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是加拿大联邦成立100周年的年份,加拿大民族主义者为此欢欣鼓舞。这一年,皮尔逊总理设立了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表彰那些提供卓越服务、终身奉献于各个领域、为加拿大的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加拿大人。同时加拿大勋章,也授予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非加拿大人。但不是所有的加拿大人都对这个百年庆典感兴趣,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就认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理由庆祝,他们喊出的口号是“Cent ans d’injustice!”——百年不公!即便到了今天,魁北克人仍然不参与加拿大国庆节的庆祝,而是把这个全国性的假日作为“搬家日”。
2012年加拿大国庆那天草根刚好在魁北克,仍然能见到主张魁北克独立的人,对着游行的加拿大军乐团,大呼大喊魁独口号。
对于大多数加拿大人来说,1967年是个好年景,经济蓬勃发展,前景十分美好,有理由对未来不乐观吗?更何况1967年世界博览会(World’s Fire – Expo 67)还要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举办。
expo_67_Montreal_Canada_The_Pavillion_of_the_United_States_EX103A
那还是在1958年,加拿大参议员马克•德鲁因(Mark Drouin)参观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印象颇为深刻。为什么不在加拿大也举办这样一场世博会呢?1967年是加拿大联邦成立一百周年,举办世界博览会既是一个完美的庆祝,又可以把加拿大展示给世界。
蒙特利尔市市长让•卓博(Jean Drepeau)当即表示说得太好了,于是1960年加拿大申办世界博览会,却输给了莫斯科。苏联也有一个日子要庆祝,不是十月革命那声炮响也有五十年了吗?但到1962年苏联人感到花销太大打了退堂鼓,加拿大人如愿以偿,拿到了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为了准备世博会,工人开始扩建圣劳伦斯河中的两个岛圣海伦岛(Île Sainte-Hélène)和圣母院岛(Île Notre-Dame),来容纳众多的场馆、娱乐公园、水族馆、餐饮及其它建筑。岛建好后,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来到蒙特利尔,开建各自国家的场馆。
整个工程进展的非常快,蒙特利尔市修起了地铁,这是加拿大的第二条地铁,人们可以乘地铁直达世博会会场。
1967年4月28日世博会开幕,当天便有31万人入内参观,比组委会预计的整整多了一倍!人们从世界各地前来蒙特利尔,在整个六个月的会展期间,超过五百万人次参观了世博会,又是大大超出了事前的预料。世博会的主题是“人与世界”——Man and his World,一些场馆的名字也切合这个主题:人类-建设者、人和社会、人类-生产者、人类-探险者等等。世博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加拿大人也以世博会为傲,一个加拿大记者甚至说,世博会是“这个国家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加拿大人热血沸腾,67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证明,只要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团结起来,可以创造奇迹!
加拿大的百年庆典跟世博会一起进行行,皇家骑警随着音乐游行,体育比赛、音乐演出、各种活动聚集在七月一日,焰火点燃了夜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连同其他国家政要,出席了这盛大的仪式。
前来参观的各国政要中,有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在蒙特利尔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戴高乐将军说这让他想起了从纳粹手里解放的巴黎……
等等,等等 ……,什么意思?蒙特利尔…… ,纳粹占领下的巴黎?蒙特利尔……,需要从英国人的手中解放出来?
什么意思?小意思,这只是戴高乐总统热热身而已。
1967年6月24日圣让巴普蒂斯特日(St. Jean Baptiste Day),戴高乐出现在蒙特利尔市政厅的阳台上,对着下面聚集的公众发表演讲,喊出了“蒙特利尔万岁!”(Vive le Montréal)、“魁北克万岁!”(Vive le Québec)。接着戴高乐顿了顿,又喊出了“自由的魁北克万岁!”(Vive le Québec libre),聚集的群众大声欢呼。这是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的口号!戴高乐这是什么意思?法国支持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这比起那“你在我的地毯上撒尿”的行为可是“恶劣”得太多了,皮尔逊总理立即宣布戴高乐的行为“不可接受”,让戴高乐立马滚蛋。当然皮尔逊总理是文明人,戴高乐懂的,匆匆看了下世博会后,随即卷铺盖走人了。
“加拿大人不需要被解放,实际上,很多加拿大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付出生命去解放法国。”皮尔逊总理说。
说到皮尔逊总理提到的这一节,草根一直不能理解这法裔加拿大人和法国人算是什么情感。加拿大人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固然是为英国而战,但是两次大战包括加拿大人在内的英国人,不都是浴血奋战帮助法国抵抗了侵略吗?
