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明镜月刊》:七常委之争最惊心动魄

《明镜月刊》特约记者刘子威

明镜新闻网编者按:本文系11月初出版的《明镜月刊》杂志34期刊出的文章,连日来曾分段刊发在明镜网上。现全文一次性刊出。几个小时后,北京时间2012年11月15日中午(美东时间11月14日午夜前)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名单将揭晓。届时网友可以逐一验证本文预报的可信度。

屈指可数,折腾了整整五年的中共十八大,终于召开了。回头盘点一下十八大前的人事布局,除了惊心动魄悬念百出的常委之争,还有几十个候选人为抢占政治局25个位置而众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十八大人事与权力大战尘埃落定时,我们看到的赢家其实并未全赢,而那些所谓的输家也并未全盘皆输。但总体看来,由江派力挺的以习近平领衔的太子党势力,正全面超过以胡锦涛为首的团派势力,成为中共未来十年的主力军。外界不知道的是,十八大人事安排的总操盘手是前政治局常委曾庆红;更不可思议的是,十八大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前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全盘负责。

七常委之争最惊心动魄

从十七大的九常委制,到十八大的七常委制,薄熙来的落马直接导致了中共最高层的权力再集中和再分配。这个过程都是从3月下旬开始的,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大半年来中南海所上演的七常委之争这初大戏,却让外界看得惊心动魄。

首先是汪洋出局。薄熙来下台两个月后,原本在九常委版本中可以有一席之地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先出局了。随后,明镜集团创办人何频在“十八大政治局常委之悬”中列出七人名单:习近平、俞正声、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王岐山、张高丽。

没有将汪洋列入在内,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何频当时提供的理由是:

汪洋如没有入常,原因有三:一是江泽民要优先安排自己的人马,例如俞正声如这次不能入常,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汪洋得让位;第二,过去汪洋PK薄熙来,薄现在彻底出局,如让汪洋这时晋升,会再一次激怒挺薄派。何况汪式广东改革的成败还是未定之天;第三,汪洋最年轻也最有潜力,这次不入常,经过更多历练,使他在中共十九大上可能得到更大的跃升,甚至不排除他成为总书记或总理接班人选。

还有第四条: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透露,一些元老,如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以及尉健行等人,一起与胡锦涛谈话,反对汪洋执掌更高权力。他们说:汪洋有太多“反党言论”,不值得信任。

接着就是俞正声出局。8月份,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所属的中共十八大报导与分析小组从多个管道获悉,俞正声的入常问题遭遇挑战。9月份出版的《明镜》月刊确认:俞正声在最后一瞬间被拉下,并独家披露说:有的元老说,俞正声年龄大了,而且他哥哥俞强生叛逃的事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影响非常恶劣,如果俞正声入常,他弟弟的事肯定又会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对党和国家的形象不好,所以他不入常为好。

《明镜》月刊更独家披露: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被视为俞正声的幕后老板的江泽民对俞的入常也态度“超然”——他认为俞能当到政治局委员这一级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入常了。

应该说,俞正声是太子党的代表人物,而且更是邓小平家族的利益维护者。对俞而言,十八大将成为其仕途“末班车”,更是他挤进最高权力圈的最后机会。在中共官场浸淫几十年的俞正声,早就练得气定神闲,豁达大度,这正是俞正声的优势。而哥哥俞强声叛逃,则是弟弟俞正声挥之不去的阴影,九十年代就深受其“害”,现在又变成了政治对手打击他的最好武器。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次北戴河会议却救了俞正声,让他再次挤上入常“末班车”,并有望当上下届政协主席。
汪洋的提前出局和俞正声的上上下下,使吊诡的十八大变得更加充满变数,更加难以预测,同时也更加令人关注。

最大黑马与最大意外

毫无疑问,中共十八大七常委的最大黑马是现任中宣部长刘云山,最大意外则是现任中组部长李源潮出局。有关刘云山的入常和李源潮的出局,外界已给出很多分析和解释,但与事实都相距甚远。

明镜集团总编辑何频在谈到刘云山这匹黑马时指出,在稀有的竞争者中,刘云山是两届政治局委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在政治竞争中也是常常出现的奇迹:在11个候选人中,原来最没有希望“入常”的刘云山,由于薄熙来、刘延东、汪洋等人的相继出局,成了十八大常委会中真正的黑马。

出身共青团的刘云山被普遍认为是胡锦涛的人,因为他出身共青团系统。但是,何频从数位比较接近刘云山的人那里了解到,刘云山也得到江泽民的认可。那本美国人写的吹捧江泽民的英文传记,正是刘云山努力的成果。刘云山是中国新闻自由的杀手,他领导的中宣部臭名昭著。

刘云山虽然被一些人视作“团派”,但并不属于胡锦涛的团派嫡系,也并不是江泽民的“上海帮”和“太子党”,派系特征并不深厚,最后反而使他成为被胡、江均接受的人物!

