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3/谁撑起了全球高油价之天?

巩胜利/堪比“5?12”更严峻、更可怕、波及整个全球全人类的灾难可能是:燃油将燃烧全世界。2008年5月的第三周(19—25日),紧接中国汶川“5?12”大地震之后而来的是全球石油从未有过的创纪录,除了油价几乎是每天涨价步步新高之外,全球各国更是纷纷公民游行示威、政府急急对策、法律出台诉讼等等而风行天下,但全球油价何以根源难控、全世界何以与燃油不共戴天?全球燃油继续燃烧该怎么办?全球60多亿人们使用燃油的吃、住、衣、行,生活、生存,创造财富怎么办?

6月1日前后的中国,每生产1000公斤汽油或柴油,就亏损3000元中元;这样2008年全年中国仅燃油一项将亏损500—1000亿美元。全球最大燃油大坝中国将开闸泄洪……泄洪燃油世界能源就安全了吗?进入6月中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分别出现了空前的油荒……

谁撑起了全球高油价之天?

■ 巩胜利(独立学者)

引:自2008年1月1日国际原油每桶超100美元之后, 3月3日更是冲高到104美元每桶,3月6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结算价大涨0.95美元至每桶105.47美元,3月10日升至每桶108美元,5月5日升至每桶120.36美元,涨价3.65美元,5月9日国际油价继续走高,纽约市场油价创出126.25美元新高,5月21日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33.17美元,紧接着22日每桶油价又一举超过了135美元……全球石油开始了新一轮又一轮的攀升。

而在上世纪1970年代,全球石油每桶油价最高为33美元;1980年代,每桶最高价为39.5美元一桶;1990年代,最高价超过了50美元;2000年代以来,油价最高在70美元一桶,直到今天平均每桶石油价格涨至30多年来的2、3、4倍之多,全球油价依然在继续创造历史更高的新纪录。现在是,13亿中国人最需要石油的顶峰时期,也是全球油价最高的历史时期。2003年,在伊拉克战前,油价平均为每桶26美元。目前油价是每桶126美元,著名分析师则在讨论2008年底油价达到每桶200美元的可能性。

而中国古民谚说:天,是不会塌的,就是真的塌了,还有高个人顶着呢!那么全球石油价格的飚升,又是谁给撑着了?且撑的油价节节高升、谁也挡不住?

全球油价每桶突破100美元,对全球将产生什么影响呢?它的未来,将对13亿人口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中国怎样对策全球油价之历史最高呢?为什么全球油价居高不下?依然是贫穷(2006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740美元)、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又怎样与全球石油消费国产生共鸣患难、和谐相处呢?具有全球1/5总人口的中国,对全球油价居高不下到底有些什么内外关联、作用与反作用呢?

A、石油进入高价时代

与2008新年一起到来的,是国际石油价格每桶进入百美元油价的新时代,而对基本是穷国穷人的中国和消费者来说,国内油价却还一直徘徊在50-60美元的价格水平,这真是奇妙。但面对中国2007年全球大国CPI最高的通胀压力,08年开年以来又创新高,于是中国政府决定,勒令近期油电气水学费等不得有任何价格升行为调整。这种决策,有可能延续到8月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后,但中国已是全球继美国、日本等之后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消费大国,中国国内石油不涨价,就很难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需求的预期,国际油价就会当然居高不下,这将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难度和威胁。

原油价格,为何能够在一直供需基本平衡的全球性大环境下,于2008年开年就创出百美元的历史新高?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特别是2007年中国石油、金融等企业成为全球领军者无不关系。在投资者看好中国对石油日益增加的旺盛需求中,中国成品油消费正在接替美国成为全球新的、从未有过的拉动者。

中国国家除了成品油、天然气需要涨价与国际全面接轨之外,还有电价格、水、食品(2007年,中国食品业已经先行与“市场经济”同步)都需要回归国际市场与油同步上升、进入国际市场价格的全部拉动的自由调节,中国主要市场体系,基本上还是由政府一手操控,没有进入全球性市场自由价格体系。全面进入国际市场价格体系,急需中国国民收入提高来支撑,而不是国力强大就能够承担。

