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珀:冷嗖嗖的保守党领袖
捷克佳/作为从西部省份入主首都渥太华,主导加拿大政治的领袖,哈珀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
从哈珀的成长经历和政治生涯来看,他坚守西方价值观和人权理念不足为奇。有评论认为,解析加拿大保守党政府所施行的外交政策,哈珀仍是一位抱持冷战思维的总理。但其后果是,中加两国长期营造的良好关系急剧倒退。
2006年1月,身为保守党领袖的哈珀当选为加拿大第22任总理,2008年9月获得连任。
早在2006年,哈珀政府就不顾中方的反对,授予达赖喇嘛加拿大荣誉公民身份。2007年10月,哈珀又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置之脑后,在总理办公室正式接见了达赖,成为首位在公开场合会晤达赖的加拿大总理。此举损害了加拿大的国际形象,严重伤害了中加关系。
旁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关于哈珀的另一个热点议题。在少数西方政客扬言抵制北京奥运的号召声中,哈珀高调宣称不会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尽管此后他多次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日程相抵无法出席,缺席并非抵制,但此举无法不被外界解读为哈珀故意怠慢中国,漠视两国关系。
直到近期,中加关系才有所缓和。加拿大国贸部长戴国卫和外长坎农相继访华,似乎反映了哈珀的对华政策正在转变。有评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
目前,哈珀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全球经济困境之下摆脱危机。在今年7月1日的加拿大国庆节上,哈珀乐观地表示,与世界各国比,加拿大有带头走出低谷的势头。然而,有经济学家预测说,即使加拿大经济有恢复增长之势,但预期未来5年在生产力、失业率和生活水平方面仍无法消除这场严重衰退造成的持续影响。
危机阴影中的八国峰会八个人 八张脸
新华网 ( 2009-07-13 10:04:01 ) 来源: 《环球》杂志
从日本洞爷湖到意大利拉奎拉,仅仅一年时光,G8领袖们所面对的世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撞击下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世界政经板块位移,国际力量升降沉浮,昔日大国荣华不再,新兴大国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全球多边外交大戏不断,2009年堪称“多边机制年”:2月底,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启动;4月初,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在伦敦召开;6月中旬,“金砖四国”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7月上旬,G8峰会在意大利拉开帷幕……
今年的“多边热”,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多边外交显著升温的延续与升华,反映了国际社会为协调诸多全球性挑战而采取的积极行动,其间充满了复杂的博弈,也预示着危机之后新的国际秩序逐渐浮出水面。
《环球》杂志驻布鲁塞尔记者/潘戈平 驻莫斯科记者/赵嘉麟 驻东京记者/刘赞 驻华盛顿记者/蒋国鹏 捷克佳
去年的八国峰会,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在日本洞爷湖畅谈着天下大势,一年过去了,这位“战争总统”已经远离华盛顿的政治圈。如今,发达国家俱乐部中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有人说,奥巴马是“救世主”,在意大利的拉奎拉,他要谈及的议题同样重要而广泛,而他的伙伴们,亦都个个踌躇满志,左右逢源。
八位发达国家俱乐部的“高级会员”,有的睿智幽默,有的敢作敢为,有的保守持重,有的特立独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前夕,这些领导人聚在一起,除了要摆脱各自的困境,又要应对共同的难题。
奥巴马:自嘲与务实
毋庸置疑,自社区起家、具有非洲裔血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能够冲破美国上流社会的“玻璃天花板”直入白宫,必有其过人之处。关于奥巴马,见诸媒体的形容词包括睿智、幽默、理性、谨慎、圆滑、善变、厚黑……有人说,他是一部传奇,他的成功是“美国梦”的终极体现;也有人说,他是一种现象,既无法解释他的成功,也无法预测他的未来。
今年1月,入主白宫之初,奥巴马曾经自嘲他的政府将是一个“战时内阁”,这似乎是在暗指布什甩给他一个烂摊子。于是,他在就职演讲中说:“我国正在进行战争,打击分布广泛的暴力和仇恨势力。我们的经济严重衰弱……住房不再,就业减少,商业破产,医疗保健费用过度昂贵,学校质量没有保障……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在助长敌人的威风,威胁我们的星球。”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小布什执政的八年充满了不幸的记忆,因此,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自正式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那一刻起甚至更早,便被美国民众和舆论自觉或不自觉地披上了“救世主”的外衣。
住进白宫后,从经济刺激方案到医疗社保改革,奥巴马在努力改写上届政府糟糕的内政纪录。从改善与古巴关系到“关心”伊朗,奥巴马政府目前奉行以“倾听、磋商、接触”为基调的务实主义外交,并希望借此告诉国际社会,这是一届与其前任完全不同的政府,美国希望同国际社会合作。
奥巴马在美国总统的位子上已经做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然而,短暂总是浪漫,漫长总会不满。由于经济状况难见起色,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不出意外地持续下行,目前只保持在55%左右。