很少有人赞扬刘云山。但不少金融界人士认为,刘家公子刘乐飞是新一代“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很有可能,中国未来很多实力派政治人物来自商界,刘乐飞这些人的身份转换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一位北京政治观察家强调说,虽然刘云山会更上一层楼,担任国家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但是刘云山成为备胎的可能性非常低,根本无法跟早前的扮演备胎角色的李源潮相比,将会成为一个摆设性人物。

即使是个摆设性人物,对于刘云山而言,能够跻身常委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与刘云山这匹黑马相比,早前“铁定”入常者李源潮,现在已被排除在十八大常委之外,则是十八大前最意想不到的惊变。那么,李源潮到底因何被淘汰出局了呢?

有人提出李不能入常的原因有二,一是资历不够,只当了一届政治局委员;二是年龄偏大,今年已经63岁,比习近平大三岁,比李克强大五岁。不过,这两个理由无法让人信服,因为李源潮虽然比习李大了几岁,但却比俞正声小五岁,比张德江和张高丽小四岁,比刘云山小三岁,比王岐山小两岁,因此,可以断定,年龄并不是李源潮出局的主要原因,只是一种牵强的说法而已。

李源潮出局了,换上来的人,却是比他大五岁的俞正声,但俞的资历要比李源潮深,已当了两届政治局委员。但像李源潮这样只担任了一届政治局委员、现在仍在七常委名单上的还有王岐山和张高丽,为啥没有出局呢?

显然,有关李出局的各种解释都缺少令人信服的理由。难怪一位军中人物获悉中共十八大人事安排再有惊变后发出这样的感嘅:“现在这样斗下去,中共非被自己人毁掉不可!”

不过,明镜十八大报导与分析小组获得的内部消息显示,李源潮已遭到实名举报,并已查实他在海外有情妇,而且通过他的关系大量敛财。这,或许就是压倒李源潮的最一根稻草。

但明镜十八大报导与分析小组认为,李源潮“失常”,非情非钱所致,婚外情和钱财只是表面现象。明镜集团总编辑何频早前分析指出,李源潮出局可能与他深度卷入政治内斗有关,包括薄熙来事件和令计划事件。

王岐山主掌中纪委肯定有好戏

虽然在七常委中王岐山名列最后,但由他主掌中纪委却使这个平淡的中共第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会,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甚至还让人有些许的政治期待。

因为王岐山变化无常,作风强硬,由他担任中纪委书记比担任政协主席还要有戏。虽然中纪委书记在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七位,但实际上中纪委书记的权力要排在第三位,总书记是管人的,总理是管钱的,中纪委书记是专门给别人摘帽子的。

但由王岐山来给那些违法乱纪的高官们摘帽子,肯定要比早前被看好的将主掌中纪委的李源潮更有好戏可看。

在北戴河会议前,王岐山一直都是下届政协主席人选,甚至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中的排名至少提高一到二位,然而排名是提高了,但实际权力却减弱了,用北京政治观察家的话说,“满身武功的王岐山,到了政协就等于废了自己武功,即使他再有能力,武功再高强,最后还是落个无用武之地。”

这就是当今中国政治的真实写照。如果王岐山当初学会夹着尾巴作人,那么在最能发挥他个人能力和才华的国务院这个大舞台,肯定能有更大的一番作为。然而,性格决定了命运,而命运却经常会捉弄像王岐山这样的人。

曾经有评论人士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王岐山:他是一个草根式的、知识分子式的、红卫兵式的、太子式的、我行我素的、聪明加鲁莽的等多重人物、性格的集合体。

“王岐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觉得他是个农民,讲起话来你又觉得他像个北京痞子,他干起事情来又像个红卫兵,多重性格和多重表现都集中在王岐山身上,使他成为最具个性的高官。王岐山身上的这些色彩,经西方媒体的不断宣传,也让他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使他成为最适合西方口味的另类中共高官,”这是北京圈内人士对王岐山的高度概括。

八十年代初,王岐山与在经济领域展露头角的高干子弟,还有知识界的精英,都有极为密切交往,并一举成为领军人物。在外界看来,如今的王岐山所表现出来的太子般的强势,都源自他早期的那段经历。

但不得不承认,影响王岐山仕途的正是他的性格——他的先声夺人,目中无人,用北京话说“爱谁谁”的性格。可就是他的这种有楞有角的性格,让他当中纪委书记肯定会让不少高官睡不着觉,因为当今的中共官场最需要像王岐山这样“翻脸不认人”的中纪委书记。

“在中共十八大常委候选人中,王岐山是最特立独行的,他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他不需要跟任何人拉帮结派,他不需要巴结胡温,也不需要跟习近平拉太子党关系,更不需要同李克强套近乎,王岐山牛就是牛在这些年他只当王岐山,根本不把政治派系放在眼中。”一位海外政治评论家评论说。

此外,王岐山的人脉关系也决定着他的政治未来。在十八大常委中,还没有一个人像王岐山这样,与中共幕僚智库、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中国财经界的顶尖专家、掌管国企的老总们,都保持长期的密切的个人关系,如果再加上他的张扬的个性,可以预期,当上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或是未来收拾中国乱局和残局的重要候选人之一。

未能进入政治局,周强成牺牲品

盘点进入十八大政治局的25名委员,不得不先说说早前被外界看好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

