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8/美国金融危机:恐慌震颤全球市场(数则)

华尔街游戏规则被大幅改写
美国金融危机:恐慌震颤全球市场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危机,何处是尽头?
华尔街敲响警钟 索罗斯暗示英国是下一个重灾区
罗杰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反弹了

华尔街游戏规则被大幅改写

英国金融时报/在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刚刚让一家大型投行破产,并将其当作自由市场原则的严正声明。仅仅两天后,他们二位却对保险巨擘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实行了事实上的国有化。这么做虽然事出无奈,但这些戏剧性的步骤表明,金融业的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

美国官方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表明其不愿动用公共资金救助金融机构。只要感觉上金融体系能够承受,就不妨让银行倒闭,即便是知名的大银行也不例外。

但美国国际集团(AIG)太重要了,不能让它倒下。该公司在信用违约互换(CDS)和其它衍生品方面4410亿美元的敞口若出现违约,将会引发一场全球金融灾难。取消其承保的保单,将导致另一波减记,从而进一步减少借贷,使这场危机更深更远地扩散开来。

如同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的情况一样,对AIG的国有化给未来的决策者带来问题,但在系统本身处于风险之中的情况下,未来的系统性道德风险已经是次要的事了。

AIG的纾困方案设计得不错。美联储向该保险商提供一笔850亿美元的贷款,以惩罚性的利率计息,并且拿AIG的最佳资产作为担保,还得以撤换管理层,并获得AIG近五分之四股权的认股权证。这应当足以让AIG维持运营,直到该公司能够出售其1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些资产。

美联储昨日采取的其它行动也相当明智。它正确地沉住气,将美元利率保持在2%。在信贷市场严重堵塞的情况下,减息最多也只能起到心理提振的作用。在另一方面,在各银行争抢短期资金之际,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能够缓解局面。这样的举措应当继续实施。

过去一年往往让人有置身于“假战争”的感觉,但这两周来,世界金融体系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雷曼破产,美林(Merrill Lynch)出售,房利美、房地美和AIG国有化,都是明显的标志性事件。但更具潜在重要意义的则是,政府的手伸得更长,权力也大幅延伸了。美联储在为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纾困时,保护对象是投资银行,到了接管AIG的时候,政府的援手已经伸向保险业了。

就长期而言,决策者必须关注的是,如何在无需产生过度强大监管者的前提下,管治具有系统层面重要性的机构,以及金融体系内是否有任何部分最好保留在公共部门。对于政府部门不宜长期发挥作用的领域,他们还需要制定一项退出战略。

但在短期,政府必须确保的是,它有能力有序清理现在令其担心的各类机构。在美国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期间,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 RTC)就是以此为宗旨而建立的。

当前的动荡并没有结束。人们正开始对货币市场基金感到担心。这些基金的设计初衷是作为极其安全、低回报的投资工具,投资于最高评级的短期公司债券。但在减记了7.85亿美元一度评级颇高的雷曼债务后,美国Reserve Primary基金本周跌破1美元/份的目标净值,导致投资者亏损。

只有在其它大公司倒台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进一步损失。但消费者可能撤出这些基金。随着资产减少,基金只能购买较少的短期债券,从而进一步增加获得短期信贷的困难。

过去两周来,游戏规则已被大幅重写。但是,游戏本身至少还以某种形式继续进行着。这算得上是一种胜利。各国政府目前忙于危机管理。这没什么错,但下一个挑战将是, 政府在超出裁判的角色之后,应该走多远。(译者/和风)


美国金融危机:恐慌震颤全球市场

华尔街日报/历经一年之久的信贷危机得以解决的希望逐渐破灭,恐慌情绪周三在整个美国金融体系中蔓延。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崩溃、美国国际集团(AIG)遭遇危机之后,股市大跌,市场越来越担心下一个倒下的金融公司会是哪家,投资者纷纷转向政府债券这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市场动荡造成的后果远不止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美国公司的借贷成本飙升,除了信用最高的借款人之外,债务市场几乎是高不可攀。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最安全投资的政府债券市场,这种绝望情绪尤为突出。投资者一度愿意以比到期后收益更高的价格买进一月期国债。一些投资者事实上是觉得,能确知的小幅损失总好过其他任何类型投资的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在周三的国债拍卖中,需求实在太强,以致财政部出售了400亿美元的债券,远远超出其偿付政府债务所需。Federated Investors的投资组合经理约瑟夫·巴莱斯特里诺(Joseph Balestrino)说,我们见过危机,见过衰退,但从没见过金融体系的核心像现在这样颤动。简直是疯了。