看到奥巴马与民众的互动开始进入“后蜜月期”阶段,共和党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士和保守派的批评家们纷纷抛头露面,炮轰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它们只是提高了奥巴马本人的声望,而并未解决美国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虽然这些批评尚未破坏奥巴马政府执政的稳定性,但因为抓住了政府的“短板”而迎合了部分民众的不满情绪,其影响可能会于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见分晓。
梅德韦杰夫:纯粹的经理人气质
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总统后,笔迹学专家曾对其签名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他为人小心谨慎,往往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决定;表面上非常客气,但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笔迹学专家也认为,梅氏思维很有逻辑性,喜欢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不过,虽然入主克里姆林宫才一年多,但俄罗斯总统的经历却颇为丰富:掀起反腐风暴,平息“五日战争”,应对金融危机……
尽管他与前任总统、现任总理普京都怀有强国富民的责任感,但在执政风格上,律师出身的梅德韦杰夫并不同于他的“政治导师”普京。梅德韦杰夫看重制度,普京精于权谋。
在制定战略性纲领方面,梅德韦杰夫5月份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份长达27页的基础性文件,旨在为国家未来发展描绘蓝图;而曾被舆论多次提及的“普京计划”,却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化的解释版本,这为普京施展个人政治手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落实具体政策方面,梅德韦杰夫讲求效率,对于官僚习气无法容忍,因此也被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为“纯粹的、具有西方经理气质的欧洲人”。这方面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今年1月,普京领导的政府在缓解危机方面行动迟缓,梅德韦杰夫对此进行了公开批评。
在打击腐败问题上,梅德韦杰夫上任伊始就成立了亲自挂帅的反腐委员会,随后推动了反腐败计划和俄罗斯历史上第一部《反腐败法》的出台。他还带头亮出“家底”,为官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定期申报财产作了表率。而普京任总统时,《生意人报》上的一封公开信曾揭露了“强力部门”以反腐为名进行权力斗争的内幕。
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沟通中心主任奥尔洛夫说,普京不喜欢传播自己的思想准则,只能从其行动中去揣摩猜测。而梅德韦杰夫一开始就大声宣告自己的价值观,然后推行与之相符的政策。这一差别在外交领域尤为明显。普京时代,西方多数时候不知道这位前苏联特工的袖子里到底藏着什么牌。而梅德韦杰夫在参加20国集团峰会等重大活动之前,往往将俄方的主张和建议公布在克宫的官方网站上。2008年8月初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突然爆发“五日战争”,梅总统迅速在月底宣布了俄外交政策的五项原则。
虽然梅普两人都清楚石油和天然气是可以撬动地缘政治版图的杠杆,但各自的思路却有所不同。普京往往流露出更多的控制欲和进攻性——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发动“天然气大战”基本由他拍板。而梅德韦杰夫则更多地讲求合作和协商,包括提议修改能源宪章等。此外,梅氏也清醒地认识到,过分倚重能源将妨碍国家经济结构多元化,为此,他成立了由自己直接领导的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
在俄罗斯的政治漫画中,梅德韦杰夫通常被描绘成普京怀中头顶皇冠的婴儿,或者是被普京用来掩饰自己的一个面具。然而,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政策中心主任贡特马赫尔说,骤然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俄罗斯的权力分配格局,如今的梅普组合,已经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梅德韦杰夫在金融危机中交出的成绩单并不漂亮:今年前5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2%,投资同比减少15.8%,登记失业人数同比飙升59%。分析人士已建议将俄罗斯从“金砖四国”名单中剔除。
俄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但官僚作风影响了其落实效果。有人说,俄罗斯就像一位病人,拿了不少药片但却没把它们吞到肚子里。
在整体环境不佳的背景下,俄社会不稳定因素正在膨胀。一方面,民族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俄内务部资料显示,1月至5月发生的针对外国人的犯罪共6500起,同比增加6%。另一方面,恐怖主义势力日渐猖獗:就在车臣共和国结束10年反恐行动状态不久后,相邻的达吉斯坦共和国接连出事,该共和国总统也遇袭受伤。
对外关系方面,俄罗斯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俄罗斯强调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但却与联盟国家白俄罗斯打了“牛奶战”,与乌克兰打了“天然气战”,还与格鲁吉亚打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并导致后者退出独联体。中亚国家要求提高对俄供气价格,或通过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而对俄施压。吉尔吉斯斯坦则在马纳斯空军基地问题上把俄罗斯涮了一把:先是在得到俄方贷款后宣布关闭这个美军基地,但随后又得到了美方的好处,基地重新开张。
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也不见起色。年初俄乌“斗气”殃及欧洲人挨冻,令本来对莫斯科就没什么好感的“新欧洲”咬牙切齿,而东欧对美国反导系统的积极态度,则令俄罗斯大为光火。