其实,在中共第六代领跑者中,外界早前并不看好周强,但薄熙来倒台后,在众多传闻中,周强将出任重庆市委书记最惹人关注,更让他成为传说中最大的“黑马”,有望在十八大更上一层楼。

曾有评论指出,无论周强最后能否真能变成“黑马”,这位西南政法大学的高材生,曾给前司法部长萧扬当过秘书,后来又与李克强共事的团派的正宗“嫡传长子”,都是未来执掌政法的人选之一。

早在年初传出周强将取代薄熙来出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消息后,北京消息人士曾向媒体爆料称:中共高层在中国新年前就已指令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取代薄熙来,任重庆市委书记。消息还称,当时已志在必得进入常委的薄熙来也得知这个消息。另有湖南省官员透露,2011年底和2012年初,周强身边的官员就知悉周即将调任重庆,“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

在周强将取代薄熙来的传闻愈演愈烈之际,还有网友发帖断言:“重庆历史翻开新一页,周强时代到来”。帖子针对网上流传的“重庆人事变动”的具体内容分析说:如此精确的消息,基本可以判定为真实信息。因为这条消息几乎无懈可击,能够编造出这条消息的人要既了解中国现有的干部制度,又对重庆现领导层的情况了如指掌。

然而,传闻传了大半年后,眼看中共十八大就要召开了,有关周强的未来出路还有确定,而明镜网独家披露,即将接替张德江主政重庆的,则是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

明镜十八大报导与分析小组指出,孙政才原来内定两个职位,一个是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一个是天津市委书记,最后却确定出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不管那个职位,孙政才都将成为十八届政治局委员。

这样,周强已基本上失去晋升十八届政治局委员机会。

周强未能入局,在政治观察家看来,只能说明胡锦涛的力量正在削弱,胡只能保住胡春华,却保不了周强,而且在胡锦涛的政治局人事布局中,胡春华的排名要比周强靠前。胡春华的前面有令计划,周强的前面有胡春华。由于胡春华比周强年轻几岁,因此在胡锦涛的接班人序列中,胡春华排在周强的前面,因此保住胡春华接班,是胡的第一选择。

因此,在政治观察家眼中,周强也是团派十八大布局的一个“牺牲品”。这个结果,可以说是胡锦涛在政治局人事布局中的一个失败,如果令计划没出事如愿入局,那么胡锦涛也有希望保住了周强。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指出,周强没有进入政治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一年前才刚刚从湖南省长扶正,接替调到新疆的张春贤,升任湖南省委书记。

令计划入局没戏,统战部长难为

也可以说,周强无法入局跟胡锦涛的心腹大管家令计划有直接关系。令计划未能进入政治局的原因,现在已众所周知,但令的丑闻影响很大,能否保住中央委员,现在都很难说。

北京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指出,从目前形势看,若是令计划能保住统战部长这个位置就已很了不起了。因为令的丑闻比外界传说和想象的还要严重,除了儿子的丑闻外,他还卷入严重的政治派系争斗,让他当中央统战部长恐怕只是中央的一个权宜之计,十八大能不能当上中央委员都很难说。

不过,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寇健文在接受《中国密报》采访时指出,令计划的仕途可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若令计划儿子的车祸事件为真,后来令计划确实找了周永康私了这件事,令计划就犯了大忌,因为在这最紧张的时刻,令计划却去“对手”阵营寻求帮忙,那么他被调到统战部,就可说是将他调到一个比较不重要的职务上,远离权力核心,因为统战部部长传统不会进政治局,只会兼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二,在社会稳定成重要议题的情况下,统战部的功能正在逐渐强化中。寇健文举例,最典型的例子是换届过程中,做过统战部部长而进常委会的人数比例非常多,过去10年来,这是一个直线上升的现象,原因就在于统战部的功能被强化了。

如果考虑到这点,中央把令计划调到统战部,他还是可以进政治局。若是如此,代表统战部和宣传部、组织部的重要性一样;过去都是组织部和宣传部长进政治局,统战部长不进。但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同时存在,亦即令计划确实犯了大忌,但罪不致死,因此放到重要性逐渐提升的统战部,先观察一阵子。

但明镜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局常委之争》一书指出,令计划改任统战部长后曾负隅顽抗,看到苗头不对后,积极运作,尽一切努力希望能进入政治局,甚至希望能取代汪洋到广东担任省委书记。但政敌接连发难,提出令计划及其家属相关腐败问题,指令计划妻子借令之名,操控团中央,对外以团中央名义成立基金会,借青少年教育之名,在全国各地大搞房地产,数年间已积累财富达数十亿规模。还有人称,令计划曾继续筹划其兄令政策(山西政协副主席)十八大后升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其家族和已因铁道部长刘志军案而被控制的山西商人丁书苗也有关系。

北京消息来源最新向《明镜》月刊透露,令计划的太太也涉嫌卷入刘志军案,刘志军将山西煤炭外运权交给了令家兄弟。随着刘志军案的真相大白,相信令家的腐败案也会有更多的曝光。

