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崔源明/温哥华经济发展局前任主席蔡宏安指出,加拿大再不能以小国寡民政策故步自封,而每年接纳廿多万新移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否定。如果有学者建议把吸纳移民人口数字,按离开本国人数多少而厘订,则加拿大很多城镇的经济就会因人口不足,无法发展。
卑诗西门菲沙大学(SFU)荣休教授格鲁伯(Herbert Grubel)周四在菲沙研究所的研讨会上,批评1990年代以后的加国移民政策纯由政治主导,并没有改善国民生活水平;而本地工人的收入,更因新移民的廉价劳工而受损。
格鲁伯批评新移民占用教育、医疗、移民安顿、语文培训等的社会资源,每年高达公帑180亿加元。而新移民聚居大城市,更导致人多、车多、环境污染,且引发屋价飙升,令下一代国民无力置业,这些国民更难奢望养儿育女。
格鲁伯又指新移民收入低、纳税少,即使移民至加国10年后仍追不上本地人收入水平,难望他日可支持加国社会福利体制,养活整体国民。因此他建议联邦政府大幅修订移民政策,每年吸纳新移民数量应加以限制,接收人数要等同国民移出数目,亦即约每年六、七万人之间。
不过,温哥华商界知名人士蔡宏安却认为,该菲沙研究所学者以一套偏颇数字自圆其说,是扭曲及不科学的。蔡宏安说,若移民政策执行时达不到预期目的,大可修正,但不应全盘否定。
蔡宏安又说,如说每年占总人口1%的移民,拖低了3,300万国民收入水平,这是说不通的。尽管加国社会出现贫富差距,吸纳移民效果不彰,但可通过调整政策,而非拒绝移民入境。
不能因噎废食
据蔡宏安表示,前联邦自由党政府吸纳移民政策是争取独立移民,不是投资移民,在这政策下,政府按学历挑选移民,但吸纳不到所需人才,只是执行上做得不好,绝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吸纳移民的政策。
蔡宏安还指出,加国雇主要承认自己利用移民劳工,导致薪金不能和本地人看齐,这种结构性不公需要改善,而非归咎新移民,为国民收入未能提高而找代罪羔羊。
如把移民人口冻结在零增长,以加拿大地广人稀,人口持续萎缩,再缺乏人力资源和新增人口投入市场,地区经济根本搞不上去,一些城镇工商业也因市场不足而停滞。蔡宏安认为,目前问题是新移民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令当地人觉得资源被挪用,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令一些人不满。
蔡宏安强调政府有责任在海外宣传,让新移民有更多可安顿的社区供选择,分散新移民人口。而三级政府的拨款,也能按移民配额对症下药,调整人口分配,让移民有机会参与发展本国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