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立法过程逾10年争议未息 中医注册今起生效

-立法过程逾10年争议未息 中医注册今起生效
-部分中医料转黑市 口碑招客病人安全成疑
-英语要求难倒部分业界 中医立法细则制定激化冲突
-报医药保险须看注册医师 市民要向所属保险公司查证


立法过程逾10年争议未息 中医注册今起生效

明报/安省政府根据“中医法,2006”(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t, 2006)而成立“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过渡委员会”之后,展开中医立法及成立“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and Acupuncturists of Ontario,下称管理局)的谘询。由于立法涉及数以千计正在执业的中医师的执业资格,谘询过程受到十分强烈的质疑以至反对,过程相当艰苦,而中医立法在众多中医的激烈反对下,已演变成一个火爆的课题。安省中医联合会甚至诉诸法律,申请禁制令阻止管理局的成立。

虽然受到激烈的反对,甚至诉讼,但是“中医法,2006”仍将于今天(4月1日)开始执行,管理局亦随之而全面运作,任何有意进行中医诊断及针灸的人士,必须在2013年4月1 日前注册成为管理局的会员,违者将会被检控。

经过安省中医界的持续努力,历届政府的轮替坚持,以及各界的热忱关心,安省中医立法走过20多年漫长历程,终于结出果实。

进入4月1日,“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成立,标志来自古老中国的中医药针灸正式融入加拿大一个大省的医疗系统。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以外的国度对中医立法的消息,间或也能听到。但是安省的中医立法,意义仍然重大。因为这是加拿大最大的省份,经济分量占加国的半壁江山,拥有居民超过1000万人,医疗市场广大。

安省中医逾3000人

更何况,中医在安省已经有一个巨大的存在。由于没有官方统计,因此得不到确切的数字,但业界一般认为安省(主要在大多区)中医有超过3000之众。这些中医的构成情形,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创会会长张金达认为,大部分(约2000人),是来自中、港、台科班出身的中医;学徒出身,本地或美国培训的也有不少,还有土生土长的第二代中医。

张金达的2个女儿都在加拿大出生,现在也都从事中医。

中医成为安省医疗系统合法的一员之后,如果运作得宜,为民众提供新的医疗选择,为系统带来比较廉宜的医疗开支,那么,不仅这3000多人的大军可以享受更广大的客源,受到更大的专业尊重,凝聚了华夏祖先智慧的中医,也得到了新一个踏实地走向世界的机会。

中医大规模走出国门并非很久的事情。此间的中医通常认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打开了世界认识中医的眼界。那时,针刺麻醉一度轰动世界。加拿大西医也开始认识了针灸。

但西方医学界对针灸采取的是“中为洋用”的态度。70年代中期,安省就通过规定:没有西医牌照者,不能单独行医,从事针灸者,只能被西医聘用为针灸技师。过去的这些年代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称是中医,登记商业牌照,就可开业。以往,多市一些性行业工作者,开设按摩院,以医疗为名、行春为实。市府为打击这种行为,检查各种另类医疗机构,中医诊所也列入被检查之类。堂堂健康卫士,被列入性工作者行列,令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医们愤怒、无奈和难过,是以要求立法之声,愈来愈响亮。

安省历届政府过去已经有过数次立法的企图,但并未结出果实。本次的立法过程从2004年开始。已故的华裔省议员黄志华受委托,主持了有关中医针灸立法的全省谘询。谘询中还听取了来自中国、澳洲及卑诗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谘询揭开了安省中医针灸立法的序幕。

立法一旦展开,争执势不可免。安省中医界通常被认为存在3大团体: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安省中医联合会、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其中反对最厉害的是安省中医联合会。但是,立法还是于2006年在省议会三读通过。中医联合会为此举行抬棺游行,为立法执行细则制定的冲突力度,打下了伏笔。

部分中医料转黑市 口碑招客病人安全成疑

安省中医立法后,“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订定严格的行业准则,确保注册成员遵守;然而,中医界普遍认为,立法后,将有业内人士转为地下经营,届时,病人安全又是否真的得到保障?

对于立法后,个别中医针灸师或转为地下经营,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副会长陈明辉认为这情况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以按摩师为例,该行业受监管多年,但不少按摩师仍宁愿以“替朋友服务”为藉口,偷偷经营。他不排除立法后,同样有中医针灸师以同样手法。

据了解,目前有中医针灸师在家中提供服务,由于手艺好,收费平(30元至35元左右),不必做宣传,单靠病人口碑,便能客似云来,病人预约每日多达80至100个。况且,事后他们又不必报税。

当被问及立法后,他们会否考试、注册,他们的反应不是“唔好叫我考试,根本唔需要受人规管”,就是“点解要我白白交千几元注册费?”

