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1/加拿大轮胎: 巨鳄夹击中的“国货”品牌

(星星生活记者郝运报道)近年来美国各大零售集团企业纷纷北上抢夺市场,其集团化的营销模式令传统的加国零售企业纷纷沦陷。创建于1922年的连锁店“加拿大轮胎”(Canadian Tire),一方面挣扎于古老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在的巨大压力之下,亦力争求新求变,但未来前景如何,仍令人担忧。

商场无情人有情。面对这个以“Canadian”命名、凝聚着加拿大人一份自我认同的“民族工业”品牌,加国人究竟应该尊重商业规则,平静看待“加拿大轮胎”走向衰亡,还是效法美国人“买美国货”的做法,保住自己的“国货”招牌?

位于多市中心央街夹戴文坡街(Davenport Road)的“加拿大轮胎”分店,距1922年约翰及艾尔福雷-比利斯兄弟(John and Alfred Billes Brothers)创建的首间“加拿大轮胎”铺面的店址仅有几街之隔。该店亦是该零售连锁集团自1937年以来的旗舰店。但数十年辉煌之后,如今店内的情形却现出一片败相。

顾客一进门,首先看到在客服处柜台前一群拿着加湿器等过季商品等待退货的人们。顾客要经过几道高度到腰间的旋转门,才可以费力地到达一排排的货架跟前开始选购商品。货架底部堆满杂乱的厨具、吸尘器、钻孔枪、水龙头等。售卖冰球用品、露营用品、玩具及体育用品的二楼及售买汽车零件的底楼情况大抵相同,另外店内还有“加拿大轮胎”店铺的标准情形: 穿着浸满油污的制服的汽车修理工,及堆得有一面墙那么高的四季轮胎。

城外新一些的店铺情况会好一些,空间感更大,空气更加流通,但总体情况与市中心的店铺大同小异。杂乱堆置的各色电器和商品,价格既不便宜,亦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难以让人产生购买欲望。此外,由于采用看似独特、实则效率低下的加盟店的形式,“加拿大轮胎”的客户服务水准,在店与店之间可能天差地别。

“加拿大轮胎”的古老经营方式似乎处处展示着当今现代零售企业所尽力避免的最坏的形态。来自美国的大型零售企业Wal-Mart、Home Depot,或许不久的将来还有Target,近年来像充满燃油的战车一样大举北上抢占地盘。在他们的竞争之下,“加拿大轮胎”的经营方式或许落伍。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一古老的加拿大零售连锁店去年销售额仍达103亿元,为其带来4亿5300万元的赢利,比上一年增加了约百之三。“加拿大轮胎”通过其金融及银行业务,也取得可观赢利。

人们早在二十年前就在谈论“加拿大轮胎”将在美国零售巨擘的夹击之下很快折翼。不过这种情况致今仍未发生。秘密在哪里?加国零售业分析家认为,“加拿大轮胎”的经营模式在理论上坏得无可救药,但现实生活中却仍十分好用,这或许是源自一种植根于社区的街坊式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即使没有一间商学院会肯定“加拿大轮胎”的模式会成功,但它仍有自己的前景,即使这前景并不明朗乐观。

拥有89年历史的“加拿大轮胎”近年来努力挣扎克服其销售单调的弱点,并致力于吸引更多女性消费者 。但其成效令人存疑。目前,其掌舵人、前贝尔公司高层、现任“加拿大轮胎”首席执行官惠特摩尔(Stephen Wetmore),则提出重新回归到“加拿大轮胎”的传统强项–汽车配件、工具、家庭用品、体育用品等,以应付日益增加的同业竞争。他认为,这是“加拿大轮胎”的特色,没有理由改用一种“性感的”营销方式,模糊这种自己固有的特色。

在惠特摩尔的指挥之下,“加拿大轮胎”的487个加盟店正在经历一种悄悄的却是急剧的变化。本月初,该企业宣布重新开始经营网上销售业务。“加拿大轮胎”早在2009年即开始尝试网上商店,但并不成功。其售卖的一些价格不贵却体积巨大的商品,比如一个独木舟,如果采取网购及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难以控制因送货带来的成本或价格上涨。