B、中国“市场经济”不男不女

中国“改革开放”——放弃“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近30年了,但铁的事实告诉全世界:如果中国政府大幅提高油价(物价一直没有市场化、正常化),国内需求就会减少,中国的汽车梦(特别是象中国广州市做着东方底特律汽车之梦的城市)就会遭受迎头痛击,中国以“汽车产业兴国”就可能延迟、暂缓或破灭。2007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使小型汽车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开始畅销,新型能源公司业务兴旺,生物能源大行其道,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制定了以最低、超过以20%生物燃油替代石油产品的近期实施计划,这显示了全球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长期以低油价价格的国策来控制庞大的中国市场,这对中国老百姓及所有的成品油使用者来讲,短期内这自然是眼前利益的极大实惠,但正是这种国家买单的形式,却支撑了全球成品油市场的居高不下、高油价不落,使全球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没有任何回落的空间和余地——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国际成品油市场在中国、印度等新兴需求国家、需求旺盛中恶性循环,越涨越高、无以回落,这些国家成了油价上涨的帮凶。

就这样,在无意识、在不知情、在故意与无意之间,在“计划经济”一直高度垄断的强权之下,国际油价被中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大国所使然,终于攀上2008新年的每桶百美元以上、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峰,且从石油根源源头难以回落,回落了那些石油巨头岂不倒闭、树倒猢狲散?

C、石油的举世悖论

近来,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长期有1/2—1/3间的价格差距,由于中国实施管控的底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致国际石油一直无法回落到其原有的市场价格(这种低价格,只有达到国际市场一定比率之后才能产生控制作用。如今的中国石油消费,正成为全球第二、第三的大国地位)。

倘若中国成品油市场进入了全球性“大市场”调节机制,失去了中国政府控制的所谓低价格支撑,那么油价就自然回落。中国古话说得好:天塌下来,有高人撑着呢!而全球的成品油市场的高价格,正是由中国“高人”这世界第一新“巨人”在撑着、顶着呢。不管是无意或有意,中国政府严厉管控石油价格、不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都事实上为国际油价登上100美元新高添了乱局,致国际油价难以回落。

“一统垄断”之下,不能从源头分流,紧俏是大环境是中国的必然结果,而不紧张、不断裂那才是天大的怪事。“一统垄断”,将是中国“燃油荒”的常态,这是计划经济垄断的必然结果,自古“汶川”(华山)一条道,谁你能怎么样?除了石油之外,电、煤、粮等等等,在中国都不是与世界悖论?

D、中国的难解之结

考虑到中国正面对近60年来最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举国上下正在构建“奥运会”祥和的气氛,市场经济——涨价被压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国策。但长此以往,中国国内油价和全球石油价格的差别将越来越大、被人为当然扭曲,中国又极严厉的垄断控制海外油品的进入(若大一个13亿人口,是世界最强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总人口之合的2倍以上),实际上只有寥寥几个石油企业有权经营石油进出口产品。于是,中政府历经劫数命令限制物价,要求“数字化”节能减排,这正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恶性循环,年年如是、年年不改,年年对策,无穷无尽,中国市场经济30年来一直都难以到达彼岸……

到2010年前后,中国原油消费将超过1000万桶大关,这将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20%左右(注:2005年全球石油消费约在5000万桶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石油消费,每一年都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在继续递增。而在2000年之前,中国原油消费也只有200万桶左右。

中国国家控制油价,付出了所谓“成长代价”,但长此以往,促成了国际石油巨头从中获得天利、供养新老石油的新价格高攀。由于中国成品油价和原油价格全球第一倒挂,使炼油企业亏损严重,中国石油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历史泡影,国际油价只升不回落、越涨约高。

E、人治胜于“大自然”?

