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4/回家过年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 水晶)金牛年春节到了。“春节”和“家”这两个词儿,总是在这时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回家过个团圆年,对有些人来说,是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对我们这些游子来说,回家过年有时就好比是一个奢嗜而又极其珍贵的要求。能不能回家过年?如何过新年?可能是你自身无法控制的事情。但是,回家过年的情景,会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将藏有一份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到庙会上逛北京的地坛庙会,看民俗,吃小吃是我的最爱。老北京的传统风味麦仁茶、炒肝、灌肠、切糕、糖葫芦、豆汁、爆肚、褡裢火烧、凉皮儿让你吃的过瘾。小吃摊里当然还有许多特色食品,比如兰州拉面、新疆烤羊肉串、上海小笼包、天津十八街大麻花、浙江温州鱼肉丸子汤、宁波赖汤圆、南京盐水鸭、镇江肴肉、西安凉粉、山西平遥酱狗、太原刀削面,简直就是名点荟萃大集会。

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经济紧张时,每家按户口本的人数配给半斤花生和瓜子,只见干果店门前长长的队伍,每人喜气洋洋拿着布袋等着。带壳的花生和有些咸味的瓜子炒出的哪叫一个香,现在花生和瓜子到处都是绝对比不上当年。

放鞄竹,过年没有鞄竹声就不叫过年。尤其是大年三十看着春节晚会,到午夜12点跑到户外放鞄竹,真是流光异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特别是回首当年将一挂100个的小红鞄竹挂在竹棍上,胳膊伸得长长的让小朋友点着爆竹,运气好的100响,一个不拉,还有放“二踢脚”,这爆竹就一个小捻,手拿着一声响落地,一声升空,我始终认为能放“二踢脚”是英雄行为,所以只有看的份,没有胆量拿着放。

初一拜年,人们起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给未婚者或小孩派发红包,以示吉利。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欢天喜地好不热闹。

在多伦多不叫过春节,即没有假期,也没有大街小巷的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鞄竹和亲朋好友相互拜年问候,享受节日的感觉只能在工作余暇,也不过是吃顿大餐。

回家过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的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父母对子女没有别的苛求,他们不需要子女带来荣华富贵,“常回家看看”往往是他们最朴素要求。

我羡慕那些能回家过年的移民朋友,我也羡慕那些能与父母在多伦多一起过共渡春节的朋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