令计划更因为常在胡总书记身边而招人恨。有批评说令作为总书记胡锦涛的大秘,在树立和维护领袖形象方面失职。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胡锦涛的言谈举止日益呆板机械,日益让民众反感,这些大员归咎于令计划不仅未能有效树立开明、务实、亲民、敏锐的总书记形象,推出的作秀举动,也常常被民众讥为“邯郸学步”。据称胡锦涛的老部下甚至还有人指责,胡锦涛的一些设想,胡温共同决定的不少举措,中途夭折或变形,不能推展全国,与令计划有私心、设障碍有关。

曾几何时,胡锦涛出行,两人必然随侍:令计划负责安排行程等事宜,王沪宁则扮演“文胆”角色,两人在胡眼中以及中央的份量窥豹一斑。官场风云莫测,一时间令计划狼狈不堪,王沪宁也因去向难定而尴尬不已。这或许也多少能反映出“弱主”胡锦涛掌控全局能力的缺失。

温家丑闻被爆,马馼处境不妙

当中国全国上下致力确保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之际,《纽约时报》10月25日发表的“中国领导人家庭隐密财富”(BillionsinHiddenRichesforFamilyofChineseLeader)一文,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篇由《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张大卫(DavidBarboza)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调查了1992年至2012年有关公司和监管机构的记录以及有关的公司资产资料,发现温家宝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儿子、女儿、弟弟,在温家宝任总理期间变得相当富有,至少累积了27亿美元的财富;其家人投资的领域涉及银行、珠宝、旅游景点、电讯公司、基础设施项目等,

文章称,温家宝亲属的商业交易有时被掩盖了起来,这些人拥有的所有权与实际运营的公司之间,可能埋了五层控股公司之多。调查所核查的27亿美元资产中,约80%是由温家宝的母亲、弟弟、弟媳、温家宝妻子的两名兄弟、温家宝的儿媳及亲家等人所持有。

《纽约时报》的独家报导犹如投入中国的重磅炮弹,在历经屏蔽纽时中文网、英文网及部分敏感字词等“台面下”的动作后,北京两名律师于10月27日夜间传真香港中英文媒体,代表温家宝家人发出公开声明,指称《纽约时报》关于温家宝家人及亲友的报导不实。

声明强调,温家所谓的“隐秘财产”并不存在;温家宝母亲杨志云“除了按规定领取的工资和退休金,无其他任何收入,也无其他任何财产”;温家宝家人“有的虽从事过经营活动但没有从事任何非法经营活动,没有持有任何公司的股份”。

声明还说,身为总理的温家宝“从未在家人的经营活动中起到任何作用,更没有因家人从事经营活动对他制定和执行政策产生任何影响”;亲属、朋友和同事的一切经营活动均由‘本人负责’;最后,对《纽约时报》的其他报导将“继续予以澄清,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0月30日,明镜新闻网又独家披露:温家宝向胡锦涛建议,尽快落实领导干部财产公布规则,他愿意率先公布个人和家庭财产。报导还说,温家宝向胡锦涛表示,他希望党中央对他和他的家庭进行专案调查。如果党中央不调查,他希望请专业单位对其家庭财产进行独立的调查、审计,如果涉及非法,他和家人愿意承担法律下最严厉的惩罚。

温家巨额资产被曝光后,温家宝表示愿意率先公布个人和家庭财产这一最新进展在北京政治观察家看来,其实都是在做表面文章,旨在平息外界舆论,确保十八大召开。

北京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说,有关温家宝家族的腐败丑闻,早在几年前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明镜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国最具争议的人——温家宝全传》所披露的内容和内幕,要比《纽约时报》所曝光的温家丑闻更详细,更有根据。

不过,温家宝家族丑闻被曝光对十八大到底有多大影响,北京消息来源和政治观察家都认为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在十八大人事布局中,温家宝的影响力、话语权和他的人马,都十分有限,但马馼除外。

众所周知,马馼是温家宝一手提拨起来的,她既是温家宝的天津老乡,又是温的嫡系人马。作为温家宝必保的人马。

“现在来看,马馼想当中央书记处副书记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在温家丑闻被曝光后,手握监察大权的马馼也被置于风口浪尖,因为她保护和袒护温家的传闻早有流传……这样的局势令马馼的处境十分不妙。”北京消息来源对《明镜》月刊强调说:“马馼能在中共十八大上接任张惠新,当上中纪委第二副书记就已不错了。”

入局无望,沈跃跃空降地方

沈跃跃在胡锦涛的团队中,不显山不露水,地位却逐渐上升。胡锦涛当上中央总书记不久,便把她调到中组部任副部长,成为其“人事总管”。十八大召开前,沈跃跃密切配合李源潮,为总书记安排人事棋局而殚精竭虑。不过,“一妇当关,万夫莫开”的沈跃跃却不是下任中组部长人选。

北京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分析说,胡锦涛连周强都保不住,更何况排在周强后面的沈跃跃了。

沈跃跃的经历相对单纯——也可以说是单薄:她曾任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副食品商店职工,后来进入宁波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就读,1980年7月毕业后,担任宁波市七中教师、团委副书记。从这里她进入共青团系统,历任宁波团市委副书记、书记,1986年11月,她升任浙江团省委副书记,整整五年后,被提拔为书记。这段期间,胡锦涛、王兆国都早已离开共青团中央,主掌共青团的是宋德福。