周三449点的暴跌令道琼斯指数落到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比一年前跌去了23%。纽约证交所成交量为有史以来第二高,略低于周二创下的纪录。广受关注的的VIX市场波动指数--常常被称为“恐慌指数”--也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欧洲,股市市值缩水了大约2%。在最近经历大幅下跌的俄罗斯,主要证交所连续第二天关闭,这次尽开盘一个半小时就停止交易。由于全球经济动荡,黄金价格上涨9%,至每盎司846.60美元。一位股票经纪说,别说散户投资者,连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吓壤了,人们不知道该把钱投资到什么地方。

Calvert Asset Management的固定收益策略师奥德尔(Steve Van Order)说,眼下要是有现金,你得投资短期的、最具流动性的东西。大型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的亏损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这家基金持有雷曼兄弟的债券。这类基金被认为与银行存款一样安全,这是1994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亏损。该基金遭遇挤提,加剧其损失。两天来,投资者从该基金撤出了一半以上的资产。该基金持有的资产一度为640亿美元。

HSBC Securities USA Inc.驻纽约的美国政府债券交易主管科米斯基(Charles Comiskey)说,债券市场陷入一片恐慌。高风险资产被抛售。金融公司发行的债券收益率达到纪录高点,比美国国债高出大约6个百分点。在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市场对交易对手能否履行协议的担忧加剧。信用违约掉期本来是针对与公司债和按揭证券相关的资产违约的保险。投资者试图减少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风险敞口。这两家都是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大机构。这使得针对二者的保险成本飙升。

金融公司在股市继续承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股票分别下挫26%和19%。投资者说,政府接管AIG和雷曼兄弟的破产表明形势比此前最悲观的预测还要糟糕。问题已经从直接与房屋市场有关的复合债券市场扩散到普通的公司债券。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固定收益研究部门的负责人Ajay Rajadhyaksha说,另一条战线正在开辟。

一些人担心,在商业银行紧缩自身的资金使用之际,投行数量的减少将会延长信贷危机持续的时间。对冲基金管理公司Concordia Advisors的首席执行长威廉姆斯(Basil Williams)说,尚不清楚今后谁将成为信贷的提供者,以及信贷提供者的减少是否意味着未来借款成本的上升。

一位交易员在纽约证交所内通常,债券持有人比股票投资者更不容易遭受损失。但过去两周里发生的事件显示,他们也同样脆弱。Fed救援AIG的行动并未保护该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这是因为,这项交易(其中包含政府对该公司的高价贷款)要求AIG在现有债券持有人之前优先兑付美国国债。如果AIG不能通过出售资产筹集足够的现金,债券持有人将不能得到足额偿付。

因此,尽管Fed伸出了援手,但AIG一些债券的交易价格仍只有票面价格的四成,还不到一周前价格的一半。交易员说,由于雷曼兄弟无力偿还债务,其高级债券的价格仅相当于面值的17%。这种情况已经扩散到面临压力的其他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的债券目前交易价为面值的60%,高盛的债券目前是面值的70%左右。

随着债券价格的下跌,收益率出现了上升。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之差已经升至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来自美林的数据称,周三,投资级公司债券的收益率比同期美国国债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垃圾债券的收益率比美国国债高出9个百分点以上,接近2002年时10.6个百分点的高位。短期债券市场已经枯竭。通常会购买此类短期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经理因持有雷曼等机构的债券而蒙受了损失。