但这反而使中国垄断的石油企业大得其利,创造了天量的巨额财富。众所周知,全球的石油巨头少则要上100年发展、多则200多年才能炼成,而2007年的中石油、中石化一举超过了全球所有的石油巨头。若真实这样创造世界性《财富》的话,不出几年时间全球的《财富》巨头都要被中国国有企业所垄断、替换。象中石油、中石化那样创造世界巨头,中国国有企业将无可限量。但制造出垄断的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对中国公民有百害而没有任何一利。曾记否,全球电讯产业第一垄断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天上地下都是它一家,真可谓垄断、霸权,后被美国两院及国会强行拆分,才使全球最大最富裕的美国国民享受到最廉价的电讯服务。中国中石油、中石化进入全球石油最大企业第一、二之举,则正是中国公民根本难以分享全球石油财富之根源所在。

3月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发布《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令,要求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必须将所产成品油交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这是全球石油垄断最有力的历史佐证。中石油、中石化不但垄断中国13亿人的原油、成品油市场,一直以来每年都享受最少50亿、到几百亿中元的国家补贴,还是全球第一、前几位的全最大企业。这种政经垄断,不但享有绝无仅有的政治资源(批权,不用任何经营,是一种政治资源),还是中国唯一执政党、经济资源的唯一拥有者、使用者,也是欧盟、美国等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是否市场导向行业”第一项“政府不能干预被调查商品的定价或产量”,是严重的“国家干预”行为,为非“市场经济”规则(见新华社2004年合订本、下《时事资料手册》79页《美国、欧盟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所以,中国成品油市场,长期违背国际市场油价、比国际市场低1/3—1/2价值,一直都没有进入一个正常、有序、与国际社会接轨、有国际市场经济生态环境的大市场。

F、中国特色,难解全球高油价之危。

这也难怪,中国油企一举摘取全球第一宝座之时,而中国却依然是国富民穷,公民收入增加缓慢,成无法同步的全球之难的。

与中国同步策略、一些政府一统操控油价的国家,效果都一样并不理想。最近食品上涨的压力促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国家都采取价格干预的措施,中国也如出一辙。中国政府还决定,近期采取临时超级价格管制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并要求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也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的“责任”似呼从表面来看是阶段性解决了,但国际石油价格却难以平衡、节节高升,令举世翘楚。

中国商品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但半进半出、半控半放、遏瓶颈或掐结果,“两元”同行,怎不使全球油价被人为扭曲?全球第二、第三大石油消费大国的管控油价,不能使其自然进行市场化调节流通,这受害的不仅仅是全球的发展中国家、石油生产大国,还有诸石油消费富国,中国13亿公民更比中国政府的受害面积更大更灾难;因为中国政府收入历创举世之新高,都得由中国13亿公民来扛着;而中国公民自己要花的钱,却不仅仅要用心、更要用血汗和双手一分、一角、一元的来辛辛苦苦挣得。

G、“过家家”游戏

数据显示:以5月5日的汽油价格为例,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90号特级无铅汽油为3.842美元/加仑,如果按照当日的汇率1美元等于7.0016元人民币计算,折合7.11元/升,而最近国内北京市场93#汽油5.34元/升,97#汽油5.68元/升,如此算来,美国的汽油价格比中国高两三成。

同样以本周一的原油价格为例。中石化若是选择以品质相当于大庆原油的国际市场的米纳斯原油进口,5月5日的报价是117美元/桶,换算人民币为5909.9元/吨。另外,加上17%的增值税则为6914.6元/吨。而销售收入呢?成品油率一般在60%,汽柴比例为1∶3,如果汽油0.15吨按6800元/吨算,可卖1020元,柴油0.45吨,按6700元/吨算,可卖3015元。剩余40%为其他化工成品和沥青,按1∶1的比例计算,化工产品0.2吨,按10000元/吨计算,可卖2000元,沥青0.2吨,按3500元/吨计算,可卖700元。这样,总收入为6735元。如此可以得出,中石化炼油后销售一吨油亏损1796元。以中国能源第一消费大省、广东省为例,柴油批发价最新报每吨7200元人民币(1034美元),较两月前上涨了11%,并且较国家制订的零售价上限高出了21%。