俄美之间,反导问题、北约东扩问题、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仍让莫斯科如鲠在喉,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麻生太郎:言行经常变化
现年68岁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生于政治世家,外祖父是日本自民党创始人之一吉田茂,岳父是日本前首相、自民党第二代领导人之一铃木善幸。麻生家族创建的麻生集团有60多家子公司,麻生本人在1979进入政界之前,就曾担任过麻生水泥株式会社的社长。论背景,麻生在日本政界和财界少有人能及。
尽管是出身豪门的公子哥,麻生却一口平民市井语言。他喜爱漫画,1976年还曾作为日本射击队选手参加过蒙特利尔奥运会。平民化的爱好和敢说敢做的性格使麻生在日本国民中很受欢迎,由此也成了去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的招牌。
麻生当选日本首相之际,恰逢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这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开端,也改变了麻生的首相之路。
上台后,麻生内阁主导编制了2008年度的两次补充预算、2009年度预算及其补充预算,半年多出台四次预算,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些预算中所包括的经济对策总额高达75万亿日元(约合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一次性地向每个4人标准家庭提供约6万日元(约合4000多元人民币)的补助金、大幅降低高速公路使用费,等等。
在对外经济政策上,麻生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向国际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比如,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000亿美元融资。
6月份,日本政府月度经济报告7个月来首次删除了“恶化”的字样,意味着宣告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不再继续恶化,这成了麻生宣传其政绩的一块招牌。
在外交上,因为麻生以往多次在历史等问题上发表强硬言论,外界普遍担心他上台会导致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上任9个月以来,麻生与中韩两国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多次会晤,日本与两国的关系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去年12月,三国还举行了首次独立于东盟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看来,“屁股决定嘴巴”颇有几分道理。
在朝鲜于今年4月进行发射活动和5月进行核试验后,日本又加强了与美韩两国的合作,谋求加大对朝施压,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朝决议。
6月30日,麻生在东京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强调日美同盟重要性的同时,麻生说,在他担任外相时提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基础上,应着眼于资源丰富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建立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的“南北物流通道”和从中亚经高加索至欧洲的“东西走廊”,即“亚欧十字路”。这成了麻生打造其政绩的另一块招牌。
“经济的麻生”和“外交的麻生”并不能摆脱福田时代困境。尽管麻生的经济对策一个接一个,但日本媒体的舆论调查却显示,很多人表示并没有感到经济开始好转。
麻生本人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他的言行经常发生变化,于是,“政策摇摆”“政府混乱”“自民党迷走”之类的字眼常常见诸报端,成了这位日本首相的致命伤。
此外,半年之内有两名大臣分别因不当发言和以醉态出席国际会议后的记者会而被迫辞职,麻生政权因此遭受重大打击,内阁支持率从刚上台的近50%一度跌至今年2月的10%。如今,日本自民党内部已经开始出现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倒麻”动向。6月底,麻生准备对自民党领导层进行改组,但却遭到党内强烈反对。麻生在党内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受到打击,能否主导解散众议院和举行大选的日程都成问题。
在去年的八国集团洞爷湖峰会上,日本因气候变化问题“发挥了领导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对外援助的逐年减少,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政治外交渠道,如今日本想发挥“领导作用”并不容易。而国内政局不稳也使日本在外交活动中缺乏底气。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麻生政权曾谋求在日本召开金融峰会,但未能成功。
萨科齐:自我感觉良好
不管是根据野史还是正史,尼古拉·萨科齐都是一个让人难忘的人。他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统,不过在很多方面却排名第一,比如,“第一位当选的再婚总统”,或者,“第一位在位离婚的总统”。
萨科齐是水瓶座的。懂星相的人说,该星座的人善于革新,个人主义很严重,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萨科齐妻子的岗位频频换防,红旗彩旗一起飘扬的热烈场面,或许印证了星相之说。
如果把萨科齐比作高卢鸡,他的特性就是:到处抢食,强抢风头。2008年7月的一天,欧元区财政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可是那一次部长例会却破天荒地迎来了一位国家元首——萨科齐不惜“屈尊俯就”,和部长们坐到了一起。
一向我行我素的萨科齐经常口无遮拦,而且自我感觉良好。较著名的是,一个农产品展销会上,一名男子因不愿与他握手而退避三舍,“噢不!别碰我!”萨科齐回敬道,“那么滚开吧!”这名男子也不好惹,说道,“你令我反胃!”此时萨科齐又怒斥,“快滚!你这个该死的白痴!”
