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7/加拿大大选:“一党半专政”正在衰落

南风窗于时语/与时下戏剧化并且高潮迭起的美国总统大选对比,加拿大10月中的议会选举显得十分平淡乏味,毫不“性感”,更引不起国际传媒的多少兴趣。这里的主要原因,固然不出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强,明年谁入主白宫,从经贸政策到“反恐” 战争,牵涉全球亿万人的命运际遇。一个次要原因,则是加拿大政治中的“金权”,远远不及美国。这次全国选举300多名议会下院议员的全部公私开销,不会达到希拉里首次竞选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的单方费用,自然无法掀起可以相比的声浪。

另一个触目的对比,是美、加两国各自的政治趋势。在“反恐”泥沼、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巨大阴影中,美国政治明显左转,共和党“保守革命”和“永久多数”顿成明日黄花,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如果不是身为黑人,11月大选几乎是探囊取物。而民主党大选后增加在国会参、众两院多数席位,更是不在话下。

对比之下,加拿大的政情却在右转,如果没有意外,中右的保守党少数政府不仅笃定蝉联,更有望获得过半数议席,而组织强势的多数党政府。更重要的是这一局面代表的历史性转折:近百年来中左自由党把持加拿大政局的“一党半专政”,正在一去不返。

自由党“一党半专政”的由来

在上个世纪中,加拿大自由党长期控制了加拿大政治,其累计执政年份据称超过了苏联共产党,因此加拿大出现了“ 一党半民主”甚至“一党半专政”的谑称。令人惊异的是加拿大自由党的母党——英国自由党却在同一时期彻底衰亡,而为左翼的工党取代。

这一现象有其历史原因,首先便是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英国的制造业最早发达,因之出现大量的产业工人,而随着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工党崛起并取代了中左的自由党。对比之下,作为殖民地的加拿大,历史上是母国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制造业相对落后,早期的工人运动又具有基督教民主党色彩,这使得自由党得以长期维持其社会基础。

或许更为重要的历史因素,便是加拿大东部主要说法语和信奉天主教的魁北克省,自从在1759年的阿伯拉罕平原战役后沦为英帝国的一部分以来,一直具有一种反英国王室和英国传统的悲情。由于英国保守党长期是英国王室和英国国教的主要卫道士,加拿大的保守党子党一直难以在魁北克省打开局面,而使得自由党长期以来是魁北克省的最大联邦级政党。

另一方面,在美国独立革命爆发后,伦敦担心说法语的魁北克省加入造反行列,不得不容忍其政治发展,从而迅速形成苏格兰裔和法裔共同把持加拿大政治的传统。这一局面与东晋初年司马家族和琅砑王氏合作、“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况十分类似,造成魁北克省对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制约性影响。从皮埃尔·特鲁多起,到前一任自由党政府,除了不到8个月的短命克拉克保守党内阁,所有通过大选上台的加拿大总理都来自魁北克省,加剧了“一党半专政”的格局。

一般人对加拿大魁北克省分离主义耳熟能详,却未能认识到魁北克的法裔和中部安大略省的苏格兰裔合作,长期把持加拿大主流政治,而造成加拿大西部更为严重的分离主义思潮,终于在上个世纪后期催生了带有民粹色彩的西部另类保守主义山头,导致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右翼分裂。自由党渔翁得利,在1990年代中后期几乎成了“一党专政”。

“捐款改革”断了自由党财路

上个世纪中,英国保守党在邱吉尔、撒切尔夫人等强人领导下,维持了在英国政治中的主角地位。与此同时,其加拿大“子党”却一直萎靡不振,经历了多次改组,二战期间甚至在党名上加了一个有点自相矛盾的形容词,而成为“进步保守党 ”,其结果却是“要么在野,要么替下一届自由党政府暂管办公室”。

进入新世纪后,在野近10年的加拿大保守势力痛定思痛,多次努力后,终于在2003年达成右翼“大联合”,去掉了1942年以后的“进步”字号,成立了最新版的联邦保守党,出生于安大略却在西部长大的哈珀出任统一后的保守党党魁。首次大选失利后,终于在2006年大选中,利用选民对自由党长期执政后的腐败营私的失望不满,成为议会中不到半数的最大党,组成了少数党政府。