石油产品,这种社会公众普及的消费品,同样如万里长江防洪一样。石油产品若比喻为是洪水,那么价格管制就是万里长江防洪筑坝;而天上来的洪水是永远无限的,可筑坝防洪却是永远有限的——这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根髓的不同。再如“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如美国、欧盟等所有高收入、法制国家)问题,美欧发行货币无限量(自由货币市场,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量),阻止外币进入中国市场,损伤折断只能是那些筑坝者,这是迟早要历史发生的事。长江滚滚,千千万万年历史就是这样过来的……更多的河流、更自由的流淌、更多的市场、更大的疏通,才是市场经济举世唯一的生态环境之道。

H、油生态在继续恶化

30年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如泥牛如海、不见名传。但2007年之后,绝对垄断的中国石油等资源性企业却凸然隆起。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全球各国为之一片尖叫:世界绝无仅有、超超级航空母舰终于破天而出。中石油A股当天,以40.96中元收市,使得该公司市价总值一举超越全球排名第1位的美国埃克森石油,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中国企业终于跨越上100年的美国埃克森、英国BP等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按中国石油全部已发行股都按这一价格计算,那么它的市值将达到1.08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全球能源行业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的两倍。

但全球油价高升也不期而遇的随之而来。据全球资本市场数字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石油A股收益的市盈率约为50倍,其H股的市盈率约为20倍。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跨国石油公司收益的市盈率平均仅为10倍左右。

从全球突然爆发的“5?12”可知,假如灾区只有两、三个人拥有食品“权”、拥有交通“权”,那今日世界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举世恐怖??!

中国油价“计划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后、最大、“双输”(政府公民都遭殃)的堡垒。中石油、中石化等大规模亏损,中国公民又当然缺油少油,石油“双刃剑”将政府与公民全都要“扼杀”掉。除了政府和社会公民之外,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双珠峰”:石油能源企业股价屡创历史新高,不能跌、一跌就是股市灾难;油价只能继续节节攀新高,百姓与政府都遭难。中国亟需建树国家能源的生态环境,否则油、煤、电,水、粮、路等等哪里能“筑坝”堵得住?堵住今天,还有明天、未来怎么办?哪里不发生“5?12”人间的灾难?

J、油中国困境进行时

其特别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用油国,仅次于美国。现在中国石油消耗量约占全球需求的9%,美国大概是30%。中国生产的油量占全球供应量的4.7%,这说明中国使用的石油有一半是来自于进口。

而对于四川地震增加国内原油需求的说法,广东油气商会部长姚达明表示,短期来讲企业停产对原油的需求可能减少,长期来看需求会增加,但不能认为灾后重建拉升需求,物价将不可阻挡的被拉升,但6、7月北京奥运会的拉动将难以低估。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则显示,2008年前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977万吨,价值近40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8%和80.8%.出口80万吨,同比下降25.2%,价值近4.7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全球油价达133美元每桶,这个价格仍旧存在着无限上涨空间,对于油价到底会走到多高,现在市场预测结果都不同,海湾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则预测今年中期将会达到150美元,年底达到200美元一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主要石油消费国油价管制不放开,不能形成全球性石油互补的自由调节机制,全球油价就只能一涨、再涨,这是全球石油需要平衡的必然结果。

据21日纽约商品期貨交易数字显示,2016年交收的期油价格在过去三天已大升了17.08美元,升幅达14%,原因是有国际机构预计2008年下半年油价平均141美元每桶,2008年平均油价为148美元。2016年交收期油在昨日曾一度升至138.38美元,升8.4美元,为6.5%。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皇家荷兰壳殼、英国石油等,开采支出大幅高於8年前水平。在未來4年,非产油国仅能供应全球二成需求增長而已,石油缺口继续加大。虽然沙特阿拉伯上周同意增加产量,伊拉克新发现探明大油田,但未能抑止油价继续上升,投机盤继续推高油价。燃油也推高其它商品涨价,美元继续疲弱,金价跟油价继续上升,现货金价21日一度升至927美元,创下2008年来第二新高,有充分理由认为金价也会随油价漫步在高位的1000美元左右。