如果公司不能在短期债券市场中借款,它们或许被迫减少其循环信贷额度,令银行不断减少的资本金进一步枯竭。雷曼兄弟的破产也给杠杆贷款市场造成了压力。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常通过这个市场为收购融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的Leveraged Commentary & Data称,当雷曼兄弟本周初试图在这一市场上出售所持有的一些贷款时,价格下跌到了面值的85%。

由此带来的损害已经超出了银行和经纪机构的范围。一位交易员称,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的金融子公司Ford Motor Credit Co.周三为隔夜借款支付了7.5%的利率。他说,这类借款的利率通常比联邦基金利率高出约25个基点,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是2%。即便是被认为信贷质量最安全的企业,隔夜借款的成本也大幅上升。该交易员称,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Co.)周三被迫为隔夜借款支付了3.5%的利率。

在正常情况下,信贷评级处于最高水平的通用电气仅需支付相当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利率。Janney Montgomery驻费城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雷伯斯(Guy Lebas)说,这场危机还没有明显的结束迹象。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危机,何处是尽头?

华尔街日报/13个月前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更为严峻的新阶段。

此前尚有一些希望,也许这场危机的破坏性可以被控制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在抵押贷款上失误的金融机构上,但现在这个希望也破灭了。最近的动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非来源于初始时的问题,即有问题的次级抵押贷款,而是来自于信用违约掉期(CDS),即美国国际集团(AIG)等公司向那些寻求违约保护的公司出售的保险合约。

由于股价暴跌、心存忧虑的放贷机构将陷入困境的公司送入了更深的无底洞,对于那些等待出现更好的时机进行筹资、出售资产或承认损失的公司和首席执行长们来说,其后果如今已是非常清晰而惨烈。过去的这个周末,这样的认知使得赛恩(John Thain)将有着百年历史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卖给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每次事件都使得政府的介入比上一次范围更广,花费更大,而且面临意外后果的风险也更大。

对危机将很快结束的预期迅速消退。施乐公司(Xerox Corp.)首席执行长莫西卡(Anne Mulcahy)周三说,我想持续的时间要比我们预期的长的多。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格特勒(Mark Gertler)说,毫无疑问,这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格特勒曾与学术上的同行、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的贝南克合作解释金融动荡如何能影响整体经济。他说,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有政策机制与之抗衡,而在大萧条时期并没有这些机制。

美国的金融体系就象一位处于重症监护的病人。病人的身体在努力抵抗着不断扩散的疾病,而与此同时,身体却痉挛了,在平静一段时间后又痉挛了。疾病已经超越了市场自我治疗的趋势。主治医生正付诸于介入性更大的疗法,并正在尝试以前从未用过的治疗方法。

Fed主席贝南克和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周二晚间走进紧急召集的国会领袖会议,向他们通告了政府救助AIG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他们看起来就象是精疲力尽的外科医生在向病人家属宣布噩耗。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道德(Chris Dodd)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严重的大事件,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Fed和财政部官员已经确诊了疾病,这个病叫纠正过度杠杆效应。在信贷繁荣时期,金融机构和美国家庭举债过量。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增速为10%。如今,很多贷款人都无力还款,原因之一是房价暴跌。他们需要减少对贷款的依赖,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有可能会遏制信贷和经济增长。

要想终结纠正过度杠杆效应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做三件事,但是三管齐下非常困难。一是金融机构等需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出售或是冲减那些它们用贷款买进的问题资产的价值。二是他们需要还清债务。最后,他们需要重建因问题资产损失而受损的资本缓冲。

不过很多问题资产难以估值,而且买家也寥寥无几。纠正过度杠杆效应还会以某种方式自我增强,形成恶性循环:竭力出售资产会拉低资产价格,使得资产更难售出,从而迫使公司出售更多资产。这会进而压制这些公司的股价,使得它们更难发行新股来筹资。学术出生的贝南克将这一自我强化的循环称为“金融加速器”。

芝加哥大学商学教授卡什雅普(Anil Kashyap)说,很多首席执行长不愿承担损失,并说“我承认我出售这些资产的价格远远低于基本面决定的价值。”他说,那些风险敞口最大的都已经灭亡了。