有时候,萨科齐也敢拿别国元首“开涮”。4月初的G20伦敦峰会闭幕后,在法国爱丽舍宫举行的一次午餐会上,萨科齐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徒有人气,却缺乏经验与决断力;抨击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缺乏智慧,甚至暗示其改革思路是拾自己的牙慧;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场摇摆缺乏原则;讽刺欧盟主席巴罗佐“在G20峰会上几乎感觉不到其存在”……最终,这番言论引发了一起不大不小的“外交危机”。
在法国中立派议员领袖贝鲁看来,萨科齐是“野蛮的孩童”,“自认为无所不能”。这位法国总统的施政方针确实也无所不包。
作为法国传统右翼代表,萨科齐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主张降低企业社会福利和税收负担,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失业率;他力主改革现行的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鼓励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增加收入;他还强调法国的“国民性”,要加强对移民的控制……
萨科齐上台执政两年多,所施行的改革可谓毁誉参半。6月初的欧洲议会选举前夜,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已跌至四成以下,这说明法国人并不怎么喜欢这位“特别”的总统。不过,以萨科齐为标签的法国执政党,却在选举中大胜传统左派社会党,这似乎意味着法国人也并不是那么讨厌他。
出于对欧洲领导者地位的渴望,萨科齐常常希望以外交“成绩”去弥补内政的失误。然而,其外交政策有时又与在私生活中展现的性格如出一辙,甚至貌似矛盾。
2008年底,萨科齐妄图左右逢源,在政治舞台上投机取巧,对于会见达赖喇嘛的问题出尔反尔,蔑视中法两国多年来建立的关系。今年4月1日,他又在伦敦与胡锦涛主席会晤后表示,很高兴法中两国恢复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启战略对话。
不按常理出牌的萨科齐以其特立独行的方式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位法国总统,但他的改革显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注重扩大投资而忽视刺激消费的做法有所欠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推行改革时操之过急,政策过于激进,激化了与民众的矛盾;经济改革碰上了金融危机,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时机不当。
既然体制上的反对之声无法表达,民意只能另找地方宣泄——大街。因就业、养老、社会保险等问题引发的不满,法国数百万民众今年已两次走上街头。
过去26年中,法国人均GDP从世界第七位跌落至第十七位,近年来经济尤其低迷,其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走到崩盘的边缘。在欧洲主要国家中,法国的增长率是最低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法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困境,并不始于金融危机,也不始于萨科齐上台,而是20多年来左右政府轮流执政却未能成功改革所致;是萎缩于所谓法国生活方式而拒绝汇入全球化潮流的文化所致;是习惯于寅吃卯粮、贪图享受而拒绝奉献的社会风气所致。
默克尔:“欧洲大妈”刚柔相济
按星相学所说,7月17日出生的人一心想成为超级巨星,但是他们的野心却常常被一副谦逊、严肃甚至害羞的外表所遮掩,这句话用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身上最为贴切:
她既没有在党派底层拼搏的经历,在政坛上也没有自己的网络;她既不能言善辩,在媒体面前也没有太多魅力可言。深黄色短发、深色裤装,是她20年不变的装扮,政敌们甚至戏称也为“足不出户的农妇”。然而,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榜单中,默克尔却三度位居榜首。
1989年柏林墙一倒,35岁的默克尔便开始寻找政治归宿。她加入了一个名为“民主觉醒”的组织,在该组织中,理工科出身的默克尔是惟一能解决电脑问题的人。一次,主席日程排不开,临时“任命”她为“发言人”去应付记者。结果,人们发现这个相貌平平的女子说起话来很放得开,于是她成了该党的发言人。
默克尔强调“政治归政治,我不会为了政治改变自己原本的容貌”,但随着地位的不断上升,她也在悄悄改变着形象——发型变得柔和,更加注意化妆,着装的色彩也艳丽起来。在去年的巴伐利亚瓦格纳音乐节上,默克尔身穿红色低胸露肩晚礼服,与丈夫绍尔手挽手走进会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但默克尔的发展道路却并不是由她的容貌决定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对权力的渴望、驾驭变局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决定了她今天的成就。同时,她也具备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即成竹在胸、审时度势、适度妥协。