然而,陈明辉认为,中医针灸师不应该冒险,以身试法。因为按中医药法例,注册中医针灸师一旦发现同行有人无牌执业,必须检举,不能知情不报。

无牌执业留案底

要是无牌经营的中医针灸师一旦被拘捕,成功定罪,不但留有犯罪纪录,且随时被税局翻旧账。

唐强中医师亦指,立法后会有人转为地下经营,原因是“部分差不多退休的中医有一定客源,懒得注册,却又想在退休前再捞一笔”。但他亦认为,此举未免有点冒险。

据了解,中医立法多年的卑诗省目前地下经营中医的情况颇严重。卑诗省中医针灸管理局董事局成员陈昶仁称,目前卑诗省注册的中医约有1,600人,至于有多少人无牌行医,则无法统计。但有行内人士估计,卑诗省的中医总数约为2,000人。

卑诗中医无牌行医情况严重

陈昶仁表示,卑诗省中医无牌行医的情况严重,除因部分人考试不过关外,亦有部分人根本不在乎是成正式成为注册中医,觉得即使无牌行医,当局亦“查不到”,反正有病人亦不考究所看中医是否有牌,觉得对方能治病,就问题不大。

他指,由于卑诗省的中医,即使顺利注册后,每年续牌,仍须继续进修,取得指定学分,进修意味中医亦须不断支付学费,部分无法负担,便决定不续牌。

安省中医立法后,凡无牌行医诊症、针灸者,首犯者最高罚款2.5万元,再犯者则罚款最高5万元。无论初犯或重犯者都有可能同时被判入狱1年。

英语要求难倒部分业界 中医立法细则制定激化冲突

当安省中医立法终于通过的消息传出,大多区的华裔市民们感到,大局已定,中医在安省大展宏图、更上层楼的时候终于要来到。但是,没有想到,法律通过了,制定实施细则的工作更加艰苦、冲突更加激烈。

2007年,张关亮冰被任命为注册官。2008年“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过渡委员会”成立。首先是公众谘询。但会场一般戒备严密、气氛森严。渥太华的谘询现场更一度爆出冲突的新闻。之后,反对派组织了上街游行,声势颇大。这使得公众感到,制定细则也并非容易的事情。

4年的细则制定过程中,听取了业内、其他专业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法规分析,最终需要省卫生厅的批准。

如今,尘埃落定。三大法例:注册、专业操守和质素控制,均已获得省卫生厅批准,进入实施。三大法例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瞩目的是注册法。这关系到目前正在营业的数以千计的英语程度不太高的中医们,立法生效后能否继续行医。

为了帮助这部分中医纳入系统,注册法规定了为期5年的“祖辈法”。祖辈法,就是一项新法规、政策出台,新、老有别,“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安省中医的“祖辈法”规定英语水平欠缺的中医,必须制定一个如何与讲英文的病人及本地医疗系统沟通的“语言计划”。

这个语言计划应是什么样子的?从过渡委员会的网页上,可以看到2个例子。一个是中医聘请一名翻译;另外一个例子是受聘于英文流利的医生。

记者看了这2个例子,也觉得其所显示的语言计划的标准相当高。3月中旬,本报记者采访了张关亮冰,提及这点。

张关亮冰说,语言计划究竟如何定,应该由定计划的人自己开动脑筋、发挥创意。但她虽然不同意记者标准过高的说法,却也的确讲到,正在拟定计划的中医,“如果你有一个女儿。她能讲英语。你能用她帮忙”。

这个新例子,可以打开语言计划的思路。语言计划,再加2000人次的病历纪录,就可申请本省中医的祖辈法注册。

5年之后,“祖辈法”结束,那么按祖辈法注册的中医们怎么办?他们需要升级到永久的常规注册。他们可以经由2个通道达到此目标。一是,提供各种所受中医教育的证明文件,再提供另外1200人次的病历,就可完成升级。二是,如果是学徒出身,或者自学成才,那就必须经过“个案研究”的阶段。

考核小组提供具体病例,要求受试者现场演示如何对付。张关亮冰称,“如果你每日为人看病,这种例子是相当简单”。过关之后,同样升级。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按照上述规定,即使“从宽处理”,现在行医者无法注册祖辈法的,恐怕也仍然会有。不过,具体数字不详。

病历处方要用英语

但还有更加令人震撼的内容。按照规定,未来中医病历和处方,均需要用英语进行。

张关亮冰对此的解释是,中医是纳入安省的医疗系统。这个系统是以英、法文为官方语言的。进入系统,中医必须使用这官方语言,否则如何和其他部分进行交流?