纠正过度杠杆效应开始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证券,2006年这类证券违约开始骤增。不过纠正过度杠杆效应这一过程现已远不止于此了,它已经扩散至商业房地产和汽车贷款、以及投行赖以为自己提供资金的短期贷款。第一季度,金融业贷款增速回落至5.1%,是2002-2007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家庭贷款放缓得更严重,增速仅为3.5%。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哈兹厄斯(Jan Hatzius)预计,过去一年全球各金融机构已经冲销了价值4,08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筹集了3,670亿美元的资本。

但这似乎还不够。每次金融公司和投资者暗示他们已经冲销了足够资产并筹集了充足新资本的时候,新一轮抛售潮就会再次引发重新估值,从而将危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据高盛估计,单是住房抵押贷款损失就可能在2012年前达到6,360亿美元,从而引发银行体系的普遍惜贷。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2008年与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1.8个百分点,相当于总体经济每年损失2,500亿美元。

哈佛大学政府和法律学院教授罗伯特·格鲁伯(Robert Glauber)称,像这样纠正过度杠杆效应的行为以前从未出现过。当年储蓄及借贷银行的损失与之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格鲁伯在1989年时曾就职于美国政府,帮助组织了90年代初对储蓄及房屋贷款银行的清理。

对冲基金可能会是下一个出问题的领域。许多对冲基金是靠借贷资金(即运用杠杆)来扩大收益。由于各家银行都面临着压力,眼下很多对冲基金的此类资金来源被封死,从而令其利润受到挤压。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转向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数量在减少,而且不断有人在撤资。基金投资者们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处理:他们中的许多人是靠借款投资此类基金的,而借贷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些可能都会导致未来数月有更多的对冲基金倒闭、不得不抛售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

当然,债务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悠远的历史,从大萧条、到储蓄信贷危机、再到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无一不是因其而起。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们都没能找到轻松的解决之道。减息、为民众提供刺激性补贴会有所帮助,可能还起到了防止或者延缓深度衰退出现的作用。但是,至少在目前情况下,上述措施还远远不够。

在如此情形下,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总能通过尝试各种措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成立了一系列新机构、并推出了大量监管措施。到上世纪90年代,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花了很多冤枉钱来对抗泡沫破灭带来的后遗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国会成立了一家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专门接收和出售倒闭储蓄银行的资产。秉承自由市场原则的香港政府1998年在股市进行了大规模的买进,买进了几乎所有的恒生指数成份股,并最终将其打包成一个外汇交易基金,大赚其利。

纽约大学的格特勒说,如今,贝南克拿出了他自己的剧本,边走边改。

上周末,美林(Merrill Lynch & Co.)闪电般地将自己卖给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因纠正过度杠杆行为的不可预知性带来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去年,美林聘请了新的首席执行长、冲销了414亿美元的资产、并筹集了210亿美元的股权资本。

然而,美林并没有因此挺下去。它筹集到的资金越多、被迫冲销的资产也就越多。当美林首席执行长约翰·塞恩(John Thain)上周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官员和其他华尔街管理人士举行会议时,他曾表示,美林是下一个最有可能倒下的经纪公司。美林一位管理人士称,我们看到了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是下一个。由于担心债主们会让自己关门大吉,塞恩索性将自己卖给了美国银行。

华尔街创造并进行交易的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让这场危机变得复杂。这些工具使得政府官员和华尔街人士更难以知道下一波风险的藏身之地,也难以搞清楚它们会将信贷危机传向何处。

最新一个出现问题的领域是信用违约掉期,它是一种私人合约,各家公司可以就借款方是否会违约来进行交易。当违约发生时,交易的一方要向另一方偿付。信用违约掉期的价值会随着市场对借款方违约风险评估的不同而上下波动。公司可以将这些工具当作保险来对冲风险,同时押注其他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目前信用违约掉期覆盖的债务规模超过62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10年前的1.44亿美元。

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一大参与者正是AIG,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也是向金融机构和企业出售信用违约掉期的大卖家。当信贷市场欣欣向荣的时候,许多公司都从AIG购买信用违约掉期。它们相信,这家保险巨头良好的信用评级和强大的财务实力能保护它们免受债券和贷款违约之灾。从信用违约掉期中收取了大量佣金的AIG相信,它所保障的许多证券出现违约的风险很低。