K、涨势凶猛引发全球恐慌

5月21日以来,在美国,最大的五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就油价问题受到了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质询。5月19—25日,本周国际油价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历史高点。21日收盘,纽约7月份基准原油期货定格在133.17美元,再创有史以来新高。22日电子盘油价再度发力,一举突破135美元。在美国,随着汽油价逼近每加仑4美元的“天价”,越来越多的“有车族”转向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骑车族”的数量正不断增加。以洛杉矶为例,洛杉矶地铁目前的载客量比去年3月增加了将近50%。而今年以来,美国的自行车销量和修车人数都在上升。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自行车骑士联盟”,为了鼓励民众多使用自行车,该组织宣布将5月16日定为骑车上班日。

油价疯涨也给航空业带来了生存危机。21日,全球最大的航空企业美国航空宣布,鉴于燃油价格高涨、航空业需求疲软,该公司计划裁减数千名员工,并使最多85架飞机退役。另外,美航还不同寻常地宣布,从6月15日开始对部分国内旅客交运的行李每件征收15美元费用,该公司也成为第一家征收此类费用的美国大型航空企业。

油价毫无阻拦的疯涨,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的恐慌和不安。油价创新高无一例外成了各大国际媒体的头条新闻,各国政府都在忙着开会商讨对策,而老百姓则纷纷上街游行抗议。

公民与政府都不满 很长时间内,油价的上涨似乎并未给各国带来太大的问题,世界经济也并未因为高油价而受到明显的冲击。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政府对于国内油价的控制是重要的一点。不过,随着油价持续攀高,各国政府也日益感到力不从心,因为给国内企业和居民提供燃油补贴的负担越来越沉重。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亚洲燃料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尼政府本月早些时候宣布,考虑到补贴成本不断上升,政府打算上调燃油价格,最高升幅可达30%。不过政府承诺,将拨款16亿美元,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额外的燃油补助。

除了印尼之外,一些新兴的全球石油消费国家印度、越南也都在考虑降低甚至是逐步取消燃油补贴。在中国,本周也有传言称,油气价格可能最早在6月初放开,不过中国国家发改委也立刻发布声明对此给予了否认。随着油价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担心这些措施可能拖垮财政,政府与国民都已不堪负重。

高油价的最直接影响莫过于交通运输。在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的美国,高油价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航空业也叫苦不迭,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削减航班,并设法将成本转嫁给乘客。

抗议与对策 各国民众也对屡创新高的油价愈加不安,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各地都爆发了各种针对高油价的抗议活动。比如在印尼,政府宣布打算提高油价后次日,各地就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抗议,甚至一度演变为暴力冲突。

在美国,卡车司机成为抗议活动的主角。不堪运费高企的卡车司机们组成车队,浩浩荡荡地在白宫和国会周围绕行。要知道,如果卡车司机集体罢工,美国人可能“连牛奶都喝不上”。活动组织者希望通过抗议引起政府注意,采取措施遏制油价进一步上升。在欧洲,高油价同样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两天,随着国际油价连创新高,欧洲各国民众抗议不断。渔民、卡车司机等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应对高油价。

出于环保的考虑,欧洲各国普遍对原油消费采取限制性的政策,比如征收燃油消费税、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甚至是廉价提供自行车出租等等。即便不考虑国际油价近期的上涨,欧洲的油价相比美国也要高出不少,因为要计入环保和消费税等费用。比方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加仑无铅汽油的售价约为9美元,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然而,对于渔民和卡车司机等低收入的原油消费群体而言,油价持续走高显然令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法国的渔业工会已要求政府提供近5亿美元的行业补贴,过去一周以来,越来越多的法国渔船拥堵在法国的各大港口和码头,以示抗议。本周三布伦特原油逼近130美元当天,巴黎有200多名抗议渔民与警方爆发武力冲突。