这一句口号捅破了加拿大分裂的那层窗户纸,加拿大的两个族裔的矛盾由来已久,此时已经无可遮掩。
皮尔逊在魁北克寂静革命的高峰时候执掌政权,他知道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就在皮尔逊上台的第十二天, 1963年一个寂静的夜晚,蒙特利尔一颗炸弹炸响,宣告寂静革命不再寂静。此后邮箱炸弹纷纷在蒙特利尔的英语社区韦斯特蒙特(Westmount)引爆,这些都是魁北克解放阵线(Front de libération du Québec,缩写FLQ)的功劳。魁北克解放阵线是魁北克独立运动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组织,要尽一切手段争取魁北克的独立。魁北克解放阵线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特别能战斗。鉴于此种形势,勒萨热和勒维克敦促联邦政府,赶紧找出一个让魁北克“留在”加拿大联邦的办法。
1963年6月,皮尔逊建立一个“双语和双元文化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以期改善日趋紧张的联邦和魁北克之间的关系。报纸《敬意》(Le Devoir)的总编安德烈•劳伦德(Andre Laurendeau)和前加拿大广播公司总裁戴维森•丹顿(A. Davidson Dunton)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一如既往地,这个委员会触怒了英裔加拿大人,也没能取悦于魁北克人,瑞内•勒维克和魁北克人认为就是个应景的忽悠产物。这是个典型的加拿大问题,每一次这样的举措,都会落得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1965年11月份再次选举,让皮尔逊有机会把三位声望卓著的法裔加拿大人拉入他的内阁,希望这几个人能帮他抑制住不断增长的分离主义势力。媒体称他们三位为“智者”,这三人是劳工领袖吉恩•马尔尚(Jean Marchand)、《日报》(La Presse)的编辑和社会活动家杰拉德•佩莱蒂耶(Gerard Pelletier),还有法学教授、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评论杂志《自由城市》的创始人之一,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
特鲁多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的儿子,一个聪明或者说是狡猾政治家,能熟练操两种语言。他在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都上过学,年轻的时候特鲁多背着包搭便车游览全世界,去过很多国家。在中国、以色列、印度和东南亚都亲眼目睹了战争和革命,这让特鲁多对所谓的民族主义不感兴趣,其中也包括魁北克的分离主义。
联邦和魁北克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升级。1966年让•勒萨热被选下了台,勒萨热作为省长的任期结束(1960-1966),但是他开启的寂静革命并未终止。新任省长是国民联盟的领袖丹尼尔•约翰逊(Daniel Johnson),约翰逊继承了让•勒萨热的衣钵,有些方面甚至走得更远,特别是在省权方面。约翰逊的口号是“平等或者独立”,这简直就是要搞事儿的节奏。
1967年法学教授皮埃尔•特鲁多被任命为司法部长,重要任务就是跟丹尼尔•约翰逊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扩大、无休无止地为魁北克争夺权力的行为做斗争。约翰逊要求修改宪法给予魁北克,注意是魁北克而不是法裔加拿大,在联邦里以独特的地位,特鲁多说这不行。
当然作为司法部长,特鲁多的工作不仅仅是跟魁北克人斗。他对刑法做出了一些重大的修改,放宽了对离婚的法律要求,取消了对同性恋的限制,还有允许堕胎。按特鲁多自由主义的观点,个人道德不应该在政府立法管辖的范围。
“政府不应该管这个国家卧室里面的事。”特鲁多说。
世博会和加拿大的百年华诞庆典结束后,1967年底,莱斯特•皮尔逊宣布将不再担任加拿大总理,这个消息让加拿大人有些吃惊,因为皮尔逊只干了不到五年的总理。皮尔逊宣布退休后,自由党需要选出一位新的一把手,来接任总理一职。司法部长特鲁多一开始并不是主要人选,加拿大人也不太熟悉特鲁多,直到几位党内大佬退出竞争把票投给他,才让大家的目光注意到他。随着公众曝光度的增加,特鲁多的人望越来越高。尽管当时的特鲁多已经是49岁,跟其它竞选人的年龄差不了多少,但是学者、名人、时髦的衣装,再加上跟女演员约会、现代得似乎有点儿激进的观点,让他看起来比政治对手们更加年轻,更有型有款有魅力。经过四轮投票,特鲁多当选为自由党的新领袖,同时也成为加拿大第15任总理,一个崭新的特鲁多时代即将开始。等待特鲁多的将是什么呢?下一篇《十月危机》 会给出答案。
作者:永远的草根
yongyuandeca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