截至6月30日,AIG旗下一个部门为超过4,460亿美元的信用资产提供了信用违约掉期,这些资产其中包括抵押贷款证券、公司贷款和复杂的结构性产品。去年,当不断升级的次债危机侵蚀了AIG所保障的许多证券的价值时,该公司被迫减记了大量的衍生品头寸。这让投资者惊慌失措,竞相抛售AIG股票,这样一来,当AIG越来越需要资金的时候,筹资却变得更加困难了。

纽约咨询公司Capital Market Risk Advisors的总裁劳尔(Leslie Rahl)说,信用违约掉期并非问题的根源,但它们确实加深了这场金融危机。发行在外的大量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加上它们在机构间直接交易、缺乏集中化清算的事实,让许多大银行和经纪商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现代史上,几乎没有哪次金融危机离得了政府的干预。政府官员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干预。但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是:Fed已经对虽然健全、但已失去市场宠爱的困境中机构提供了资金支持。它已经下调了利率,以此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借贷成本、鼓励投资和支出。

但它在向金融机构提供急需资金方面却并未做好准备,这些机构需要资金来改善财务状况、增加对外放贷。

正常情况下,急需资本的公司通常会靠自己来筹措。在眼下这场危机中,华尔街巨头们纷纷向政府控制的主权财富基金求援,比如花旗(Citigroup)就是如此。

但是,不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华盛顿,越来越多的人预计,美国纳税人要么将把不良资产从金融机构手中承接过来,以便后者有条件筹集资本金,要么将自己的钱注入这些公司,像财政部决定接管按揭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就属此例。

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人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提出,创建一个类似Resolution Trust Corp.那样的机构。该公司当年接管了倒闭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资产,然后花数年时间为它们寻找买家。

1989-1991年期间负责RTC的威廉·西德曼(William Seidman)说,当市场上发生重大损失时,只有三个人能分担这损失,那就是债券持有人、股票持有人和政府。这正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情景。我们会把这些损失一古脑推给纳税人吗?

RTC的成立当时似乎很有争议,而且看上去野心很大。而如今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会更加复杂。RTC处置的大部分是商业地产。而今天的问题资产是各种各样复杂的债券,其中许多还包括其他投资工具,这些工具中相应地又包含其他品种,最后的产品相较最初的实际按揭贷款或消费贷款已经过了数道操作。要解开这些纠缠的东西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要触及基本的中间担保是件困难的事。

在这场危机的初期,监管机构发觉,他们的规则不适应他们负责监管的、已迅速变化的金融系统。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处于危机核心的各家投资银行的监管不像相关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那么严密。

大萧条发生后,为防范储户挤兑等风险,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关闭破产银行的制度。而现在,挤兑却发生在监管部门基本想不到的领域,比如回购市场,那里是投资银行为他们的日常操作筹集资金的地方。而且,监管部门针对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倒闭也没有相应的处置程序。而AIG这样的保险商甚至不受联邦机构监管。

监管机构几乎是有意要让更多银行在未来数月倒闭,联邦存款担保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正在制定计划,要求银行增缴保费,以便它能做强用于支持存款的基金。检查人员对全国范围的银行收紧了控制。

一个让人欣慰的疑问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并未对美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冲击──至少目前如此。Verizon Communications的首席执行长伊文·西登伯格(Ivan Seidenberg)周三说,这场金融危机并没有导致新创公司减少、研发投入下降、营销放慢。我们尚未见到这些迹象。我相信,每家公司都在关注着它。

目前的失业率是6.1%,远低于1992年存贷款银行危机时所创7.8%的高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对危机的反应力度很大。Fed当年所犯的导致大萧条的经典错误是,它在应该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却收紧了。贝南克没有重演这个错误。同时,国会在批准财政刺激措施方面行动之迅速也超出了大部分华盛顿资深人士的想像。