默克尔于2005年11月掌管大联合政府后,许多人把她视为“过渡性人物”,认为她最多只能在总理位子上呆半年。但她却出手不凡,以独特的魅力解决了欧洲数个棘手问题。比如,化解了欧盟因财务问题而出现的分裂危机,促成了欧盟制宪问题的顺利解决。
相比这位“欧洲大妈”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化刚为柔的政治天才,默克尔的国内改革却鲜有成就。从思想上看,她似乎倾向于接受更加自由化、更小的政府和更加市场化的理念。但是,有两大原因导致她在改革面前退缩:从性格上看,与萨科齐恰恰相反,默克尔是一个更有条理的科学家而非革新者,有时甚至过于谨慎;她也不会走激进路线,原因是她所领导的内阁是由多党组成的大联盟。
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曾经出现过反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曾批评她的中国政策是“橱窗外交”。但默克尔自己说,“我就任总理以来,每年都来华访问,这是正确的选择。”
默克尔上任以来一直受到欢迎,但德国今年一季度GDP下降7%,工业产值下降超过五分之一。在工作补贴等因素的掩饰下,今年德国的失业率还不算难看,但是到明年,失业人数有可能攀升到400万人。如果默克尔想要达到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或科尔那样的历史地位,她必须说服德国人接受改革,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她需要巨大的勇气。
布朗:拘谨木讷的拼命三郎
2007年6月,英国首相布朗从布莱尔手中接过相印,成为唐宁街10号的主人。从此,唐宁街的警卫们发现,布朗的办公室常常整夜灯火通明。对于工作拼命三郎式的性格使得多个女友离他而去,布朗也因此直到50岁才结婚。
平日,民众在电视上和各种场合看到的布朗,经常是一身熨烫得笔挺的西装,演讲中只有枯燥的事实和数字,给人的感觉是保守持重。这种刚毅木讷给人带来了不少口实:有人说布朗表面冷漠强硬而内心怯懦,有人说他“心理有缺陷”,也有人说他是操纵政党活动的政客……
与亲切健谈、幽默风趣的布莱尔相比,布朗的确显得拘谨木讷,而作为接班布莱尔的“不二人选”,布朗在苦等了13年之后依然时运不济。
自执政以来,除了前3个月人气颇旺之外,布朗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 “灭火”状态。过去两年间,恐怖威胁、洪灾、口蹄疫、议员“报销门”等事件让布朗焦头烂额,受全球通胀压力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英国经济状况又急转直下。
作为“经济学家式的政治家”,布朗为了稳定经济已经抡出了“三板斧”——降低消费税、国有化或并购一批银行、3次下调利率。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勉强稳住了经济基本面。然而,从2008年下半年起,英国经济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遭遇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局面。2009年第一季度,英国GDP环比下降2.4%,创50年来最大降幅。
在外交政策上,布朗自上台伊始便试图走出布莱尔时代新干涉主义的格局,其实用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的重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布朗成了“国际金融改革”最活跃的倡导者之一。这场危机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了中英关系的重要性,他说:“英中间建立起强大的关系,将成为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关键力量,以及在未来实现增长和繁荣的强劲推动力。”
时下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猛升,政坛丑闻不断,布朗和工党的民意支持率落后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和保守党20多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布朗暂时保住了首相位子,但是前景堪忧。
英国人内心对布朗的冷漠感依然顽强,这种定势来自于工党长期执政后给民众留下的厌倦心态。其中最让英国民众忧虑的是失业率攀升。今年1月,英国失业人数达203万人,这是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最差纪录,也是12年来首次冲破200万人关卡。
贝卢斯科尼:难以轻松的风流“大嘴”