1993年3月,沈跃跃从共青团岗位上转到省会杭州当市委副书记,1997年3月6日,调到绍兴当市委书记。1998年年底,沈跃跃回到省城,从此进入仕途快车道:先是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并进入浙江省委常委;仅仅一个月后,即升任组织部长,被明确为副省级。2001年,她升任浙江省委副书记;2002年4月与安徽的乔传秀对调,出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胡锦涛于200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大上正式当选为总书记后,立即将在安徽才干了半年、刚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沈跃跃调到北京,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4月,她兼任国务院人事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为中组部和人事部领导层中最年轻者。2007年8月,更接替调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赵洪祝,升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待遇,成为胡锦涛的”人事总管”。在中共十七大上,她当选中央委员。

虽然同是团派出身,沈跃跃的晋升速度却要比李克强快了很多。1993年,沈跃跃只是一个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而李克强则是团中央第一书记,九年后,沈跃跃成了中组部副部长,李克强才当上河南省长。

沈跃跃为什么升官如此之快?人们备感纳闷。有海外传言竟然称沈跃跃青云直上,是因为她系胡锦涛的“红颜知己”。还有一种说法,称沈跃跃与胡锦涛一家的私交不错。不过此说根据不足:沈跃跃进入团浙江省委工作时,胡锦涛已离开团中央到贵州当省委书记,此后两人的政坛经历也并无建立私交的机会。不过,有知情人透露,沈跃跃与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有交往。

也有评论指出,沈跃跃得到胡锦涛的高度信任,重要原因除了她的派系色彩相对较淡,比较容易为各方接纳之外,在于她本人的能力和性格:有宁波人的精明,组织能力强、为人正派低调、小心谨慎、不喜张扬,这都是在当今中国逐级而上的有利条件。

但在十八大召开前,原本入局有望的沈跃跃却成了第一批“出局者”。北京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分析说,虽然有胡锦涛和团派的竭力保护,但沈跃跃想在十八大进入政治局已没有可能。在李源潮肯定离开中组部后,沈跃跃也没有机会得以晋升。她的未来出路就是被下派到某省,担任省委书记。

卢展工未入局,早在意料之中

从黑龙江的插队知青到中专教师,再到成为威重一方的封疆大吏,卢展工被视为尉健行的嫡系。可以说,卢展工与江系人马、太子党交情匪浅。在隐形的血统论下,卢展工这个贫民子弟的如此机遇,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遇到并把握得住。但卢展工都遇到并把握住了,并且维持了这种机遇所带来的信任。

此外,卢展工也与胡锦涛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得到胡的信任。这也是外界认为他是团派人物的一个原因。不过,他和习近平在福建的关系,又为他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因此,卢展工未能进入十八大政治局后,北京政治观察家评论说,能够当上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仕途已经到顶了,很难再有晋升空间,何况他与习近平还有过一段“不咬旋”的历史。所以,卢展工未能进入十八大政治局,也早在意料之中。

那么,卢展工和习近平到底有什么恩恩怨怨?

2009年5月,54岁的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调往天津,出任市委专职副书记。观察家指出,此事的意义,不仅在于何立峰作为习近平的亲信开始起跳,更是习近平增强了人事话语权的信号,其中也隐隐透出中国政坛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官员又一次面临“两面效忠”的困扰。

消息人士透露,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很想将何立峰调到杭州担任市委书记,但是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就是不松口。

消息人士还披露,习近平从福建调到浙江之后,有人要调查他在福建的问题,卢展工则一直给予暗中支持。直到中央于2007年3月调习近平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卢展工才如大梦初醒,不敢再玩火,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下注。

其实,早在2002年11月,《亚洲周刊》就刊出了王健民的文章,如今看来更是可圈可点。该文介绍说,习近平调离福州,担任浙江省代省长,福建省长的职位则由福建省委副书记卢展工接替。通过这次交接班,可以发现北京高层新一轮权力分配的蛛丝马迹。

文章称,习近平离开福建的消息,已经开始让不少福建官员感到人心惶惶,而新任代省长卢展工的政治背景以及其从政经历,更使不少人觉得这个中共建国以来“多灾多难”的省份,可能还会麻烦不断,前景让人担忧。

文章披露,习近平在福建对厦门“远华案”的处理时碰到了“钉子”。这个钉子就是从北京调来的省委副书记卢展工和省纪检委书记梁绮萍。据福建知情官员透露,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面对“远华案”之后福建一蹶不振的经济一筹莫展,面对各级官员低落的士气更是忧心忡忡,他必须要对福建三千四百万老百姓的生计负责,因此认为“远华案”的清查已基本完成,应告一段落,有关的工作应交由司法机构在法律的框架内,循适当的司法程序处理。但负责纪检和政法的省委副书记卢展工和梁绮萍,却有不同的看法,主张继续进行专案追查。

在外界看来,正是这段福建经历,导致习近平和卢展工的关系“越走越远”。不过,也有政治观察家指出,因此而简单断定习近平还在“记恨”卢展工,不免小看了习近平的政治度量,更不能把卢展工未入局归咎在习近平身上。