目前,欧洲各国政府都面临较大的下调燃油税的压力。不过,有专家指出,即便政府真的降税,也未必能解决油价高涨的问题,反而可能刺激油价进一步上升。意大利智库ISAE的高级经济学家德里亚表示,燃油消费税是按照消费量来收取,而不是价格,所以征收这一税种其实有利于抑制油价上涨。相反,一次性地削减燃油税可能刺激需求,进而推动油价继续走高。

L、美授权政府起诉操纵油价格

据据美联社加拉加斯5月20日电,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20日表示,尽管国际油价已超过每桶129美元,但事实上国际原油市场仍“供应充足”。巴德里是在当天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会谈时作出上述表态的。委内瑞拉当地媒体援引巴德里的话说,“市场上原油并不稀缺,”因为国际原油供应水平相当高。

由于全球市场担心原油供应可能不足,加上国际需求增加和美元持续走软,国际油价近日连创新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20日上涨2.02美元,收于每桶129.07美元,连日来又突破135美元每桶,刷新了原油期货自1983年、全球开始交易石油以来的最高收盘价纪录。

美国得克萨斯州能源投资巨头布恩?皮肯斯当天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说,由于全球原油供应增速远低于需求增速,国际油价年内将会达到每桶150美元。高盛公司此前还预计,未来两年内国际市场油价将升至每桶200美元。为了缓解高油价的压力,美国几次施压欧佩克增产但成效不大。欧佩克轮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19日表示,该组织在9月部长会议之前不会有增产的措施。

对此, 5月20日,美国众议院以324票对84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美国司法部以限制原油产量供应以及联手设定原油价格为由起诉欧佩克成员。该法案将有可能使欧佩克成员国面临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严重制裁,一如微软在欧洲所遭致的反垄断制裁,但这能缓解全球高油价继续冲高吗?

M、石油的核心问题

美国历任总统在竞选时都会强调,节约能源的国策。而美国总统布什本人几年前也曾发誓要戒除美国的“石油瘾”。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也做过类似承诺。但,事实上完全是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1973年,美国33%的石油来自进口;而今天美国进口的石油约占60%;据分析研究,到2020年,美国的这一数据可能升至70%。美国的交通体系几乎是完全依赖石油而存在。

1994年至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到2010年前,中国用石油还将再增长一倍。中国进军非洲的主要动力在于寻求“能源安全”。目前在中国,每1000人拥有约10辆汽车,而在美国每1000人拥有480辆汽车。但到201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届时,美国消费石油将占全球的2/5,中国消费石油将达到1000万桶也就是全球消费总量的1/5。美中两国将消费全球石油总量的2/3以上。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此同时到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需求将较当前增长50%——并且全球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将变得更高,且不是更少。

N、油荒袭击京沪中心地带

进入6月之后,中国燃油供应再次全国性失衡。北京被称之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被称之为经济中心,但是“由于能源巨头削减产量以减小损失”,中国油荒开始影响到了中国政治和经济、北京和上海的核心地带。

周六在上海,一向不用排队等候的汽车加油,周一早晨,却准备加油的司机用了长达一个小时时间去寻找依然有油站的上海市中心加油站,然後排了20分钟才加上油。但尽管当地媒体周一报导说,国有石油巨头从6月1日起将供应上海的汽油和柴油数量分别增加1000吨,但是油荒依然无法阻挡的袭击聊中国的经济中心。周末的北京,旅行巴士不得不连夜排队加油,北京热点旅游景点之一都排起了蛇形长队。“我们用光了柴油,他们正等待下一批柴油入库,”北海公园外的加油站服务员说道。

而来自中国南方、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广州市,卡车也排着长队等待柴油,已成为近来的常事,油荒已经迫使工业运输推迟了两天。有报道称,虽然北京宣称将优先保证农业用柴油的供应,但在江苏、湖北和安徽也同样出现供应吃紧。政府已经要求亏损的炼油商尽快建设新厂,并牢记他们确保市场充分供应的责任。

