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8/北极纪行:加拿大史上最凶悍逃犯艾伯特·约翰逊


(Albert Johnson在Alklavik的墓地。摄影:捷克佳)


(Albert Johnson被骑警摧毁的小木屋。资料图片)


(Albert Johnson的逃亡线路。资料图片)

编者注:在北极考察采访期间,有“捕捉狂人”(Mad Trapper)之称的艾伯特·约翰逊(Albert Johnson)的名字如雷贯耳,为人津津乐道。在Eagel Plains,Fort McPherson,Alklavik等地的旅店、学校内,Johnson的多幅照片或镶在镜框里,或贴在墙壁上,既有他年轻时英俊潇洒的一面,也有他被击毙后的遗照。为追捕这个加拿大历史上最著名的逃犯,皇家骑警首次动用飞机,首次采用地面短波通讯,最终令身负命案的Johnson伏法。不过,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甚至于皇家骑警的网站上,Johnson更似乎是一个中性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存留于历史长河。直至今天,80多年过去,关于Albert Johnson的许多问题仍然是不解之谜。本文以网络佚名文章为蓝本,并参考Wikipedia,RCMP,电视节目等多个网络资源补充修正。

(星星生活编辑部综合)上世纪30年代初,在加拿大最北端的育空省(Yukon)和西北特区(Northwest Territory)曾经发生过加拿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第一次动用飞机,历时最久,环境最恶劣的追捕逃犯行动。整个追捕历时8个星期,全部在零下40度的冰雪严寒中进行,追捕范围进入北极圈,牺牲加拿大皇家骑警一人,重伤数人。嫌犯一人,负重80磅,仍然在雪地里健步如飞,追捕行程240公里。

关于Albert Johnson的来历,至今无人知晓。据唯一在这次追捕中牺牲的骑警Edgar Millen报告说,当年Albert Johnson第一次来到西北特区的Fort McPherson的时候,他曾经和Albert Johnson交谈过,注意到此人有明显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口音。育空和西北特区当年是很多淘金者和皮毛商的梦之地,30年代的时候正是经济大萧条,淘金热已经衰退,但皮毛交易到今天还是非常活跃,因为那里出的皮货是最顶级的。直到今天,当地的猎人仍然以出售皮毛为生。

一般白人在30年代去那里的都是冲皮毛去的,所以一般都会申请一个动物捕捉执照。说起这里的狩猎,一般分两种,一种叫Hunting,一种叫Trapping。Hunting就是狩猎,但只能是狩猎,不能下夹子,这里狩猎不包括下夹子。第二种Trapping就是捕捉,就是下夹子了。下夹子的好处就是能不伤皮毛,不象用枪打,一枪俩眼,皮就不值钱了。所以别看狩猎者有鹿皮熊皮,按皮货商的标准,那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加拿大狩猎和捕捉的都有各自的法规约束,要狩猎或者捕捉,就得有执照。

但令人感觉特别奇怪的是,Johnson却没有申请捕捉执照。他只是跑到小镇Alklavik当地一条叫Rat River的河边上,自己搭了个8英尺×10英尺的小木屋住下了。那是1931年的7月。虽然没有执照,但Johnson明显还是从事捕捉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偷猎。至于为何不拿执照,一般认为是他不想或者拿不出有效的身份证或者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是Albert Johnson这个名字,到今天大家也一致认为是假名。Johnson从事捕捉还有个线索,就是他曾经和一个华人皮货商有交易往来,当年加拿大的华人从事淘金和皮毛生意的相当多。

到当年的12月份,Alklavik的皇家骑警接到当地一些猎人的报告,说他们的夹子经常被人为关上,而这样的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而且那人还把人家的夹子挂到树上去,生怕别人不知道。当地的猎人圈子就这么大,大家自然就联想到新来的Albert Johnson。12月31日,两名当地警员Alfred King和Joe Bernard就坐上狗拉雪橇去找Johnson问话。两人老远就看见Johnson的小木屋的烟囱在冒烟,自然有人在家。但不论怎么敲门,Johnson就是不愿意见他们。两名警员商量过后,决定先回城搞妥搜查令,回头再来。

五天后,他们和另外两名警员一起赶赴Rat River的Johnson的小屋。跟上回一样,不论怎么敲门,Johnson就是不开门。这种情况下,King决定强行执行搜查令,踹门进去。就在门被踹开的一刹那,里面的Johnson开了一枪,把King打伤了。短暂交火之后,骑警们决定撤退,主要是不明小屋内的构造和情况,没把握短时间内拿下Johnson,但最主要是因为同袍受伤,零下40度的严寒下人死得快。几个人坐狗拉雪橇狗不停爪地跑了20小时,赶回Alklavik,算是把King的命给救回来了。