姜异康落选只因是中办老人

北京政治观察家对《明镜》月刊指出,现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本来是中组部部长和公安部长人选之一,但后来发现他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时间太长,与太多的政治派系有渊源,所以姜异康想晋升政治局委员也未能成功。

2008年3月,时年55岁的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姜异康接替李建国,出任山东省委书记。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姜异康主管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实际上负责中南海高层领导人日常生活管理,职位相当敏感。

姜异康在中央办公厅历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三位主任,并于1995年升任中办副主任。2002年,他下放直辖市重庆,担任市委副书记兼移民工委书记,又与汪洋搭档,负责处理三峡移民。2006年7月返京出任有“智库”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随后在十七大当选中央委员。

作为有较长的在中央工作经历的姜异康,其仕途被不少人看好,曾有预测称,在中共十八大晋升政治局委员,姜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有预测说,十八大后姜异康将会重返重庆出任市委书记。

1953年1月出生的姜异康,是基层部队磨练出身的干部。21岁时,姜异康离开新疆回到故乡山东,经过短暂磨练,他进入济南市委会工作,在市委会服务期间,姜异康利用机会补足了学历差距,进入山东师范大学干部专修科中文专业学习,为他日后仕途晋升立下基本的学历基础。

1985年12月,时年32岁的姜异康进入中共中央工作,在权力中枢中共中央办公厅任职,多了结识高层干部的机会,对姜异康的仕途发展有很大的帮助。1988年3月起,他出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局长,1995年7月,姜异康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这是他仕途生涯的关键转折,担任江泽民时期重要高层领导曾庆红(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副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离开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一职后,姜异康的仕途发展一帆风顺,他先离开中央到地方磨练,于2002年10月到西部直辖市重庆担任市委副书记,此时他年方49岁,算是相当年轻的省、直辖市委副书记。

四年后,他又调回中共中央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正部级),并于中共十七大后的省委换届改选中,回到故乡山东担任一把手,成为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自中共十六大起进入中央委员会担任候补委员,中共十七大更当选中央委员,他以山东人回到原籍担任省委书记,显示中共中央对姜异康是抱持信任的评价。

杜青林出局,输给黑马粟战书

现任统战部长杜青林,本来也是政治局委员人选之一,但由于在最后时刻出现了黑马粟战书,杜便变成了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样就比人大第一副委员长李建国低了半格,无缘政治局委员。

杜青林46岁之前,一直在家乡吉林省工作,从吉林市委青干班学员起步,历任吉林市委组织部干部、一汽党委副书记、吉林市团市委书记、吉林省团省委书记、长春市委副书记、吉林省委组织部长、省委副书记等职。

1992年2月,杜青林奉调南下海南,任省委副书记,五年后扶正。在海南任职九年后,于2001年8月上调北京任农业部部长。一贯低调的他在2005年却广受关注起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暴发禽流感疫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当年中国“最忙”的十位部长之一。

五年后的2006年12月,杜青林又赴四川担任省委书记。中共十七大召开后,在四川任职还不到一年的杜青林,又被调回北京,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在新晋升的十八大政治局委员中,最令人吃惊无疑就是粟战书,由中央办公厅主任直接升入政治局委员。最近几届中央办公厅主任,想在任内晋升政治局委员都没有成功,王刚是在离开了中办以后,到政协担任常务副主席,才成为政治局委员;令计划离开中办以后,也没有成为政治局委员。由此可见,粟战书的权力越来越大,政治行情也急骤上升。

团派出身的栗战书,在年满花甲之前的仕途并不算太顺,直到62岁才以黑马之姿,突然在政坛崛起,接替陷入麻烦的令计划,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并且有望直接晋升政治局委员。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选中团派出身的栗战书的,恰恰是太子党出身的习近平。1950年8月出生的粟战书,也出自红色家庭:祖父栗再温先后在中共北平市委、太原特委工作,1949年后,栗再温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山东省副省长。栗战书的叔父栗政通则是中共烈士。

栗战书2007年秋天前之十多年在仕途台阶上踟蹰不前,2007年秋天开始到现在,短短五年不到,却从省会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连连跃升,这不能不让很多人深感意外。

据知情人士向《明镜》月刊透露,其实粟战书被提拔,是习近平向中央力荐的。习近平于2007年中共十七大被确定为未来总书记接班人选,进入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之后,就开始物色未来的执政班底,在筹备中共十八大的过程中,他主管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领导的新老交替。栗战书的职位变动,也是由习近平一手操办。

习近平为何会看中栗战书?其实并不奇怪。据知情人士透露,许多人只看表面,盯着栗战书的“团派”背景,却忽视了,他与习近平在过往的政坛经历中有三段交集接触的机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习近平在离石家庄近在咫尺的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栗战书就在紧挨着正定县的无极县当县委书记,两个“县太爷”开会时常常见面,打过许多交道,习近平那时对栗战书留下不错的印象;

1998年,栗战书调到陕西,先后担任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组织部长,2002年,又出任西安市委书记。陕西正是习近平的故乡,父老乡亲极多,他本人在“文革”中也在陕西插过队,后来他与陕西的方方面面有很多联系,他得到的信息是,栗战书的口碑相当不错;

