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街头食品试点计划缺中华风味

明报/引起市民关注颇久的街头食品试点计划,昨天终于有了评选结果,总共8名不同族裔的市民获选,从即将开始的今年春天起,在弥敦菲腊广场等处通过车辆摆卖多种风味食品,但其中独缺中华食物。

公共卫生局官员表示,申请街头食品计划的市民共19人,其中2人是华裔市民。但他们在考核过程中已分别在食物营养和食品安全2项测试中失利,并未达到最终品味评分的阶段。

虽然试点计划共有13个名额,但一些获得批准的申请人,因不喜欢派给他们的摆摊地点而放弃,因此今春只得8个街头摆卖摊贩开业。

乔治布朗学院的烹调学校总厨李小明,是卫生局邀请的4位品味裁判之一。他表示,虽然没有中国风味小吃获选首次试点的名单,但名单上有韩国、希腊、泰国风味等食品,同样合乎华人胃口,可以试□品尝。

作为品味裁判,他觉得巴基斯坦风味的咖喱炒饭,和阿富汗风味的三角饺(samosas)等的色香味不错。

根据市府资料,这8驾食品摆卖车将在弥敦菲腊广场、大多市市议会广场(Metro Hall)、皇后公园、北约克赖士民广场、央街夹艾灵顿街口、央街夹圣卡拉街口等地出现。获选的食物包括泰国、希腊、加勒比海、中亚、波斯湾等地的风味。

其中,弥敦菲腊广场东、西侧,分别有中亚风味的咖喱饭,和希腊风味的烤肉串及三文治早餐、赖士民广场的泰式烧烤等、央街夹圣卡拉街的加勒比鸡肉干、芒果沙律等。

卫生局主席、市议员庄霏伦表示,多市街头食品的试点计划的实施,成为多伦多文化历史上重要的时刻。获选的食品反映了多伦多多元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申请人需要首先通过营养、安全、环保和法规等4方面的测试,然后由4人裁判品味打分,选出最后人选。

中式美食无缘入围.多市街头小吃 入选8小贩5月开业

星岛日报/多伦多市政府公布获选参加“多伦多街头小吃”试验计划(Toronto a la Cart)的八名小贩及供应多元文化食品种类的名单。在亚洲地区食品类别之中,并没有中式或日式小吃获选。市府公共卫生部门发言人透露,当初有两名华人申请者提交申请,但是最后未能入围。

多伦多市议员兼卫生局主席费里昂(John Filion)昨日在市府发表获选小贩名单及他们提供街头小吃的种类,小吃种类包括亚洲、中东、欧洲、非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美食。

费里昂表示,该项为期三年的试验计划,将于今年5月维多利亚日长周末后推出,获选参加计划的小贩,届时便会陆续在市内指定地点摆卖街头小吃。市府有关部门则会于今秋就计划首季运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将提交市议会审阅,以考虑市府会否于明年扩大计划的规模。

营养与安全未达标

费里昂说,市府订立了多项严格评审准则来挑选申请,包括营养健康、食物安全、环境及法律等多方面考虑,并邀请本地四名著名厨师担任评判;经历试味的最后评审阶段,评判团选出八名小贩参与此试验计划。四名厨师评判,分别是Suman Roy、Brad Long、Joshna Maharaj及李小明。在佐治布朗学院厨师学校任教的李小明指出,评判最重视三个因素,包括食物卫生安全、味道和卖相。

负责推行此试验计划的市府公共卫生局发言人史柏玲(Susan Sperling)透露,最初有19人提交申请,包括两名计划提供中式小吃的华人申请者,但该两名申请者的申请方案,分别因未能通过营养准则及食物安全准则而被淘汰。稍后只有12份申请获选进入试味的评审阶段,这12名申请者最后全部获选,当局根据他们获评所得的分数高低来分配摆卖地点。不过,当中有3人因未获派他们首选摆卖地点,决定不参加此计划,另外一人则因个人理由而退出。所以,最终参加计划的小贩数目只有8人。

费里昂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回没有中式食品获选是不幸之事。他形容中式食品是此试验计划中的“缺失食材”(Missing Ingredient),他希望中式街头小吃可于来年出现。

获选提供韩国小吃的金英真(Young Jin Kim)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她所出售的街头小吃食物,订价由2-4元,可谓价廉物美。金英真又说,她是次用了约35,000元购买指定街头小吃手推车及拖车,又缴交5,000元摆卖地点年费及371元牌照年费,希望该盘生意最终能赚到利润。

摊档成本高达4万元.小贩望而却步可理解

星岛日报/“多伦多街头小吃”名单未有中式小食摊档入围,安省华商餐馆会会长陈勇仪称,对此结果不感惊讶。

陈勇仪透露市府欲推出该计划时,曾征询过本地代表各不同族裔的饮食界人士意见,包括安省华商餐馆会,谘询这些团体及人士对此计划的见解。陈勇仪指出当时已感到该计划“说易行难”。他解释食肆在卫生上必须符合联邦食品安全条例,确保食物卫生具一定标准,市府要求参选者必须在本地经营食肆及有售卖熟食经验。他估计在极为严格的规例下,要不就是有参选者未能符合要求,要不就是商户持观望态度,先看看该试验计划的成果才作决定。

他称另一项使华裔商户望而却步的原因,可能是除去本身食物及器材成本后,单是支付必要开销,保守估计至少支付逾40,000元成本。在商言商,华裔小吃档主来说,在多伦多街头摆卖或许只有数个月时间,对他们而言数目计算下来并不“划算”。

本地饮食界人士兼中区华埠商业促进区主席陈乐屏则认为,“多伦多街头小吃”计划原意是好的,而且在此经济低迷下,可刺激市民营商缔造商机;但陈乐屏称该计划可能过于理想化,他了解多伦多市府欲效法美国纽约,汇集街头小吃作为市内成为一个景点,且吸引新移民参与竞投,但现时该计划在本市才刚起步,需要多些时间或会做到如纽约般成功的例子。
   
另外陈乐屏指单是中国特色小食,已经是林林总总,而且没有人将中国特色小食组织起来,以及在此经济环境下,投标者须支付颇昂贵成本,亦可能令华裔食肆商户对此计划持观望态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