那么多的事情在等待着她去完成;她想做的事远远超过写书。只争朝夕的她,要干的事实在太多太多。
生下来就没有名字的金莉莉,从小就被人们叫“妹妹”的她,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日子里却给自己创办的产品起了一个悦耳的名字:“金口味”,这是个很中国的名字,也是个很世界的符号。
1 Comment
Leave a Comment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敬仰,佩服,
请问如何和金莉莉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