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实习记者华仁威、记者安涵编译报导/在特德·科佩尔(Ted Koppel)最近拍摄的片子里,他记录了已被外界涉及的领域:全球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然而,科佩尔也挑战了新的领域,那便是共产国家中的文化巨变。
此为科佩尔在《探索》频道中播放的纪录片,片子展现了现代中国的一面,包括一场与重量级记者的会面,以及一则堪称世界上最大事件之一的故事。
《洛杉矶时报》指出,此名为《资本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的纪录片,中心论点为:强健、快速发展却又经常具争议性的自由企业,正走在一条共产主义无法企及的路上,那便是去支持中国的庞大人口。
纪录片的焦点为重庆。在这个拥有1350万人的城市里,起重机处处可见,灯火像拉斯维加斯那样多。美国公司正在此地建设工厂,以雇用成本低、效率高的劳工。
中国的城市居民愈来愈富有,然而在乡村中,那拥有大多数中国人的地区,人民仍是自给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尚未明显地提高。科佩尔以一个农民家庭来探讨新旧之间的摩擦。家庭里包括兢兢业业工作的母亲、酒鬼的父亲、还有很有志向的女儿。
《洛杉矶时报》记者托尼·佩里(Tony Perry)认为,第一部分的取景、剧本与步调都是一流,但内容没有什么新鲜的。纪录片直接地点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是场“权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这不是新的观点。
每当提到低薪资和低价格时,自然地会想到沃尔玛,科佩尔就长途跋涉到美国和中国的沃尔玛,这仍不是新观点。
然后,科佩尔参观了几个在美国的公司和它在中国的分公司。美国员工讲述他们被解雇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被外包的委屈。
一位61岁被开除的员工谈及他找工作过程中的挫折。“他们(老板)告诉我,我太合格了。实际上,就是说我太老了。”员工说。
尽管如此,科佩尔不会视任何一个人为恶棍。他认为,工作外包到中国,可能导致部分美国工作的流失,但美国公司也免去了倒闭的风险,从而保留更多工作职位。
纪录片第二部分的焦点已不着眼于国际经济,而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下的文化变革;这也是第一部没见到的视野。
科佩尔参观了组成“新”中国的几个部分:妓院、男同志吧、昂贵的夜总会。当形容卡拉OK吧的品质时,他挖苦地说,“从俗艳的到低劣的,中国什么样的卡拉OK吧都有。”
而经济和生活自由的提升,能否导向政治自由?身为《夜线》前主持人的科佩尔指出,答案是“不一定”,这也是现代中国的矛盾。
眼看奥运会快要到,在这个时刻讲述关于现当代中国的故事很得当。即使在奥运会结束后,美国和中国日益紧密的关系还会存在。
“喜不喜欢也无所谓,我们(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前景都是不可分离的。”科佩尔说。“我们得面对现实。”
纪录片播出时间为美东时间7月9日至12日晚间10时,共四集。
还是很好奇吗?请上http://dsc.discovery.com/convergence/koppel/highlights/highlights.html
中国-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1)
多维社记者纪群编译报导/ 北京奥运,几年前就已经是全球媒体的一个焦点和大热门,到北京去,是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对于美国的知名新闻主播泰德·科佩尔(Ted Koppel)来说,要在奥运前报导中国的故事,远离北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于是,一年前,科佩尔率领的一个团队,主要深入到了中国西南一隅的重庆市,拍摄出一部名为《科佩尔探索: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的新闻纪录片集,这个系列片集于7月9日到12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0时到11时在美国有线电视的“探索”(Discovery)频道播出,也是离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月之际。
此片播出前夕,近日,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美国各大报刊纷纷对科佩尔的这部片集和片中的内容、寓意及其结论性的解读等等,进行了长篇报导。
纽约时报记者费利西亚·李(FELICIA R. LEE)的报导写道,《科佩尔探索: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在美国,首先是在大学里和其他那些探讨外交政策和文化问题的机构以及去了好多类似的地方试映。包括今年6月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设在纽约市的办事处举行了该片的反映,并与科佩尔先生座谈,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中国问题研究资深学者亚当·西格尔(Adam Segal)评价说:“我认为片子拍得很好”。