2011年5月8日到11日,习近平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到贵州考察,四天时间,栗战书放下一切别的工作,全程陪同,期间并与习近平个别长谈。知情人士强调,这次谈话对于栗战书的仕途至关重要,正是通过这次长谈,习近平对栗战书的改革思想和求实态度十分认同,决定重用。

郭声琨未能入局,但权力不小

在政治局委员中还有一个意外出局的,就是郭声琨。郭声琨曾被认为是中组部长的人选,并进入政治局,后来又成为公安部长人选。其实,公安部长的权力一点都不亚于中组部长,何况郭声琨还是曾庆红的亲戚,其未来权力会变得更大。

郭声琨是十八大的一匹大黑马,虽然这一次进不了政治局,但五年后进入十九届政治局占有一定优势,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几个月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郭声琨,就像一匹黑马一样,突然出现在中国政坛,种种苗头显示,他正一步步走向执掌中组部、入座政治局的光辉大道上。

不过,据知情人士向《明镜》月刊透露,虽然郭声琨这匹黑马已被普遍看好,但另一位潜在的竞争者早就在北京圈子内有所传闻,他就是现任陕西省委赵乐际。用知情人士的话说,“现在能和郭声琨PK中组部长这一职位的,只有赵乐际了。”

《内幕》也曾披露说,如果郭声琨未当上中组部长,那么他有可能接替孟建柱,出任下任公安部长,这样郭声琨就不能进入政治局了。

有不少人愕然疑问,名不见经传的郭声琨何许人也?他何以有如此好运?这就一定要提到他的官场贵人——前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

郭声琨,汉族,1954年10月生,江西兴国人。1973-1977年,江西省兴国县插队知青,1977-1979年,在江西冶金学院矿业系选矿专业学习。之后一直在冶金和有色金属行业工作,先后历任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兼中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04年步入广西政界,先后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从2008年1月起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和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王”。

郭声琨和曾庆红的关系的确不一般。郭是江西兴国人,曾是江西吉安人,两人是江西老乡,这是一层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郭声琨的太太姓高,太太的奶奶是曾庆红的母亲邓六金的亲妹妹。知情者称,正是这层关系,郭声琨便成为十八大最大的黑马之一。

曾庆红的母亲,也就是郭声琨太太的姨奶奶邓六金。邓六金不仅是两任内务部部长曾山的夫人,她自己在党内也是一位“老资格”:是参加长征的27名红军女战士之一,百余名烈士后代都叫她“妈妈”。郭声琨夫妇有邓六金这么个姨奶奶,有曾庆红这么个表舅,自然是跟着沾光了。

赵乐际主掌中组部,习近平放心

郭声琨在与赵乐际PK中组部长,最后落选,无缘政治局委员。而赵乐际脱颖而出,成为习近平执政后的首任“人事总管”。

其实,赵乐际应该算是习近平的陕西老乡,用起来更加顺手和放心。赵乐际担任中组部长后,虽然掌握着人事大权,但在人事布局上,习近平会有更多的权力。

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曾是中国最年轻的省长、团派大将赵乐际,获得胡锦涛的栽培,被明镜集团旗下的《大事件》杂志列为中共十八大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候选人之一。

2002年十六大后,赵乐际按部就班地升任青海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2007年十七大前,赵乐际调至陕西担任省委书记,取得省际交流经验,不难察觉胡锦涛对他的栽培。不过,赵乐际一口浓重的陕西腔,可能对他调往东部或上调中共中央构成一些困扰。

官场风评他为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赵乐际主政青海的时期展露了经济治理的才能,将青海省带入建政后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促使青海GDP增加近两倍。这种政绩在普遍不会搞经济的团派干部中很突出。另外,赵乐际民族工作经验丰富,主政青海时期未出现严重民族冲突,这也是他能傲视同侪的资本。

2007年赵乐际轮调陕西,突破了避免由本省人士担任省委书记的回避原则,《大事件》认为,这显示他个人政绩与贯彻中共中央政策方面深得信任。虽然青海、陕西都地处西北一隅,但陕西经济规模远超过青海,是具备千亿元以上规模的西部大省,也是开发大西部的战略要地。对赵乐际而言,治理陕西的成效攸关未来仕途甚巨。

不过,赵乐际长期掌印西北边陲,缺乏中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历练。2012年中共十八大时赵为55岁,有很强的年龄竞争优势,可以担任政治局委员至少两届,有利于维护胡锦涛在中共高层的人事布局和稳定。同时,分别在两省担任一把手合计超过七年。在中共选拔官员日益重视跨省交流、一把手资历条件的情况下,两项条件兼备的赵乐际在仕途上享有竞争优势。

随着中共十八大的临近,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政治新星,赵乐际已成为陕西人眼中的未来国家领导人。

“我大胆预言,赵乐际在陕西这五年的所作所为,已经为新的仕途铺平了道路。”陕西一位不愿具名的厅局级官员评价说,赵乐际一方面敢于开拓,千方百计为老百姓“置家当”赢得口碑;另一方面也勇于花钱干大事,破难题,改变了陕西乃至西北人传统的发展思路。