不过今次重新出发,“加拿大轮胎”决定 将网店销售的商品集中于大约7,000多种车轮和轮胎。顾客可以在网上订购,之后选择亲自来店里取货,再送到自己的车厂进行安装。也可以就地选择在“加拿大轮胎”附设的修车厂内安装。如果顾客选择了后者,则“加拿大轮胎”又多赚回一笔生意。这正是“加拿大轮胎”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惠特摩尔指有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通过网上销售由美国购置轮胎,然后将他们送到自己的修车行进行安装。这一市场每年有数千万元的生意可做。尽管惠特摩尔也强调多种经营,但他认为汽车业务始终是“加拿大轮胎”的根基。而调查显示“加拿大轮胎”在这一方面的声誉显著下滑。

从本月开始,“加拿大轮胎”计划像汽车经销商那样开办一些设及修车的豪华服务店铺,车主可以直接将汽车开进“加拿大轮胎”店铺,享受快速换油保养及汽车美容等服务。“加拿大轮胎”还有87家有特长的汽车零件中心。

其它方面也在悄悄变化,上周“加拿大轮胎”宣布将向顾客提供到户安装自动控制车库门的业务,日后还可能提供空调及冷热系统的到户安装服务。今年初,“加拿大轮胎”甚至宣布在其传统的咖啡机及烤吐司机等小家电的基础上,增加业务售卖大型家电,如冰箱、洗碗机、洗衣机及烘干机等。

大型家电的业务在加拿大每年有30亿元的市场,目前均被Lowe’s 及 Home Depot等大型家居连锁店占据。现时“加拿大轮胎”欲加入市场,但它能否达到售卖大型家电所需的充足库存,以及能否具备有经验的员工提供售后服务,仍属未知。而没有这些保障,很难说服消费者花大钱在其店内购买这些大宗电器。

“加拿大轮胎”今年最具进攻性的一项商业行动,其实是花费7亿7100万元收购了体育用品公司Forzani Group Ltd.。从而可以在“加拿大轮胎”内设立诸如Sport Chek、Sport Mart 及Athletes World等品牌专柜。此举寄望于让那些通常习惯于在大型综合商厦(mall)内购买体育用品的年青消费者族群更多光顾“加拿大轮胎”,人多生意旺,是千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即使采取了上述诸多“救亡”措施,许多人仍认为在明年当主打兼价货品的大型百货连锁商Target进入加拿大时,“加拿大轮胎”会遭遇迎头痛击。Target连锁集团已购买了本国220家Zellers店面,其中许多将很快改成Target店面。而对“加拿大轮胎”而言殊为不利之处在于它的店面往往与Zellers店面相邻而居。不过惠特摩尔指对竞争“加拿大轮胎”仍深具信心。“加拿大轮胎”在许多商品类别的销售上居于业界翘楚地位,只不过连加拿大的消费者亦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加拿大轮胎”的店名中虽然含有“加拿大”一词,令本国消费者有一种认同感,但同时其店名中含有“轮胎”一词,成为拓展市场的一个包袱,也让消费者难以跳出这是一间售卖汽车用品的店铺的固有概念。换句话说,当消费者要购买汽车、工具以外的用品时,很难首选“加拿大轮胎”作为其购物地点。

早在1980年代,“加拿大轮胎”即通过广告灌输给消费者这样的概念: “加拿大轮胎”给“加拿大人”提供的不仅仅是“轮胎”。至今效果如何,仍不得而知。不过“加拿大轮胎”相信他们在克服这一弱点上已取得进步。现今光顾店铺的顾客中已不是清一色的男性,两性顾客比例更加均衡,就是例证。

但也有专家认为“加拿大轮胎”必须十分小心自己的市场定位。它是一间售卖生活必须品的商店,而不是一个高端的家居装饰用品店。虽然“加拿大轮胎”已经在DIY(自己动手)市场上获取一席之地,但远远无法同Home Deport这样的这一领域的行家相比。这就好比说,人们可以期待在“加拿大轮胎”买到一部高压冲水枪,但不能指望靠“加拿大轮胎”货物自己建造一个室外露台。

专家认为,“加拿大轮胎”在面对美国大连锁商的进攻时,难免会丢失自己固有的战场。但任何以也别指望“加拿大轮胎”可以短期内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彻底消失。或许“加拿大轮胎”经营手法从来都不时髦,甚至可说是老土和落伍,不过当你面对被风雨打壤的窗户,或是严重堵塞的马桶,也会知道时髦并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