另一个原因是,整体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因为关键时刻出口相当强劲,显示了全球经济对美国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经济显示了相当的活力,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企业管理人士能对突发情况迅速作出反应,企业也能在经济出现下滑时比较迅速地在员工招聘、工资和工作时间方面作出调整,虽然这对员工而言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但风险依然存在,随着消费和企业信贷收紧,华尔街的这场危机将影响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美国汽车制造商已被迫收紧了租车业务条款,由于其金融子公司的问题,他们彻底取消了自己对租赁承保的做法。对于未来形势,高盛经济学家的乐观预期是,两、三年的温和衰退,或是痛苦的慢速经济增长。


华尔街敲响警钟 索罗斯暗示英国是下一个重灾区

新华社/次贷危机已持续困扰华尔街达14个月之久,虽然近来关于次贷危机接近尾声的说法有所增多,但是雷曼兄弟和美林的结局显示:横扫美国、殃及世界的次贷危机远远没有结束,金融市场仍在动荡。

连日来,华尔街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释放。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晚宣布批准对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实施巨额紧急救助,人们似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但从多方分析和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各方仍在担忧:还有哪家,甚至哪几家金融公司会在这场风暴中倒下?

次贷危机发生后,华尔街不断传出令人吃惊的坏消息。今年3月以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近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则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就在本月17日,又传来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正在与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洽谈合并事宜的消息。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据说也在积极寻找买主,以避免破产风险。

连月来,关于有关方面出台的新措施将会稳定金融市场的说法不绝于耳,但摆在世人面前的事实却是:华尔街风雨交加。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华尔街日报》网站一篇报道劈头就说,这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危机,而且目前仍看不到尽头。

客观上讲,金融业本身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行业,风险控制一直是金融业的重要内容。但从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来看,不少金融机构只顾追逐最大利益,极端化地发挥了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作用,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从而酿成恶果。

从目前华尔街情况来看,五家大投资银行中已经有三家消失,其负面影响还有在行业内扩大的迹象。作为美国商业保险的主要提供商,美国国际集团的严重局面更值得人们深思。保险巨头自身难保,这恐怕是美国政府大力救助之后,市场各方的情绪仍纷纷倒向消极方面的重要原因。

保险业的兴起无疑是现代文明的一大成果,它使得众多个人可以针对一生中生老病死等多个方面未雨绸缪,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与进步。因此,保险公司理应具有较高的行业标准,在具体业务中应当明确可以涉足的领域,避免遭受损失,更不能无视“道德风险”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仍在继续,为各方敲响声声警钟。面对这一严重的国际经济事件,各方应该深刻反思并吸取教训。

新华社今晨专电 全球知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16日说,金融市场震荡远未结束,英国可能成为近一段时期华尔街金融地震除美国外“最受伤”的经济体。

索罗斯当天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发表意见。他说:“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记者问及政府是否应出手拯救雷曼兄弟时,索罗斯说是与否应交由市场检验,但他强调政府救市面临“道德风险”,“最终你不得不为拯救金融系统而无所不为”。

索罗斯直言,英国经济对金融行业的依赖使其在这次金融地震中尤为脆弱。

“金融行业是英国经济重要部分,”他说,“所以我认为,英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远比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更严重。”


罗杰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反弹了

新京报/

韩德强:北航经济学院研究员
宋鸿兵: 《货币战争》作者、宏源证券融资部总经理
罗杰斯:投资大师

2008年6、7、8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集体暴跌行情。《货币战争》作者、宏源证券投资银行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早在6月就明确指出,”美联储完全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一场巨大的金融海啸已不可避免,发生的时间段就是2008年6月到2009年夏,但直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完全没有向世界投资者发出任何预警。在毫无警觉和预防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广大投资人势必遭受重创。”