赵洪祝接替何勇,成王岐山助手

王岐山主掌中纪委后,谁将成为他的助手颇受外界关注。据明镜十八大报导与分析小组披露,中纪委第一副书记将由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担任,而温家宝力保的马馼,前文已谈到,顶多能担任中纪委第二副书记。

赵洪祝是一个比较平稳的人,将会在中纪委扮演一个比较稳定的角色。由于赵洪祝被视为曾庆红人马,而曾又是习近平的强力支持者,因此赵洪祝也被视为习近平可以信赖的人。

《明镜》月刊早前报导说,跟马馼和袁纯清等人选相比,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才是接替何勇的热门人选。

赵洪祝,1947年7月生,内蒙古宁城人。官方公布的赵洪祝简历略去了早年的经历,一上来就说:“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某部政治处主任、党委常委”,经核实,这“某部”就是内蒙古扎兰屯军马场。原来,赵洪祝早期是在扎兰屯军马场当卫生员,后来被选拔为政治处干事,然后升为政治处主任。

1976年10月,赵洪祝升任黑龙江省唿伦贝尔盟农牧场管理局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1979年6月,任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后来他调至内蒙古兴安盟委组织部任干部科科长,1980年10月,任扎赉特旗委副书记,1983年6月升任内蒙古兴安盟委委员、盟委组织部长,1988年6月升任盟委副书记。

1992年3月,45岁的赵洪祝被拔擢到中央纪委,升迁加速:先在研究室当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办公厅副主任,中央纪委干部室主任。1996年6月任中央纪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1997年9月在中共十六大上,赵洪祝当选为中纪委常委;1998年3月,他出任国务院监察部副部长;2000年6月,又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003年11月,赵洪祝升任中组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正部长级);2006年6月,兼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2007年3月,当习近平调往上海主政之际,赵洪祝接任浙江省委书记,消息一出,人们感到这位官员确实是够份量。在十七大上,赵洪祝当选为中央委员。

王珉入局未果,出路不多

关于十八大后现任辽宁省委书记王珉何去何从,今年以来流出很多版本的传闻,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王珉调任天津,接替张高丽出任市委书记。曾有报导说,由于天津市委书记势必成为政治局委员,这意味着王珉将提前拿到十八大政治局的入场券,可谓先声夺人。

不过,来自北京的消息确认,十八大后王珉将调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将失去进入政治局的机会。“有关王珉十八大后的去向,现在还没有还处于未定,但从目前的政情来看,他晋升政治局委员的机会已经不大。”《内幕》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

1950年3月出生的王瑉,祖籍安徽淮南。1968年9月,到安徽省舒城县石岗公社插队落户,后来返城在淮南化工机械厂当工人。文革结束前夕,25岁的王珉当上工农兵学员,进入安徽省淮南煤炭学院机电系矿机专业学习。1978年9月毕业,随后分别取得北京航空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博士学位。读博士生期间,王珉还担任过淮南煤炭学院教师。

1986年4月,王珉刚满36岁时取得博士学位,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系主任、院秘书长、副院长等职务。王珉还具有“海归”资历——1987年至1990年,他在香港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

1994年7月,王珉开始了学者从政的仕途生涯,由南京航空航太大学副校长转任江苏省省长助理。在经历短短两年多省长助理的历练之后,王珉升任江苏省副省长(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2002年5月出任苏州市委书记。

在高层关系方面,除了苏州干部一向是江泽民执政期间重点提拔对象外,王珉在苏州工作时的老上级包括李源潮、梁保华。有江派势力的保护,李源潮的青睐,加上王珉在苏州摸索出来的“苏州经验”,还有在农业大省吉林省和工业大省辽宁省的工作经历,用北京政情观察人士的话说,王珉进入政治局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虽然“苏州经验”是王珉成为江派人马的重要原因,但调任吉林后他所移植的“苏州经验”尽管在国企改革、招商引资、整顿吏治等方面收到成效,但他对国企改制、出售国企的处置和监管却饱受诟病,有些国企积下民怨颇深。2009年7月发生通钢事件,震惊中南海。

通钢事件发生后不久,王珉便调离吉林,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也许是由通钢事件心有余悸,王珉自2009年11月出掌辽宁后,便给外界留下一种“缩手缩脚”的印象,似乎失去了当初“敢打敢拚”的劲头。

据熟悉中国高层政治的人士介绍,在包括胡锦涛、江泽民和温家宝等最高决策者眼中,王珉几乎被一致看好是一位难得的干才,足堪大任。他曾列在给俞正声做搭档、接替韩正担任上海市长的名单前列,不过因为俞正声感觉更需要熟悉上海情况的人做帮手,所以再三婉言谢绝中央的推荐,宁可留下韩正,致使王珉不能调往江南,而必须留在东北。

有分析人士看好王珉的仕途,认为按照他的才干、在中央领导心目中的好印象,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时62岁的年龄,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不过即使到了那时,通钢事件也会是他上升阶梯上的一个隐患,至少也会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隐痛。(《明镜月刊》第34期)