“我不说,它会对有关中国的学术辩论将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基于若干原因,它对于普罗大众,会有显著影响。”西格尔先生在一封电子邮件谈到该纪录片时说,“它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论据,显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经济发展中已变得更好,说明了原因,即使发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动乱,但是对现政权的统治并没有构成严重的挑战”。
洛杉矶时报托尼·佩里(Tony Perry)的报导指出,泰德科佩尔的这部分成四个部分的纪录片,描绘了当代的中国,是一位重量级记者和世界上最大规模发生的事实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对话。片集包括了讨论中国的经济繁荣的全球影响这些旧话题。但是他揭示出的、在这个共产党国家所发生的文化大变动,却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前夜线主持人泰德科佩尔的四部分电视片集,要通过一个城市的缩影,表明中国成为某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料图片)
多维社记者观看了这部片集的部分内容、片段。《科佩尔探索: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共分四集,每集播出时间是一小时。第一集“连体婴”(Joined at the Hip),讨论的是中美两国经贸的共生关系。在美国最常听到的工作外流到中国说法,虽然不算错,但是经济学家估计美国因为与中国的贸易,每年受益七百亿元。片中描述一位美国汽车工厂工人,因为整个集装厂都迁到了中国,而中年失业,生活陷入窘境,并责怪中国工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不得不去沃尔玛(Wal- Mart)买售价比较便宜的商品,但沃尔玛售价之所以能够便宜,却又因为该公司的许多商品都是经由中国的廉价劳力制成。片中还举最流行的iPod为例,指美国的电脑公司卖一部iPod零售299元,能赚80元,但中国的集装公司却只能赚4元,藉以指出,在这全球化经济的走向下,美国工人与中国工人同样都是输家。
对第一集的内容,洛杉矶时报的报导说,第一集,科佩尔和他的团队有着很高的期望。其拍摄视觉,脚本和行文安排都是一流的。报导还说,不过科佩尔不是比尔·莫亚(Bill Moyers)或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他拍片,有自己的做法。他没有在片中强调各种说法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科佩尔认定,将工作移到中国和其他地方,可能会使美国的就业机会减少,但它也让美国公司得以生存,继续运作,甚至保住了更多的工作职位,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集片名为“从毛主义到我主义”(MAOism to MEism),离开经济全球化,探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所造成的文化动荡。显示因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不断外移,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导至传统价值道德观念改变,性关系解放,连宗教和政治的控制也开始松动。
第三集片名为“快速道路”(The Fast Lane)讨论急速发展的汽车文化。中国已经从自行车满街满巷,到小轿车塞路,中国人每天购买2万5000辆汽车,这表示每年增加九百万辆,为了容纳这些汽车,要建几万哩的新公路。这些新的汽车,不只带来了更大的行动自由,也带来了更多的交通事故和污染。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在蓬勃发展,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中国汽车最快在明年就可能进军美国市场,与美国车竞争。
第四集片名为“是经济,笨蛋”(It’s the Economy, Stupid),讨论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其他社会问题,包括污染、人权、以及贪污。科佩尔本人并深入到地下一千尺的煤矿,看建构起中国经济大楼的黑暗地基。在中国,资本主义只不过是经济制度,中国仍在以共产党独裁性质的规则,在管理人民和国家事务。
洛杉矶时报的报导又指出,片集显示,科佩尔的摄影机也伸到了妓院、同性恋酒吧和急速增加的夜总会,在中国各种档次的卡拉OK遍布城乡。科佩尔显示出这些,说明它们也都是“新”中国的一部分。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官方统治者需要一种僵化清教的国家里。
但是,那么所有这一切经济的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必然会导致这片曾经发生过天安门大屠杀的土地上出现更多的政治自由吗?不一定。在这里,这位前“夜线”的主持人以一种最精彩的方式,作为一位平和但坚持不懈的提问者,揭示这一个当代中国的看似矛盾的现象。
“不管你爱它,还是恨它,我们面对的中国的经济前景似乎是不可改变的,”科佩尔要通过这部片子告诉包括美国人的是:“这是一个现实,让我们来适应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