采访中,记者得知,英文书写病历和处方,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并不那么可怕。吴滨江开设的安省中医学院,已经开发出一种软件,只要输入中文的病情、诊断及中药药方,相应的英文就会出现。但是,中医、中药,离不开一个中字,如此“全盘西化”,让许多从业者无法接受。

业界恐危及中医传承

在东区唐人街行医的胡汉业认为,这不公平。中医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如果不用中文,什么都用英文,能否培养出一个好中医呢。长此以往,将危及中医的传承。

东区唐人街的另外一位中医认为,即使用英文写中医诊断,西医也看不懂。而且,英语好的中医比较容易获得注册,而英语差的则难以注册;但后者的中医知识和经验,一般都比前者强。这样,病人的选择不也受到限制了吗。

张关亮冰称,1991年制定、1993年生效的安省健康专业法,为在安省活跃的各种医疗、健康专业奠定了基础。迄今已经有28种专业进入了这个大家庭。中医目前进入的也是这个体系。这就规定了,中医必须使用英语和这个系统各方面进行交流。他们一路以来,通过谈判协商,为中医争取了尽可能的中文地盘。

被问及过渡委员会面对大批华裔中医、何况病人也大部分为华人,为何委员会在制定立法实施细则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中文交流?张关亮冰表示,英文是官方语言;其次经费限制。为此,他们在招聘人手时,强调(中文)语言技巧是“资产”,但非必须。此外,如果将材料进行翻译,费用昂贵,无法负担。

当进入2013年,中医注册进入准备实施的阶段时,法律和安全2项考试出现在中医们的面前。虽然,经过中医组织的争取,法律考试允许以中文进行;但有相当难度的安全考试,却不允许再使用中文。由于该2考试被宣布是注册的必须,如不能通过、一切包括祖辈法注册都免谈,一时引起中医界警钟长鸣。

英语安全试不过关 注册免谈

过渡委员会又宣布,如果未及参加2项考试,可以先递表申请,再等待考试结果。但这种说法,被一些向来大致支持过渡委的中医组织认为其中可能有诈。因为过渡委如不松口,老中医们是断不可能通过英文版的安全考试的。一时中医界阴霾重重,人心浮动。

对于记者所提“申请阶段为何如此匆忙?”的问题,张关氏并不认同。她说,法律考试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人们如果希望注册,需要做出努力”。

中医联会自设规管委员会

面对注册前的紧张气氛,对于立法和细则制定一路持反对态度的安省中医联合会,当此最后关头,做出了可以说是全面决裂的选择:自己成立中医规管委员会,据称已经有900多人报名注册。与此同时,他们将过渡委告上了法庭。

另一方面,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据称已绕开张关亮冰,而和卫生厅长办公室展开对话。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该办公室指示,要“善待中医”,帮助有经验无英文的老中医过关。

报医药保险须看注册医师 市民要向所属保险公司查证

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于4月1日正式成立,据安省中医法2006,届时中医师及针灸师原则上须注册成为管理局注册会员,始能继续合法执业。经祖辈法入会的中医虽有1年注册限期,但计划向保险公司报销的市民须注意,须向所属保险公司查证,是否只有管理局注册的中医、针灸师,才合资格报销。

有中医表示,3月中已接到个别保险公司如蓝十字(Blue Cross)来信,4月1日后,只有正式注册的中医、针灸师,才合资格报销。

市民可浏览管理委员会网页,即可得知注册会员名单。另外,注册会员会获发两份证明文件,一是有如身分证大小的会员卡,一是可摆放于办公室内的文件,两款文件均附有注册号码,用作申报保险。

安省中医师及针灸师管理局过渡委员会注册总监张关亮冰表示,当医疗专业团体一旦受到立法规管后,保险公司的确较倾向只认可监管团体旗下的注册会员,皆因会员都必须遵守较严格的专业守则,故较少出现欺骗行为。但她亦强调,每间保险公司的政策不同,市民如要向保险公司报销,应事先了解所属保险公司政策。

对于中医受立法规管后,日后能否有机会纳入安省医疗保险计划(OHIP)中,有中医团体比较看淡;但卑诗省中医于2008年,成功向当地省政府争取,向合资格的低收家庭,提供1年230元补贴。

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表示,他们亦正计划游说安省省府推行类似政策。但首要任务是,搜集市民签名,证明不少省民都接受针灸或中医治疗。

卑诗省中医针灸管理局董事局成员陈昶仁指,过去卑诗省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补贴,但范围只限按摩、物理治疗及脊椎治疗,但中医立法后,终在2008年成功争取,将针灸列入受补贴医疗类别中。低收入家庭每年最高可获230元补贴。

对于将中医、针灸治疗纳入省的医保计划内,陈昶仁则抱乐观态度。他觉得只要中医不断提升行业标准、操守,以及成立一个基金,做研究文件,证明中医、针灸对某一种病证的特有疗效(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有文件),争取纳入省的医保计划,只是时间问题。

陈明辉:期望中医纳入OHIP“不切实际”

但全加中医药针灸学会副会长陈明辉则认为,期望中医纳入安省医疗保险计划内,是“不切实际”。他以物理治疗为例,虽广为西方社会应用,但至今仍未列入受保范围。事实上,目前,安省廿多个受监管的专业医疗团体中,如心理治疗,亦未有列入安省医保计划内。

不过,陈认为,若“有额度”及“有条件”的津贴,仍有一线希望,但大前题是必须证明针灸、中医广为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