见血了,自然就有血海深仇。骑警们卷土重来,这回是9个人,42条狗,包括几个当地的猎人,还带上了20磅炸药。天寒地冻,炸药都冻成了冰坨了。9个人包围了木屋之后,把炸药捂在衣服里化冻,然后弄上引信点上,扔到木屋顶上。一声爆炸,木屋的顶没了,整个木屋基本摧毁。大伙想,这家伙应该不行了,于是一拥而上。

但是,故事要是到这儿就完了,就不会成为现今仍旧被世界各国历史学者研究的案子了,Johnson也没法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凶悍的逃犯了。骑警们没想到的是,Johnson在自己木屋下面还挖了个5英尺深的地窖,房子炸了他还完好无损。骑警们刚冲入废墟,他就从地窖里冲外开枪,但这回没人受伤。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下经过15小时的僵持直到凌晨4点,骑警们士气受沉重打击,人粮狗粮的补给都不足,只得打道回府到Alklavik寻求增援。

接下来的日子是严寒加暴雪,骑警们只能按兵不动,但在全加拿大悬赏一千加元缉捕Johnson。那时候一千块钱不是一般的值钱,能买栋房子了。许多本地猎户和外地自认为高手的都要求参加追捕,就冲那一千块钱。电台也开始广播这个案子,乃至后来开始电台直播追捕进程。

到了1932年1月14日,天气稍微缓和一些,21人(包括11名当地人)的追捕队才开始重新出发。追了有半个月,总算顺着脚印赶上了Johnson。这期间Johnson多次愚弄追捕队,甚至顺着脚印倒走,或者踩着动物的脚印走,躲到追捕队后头去。但那时候参加追捕的猎户和骑警都有丰富的野外和狩猎经验,这一招瞒不过他们。总算把Johnson围在一个悬崖下,大伙乱枪齐发,但Johnson就在喘气的瞬间开火,一枪打在骑警Edgar Millen的心脏,把Millen打死了。

这又是个沉重打击,可以想象当时追捕队是有些乱了手脚的。因为Millen是最早跟Johnson有过接触的骑警,对他的了解超过其他人,而且技能性能出众。他死了,能不乱套么?就趁众人一片忙乱的时候,Johnson趁夜色居然背着80磅重的包袱和枪弹,爬上了身后如刀子般笔直的峭壁跑了!

大家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追。但越追,大家越惊骇。Johnson不仅野外生存本领高强,体力出众,还非常诡诈,除了能利用脚印故布疑阵之外,还能在雪地里健步如飞。有一段时间,狗拉雪橇每走一里,他就能走两里,真非人也!还令众人疑骇的是,为了避免暴露目标,Johnson从未生火取暖烤衣服吃饭。要是在夏天还好说,这可是在零下40-50度加风雪的天气里,一般人早冻死了!

加入追捕的人越来越多,Johnson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了。追捕队发现Johnson开始向育空省边境移动,似乎有进入育空省老鹰河谷的企图。因为那里气温没那么低,并且水草丰美,动物也多。但要进入老鹰河谷,Johnson必须翻越Richardson山脉,但严冬下只有两条被大雪封死的山道。领教过Johnson本领的骑警们也不敢怠慢,仍然派人把守山道入口,以防万一。连续几天都是暴雪,也没有发现Johnson的踪迹。

但直觉告诉众人,Johnson已经翻越了大山到了另一边了。可是众人看看陡峭的大山,结满了严冰,能见度为零,追捕队里最有本事的猎户试了一下,不行,说还是等开春再过去吧!山道那里也被大雪封死了。大家虽然找不到Johnson,但也不太相信任何人能就这么在飞雪里翻过冰雪覆盖2100多米高的大山。

没几天,一个印第安猎人从山道那头过来了。他告诉骑警,在山那一边老鹰河上游他发现了新鲜的雪鞋印,因为听说了追捕的事情,就猜是那Johnson的。众人抓狂的情形完全可以想象,绝望的骑警决定请加拿大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Wop May出马,驾驶飞机侦察山另一边。Wop May在一次大战中曾经战功赫赫,击落过德国的王牌飞行员,驾驶技术高超。战后,他转为商业飞行员,开辟了首条飞往加拿大北部偏远地区的商业航线,由此揭开了北部大开发的序幕。

2月14日,Wop May发现了Johnson的踪迹。这家伙还是用最老但最有效的办法躲避追捕,就是踩着一群caribou的脚印走。加拿大北部的caribou都是群居的偶蹄类动物,一群动辄上千,到处游走。一个人踩着它们的脚印走,地面追踪的人真的很难发现。但有了飞机的Wop May从空中发现了Johnson,从而揭开了他的窍门。Wop May立即用电台向地面追捕队通报指引方向,众人士气大振,扑了过去。

2月17日,追捕队在Wop May的指引下,在老鹰河谷将Johnson团团围住。不知为何丢了雪鞋的Johnson拼命往河岸跑,可是跑不动了。包围圈缩小之下,双方开始交火。骑警决定劝降Johnson,派出一名有人身保险的骑警出去谈判,结果被Johnson一枪放到,身受重伤。混乱中,追捕队乱枪齐射,Johnson身中九枪才死。