由于始终有股冲动要以夸张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才华与性格,口无遮拦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闹了不少笑话,甚至引出不少国际争端。他的语录包括“墨索里尼其实没那么坏”、“我是政坛的基督”等,因此被人称为“大嘴总理”、“宽吻鳄”,也不断遭致政敌的攻击。
常被媒体曝光的“万人迷”也与美女关系暧昧,从内阁部长到未成年少女,丑闻的主角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今年6月,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报纸又先后大篇幅刊登了贝卢斯科尼在别墅里与多位年轻女郎的艳照,照片中几名火辣的裸女围着“老贝”团团转……
尽管丑闻不断,贝卢斯科尼每次都能无惊无险地一笑而过,而且还能三度当选为总理。
这位意大利首富、媒体巨头、AC米兰足球俱乐部的老板虽然很有从政的天赋,也曾是有理想、有公共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但2008年他上演“帽子戏法”第三次出任总理后,却在施政报告中仅仅原则性地谈及了改革事项:
在政治方面,他表示,将修改选举法及国会议事程序,增加总理的职权,减少国会议员人数,赋予参众两院不同的功能以及将部分中央政府的权力下放至地方;在经济方面,他重申他的政府是个寻求“成长”的政府,除了将降低企业的税负之外,也将给予第一次购屋的国民免房屋税以及降低加班费所得税率;在外交方面,贝卢斯科尼说,意大利将成为美国与欧洲友谊的支柱,同时也将努力降低中东的紧张情势。
不过,批评人士对贝氏的改革承诺表示怀疑。他们质疑说,在贝卢斯科尼的前两个总理任期内,并未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没有迹象表明贝卢斯科尼的“越位”动作和可能的家庭婚变会对其政治生命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但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并不轻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意大利近期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极其暗淡,将至少有两年的经济衰退期,其中2009年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将超过3.0%。IMF的报告同时指出,意大利经济体制僵化,缺乏竞争力,各种高税率给政府在改革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同时,意大利经济过多依附于出口,在目前经济不景气和市场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
困扰意大利的另一个问题是非法移民。意大利是继美国、加拿大以及法国之后,收到避难申请最多的国家。由于欧盟缺乏应对移民的有约束力的统筹政策,意大利面临日益沉重的非法移民压力。
哈珀:冷嗖嗖的保守党领袖
作为从西部省份入主首都渥太华,主导加拿大政治的领袖,哈珀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
从哈珀的成长经历和政治生涯来看,他坚守西方价值观和人权理念不足为奇。有评论认为,解析加拿大保守党政府所施行的外交政策,哈珀仍是一位抱持冷战思维的总理。但其后果是,中加两国长期营造的良好关系急剧倒退。
2006年1月,身为保守党领袖的哈珀当选为加拿大第22任总理,2008年9月获得连任。
早在2006年,哈珀政府就不顾中方的反对,授予达赖喇嘛加拿大荣誉公民身份。2007年10月,哈珀又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置之脑后,在总理办公室正式接见了达赖,成为首位在公开场合会晤达赖的加拿大总理。此举损害了加拿大的国际形象,严重伤害了中加关系。
旁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关于哈珀的另一个热点议题。在少数西方政客扬言抵制北京奥运的号召声中,哈珀高调宣称不会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尽管此后他多次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日程相抵无法出席,缺席并非抵制,但此举无法不被外界解读为哈珀故意怠慢中国,漠视两国关系。
直到近期,中加关系才有所缓和。加拿大国贸部长戴国卫和外长坎农相继访华,似乎反映了哈珀的对华政策正在转变。有评论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
目前,哈珀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全球经济困境之下摆脱危机。在今年7月1日的加拿大国庆节上,哈珀乐观地表示,与世界各国比,加拿大有带头走出低谷的势头。然而,有经济学家预测说,即使加拿大经济有恢复增长之势,但预期未来5年在生产力、失业率和生活水平方面仍无法消除这场严重衰退造成的持续影响。
环球杂志2009年第14期
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09-07/13/content_11700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