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哈珀,同时也是加拿大几十年来第一个不是律师出身的总理。他虽然缺乏个人魅力,却从一上台起,就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稳扎稳打,逐步削弱自由党“一党半专政”的基础。最显著的例子,无过于对加拿大政治捐款法规的改革。

尽管加国政治中的“金权”远不如美国,金钱仍然是政党运作的重要资源。过去“一党半专政”的一个关键,便是自由党在大中小企业、各种社会利益代表、少数民族团体等组织中建立了广泛的人脉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治捐款与联邦政府施政好处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自由党的财源远超其他政党。

但也是这样的“正反馈”关系,使得自由党长期依赖既得利益集团“施主”和企业财东的大笔捐款,而忽视下层草根基础。哈珀政府抓住了自由党的这一结构性软肋,利用民众对自由党执政后期腐败丑闻的厌恶,通过了新的政治捐款法案,规定个人和许多团体的年度捐款上限不得超过1100加元。

新方案实行以来,到今天大选前夕,一面是基层组织强大的保守党具有最富足的党内钱柜,另一面却是自由党各主要领袖至今都还没能清偿两年前党魁选举时欠下的各自竞选费用。不仅政治沧桑可见一斑,10月大选的输赢也可以猜到大半。

保守党降低西部民粹色彩

近年来,保守党模仿美国共和党打选战的成功经验,加强草根基础,提高组织效率,并且建立详尽的选民数据库,采纳现代数据分析,设计针对性的选举和宣传战略。除了重点讨好有家庭负担的选民,还逐步蚕食自由党在老年人和少数族裔中的传统地盘。

哈珀政府上台之后,明显降低了西部民粹色彩,而向加国中部主流文化靠拢。自由党对此的反应却是向左倾斜,而与主张社会主义的第三大联邦政党——新民主党重叠。再加绿党的兴起,造成今天众多的左翼政党,类似于法国从社会党到各种牌号的托洛茨基政党的“左翼林立(lagaucheplurielle)”,而难以抗衡统一的右翼。

还有便是曾经以分离主义出名的魁北克,其实是加拿大政治中“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投机代表,对联邦政治的大势亦步亦趋。随着保守党行情的上涨,大批原先的魁北克“主权派”也即分离主义分子纷纷改头换面,加入保守党的行列,与民调中迟迟多数支持自由党的安大略省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必须指出加拿大与美国政治生态的另一重大区别:除了极个别例外,美国的州级政党与全国(联邦)政党具有很大的一体性,州级的民主党同时也代表在联邦政治中的民主党,并具有大致相同的政治主张。可是在加拿大,省级政党与同名的联邦政党常常各行其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魁北克省的自由党政府省长,原来是联邦进步保守党的党魁,因此与哈珀的保守党中央政府不免“心有灵犀”。而至今为止,大多数省级保守党仍然维持了“进步保守党”的旧名。最东部的纽芬兰省进步保守党省政府,更因为地方利益,而在这次大选中大张旗鼓地反对全国(联邦)保守党。这都是在美国政治中难以想象的情况。

另外,加拿大保守党再是模仿美国共和党的若干战略,加国总体政情毕竟比美国偏左,所以连保守党领袖哈珀新近也作出2011年从阿富汗撤军的许诺。另一方面,尽管加国民众的环境意识远在美国之上,但由于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所以在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利剑之下,自由党党魁StephaneDion高唱的环保竞选主题,在选民耳中颇有点不合时宜,令人想起赫鲁晓夫当年的哲言:“脑袋丢了,原则还有什么用?”

最后提一下:与美国近年来红蓝分明的政治地图对比,加拿大缺乏类似的政治地域分野,大多数省份的选民意向并不固定,选战前后期选情突然逆转的意外也不时发生。各种迹象显示保守党这次胜券在握,但其胜利幅度,尤其是能否获得过半数席位,依然在未定之天。当然无论最后结局,自由党要恢复上个世纪的“一党半专政”,眼看难上加难。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