事后发现,这九枪都是猎户们打的。也不奇怪,猎户们平时严寒里出去捕捉狩猎,每一颗子弹都得见血,不然野外几个月早就得饿死了,枪法自然厉害! Wop May赶紧用飞机把受伤警员送出去,又救了一条命。

Johnson死后,皇家骑警才意识到这个家伙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从小木屋算起,在冰天雪地中连续狂奔了137公里,计算一下每天大致消耗42兆焦耳,相当于每天一万个千卡!要知道,健身器械训练一小时约消耗400-500卡路里,快跑(一小时12公里)才700卡。Johnson确实不是个普通人。

经过对Johnson的搜身,骑警们发现他身上竟然有2410块美元和加元的大额现金和一袜子金牙。Johnson的80磅重的包袱,还有袖珍指南针,剃须刀,匕首,鱼钩,钉子,一只死松鼠和一只死鸟,还有衣服和锅碗瓢盆,这家伙可能就打算在深山密林里开始新生活的!

整个追捕过程,骑警们从未听到Johnson开口说过一句话,只听到过他在击倒Edgar Millen时的大笑。但Johnson究竟是谁的争论,为何移居到北极圈,这个案子的起因,比如当初的报案人是否跟Johnson有私仇从而报假案等,一直未有定论。

说起来,零下40-50度还刮着暴风雪,能见度几乎为零,无论是骑警还是Johnson都受着煎熬,而且持续两个月。特别是Johnson,骑警其实对他也很佩服,这种环境下逃亡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不用说还能游刃有余,击伤击毙对手数人。Johnson的枪法也特别厉害,打遭遇战基本是速射,就是概略瞄准举枪就打。打死骑警Edgar Millen那次就是那样,并且用30-30霰弹枪连续两枪快速射击,快得让人听到觉得他才开了一枪!最后的遭遇战也是那样,在对方数人射击的情况下,仍然用速射击伤一名骑警。最后击毙他的那一枪是因为击中了脊椎致命。

Johnson野外生存能力也非常厉害,第一次有纪录关于他的情况,是一名印第安人目击他身背200磅的大包袱,驼着一把萨维奇(Savage) M99 30-30口径霰弹枪,一把.22的来福枪。他能不用钉子,只用一把斧头就能盖个小木屋,那木屋至今还在!他逃亡中,为了不暴露目标,尽量不开枪打猎,而是下套子抓兔子吃,都活了下来。当年的骑警的野外生存能力也是非常强的,经常在野外骑马或者雪橇巡逻,零下40-50度在野外过夜无非就是砍几根树枝,盖个篷布,升个火就过了,几乎没有一个孬种。如果没有WOP MAY的飞机,可能就永远抓不住Johnson了。

过后的数十年里,对Albert Johnson真实身份的研究从未停止过。2006年,最后一名参加对Johnson追捕的人,一名骑警在加拿大去世,终年100岁。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Regina)的皇家骑警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着Johnson使用的一把Savage M99 .3030口径来福枪。

2007年8月11日,在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资助下,一群研究人员在征得Aklavik政府同意后,掘开Johnson的棺木,发现他的头发和胡须竟然还完整无损,在对遗体进行法医检验并取得DNA样本后重新安葬。该部名为《Pure History Specials – Arctic Manhunt》(另名 Hunt for the Mad Trapper)的纪录片在2009年播出,据该部影片介绍,通过DNA与早年法医存留的牙齿对比,死者确认是Johnson。但所有声称与Johnson相关的人员都最终被彻底排除,通过对Johnson牙齿的同位素分析,确定Johnson不是加拿大人,但有可能是在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区长大,或来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死亡时的年龄是30多岁。还有,精致的牙齿修补显示他应该来自富裕的家庭。

当时挖掘棺木时还有一段故事,Albert Johnson当年被埋葬时是孤坟一座,后来Aklavik社区的逝者也葬在附近,以至坟坟相连,而无法断定究竟那一座是Johnson的。制片人Dennis Allen最终通过走访当地老人院,根据老人的回忆,才找到并确定Johnson的下葬地。

在影视界,先后有两部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虚构的电影。一部是1972年的《Challenge to Be Free》,事件的地点挪到了阿拉斯加。另一部是《Death Hunt》,里面Johnson被描绘成一个好汉,Edgar Millen也没死,还放走了Johnson。

本次“加中华文媒体北极行”活动由丰泰超市冠名赞助,钻石赞助加拿大极地熊公司,黄金赞助瑞邦国际金融,保险赞助宏泰金融,白银赞助及场地提供Mix Markham Night Club,设计赞助至尚传媒等,还要特别鸣谢奇先生的友情赞助。

北极纪行目录:北极行,一次终生难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