但是全球原油价格已经超过了每桶130美元,零售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却一直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即使高度补贴已不足以完全弥补炼油商的巨大亏损。中国高层担心油价上涨将推动中国通胀上升,同时也害怕供应短缺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继续发展。2008年以来,中国出笼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措施,但进入5?12大地震灾难之后,再联上8月8日的奥运会召开,中国石油供应正面临着放开前的空前异动。

O、全球石油新格局:

(一)、全球十大原油消费国(2007年)
名次  国家 日均原油消费量(万桶)
1、美国 2058.9
2、中国 744.5
3、日本 526.4
4、俄罗斯 273.5
5、德国   262.2
6、印度 257.5
7、韩国 231.2
8、加拿大 222.2
9、巴西 209.7
10、沙特阿拉伯 200.5
(二)、全球十大原油生产国(2007年)
名次 国家   日均原油产量(万桶)
1、沙特阿拉伯 1085.9
2、俄罗斯   976.9
3、美国 687.1
4、伊朗 434.3
5、中国 368.4
6、墨西哥   368.3
7、加拿大   314.7
8、阿联酋   296.9
9、委内瑞拉 282.4
10、挪威 277.8

● 全球“消费国”与“产油国”之差约500万桶。

后记:就全球的商业规则、市场经济规则而言,中国的路途还非常遥远。据美国联帮政府最近向世界WTO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自2001年12月1日加入世贸组织算起,中国的“过度期”已经超过2/3时间,但“中国解决了四分之一的问题,但还有四分之三的问题有待解决,有三分之一的问题毫无一丝进展”(见2008年5月14日法新社《美报告称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进展缓慢”》电文;WTO就“中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已经败讼)。这就是中国商业、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根缺现状。

中国发生5?12之后,有一种说法称国家能源局、发改委、两家石油石化巨头等相关部门对放开价格管制的讨论已到最后冲刺阶段,原预计8月后放开油气化产品“价格管制”,但由于目前地震灾害的突发,油气化价格很可能会在6月初就放开国家发改委否认近期解禁油气价格管制(见2008年5月21日《上海证券报》《国家发改委否认近期解禁油气价格管制》一文),燃油成为中国乃至牵动世界的第一神经。

“有三分之一的问题毫无进展”,这是“中国制造”崛起、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之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全球之“阀”,一旦这个阀门打开了,全球的压力都会得以舒缓,中国处于全球经济“杠杆”的这一支点之上。比如中国的商业垄断、经济资源垄断、批权垄断等等。再比如烟草、盐业、电力、金融、邮政、电信、铁路、民航、自来水等等重大民生的生态环境、垄断等问题,如中国邮政都根据《邮政法》告示国内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34条,对任何“丢失和损坏信件”不负有任何法律责任等等、中国商业游戏规则60年如是这样荒唐。中国商业、市场经济的建树,还路途遥遥……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数据,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若有任何需求请通过[email protected]与作者联系。)

———————————————————
﹡巩胜利 :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其经济、社会类文章,在海内外广泛发表。代表作有:《中国“春运”:暴富了谁?掠夺了谁?》《21世纪:生生死死“新经济”》《中国党政军退出市场经济领域》等。其《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一文,引发中国1998年6月上海“长虹”股票强烈震荡,《中国投资失败档案》《中国股市“黑洞”》《全球911绝对防略》《撩开美国NMD的面纱》《对话全球金融危机》等等,分解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一些重大、根本问题,是系列跟踪报道《可口可乐有奖销售揭密》《可口可乐何以有错不认》《可口可乐“玩”中国人的前前后后》溯源作者而震惊世界。在国际媒体《财富》《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及《欧洲时报》等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引起广泛震动的论述,也在中国最高层《国内动态清样》《改革内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等广泛发表过独家前沿的经济、社会类评述、论著。作者的一些前沿文章,反应了国际、中国社会的一些尖端问题而著称,引起中国最高当局强烈关注,也引起国际、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强烈关注,被称为“具有驾驭中国语言文字与事件的最可怕功力”。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专家,中国经贸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美国普独立中国问题学家,是从事国际、中国问题研究的著名独立学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