他坚定认为,自6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进入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国主流观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到4、5月份已经结束了,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重新走强。宋鸿兵认为,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刚刚消退下来。如果说危机的特点,他说,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美国央行救市,注入了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威胁。但老百姓有着大量的负债,此举解决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却没有解决负债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海啸)(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违约危机最重要的特点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会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违约的问题,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糟糕。这次冲击和上一次次贷危机比起来是多大的规模呢?据测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他认为,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英国股市等等都在暴跌,这是一个全球联动效应,而联动效应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这个市场,其带来的危机将在今后一年中不断出现,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去年保险市场的总规模是45.5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经变成62万亿。信用违约掉期问题就出在保险合同上,其危险在于62万亿保险合同漂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角落里,上万家金融保险机构持有这种保险合同,而且这个市场没有中央信贷系统,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违约情况,美联储想救市也无从下手。

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火山期)。

利率市场出现更大的问题,这时候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第四阶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整个美元危机出现之后,会形成全球货币危机。

美国这场金融危机何时会触底反弹? 66岁罗杰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罗杰斯一年前就说不要碰美国的金融股,他自己也早已把金融股卖空了,而且现在仍然持有空头。

“它们并没有显示出任何价值,如果它们涨了,那我就会继续卖空,贝尔斯登我是77美元卖空的,美林则是53美元,要知道,在真正的熊市中,这些股票只值10块钱(贝尔斯登最后真的只有10块钱),并不光是它们,所有投资银行,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投资银行在熊市里会成批地倒闭。”今年年初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现在,罗杰斯已经从美国纽约搬家去了新加坡,他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当地的华语学校。

近日他在新加坡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何时会触底反弹,他回答道”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

他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和他的伙计们开始来援救了,这可能会把问题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能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就会继续。他们能掩盖六天还是六周?我不知道,我倒是希望我能够知道,但我真不知道。””在过去的200年里,美国的民选政治家和流氓们总共让美国背上了5万亿美元的负债,但是在过去的几周里,某些官僚又让美国背上了5万亿美元的负债。”

他说,”回顾历史会发现,所有那些陷入衰退的国家在失败之前都尝试过直接的经济干预,美国早已开始了直接经济干预,例如,我们不让中国人买我们的石油公司,我们不让迪拜企业买我们的码头,诸如此类。”

如果一切都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那么这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

韩德强:美元霸主地位将结束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韩德强在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30年一次转换的周期,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也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美国正经历1929年以来最大经济危机。为什么两房股价会暴跌?韩德强认为跟两房操作有关,当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两房没有抛售而是抄底收购,结果被套紧。他认同次贷危机还有第三波危机的看法,这与保险业务有关。保险业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容易赚钱,但一旦违约率超过10倍以上将会转入巨亏,从这些公司可能抛售手上股票,从而引起第三波危机。当次贷危机进一步爆发后,将会形成一个因为美国国债不被看好,不得不提高国债利率,而导致国内经济紧缩,内需下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韩德强认为美元贬值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美元发行过度,美元在海外的发行量超过美国经济规模的3倍;第二个原因是国内经济双赤字。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通过扶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化战略等措施,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虽然减少工人工资生产成本,却造成全球需求下降,在投资扩大、需求下降的趋势下,使得生产过剩并导致7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美国为摆脱70年代经济停滞的局面,把名义利率提高20%,从而充当世界发钞国的角色。韩德强认为,虽然美国通过提高名义利率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龙头,但这种借钱发展的模式注定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只升不降,为美国日后拼命维持美元霸主地位埋下伏笔。

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国内需求萎缩,经济再次陷入危机。此时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刺激次贷泡沫,便宜的房地产贷款拉动美房地产大牛市。不过韩德强强调,这种靠打强心针方式刺激的经济需求不是真实的,其必将导致更大经济危机。

韩德强质疑美国在世界上通过强势美元政策维持发钞国地位可以维持多少年,因为价增量缩,国际对美元的信心不断下降,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也不断下降。由于美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发钞国,他预测在30年后的今天,美元的霸主地位将结束。

韩德强介绍,美国的金融创新很多,创新意味着摆脱监管。由于信用保险没有任何机构监管,导致美国国民不是在买保险而是在赌博,从而产生大量衍生金融产品,全球每年GDP为60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规模则高达680万亿美元,是GDP的10倍以上。当金融衍生产品规模达到全球GDP的10倍以上时,将表明美国这个游戏达到高潮。韩德强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投机赌博新经济时代,这是一种非理性繁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